慾望該怎麼解釋

2021-08-29 20:03:35 字數 2946 閱讀 9802

1樓:唐子畏

德勒茲的慾望概念來自於尼采的身體和權力意志概念。同身體一樣,尼采的權力意志就是力的主動而積極的擴充,就是無止境的擴大再生產,就是反覆增強和擴充力的領域。這樣,根據權力意志引發而來的慾望概念,就同弗洛伊德和拉康的慾望概念截然相反。

無論是弗洛伊德還是拉康,都將慾望理解為一種缺失,即由於慾望物件的缺失而導致的一種心理狀態,也就是說,慾望的物件不在了,主體因為這種不在而產生了慾望,這樣,慾望就從缺失這個角度得以解釋。慾望的本質,它的核心之處,就是缺失,物件的缺失。但是,德勒茲指出,這種傳統的慾望邏輯從一開始就是完全錯誤的。

這一錯誤導致的另一個後果是,有些人--比如康德--認為慾望是"生產"性的,慾望會主動地創造一個物件,創造一個不現實的,虛幻的、錯亂的物件,創造一個心理現實,"慾望內在地生產一個想象的物件,將它用作現實的替身,這樣,似乎』所有真正的物件背後都有一個夢幻的物件』,或者說所有真正的生產背後都有一個精神的生產一樣。"8這樣的一種"慾望生產心理現實"的觀點,在德勒茲看來,依然是將慾望的本質理解為缺失,因為只有物件缺失,慾望才會產生一個假的心理現實,才會產生一種"替代性"的現實,這種"生產"的前提仍然是慾望物件的缺失,它甚至強化了缺失,因而,這個觀點仍然為"缺失本質"所主宰 。�

德勒茲將慾望視作是生產,但慾望不是生產心理現實和虛幻現實,"如果慾望生產,它的產品就是真的。如果慾望是生產性的,它只有在現實世界中才是生產性的,而且只能生產現實。"9在德勒茲看來,慾望並非是缺失性的,它不缺少物件,不缺少任何事物,慾望實際上是一臺機器,它的生產是一種現實的工業生產。

如果說慾望真有什麼缺失的話,那麼,它缺失的是恰恰是主體,慾望的主體。慾望沒有主體,它只是在現實的王國裡不倦地生產,它生產現實,慾望生產使任何現實都變得可能,它就是而且僅僅是社會生產本身,反過來也可以說,社會生產也即慾望生產。現實是慾望的最終產品,是作為無意識自動生產的慾望的結果。

在慾望和現實社會領域之間,沒有中介,沒有昇華,沒有再現,沒有變形,慾望直接生產了現實,慾望直接投入進現實中。這個沒有主體的慾望,它的客觀存在即它的自在和自身的現實,作為一個機器,它永遠在投資,永遠能量充沛,流動不已,它永遠在尋求連線和展現、尋求與別的慾望機器的連線。�

我們看到,這個慾望機器正是對於尼采的權力意志的重寫。權力意志,正如德勒茲一再解釋 的,它是多重的力的關係,而力也永遠同別的力發生關係,"因為力的本質就是與其他諸力相關;並且在這個相關關係中,力才獲得它的本質,或說它的質"109而尼采探索的權力意志中的那種力是肯定、積極和主動的,也就是說,是生產性的,這種力在不停地同否定和消極的力較量、爭鬥、競賽。尼采在反覆地鼓勵最為強健的權力意志,鼓勵它的自我擴充性,自我再生產能力,伸張過程,鼓勵它的無止境的迸發和生產。

這種強健而主動的權力意志在形態上和品質上不是和德勒茲的慾望機器十分相像嗎?二者都是不間斷地流動性的,都是主動的、生產性的,都是沒有一個固定而明確的主體的,都是自我反覆地強化的。慾望機器生產了現實,而權力意志則造就了某種形式。

現實是慾望的後果,而形式是權力意志中的力的複合後果。"簡言之,我們可以這麼說,當德勒茲挪用尼采時,權力意志就轉化為慾望機器,尼采的生物主義就變成德勒茲的機械主義,尼采的』一切都是權力意志』變成德勒茲的一切都是慾望』;尼采肯定強健的權力意志變成德勒茲肯定慾望生產。"11

德勒茲正是從尼采的權力意志哲學中發展出它的慾望哲學。就權力意志是永不停息的外溢式 的擴大再生產而言,慾望也在永不停息地創造、流動、生產。德勒茲從慾望的角度,從慾望的領域化(territorialization)和解域化(deterritorialization)的角度對資本主義和現代性作出解釋。

