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巴山夜雨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覺得他們很看不開。
可能是他們活在一個我們所不瞭解的世界,對人生有一套獨特的見解。但我還是認為,不論對一個男人還是一個女人來說,不能為人父母,這一輩子絕對是一個遺憾。
孩子對一個家庭來說意義重大,是甜蜜的負擔,總有一天,我們會化作泥土,然而我們的基因會存在這個世界上,孩子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我覺得丁克一族是自私的,今天不管明天的事兒,他們有沒有想過老了以後該怎麼辦?
如果自己沒有孩子也沒有兄弟姐妹的話,那麼總會面臨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就是老無所依,曾經看過一則新聞,一個老人無依無靠,在家裡不知道因為什麼病去世了,結果一週之後才有人發現,因為腐敗的味道已經被街坊四鄰所聞到。
這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擺在眼前,丁克家族很有可能就會面臨的問題。就算夫妻關係很好,兩個人可以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但是哪來那麼巧合,兩個人會同一天離開這個世界,總有剩一個人的時候吧,那個時候不覺得這個世界很冰冷嗎?不覺得很苦嗎?
如果是我的話,我堅決接受不了丁克這樣的事情,歲月的流逝使我恐懼,變老讓我內心感到不安,而當我有了一個孩子在生命裡的時候,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了,養兒並不是僅僅為了防老,更有重要的人文意義社會意義在裡面。
以上僅僅是我個人的一些片面狹隘的看法,或許丁克一族有著我們不為人知的經歷,又或者他們有著迫不得已的原因,總而言之吧,活的就好,怎麼活都是一輩子。
2樓:杏壇內外
丁克一族是一類奇葩的人。個性的很。
1-丁克一族的思想與繁衍生息的大自然規律相違背。
世上萬物皆有追求本族繁衍生息的本能。
丁克一族以追求自身享樂為人生目的,對於人類繁衍缺乏義務感,是一種思想上的奇葩狀態。
2-丁克一族在做斷子絕孫的勾當。
斷子絕孫在國人思想上是對惡人的詛咒。是由於對惡人的劣行恨之入骨而希望此類人在世上絕跡的內心訴求。
丁克一族恰恰不幸應了這個詞:斷子絕孫。
從這種意義上講,丁克一族沒法發展壯大,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現象也終將被自然淘汰,因為他們在做自行消亡的事:斷子絕孫。
人還是應該做一些尊重自然規律的事,該有後代的時候就承擔起培養後代的責任來,這才是一種健康的、有利於人類發展的心裡狀態。
3樓:匿名使用者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雙職業,能生但選擇不生育,並且主觀上認為自己是丁克的夫婦或者個體,才能稱之為丁克。
一個小縣城,近鄉近土,應該傳統觀念比較濃,就是說夫妻兩想做丁克一族,那也得頂得住來自父母家庭社會的各種壓力,如若選擇成功,路人也只能祝福。
丁克更注重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人生選擇,而不僅僅侷限於有沒有「孩子」(當然有孩子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稱之為丁克的,同時****也不是丁克。)選擇丁克,就是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告別了養育孩子的辛苦,同時也失去了兒孫滿堂的機會。空閒時間、二人世界、修身養性,圖的是清淨、瀟灑、自在,但或許會有老來孤獨等一系列問題,但那也只能說是甘苦自知了。
國外對丁克一族相對寬容,在有著五千年文明文化和傳種接代思想的中國,丁克和不婚似乎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不過如果自己足夠堅強,也能夠擋得住方方面面的干涉,贏得人們的理解
還有丁克一族絕大多數都集中在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群體中,他們對生命看得更透徹,對人性瞭解得更徹底,相對來說,內心也更強大,他們不會在乎別人說什麼、怎麼看,他們要的是自已想要的生活,不能說他們自私,只能說理念不同。
至於選擇丁克一族,除了以上所說是否還有以下原因;
有些人可能是害怕自己沒有辦法照顧好小孩而影響小孩的一輩子所以丁克
有些人可能沒有什麼具體的原因,就是沒有想法要
有些人可能是身邊的朋友大多數是丁的,所以自己也丁了
有些人可能是覺得有小朋友比較不自由
有些人可能是覺得這種理念比較「先進」
有些人可能是覺得 童年的夢想沒有實現,不願有下一代重蹈覆轍
有些人可能是覺得生存壓力大養不起小孩
這個只有當事人自已明白了,無論如何,兔叔以為,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祝福他們!
