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是怎麼滅亡的

2021-08-08 17:13:07 字數 4857 閱讀 7744

1樓:裝甲擲彈兵水瓶

1、蜀後主劉嬋寵信宦官黃浩,群臣人人只求自保,大將軍姜維屯田沓中避禍,蜀國防禦上下不能同心一致,被鄧艾偷襲成功。

2、姜維與鍾會相持於劍閣,、鄧艾的一支部隊偷過陰平,攻打江油,但是蜀後主懦弱無能,朝廷臣子懦弱不能統一禦敵,沒什麼抵抗投降了。

3、根本原因在於,蜀國地處偏遠,人口不足,戰爭潛力不夠,再加上蜀國人才後期凋零,政治腐敗無能,失敗是必然的。

4、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不能審時度勢,貿然出擊導致全軍覆沒,成都門戶綿竹失守。

蜀漢(221年5月15日 [1]  —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

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

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之間的鬥爭不斷,使得朝政日益腐敗,而後爆發了黃巾起義,劉備在鎮壓農民起義的戰鬥中因戰功步入仕途。

但不久,何進、董卓先後敗亡,天下局勢逐漸轉變成諸侯混戰,劉備在混戰中輾轉奔波,於赤壁之戰後收復荊州各地,而後進取西川、攻下漢中,最終建立蜀漢政權。

2樓:1292711665啊

一:架空劉禪。劉備死後,由於劉禪年幼,由諸葛亮執政。當劉禪長大**後,諸葛亮理應把大權移交給劉禪。

但諸葛亮沒有這樣幹,而是把軍政大權進一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更派人監視後主的一舉一動。令劉禪敢怒不敢言,劉禪想搶回大權,但滿朝都是諸葛亮的親信,只好信任宦官黃皓,造成千古遺憾。

二:窮兵黷武,禍國殃民。諸葛亮在執政期間,僅為完成「先主之心願」和他自己的「隆中對」的策略而不顧國力民力,六出祁山。

由於力量相差太遠,無法收復中原,反而令國家背上一個大包袱,並直接影響他的繼承人姜維,令北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三:不挖掘,吸收,培養新人才。劉備死後,諸葛亮不挖掘,吸收,培養新的人才。原來的老後,造**才青黃不接,「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可悲局面,駕駛了蜀國的滅亡。

四:壓抑,把擊原有優秀人才。劉備死後,很多優秀人才得不到重用。如趙雲老死贖中。而很多虛有其表的得到重用。

五:處理內部矛盾不恰當。對內部將士之間的矛盾,諸葛亮採用兩邊安撫的方法。

劉備在世時,封關羽,趙雲,張飛,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時關羽不受。諸葛亮讓費詩拍關羽的馬屁,令關羽更加驕橫,為失荊州埋下禍根。對魏延和楊儀的矛盾,同樣採用兩邊安撫的方法,使兩人矛盾無法**,為魏延造反埋下禍根。

六:不敢直言劉備過失,不敢勸阻劉備過錯。劉備調諸葛亮入川,授意留關羽守荊州。

諸葛亮明知關羽不可當大任而不讓趙雲代關羽守城,對失荊州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劉備東征東吳,不敢直言利害,也不要求從軍,只負責後方建設,導致劉備兵敗,死於白帝城。劉備說:

「若法正在,安有此敗?」可見對諸葛亮失望至極。

七:錯誤選擇繼承人。諸葛亮將自己的繼承人定為只懂打仗的姜維。費煒等只是過渡人物。造成姜維執政後,不顧人民幸福和國力強弱,強行九伐中原而血本無歸,加速蜀國亡國的痛苦局面。

八:不懂處理後事。在五丈原,諸葛亮臨終前將大權交給一介書生楊儀,而楊儀與宿將魏延有極大的矛盾。楊儀獲大權後剝奪魏延兵權,逼使魏延反亂,無人附和而逃亡,後被馬岱追殺,自毀長城。

九:對江東一味退讓,令江東得寸進尺,造成部下失和。難道僅為「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隆中對?

