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華律網
可得利益損失是指一方未全面履行合同等違約行為導致守約方所喪失的財產性損失,即在合同履行前並不為當事人所擁有的,而為當事人所期望在合同全面履行以後可以實現和取得的財產權利。通常情況下只要構成違約行為即可能導致對方可得利益的損失。常見的可得利益損失有以下幾種:
1.生產利潤損失。這類損失多與生產裝置和原材料的買賣合同有關。
在這類合同中,買方所買的裝置或原材料是用於生產的,如果賣方不交貨、所交付的裝置或原材料不合格或遲延交付,必然會耽擱買方的生產,給買方造成生產利潤損失。2.經營利潤損失。
這類損失多與承包經營、租賃經營合同以及提供服務或勞務的合同有關。3.轉售利潤損失。
在買賣合同中,賣方違約不交貨,導致買方無法將該批貨物轉售於其已簽約的下家買主,則其轉售利潤損失一般來說就是轉售合同價款與原合同價款的差額,再扣除必要的轉售成本。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2樓:匿名使用者
依據《民法通則》《侵權法》結合現實判例
對於原告訴訟請求當中對於可期待可預期的利益 通常不予支援
因為尚未確定的利益可存在變化
物業罰款有法律依據嗎,物業有權利罰款嗎?
物業公司實施罰款沒有法律依據。根據 行政處罰法 的規定,罰款是一種行政處罰,實施行政處罰的主體只能是行政機關,或是受行政機關委託可以實施行政處罰的組織,物業公司的法律地位只是服務者,而非行政管理機關,所以物業公司無權實施罰款行為。由此可見,物業公司實施罰款行為沒有任何的法律依據,如果物業公司實施罰款...
國有破產企業職工買斷工齡有法律依據嗎 具體應該按什麼給錢
買斷工齡是違法的。但是,在特殊情況下,買斷工齡是保障勞動者合理利益的一種有效手段,改革開放40年來的無數次的實踐證明了這一點。具體在規定時間內一次性給請。勞動法 規定 建立勞動關係應當訂立勞動合同 16條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72條 如果企業與員工解除勞動關係,員工...
北京強制加入工會有法律依據嗎,工會強制徵收工會籌備金沒有法律依據
首先沒有強制加入工會的說法,如果是企業建立工會,那麼應該按照 工會法 第十條的規定執行 企業 事業單位 機關有會員二十五人以上的,應當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 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單獨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也可以由兩個以上單位的會員聯合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也可以選舉組織員一人,組織會員開展活動。女職工人數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