4樓:失我者永失次奧
如何看待「丁克」現象?
看待丁克現象本身:丁克和生小孩一樣,是兩種不同的(地位相當的的)生活方式。如果多年以後要結婚,我的那一位也有丁克意願,我們會高高興興丁克的。
(如果到那時意見不同,還要再協商,我並不能獨自決定什麼。)
看待面臨著丁克選擇的人們:假定兩群都是思維比較成熟的成年人,假定這兩群都是在仔細衡量過得失之後作出丁克/要小孩的決定,那麼,這兩群也就準備好了以後要走的兩種不同的路,準備好了承擔兩種不同的生活重擔。人家願意承擔你不願承擔的東西,以此換取人家更加想要的;反過來看,你也是一樣的。
無論是怎樣的人生,都是苦樂自當的。
於是可以回到第一句,丁克與否不過是可供選擇的兩種生活方式罷了,若脫離了被評價的事例,就沒有好與不好之分。 (當然,從大的方面講,為了人類的....,丁克應該是少數....)
沒有孩子是不完整的人生……隨著你們年齡越來越大,這種感覺會越來越強烈。
兔子說豚鼠的生命不完整,因為豚鼠跳不高,這有意義嗎?豚鼠說倉鼠的生命不完整,因為倉鼠沒在水中洗過澡,這有意義嗎?以及,生命的完整度是如何定義的?
(只有完成老祖宗規定的使命才算完整嗎?)所謂的完整不完整對生命質量的影響何在?
這種過來人語氣啊....誠然生活方式是有主流與非主流之分的,這個分別並不意味著/暗示著主流對每個個體都是唯一正確/適合的選項。成年人,應該好好觀察自己,走適合自己的道路,對得起自己。
社會懦夫。
以自己的觀點和立場(自以為能代表全人類)評價別人。
不要小孩是對父母的不孝。
在不強烈違我本意的前提下,樂於聽從父母的期盼,這「聽從」確實出自我的願望而不被的;但若我實在不想要小孩,我也只能選擇讓父母抱憾,這不過是人生中千千萬萬個權衡與抉擇中的一個,總要有取捨,而我,在父母和我自己之間、選擇成全我自己。要不要小孩,可能,只是一種成全。
希望十年之後,你還能堅持現在的想法。
人的認識本來就是會隨生活的變化而改變的,順理成章,自然而然,不需迴避。不必因為設想「以後可能會變」而現在立馬就去適應設想中「十年以後可能的一個自己」,這並不是**遠矚的一種。所謂的**遠矚,應該是,適應現在的自己,併為以後可能的自己做好心理準備。
這輩子要不要小孩,應該是一個/一對年輕人在三十五歲之前考慮清楚的,在這個年齡之前做各種決定,都不算晚。我需要做的,是思考,是**我自己,確定這個念頭不是我對自己的誤讀。養育
5樓:
造成丁克的原因有很多:
1.職業發展規劃。一次產假,足可以抹去前面多年的積累,一朝回到解放前,本來積攢差不多的晉升、加薪機會一下子變得遙遙無期
2、育兒的巨大經濟壓力。在我們父輩還是兒子當狗子養的時候,我們的兒子一家被當
5、帝養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出生錢的胎教,到出生後的幼兒園、興趣班無一不讓普通工薪階層望而卻步。本來,高昂的房價和日益**的消費已經很讓人難受了,如果再單出一個孩子,似乎是自己的「吃糠咽菜」來
精緻生活
3、教育的茫然。對這個社會的不滿和怨念,從而影響到未出世的孩子身上。如果每天暴露在霧霾中的孩子問你,天空到底是藍的還是灰色的,你是該教ta誠實回答還是按書本生搬硬套?
