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魚雷的發射一般有兩種:
一、自航式發射。顧名思義,自航發射,是通過魚雷自身的動力系統離開魚雷發射管。
二、動力式發射。使用外力將魚雷噴出魚雷管,一般有兩種方法,乾式(使用壓縮空氣將魚雷噴出去,在魚雷離開發射管的瞬間再把壓縮空氣抽回來。)和溼式(先將發射管灌水,然後用活塞將魚雷和海水一起噴出去。
)典型的魚雷發射程式為:
1、鎖定攻擊目標(通過潛望鏡瞄準或者通過聲納系統鎖定)
2、下潛或上浮到攻擊深度(水太深了水壓太大,發射不了)
3、開啟發射口耐壓蓋
4、確認攻擊目標(這個程式一般是確認最後攻擊的命令,一旦進入下個程式,99%就是真的要發**)
5、發射管灌水/空氣閥充氣待命(這個程式一般意味著攻擊開始)
6、發射!
7、下潛到安全深度躲避敵方反擊(一般是水下200-300米,二戰時期一般是100米左右)
8、聽**聲音,確定戰果,躲避攻擊,撤出戰鬥區域,準備二次攻擊。
如果是使用線控魚雷(使用光纖控制的),在發射完魚雷後,還必須繼續跟蹤和指揮魚雷攻擊和選擇目標。不會馬上下潛。這種攻擊一般使用於潛艇對潛艇的作戰中,線控魚雷,命中精度高,搜尋能力強,可以依託潛艇本身強大的偵聽聲納和強大的火控系統來打擊敵方潛艇,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 反潛**。
2樓:匿名使用者
魚雷張計懷
魚雷是海戰中在水中使用的**。現在的魚雷,發射後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艦船,只要一接觸就可以**。它具有航行速度快、航程遠、隱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壞性大的特點。
它的攻擊目標主要是戰艦和潛水艇,也可以用於封鎖港口和狹窄水道。魚雷雷身形狀似柱形,頭部呈半圓形,以避免航行對阻力太大。圖6-7所示是線導魚雷的外形和結構。
它的前部為雷頭,裝有炸藥和引信;中部為雷身,裝有導航及控制裝置;後部為魚尾,裝有發動機和推進器等動力裝置。魚雷的動力系統能源分別為燃氣和電力等。根據不同的需要,魚雷分為大、中、小三種型別。
直徑為533毫米以上的為大型魚雷;直徑在400~450毫米之間的為中型魚雷;直徑為324毫米以下的為小型魚雷。魚雷主要用艦船攜帶,必要時也可以用飛機攜帶。在港口和狹窄水道兩岸,也可以從岸上發射。
魚雷在水中航行的速度為70~90千米/時。
魚雷的破壞力很大,它在水中**後主要破壞艦艇的水中部位,也就是艦艇的能源、動力和彈藥艙,可使艦艇沉沒或失去戰鬥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國被魚雷擊沉的艦船達1153萬噸,佔被擊沉艦船總噸位的89%;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魚雷擊沉的艦船有1445萬噸,佔被擊沉艦船總噸位的68%。
目前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魚雷的研究、改進和製造,目的是使魚雷更輕便,進一步提高命中率、**力和捕捉目標的能力。
3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的魚雷按動力系統分主要有兩種型別:
電動魚雷和蒸氣魚雷
潛艇發射魚雷的過程是:
開啟前端魚雷管蓋,發射裝置往管內後端瞬間衝如大量蒸氣,像氣彈槍一樣把魚雷打出去
然後魚雷靠自身的動力系統運動。
在水下潛艇如何發射魚雷和導彈的?
4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在水下發射魚雷比水上覆雜多了。現代潛艇上裝有包括電子計算機在內的魚雷射擊指揮系統,以保證魚雷準確地擊中目標。
現代潛艇還經常用導彈來攻擊目標。在水下發射導彈也是比較困難的。潛艇發射導彈是用導彈發射筒來發射的。
平時,導彈就裝在發射筒內,筒的上端有密封蓋,防止海水灌入。發射前,先使筒內的氣壓與海水的壓力相等,然後開啟筒蓋,再用壓縮空氣或高壓蒸氣將導彈推出發射筒。導彈藉助這個推力衝出水面,這時第一級火箭發動機點火,導彈便按照預定的程式飛向目標。
潛艇在水下是如何定位的呢,二戰時潛艇怎麼定位的?
多數是用ins 慣性導航 和aps 水聲導航 聯合定位,加上航跡測繪和海圖資料推算大致的艦艇位置。但是總會有積累誤差,那個時候可以用衛星導航,無線電導航,星光導航甚至六分儀硬算方位來校正,最主要的還是靠天文導航來糾正,資料顯示土鱉應該有基於海流資料庫的新的導航糾正手段。其實潛艇出航是基於嚴謹的海圖測...
在男朋友的時候不帶你出去逛街你會怎麼?你是會勉強讓他帶著你去逛街,還是懷疑他幹什麼?或者是他有可能
有男朋友在的時候不帶你出去逛街,心裡肯定會不高興,但也不會勉強讓他帶著去逛,因為勉強去也不會快樂,還不如不去。你男朋友不帶你去逛街可能他有別的事帶你不方便吧,那他應該告訴你他去幹什麼和誰在一起就可以了,只要他不撒謊你也不要疑神疑鬼的。他不帶你去逛街,可能是他在忙,沒有時間,不要動不動就懷疑,這樣代表...
R得到的RUI是怎麼算的啊,不是在原式的兩邊同
大哥,原式兩邊同時除以u得到的是1 r i u 下面 是u除以i 還是i除以u 哪個在上哪個在下 電阻 電壓 電流 是v除以i,v在上 是u除以i 這個是算電阻的公式,等於電壓u除以電流i 某同學認為 由i u r變形可得r u i。而r u i就表明,導體的電阻r跟它 不對,原因如下 請看這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