對德勒茲(和伽塔裡)而言,資本主義是對慾望的再編碼,對慾望的領域化。它將慾望進行引導、控制、封鎖。資本主義政體的設定都是為了阻礙慾望之質,但是,慾望,由於其流動性和生產性,它試圖對一切的編碼制度,對一切的領域封鎖進行摧毀。

德勒茲 (和伽塔裡)將這種摧毀資本主義總體性的慾望訴諸於一種"無器官的身體",這個身體擺脫了組織,擺脫了受縛狀態,擺脫了社會性的關聯,它成為一種無羈絆的、自由、放任、破碎的身體,這個身體抵制機器生產,只有它才能對資本主義進行解域化,才能衝破封閉的禁忌系統,才能逃逸出各種機制,權威和**,毫無疑問,"無器官的身體 "是一個生成性和可變性的身體,是一個反結構性的身體,是一個沒有穩固形象的身體、一個非有機性和解域化的身體,如果慾望機器使我們成為一個有機體的話,"無器官的身體就拒斥慾望機器"。�

顯然,這個"無器官的身體"同福柯的身體具有逆向性。福柯的身體令人感到絕望,它永遠是靜默而被動的,它處在各種權力的擺佈和操縱下而聽天由命,它被塑造、被生產、被改換、被操縱,如果說"無器官的身體"具有某種動原性的話,福柯的身體則總是一種結果和產品。這裡,我們會發現,福柯的身體概念具有極大的挑釁性,在某種意義上,這樣的身體瓦解了笛卡兒式的主體概念,或者說,主體不再是那種自足的我思主體。

主體,同那種被反覆操縱的身體一樣,是被動的、臣服的、馴順的。在福柯70年代的著作中,主體和身體甚至是等義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生死根本,欲為第一".慾望是人性的組成部分,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它是本能的一種釋放形式,構成了人類行為最內在與最基本的根據與必要條件.在慾望的推動下,人不斷佔有客觀的物件,從而同自然環境和社會形成了一定的關係。通過慾望或多或少的滿足,人作為主體把握著客體與環境,和客體及環境取得同一。

在這個意義上,慾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動力,從而也是人類進化、社會發展與歷史進步的動力。但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本能是歷史地被決定的。

" 作為一種本能結構的慾望,無論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不可能超出歷史的結構,它的功能作用是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慾望的有效性與必要性是有限度的?quot;滿足不是絕對的,總有新的慾望會無休止地產生出來。

" 由於慾望這種不知厭足的特性,慾望的過度釋放會造成破壞的力量。叔本華說過,慾望過於劇烈和強烈,就不再僅僅是對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會進而否定或取消別人的生存。 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來取消或壓制別人的慾望是不合理的,但過度推崇與放縱慾望也是愚蠢的。

慾望不是純粹的、絕對的東西,它需要理智的調控與節制,它也絕不可能像有人聲稱的是文明發展的唯一動力。

3樓:

想去有所作為,想要擁有的心情~~

慾望是不是本性使然?求解釋

慾望好多是後天慢慢積攢的 不過性格卻是慢慢造就的你有怎樣的慾望 全部由你的性格和生長環境決定 急急急 反方!辯題是 貪婪不是人的本性使然 求立論觀點 世界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而已。很多辯題也是如此,正反雙方只不過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已。角度不同,結論自然不同。但是這裡有一點很關鍵...

感情該怎麼解釋,感情二字該怎麼解釋

感情我想應該理解為一種生活習慣,無論誰於誰在一起時間長相處久了,都會有感情,包括,友情,愛情,親情之類的,人之所以會有感情,因為一起在生活,生活中有了對方的影子,所以如果當分別來臨的時候,自己感情上會放不下,那是因為對方的離去會讓你的生活步驟改變,無法適應 其中愛情是個列外,不是時間長就可以愛的,通...

慾望是什麼意思!簡單解釋一下,為什麼說慾望與知識無關

慾望與知識有關!求知就是一種慾望 知識有利於調控慾望。1 慾望的本質 什麼是慾望 慾望的定義要揭示慾望的本質。或者說,慾望的本質要依靠慾望的定義來揭示。慾望的對立面是厭惡,兩者之間的過渡帶是清心寡慾。慾望 清心寡慾 厭惡 揭示慾望的本質,必須分析慾望的特性 與自然屬性相關的最常見的慾望種類是食慾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