4、生活自由。和財務自由有點類似,我自己都是個孩子,我自己都還沒玩夠呢你就讓我帶孩子?開玩笑。
小兩口二人世界多好,很滋潤,不用擔心加個班孩子沒人接,不用顧忌小兩口親熱的時候娃突然哭了,做飯的時候可以隨心所欲放調料,而不是顧忌孩子不能吃辣…
5、單純不喜歡孩子
最後總結一下,比較離題,丁克女選擇結婚物件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因為等到你四十多歲說想要個孩子的人渣太多太多了…
6樓:函妙思
家庭具有生產、生育、教育、宗教、娛樂等功能,生育不再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這的確是一種進步,不同背景,不同經歷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價值觀念和理想憧憬來選擇自己的家庭結構,這也是需要全社會理解和接受的。不過,生育後代,維持人類的繁衍也確實是家庭的責任,孕育兒女可以使夫妻雙方心理更加健康,在孕育生命的過程中可以體會更深刻的人生哲理,從養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父母的恩情。所以,不要盲目地,甚至是衝動性地選擇不生育。
嫌麻煩、怕身材走樣,不少青年夫婦婚後不要孩子,做新潮的「丁克一族」。然而,不少醫生髮現,近年來超過35歲的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其中不乏年輕時立志不生育,到了中年隨著夫妻情感變化而「反悔」的人。
7樓:南瓜小貝殼
我覺得真心丁克,鐵了心丁克還無所謂,畢竟你們想清楚了,這是你們個人選擇。
怕就怕哪種呢?
1、跟風,覺得時髦瀟灑,等想生的時候年紀大了,女生沒法生了,男生跟別人生去了。
2,享樂派,不想負責任。這類人通常不想付出,只想要利益。老齡化時代來臨,除非特有錢,否則養老肯定是不好受的,但時候估計又是這種人嚷後悔嚷得凶。
3,身體問題生不了的,沒辦法被動丁克。
4,最普遍的,一方丁克,另一方覺得生也行,不生也行,附和丁克。男女丁克多年,最終男女離婚,男找人生孩子的例子多了去了。
所以,丁克這個問題,不管男生怎麼想,女生一定要慎重。仔仔細細想清楚了。
如何看待丁克族?
8樓:匿名使用者
號外號外,今天又有明星搞事情了,趕緊來看看吧
丁克的名稱來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個單詞首字母d、i、n、k的組合--dink的諧音, double income no kids有時也寫成double income and no kid(kids)。漢語解釋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除了主動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被動選擇不生育人群。
丁克僅從單詞字面意**釋,意思是:雙收入,沒有孩子。那麼被動選擇不要孩子的就不叫丁克了嗎?
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回答,因為被動的原因可能是生理上的,也可能是經濟,個人發展或者家庭等等非生理因素。
因此,最合理的定義是:雙職業,能生但選擇不生育,並且主觀上認為自己是丁克的夫婦或者個體,稱之為丁克。成為丁克的首要標準是:
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除了主動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被動選擇不生育。其次,主觀上對自己丁克身份接納和認可--他們認為丁克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現實生活中,也正是這些認可自己是丁克角色的群體,能夠較好堅持自己的選擇,並經營與享受自己的丁克生活。
嚴格來講,丁克是不能有生育的反悔念頭,如果有了生育的念頭而反悔的人就不再是丁克!