十:任人唯親。對街亭這樣的重地交給劉備臨終時一再叮嚀要小心的馬謖,不起用優秀人才如趙統,趙廣。

3樓:

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取蜀之役,以前曾轉貼過這方面文章。問題主要出在黃皓與後主身上,姜維沒有什麼過失,反而在極大程度上補救了蜀的危亡。

景耀五年,姜維伐魏失利,回來以後,因為和黃皓有矛盾,不敢住在成都,乃避禍沓中。六年,姜維聽說了魏國有取蜀的動向,就急忙上書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

」對未來的戰事做出了積極防禦的部署。但這個計劃被迷信鬼巫的黃皓壓下,說魏軍不會來,後主聽了黃皓的,不讓群臣知道此事。--這就失去了先機。

戰爭開始以後,蜀軍就陷於被動,打了幾個敗仗。漢中被魏軍佔領。這時姜維帶兵退保劍閣,抵擋鍾會的進攻。

其間還和諸葛緒有過較量,諸葛緒上了姜維的當,讓姜維成功地完成了軍事排程和轉移,諸葛緒自己部隊隨後便被鍾會奪了,自己檻車而還,倒了大黴。

姜維扼守劍閣,擋住了鍾會的進路,戰爭於此出現了轉機。鍾會此時寫信拉攏姜維,是沒有辦法的事:「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

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

姜維不給他回信,也很自然。一方面沒有必要和敵人互通聲氣,另一方面此時姜維佔著有利位置,不用怕鍾會什麼。

此時的魏軍,也成了強弩之末,糧草缺乏,軍無鬥志。已經開始討論是相持還是撤退的問題了。姜維的成功也就在眼前。

但鄧艾的另一支部隊偷過陰平成功,直抵成都,一下子扭轉了戰爭局勢。本來,鄧艾的偷襲成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偏師深入,沒有後援,一拖就垮。蜀軍只要堅守成都,支援上一陣子,鄧艾就完了。

但景耀六年的蜀國,朝政已經腐敗不堪,後主糊塗,黃皓專權,賢人去位,百姓離心,私毫沒有鬥志。是一個精神已經完全垮掉的可亡之國,實在沒有存活下去的必要,連譙周這樣的大學者都倡議投降,其它人討論的也都是逃和降的問題。後主於是立即投降,並下命令讓姜維也投降。

鍾會鄧艾等和來滅蜀之役,從正面說是「摧枯拉朽」,打得是病貓死虎,砍得是枯樹衰草,從反面說則是「勝之不武」。只有鄧艾率奇兵深入,可以說是戰爭史上一件高明而光彩的事情。

三國中,曹操取荊州,劉備取成都,和後來的鄧艾取蜀,都是這種情況。被消滅的一方,物質上的實力還很大,但精神上垮了,就支援不住了。

姜維的功過,《三國志》中就有很大的爭論,很有意思:

郤正著論論維曰:「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敗,扶高抑下,鹹以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復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

如姜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孫盛曰:異哉郤氏之論也!夫士雖百行,操業萬殊,至於忠孝義節,百行之冠冕也。

姜維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違君徇利,不可謂忠;捐親苟免,不可謂孝;害加舊邦,不可謂義;敗不死難,不可謂節;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禦侮之任而致敵喪守,於夫智勇,莫可雲也:凡斯六者,維無一焉。實有魏之逋臣,亡國之亂相,而云人之儀表,斯亦惑矣。

縱維好書而微自藻潔,豈異夫盜者分財之義,而程、鄭降階之善也?臣鬆之以為郤正此論,取其可稱,不謂維始終行事皆可準則也。所云「一時儀表」,止在好學與儉素耳。

本傳及魏略皆雲維本無叛心,以急逼歸蜀。盛相譏貶,惟可責其背母。餘既過苦,又非所以難郤正也。

評曰: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鹹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然猶未盡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也。

臣鬆之以為蔣、費為相,克遵畫一,未嘗徇功妄動,有所虧喪,外卻駱谷之師,內保寧緝之實,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何以過於此哉!今譏其未盡而不著其事,故使覽者不知所謂也。

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云:「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

幹寶曰:姜維為蜀相,國亡主辱弗之死,而死於鍾會之亂,惜哉!非死之難,處死之難也。是以古之烈士,見危授命,投節如歸,非不愛死也,固知命之不長而懼不得其所也 !!!

