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為什麼會有中秋節,為什麼會有中秋節

2021-07-13 09:25:03 字數 5096 閱讀 4685

1樓:阿歡的名單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

2樓:米飯

農曆八月為秋季之中,故曰"仲秋",這裡的"仲"即為居中之意。八月十五即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所以稱為"中秋節"或"仲秋節"。

"中秋"一詞,始見於西周的《周禮》,但作為節日,大多數學者認為它出現於宋代。吳自牧的《夢樑錄》卷四《中秋》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恰豐,故謂之中秋。

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

按照我國傳統曆法,農曆八月為秋季之中,故曰"仲秋",這裡的"仲"即為居中之意。八月十五即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所以稱為"中秋節"或"仲秋節"。因為中秋節和月亮有關,是日又要求閤家團聚,故又有月夕、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之稱。

中秋節的來由,普遍認為它與古代祭月風俗有關。我國古代傳說的神話中有女媧捧月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禮記·祭法》中也有"夜明,祭月也"的記載。

秦漢之前已經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國都西郊月壇祭月的規定。到了唐宋,有關祭月記載更為詳盡。

民間祭月一般在庭院中設大香案,有四張大的方桌合在一起,上面擺滿了祭菜、月餅、瓜果、梨棗等等。月餅要擺在桌子的中間。紅燭高燃,檀香燒得滿庭芳香。

全家人依次跪拜月亮,直到祭禮完畢,皆大歡喜的切開月餅了。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是祭月、賞月、吃月餅。此外還有觀桂花,桂樹被認為是月宮仙境中惟一的植物,又是人間清純的象徵,"桂蘭之交"是世間最高的友誼,"桂子蘭孫"是天下父輩的共同期望,中秋又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中秋賞桂,更讓這個節日充滿了詩意。賞月

年年中秋賞月,年年都要聽嫦娥的故事,一邊聽著故事,一邊幻想著月宮桂影,吟詠著"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僅有了一份詩意,而且有了一種期盼和祝福,感覺中秋節,真是一個美好的節。

中秋賞月,古已有之。而又盛行於宋代。《東京夢華錄》說:

"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據《新編醉翁談錄》稱:"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

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之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贍宮,高攀仙柱……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古代把日稱為"陽",月稱為"陰",陰陽調和則萬物昌盛,因而人們對月亮有獨鍾的情感。月亮在人們心中是美麗、溫柔、恬靜和可愛的,集所有陰柔之美於一身。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這些多情而美麗的神話,更讓月亮多了份神祕的詩意。

嫦娥是羿的妻子,羿是遠古時一個力大無窮、善於射箭的英雄。當時天上共有十日,十日盡出,大地焦枯,人們很難生存,羿為民除害,射下九日。一位仙人為表彰其功績,送了一包長生不老之藥給他。

羿將藥交嫦娥儲存。卻被徒弟逢蒙得知,乘羿外出之際逢蒙逼著嫦娥交藥。嫦娥在萬分緊急之時將藥吞下,瞬間,她身輕如燕,逕直飛上了月宮。

羿從此和嫦娥分居兩地,只能在中秋月明之時,設桌祭供。

年年中秋賞月,年年都要聽嫦娥的故事,一邊聽著故事,一邊幻想著月宮桂影,吟詠著"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不僅有了一份詩意,而且有了一種期盼和祝福,

感覺中秋節,真是一個美好的節。

吃月餅對小孩子來說,中秋節最美好的記憶就是吃月餅。相信現在的月餅一定是比過去好吃,但是現在的人卻是越來越不愛吃,月餅很多時候只是一種禮品,供人送來送去罷了。

《中國風俗辭典》記載:中國月餅傳說起源於唐初。唐高祖李淵與百姓歡度中秋,他興高采烈地揮手,手上正拿著吐蕃(今**)商人所獻的裝飾華美的圓餅,不禁興致大增,指著天上明亮的圓月,高聲笑道"應將圓餅邀蟾蜍",隨即把圓餅分與群臣共食之,同慶歡樂。

於是吃月餅的習俗開始流傳。

對於月餅,還有一個版本的說法:元朝末年,起義領導人之一張士誠,利用中秋節向百姓饋贈麥餅,在餅內夾帶字條,上寫"八月十五殺元兵,家家戶戶齊動手",定於八月十五日晚同時起義。"月餅"一詞真正出現在南宋。