以下是網友的回答
所有生物的幾乎所有行為,都是出於自利。不懂得趨利避害,就不可能作為生命體存活下來。吃飯是自利,睡覺是自利,努力賺錢是自利,談情說愛生兒育女都是自利。
但在我們的常識道德中,自利行為妨害他人或群體到某種程度時,才被指為「自私」。
這個「程度」,也就是自利與自私之間的邊界,會因事易時移而發生變化。「吃飽」這種自利行為,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就會成為「自私」;「殺人利己」這種自私行為,在兩軍對壘時就沒什麼道德負累。常識道德乃是一種俗約,為了圈定「公認的邊界」而存在。
我們的道德直覺,通常反映的是當前時代和環境下的俗約。比如屠戮他族、遺棄老人、易子而食都曾大行其道,但今天多數人接受不了。當環境發生突變,已形成的道德直覺會受到衝擊,許多文藝作品就是建立在這種衝突之上,比如大逃殺少年派等等等等。
回到問題。無論丁克還是生孩子,都是自利行為無疑。但這種自利能否歸為自私?
要看權界在**。舊時代的宗族社會,沒有子女,老人就得不到供養,家族就無法存續和壯大;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俗約中,丁克是自私。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社會化養老之風東漸,生育被承認是一種權利而非義務,是個人的自由,無論丁克還是生孩子都不是自私。
或有一天,人口膨脹耗盡資源,環境壓力過大瀕臨崩解,那時俗約會改變,生育是自私,丁克不是。或有一天,人類遭逢大難,只剩下星星之火,那麼生育是偉大的,丁克是自私。
必須指出的一點是,道德直覺具有慣性,不可能那麼靈敏地隨行就市。之所以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有人爭論這個問題,就是因為宗族社會的俗約還滯後在我們的腦袋裡啊。
作為一個死硬的堅決不繁衍後代的人,本來覺得要不要小孩就是個人的選擇。
但遇到各種「聖母婊「非要把自己標榜得多麼高尚,從而噴不要小孩、不喜歡小孩的人是自私不負責任,那就堅決的要反撲,你才自私好不。
正如其它答案所說的一樣,這麼一個苦難的世界,你有什麼權利把你自己的選擇強加到一個毫無選擇的個體上?好吧,你要說人要選擇自己要不要生下來是一個偽命題,這點我同意,但不把痛苦、選擇強加到另外一個個體身上,是不是基本的人道主義?
你非要這樣做那是你自己的選擇,但不要覺得你自己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什麼母性,什麼含辛茹苦,什麼社會責任。任何人都要為了自己的行為負責,生了孩子你就要養,就跟我拿了工資就要敬業、欠了債就要還錢一樣,高尚在**?反之,我不生孩子就不用養、我不拿工資就可以混、我沒欠債就不用還,我自私在**?
被迫因素致使一個人終身不曾生育;
沒有生育能力而永久不曾生育的人;
生育能力不足有欠缺而一直不曾生育的人;
終身不曾生育的人出現生育的念頭而反悔的。
刺不刺激,驚不驚喜,下次再約~
不婚族和丁克族越來越多,他們以後如何養老
1 年老後進養老院生活2 請家庭保姆照顧這些人在年老的時候,完全可以花費一些金錢請好的家庭保姆照顧,以後的家政行業會發展的越來越完善並且也很規範,一個好的保姆照顧老人還是很不錯的。3 年輕的時候賺錢買一些保險公司的養老規劃性產品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的觀念改變,以房養老 養兒防老已經不再...
丁克家庭如何度過這漫長的一生
他們既是正常的取向,也不是特異的人群,只是不喜歡小孩,想在這短短的幾十年中過只屬於自己的生活。真的是特別羨慕和敬佩,雖然這是我第二次用這兩個詞。感慨只因自己有這樣的想法卻一輩子也不可能做出這樣的選擇。我們是傳統的,活得有束縛,有父母有家庭的責任。就算你原本不喜歡小孩,不打算生,但是遇上你愛的人和愛你...
如何看待人,如何看待一個人?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每一個人都會在時間的發展下去改變,不能一概全都錯,也不能把它們看作全都錯,事物總會從量變到質變,人總會在不斷否定中發展自己的。如何評價一個人?你好。評價一個人要通過他做的事情去評價。第一,人是一種會偽裝的動物。人為什麼要去偽裝呢,因為在這個社會上有一個無形的規範就是我們要去講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