4樓:匿名使用者

蜀國是出於軍事物資不足而滅亡,由於物資的不足,姜維的進攻只能維持半個月甚至七天,鄧艾看出了蜀國的短處,開始加強魏國的屯墾政策,姜維的短期攻勢被數次挫敗,蜀軍已經難於佔領和管理佔領區,地盤越打越小。當姜維撤退時,鄧艾又主動進攻,一系列的毀滅性打擊,蜀國隨之滅亡。

5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說鄧艾有多少兵 當時他是徵西將軍 與鎮西將軍鍾會一起伐蜀 先破姜維 後在現在四川綿竹破諸葛瞻 然後劉蟬就用譙周的意見投降了 沒有偷襲成都這一段

6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蜀國國主劉禪昏庸無道,整天吃喝玩樂,親近小人奸臣,**忠良。

7樓:新加坡阿光

蜀國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並不是某個人能夠左右的,蜀國的國力在三國是處於最下風,連東吳的實力都比蜀國強,而魏國的實力的更是在二者之上,甚至比吳蜀兩國加起來還強大,然而在國力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諸葛亮竟然主動進攻蜀國,沒有取得多大戰果,相反還大大消耗了本已經疲弱的蜀國,而諸葛亮死後蜀國更是無人再能夠支撐起這個即將倒塌的大廈,所以蜀國最先滅亡沒有什麼奇怪的!

8樓:折翼蚊子

長年的征戰已經耗盡了蜀國的元氣,再加上扶不起的啊鬥,就是再有10個諸葛亮也無力迴天!

9樓:百變黑馬

劉備之關羽之死,以顯敗式,何以伐吳,自以私報天下,何以成道?何以平天下!

10樓:北魏孝文皇帝

1/關羽,劉備沒有貫徹好集團綱領:「聯吳抗曹」,導致孤軍奮戰,損失慘重;

2/後主昏庸,重用小人,政務荒廢,民心離散;

3/曹魏人才沒有斷層,相比之下,5虎以後,蜀漢領導層,尤其是將軍方面。人才匱乏;

4/曹魏國力強盛,蜀漢地處偏遠,國小民單;;

5/蜀道崎嶇難行,補給困難;

6/姜維連年征戰,消耗國力。

11樓:

《三國志》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

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蜀衛將軍諸葛瞻自涪還綿竹,列陳待艾。

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

」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將斬之。

忠、纂馳還更戰,大破之,斬瞻及尚書張遵等首,進軍到雒。劉禪遣使奉皇帝璽綬,為箋詣艾請降。

齊國的滅亡,齊國是怎麼滅亡的?

戰國晚期,齊仍保持著強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齊聯合韓 魏攻楚,大敗之。公元前298 前296年,齊聯合韓 魏連年攻秦,入函谷關,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齊 秦並稱東 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 李兌合趙 齊 楚 魏 韓攻秦,罷於成皋。又次年,齊滅宋。公元前284年,燕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 ...

宋國是怎麼滅亡的,宋朝是怎麼滅亡的

是被齊國所消滅的。戰國時期,諸侯國普遍發生卿大夫奪權,江山改姓或由旁支取代,像田氏代齊 三家分晉。宋國也發生了戴氏 旁支 取宋,宋桓公被宋剔成君 宋戴公後裔 推翻,宋剔成君成為國君,即剔成 公元前318年,戴偃稱王,即宋康王。史稱宋康王 行王政 即實行政治改革,宋國遂強盛起來。東伐齊,取五城 南敗楚...

魏國是怎麼滅亡的,魏國為什麼會滅亡

確切的說 魏國是被司馬家族滅了 曹丕和曹睿 過分依賴司馬家族 使其在魏朝廷內部 權利日益做大 最後奪權 滅魏 改國號 晉!蜀國的滅亡 也是和司馬家族有很大的關係 再加上蜀國資源問題和朝廷內部矛盾 宦官內亂 加速蜀國滅亡 三國歸晉.司馬炎篡位.魏國為什麼會滅亡 三國魏國的滅亡原因主要是心。具體指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