但它還和中秋節無甚聯絡。真正把中秋月餅記入史冊的時間是明代。《西湖遊覽志餘》說:

"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對小孩子來說,中秋節最美好的記憶就是吃月餅。月餅的製作最初在家庭進行,品種很少,大多是麵粉調合後,內夾糖餡,外有芝麻的"麻餅"。直到清代,才有記載月餅做法的書籍。

到近代,製作工藝越來越細,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和銷售月餅的市場也出現了。到今天,月餅已成為糕點製作中的一大類,其中又有京式、廣式、蘇式和滇式等不同門派。餡有葷素之分,豆沙、火腿、五仁、鹹蛋,五花八門;皮則有酥皮、糖漿等等之分。

工藝越來越考究,當然**也越來越不菲,相信現在的月餅一定是比過去好吃,但是現在的人卻是越來越不愛吃,月餅很多時候只是一種禮品,供人送來送去罷了。兔兒爺

中秋節前幾天,街市上都會賣一種專供兒童祭月用的"兔兒爺"。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

"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

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或是縫鞋、賣餛鈍、茶湯的,不一而足。

如今,在京城廟會的雜耍攤上偶爾又能看到兔兒爺那乖巧的身影了,但與兔兒爺相關的中秋拜月風俗已經風流雲散。脫離了其原初語境的兔兒爺也就不復有舊日的風韻了。

舊時,每到中秋,北京的大街小巷中就會有擺攤兒賣兔兒爺的。兔兒爺是一種泥人玩具,有手工捏的,但大多是用泥模子扣出來的,長得都是一個模樣。說是兔子,還不如說更像人,身體、臉形都是人的樣子,只有從頭頂上那一對長長的耳朵和畫成三瓣兒的嘴巴才看出點兔子的模樣。

也許是因為京城的人喜歡聽戲,因此,京城的兔兒爺不知不覺也一副戲子的打扮。更有講究的,面貼金泥,身穿金甲,背後插著一排小小的令旗,往那裡一站,就像戲臺上的元帥升帳。兔兒爺的動作也千姿百態,有的正襟危坐,有的正在持杵搗藥,還有的身跨駿馬,手持兵器,小小的兔子儼然成了戲臺上雄糾糾氣昂昂的急先鋒。

老北京的規矩,逢節必有戲。中秋前,京城各戲園照例要上演月宮戲,如《嫦娥奔月》、《唐王遊月宮》等。這些戲中自然就少不了歡蹦亂跳的玉兔,你看他勾臉豁嘴,腳登朝靴,手執搗藥的玉杵做兵刃,在嫦娥姐姐左右上竄下跳。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年年明月夜,起舞弄清影,只有這隻可愛的兔兒爺給寂寞的嫦娥消憂解悶。

據史料記載,北京中秋祭兔兒爺的風俗,清朝就有了。如今,在京城廟會的雜耍攤上偶爾又能看到兔兒爺那乖巧的身影了,但與兔兒爺相關的中秋拜月風俗已經風流雲散。脫離了其原初語境的兔兒爺也就不復有舊日的風韻了。

為什麼會有中秋節 5

3樓:口才叔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

4樓:手機使用者

中秋節的來歷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5樓:很愛那個男孩

我來答 檢視全部8個回答

madana

lv.8 推薦於 2017-11-28

中秋節的來歷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為什麼會有中秋節,為什麼要有中秋節呢?

中秋 一詞,最早見於 周禮 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 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 仲 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 仲秋 到魏晉時,有 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 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 太宗記 記載有 八月十五...

中秋節為什麼重要中秋節為什麼重要

中秋bai節的意義,對於新的du一代來說,中秋節最令zhi人記取dao的是賞月,吃月 餅和提燈籠專。當然圓月當空之 屬日,也是人們團圓的美好佳節。中秋,之所以稱之為中秋,是因為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大 特別圓。人們在這一天以各種活動來慶祝中秋節,所以約會親朋...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賞月,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啊

月餅最初並不叫月餅,而是稱作 小餅 或者 月團 而 月餅 這個稱呼最早出現於南宋,一位名叫吳自牧的人在 夢樑錄 一書中首次提到這個詞。再有就是最初的月餅並不是圓的,而是菱花形狀的。除此之外,這個時期的月餅也並非只在中秋節才吃,其實更像是一種日常點心。待發展至明朝時期,中秋吃月餅這個風俗已經十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