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穆子澈想我
一、賞析
《登岳陽樓》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兩聯寫登岳陽樓所見,用凝練的語言,將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和巨集偉壯麗的形象真實地描畫出來,勾勒出一幅氣象萬千的畫面。
頸聯表現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尾聯抒寫出詩人眼睜睜看著國家離散而又無可奈何,空有一腔熱忱卻報國無門的悽傷。這首詩意蘊豐厚,抒情雖低沉抑鬱,卻吞吐自然,顯得雄渾大氣,氣度超然。
二、原文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三、翻譯
以前的日子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如願終於登上岳陽樓。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
北方邊關戰事又起,我倚著欄杆遠望淚流滿面。
三、作者
唐代杜甫
四、詞句註釋
⑴岳陽樓:即岳陽城西門樓,在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為遊覽勝地。
⑵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是中國第二淡水湖。
⑶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坼(chè):**。
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
⑸無一字:音訊全無。 字:這裡指書信。
⑹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痺,右耳已聾。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
⑺戎馬:指戰爭。關山北:北方邊境。
⑻憑軒:靠著窗戶或廊上的欄杆。涕泗(sì)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
一、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悽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大曆三年(768),杜甫離開夔州(今重慶奉節)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陽(今屬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讚;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於是在岳陽寫下《登岳陽樓》。
二、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祖父杜甫的祖父為唐初詩人杜審言。杜審言很有才華,但恃才傲世。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擢進士第,為隰城尉。後轉洛陽丞。武后聖曆元年(698),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
卻在此時得罪同事郭若訥、長官周季重,兩人合謀誣陷杜審言,定了死罪。
杜甫的叔叔杜並年十三,刺殺周季重,事震朝野。杜審言因此不死,被武則天召入京師。又因欣賞其詩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員外郎。
後因勾結張易之兄弟,被流放到峰州。但不久又被詔回。
父母杜甫的父親為杜審言長子杜閒,生母為清河東武城人,但在其出生後不久就去世,父親續娶盧氏。杜甫由其姑母撫養長大。杜甫有兄長,早夭,三個同父異母弟及一同父異母妹,杜甫在詩中常提及他們。
但杜甫極少提到繼母。
妻子杜甫於30歲時,暫時中斷了在齊魯燕趙間的漫遊,回到洛陽,在偃師縣西北的首陽山下築就陸渾山莊,然後迎娶了弘農縣(天寶年間改靈寶縣)司農少卿楊怡之女為妻。司農少卿為主管農業和財政的副部長,與世代為官的杜甫家可謂門當戶對。
妻子小他十多歲。遺憾的是杜甫並沒有為愛妻立傳,楊氏夫人的名字也無從知曉,但杜詩中多處提及她。
2樓:愛寶貝愛自己
古詩賞析:登岳陽樓,中學必學的古詩之一,孩子越早學會越好
3樓:新
登岳陽樓:
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是觸景感懷之作。開頭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二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
三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寫景雖只二句,卻顯技巧精湛,抒情雖暗淡落寞,卻吞吐自然,毫不費力。
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後映襯,渾然一體。
頭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
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侷限於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
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4樓:天使獸愛德華王冠
賞析這是杜甫晚年湖湘詩中名作。當作於大曆三年冬,杜甫初到岳陽之時。國事多艱,萬方多難,而詩人既老且病,窮困潦倒,於國無補,有家難歸,悲痛至極,愴然泣下。這首詩奠定整個湘湖詩基調
昔聞、今上,一下筆便包含無窮感嘆。詩人說,我早就聽說過浩渺壯觀洞庭湖,,很想一遊,沒想到直到晚年,流落他鄉,在有家歸不得情況下,才來到岳陽樓!說這種話,心情是何等淒涼苦楚。
洞庭天下水,早在《戰國策》、《漢賦》、《水經注》、《拾遺記》就有記載和描寫;岳陽樓建於唐代開元四年,杜甫已經5歲,宰相張說,張九齡,著名詩人孟浩然、王昌齡、賈至,老朋友李白,都先後有描寫洞庭湖與岳陽樓名作。這一切,杜甫都是知道,所以,昔聞二字確實包含詩人對洞庭湖無限嚮往之情。但是,杜甫一直無緣遠眺,他困守長安十年,又碰上安史之亂,輾轉西南,漂泊不定,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之後,滿以為可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回故鄉安度晚年。
可是,戰亂不休,不得不作南征之舉,身心分離,痛於刀割。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登上岳陽樓。從昔聞到今上,這是詩人對自己大半生坎坷道路回顧,這種回顧只能是痛苦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般讀者都認為這是寫洞庭湖浩渺遼闊,這當然是不錯,洞庭湖是多麼大!它使祖國東南方吳楚裂開一個大口,那一望無邊水,看上去,似乎整個天和地都在水面上浮動。但是,設身處地聯絡杜甫彼時彼刻心情去想,我們還會發現這兩句寫景還有更深刻含義。
這就是:吳楚東南坼是寫山河破碎,乾坤日夜浮是寫社會動盪不安。詩人意思是:
吳楚本該連為一體,現在卻是割裂開來狀態,這不正是安史之亂之後整個國家四分五裂縮影嗎?正是在國家滿目瘡痍、生靈塗炭情況下,才出現詩人個人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悲劇。個人悲劇只是國家不幸一個組成部分,這是杜甫一貫思想,早在《自京赴奉先詠懷》就奠定思想
5樓:
首聯「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寫景,一」東」一」西」形象生動的說明了岳陽樓的地理位置., 「簾旌不動夕陽遲」由遠及近,從」 簾旌」到」夕陽」,描繪出了一幅靜謐而慘淡的的夕陽入山圖.
面對這樣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詩人不由悲從心來.
頷聯中,」 登臨吳書蜀橫分地」從歷史角度介紹了岳陽樓,此句仿杜詩中」吳楚東南」 意境雄偉, 讓人想起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懷古傷今,怎能不讓人」 徙倚」在山水之間.在這樣美麗的岳陽樓畔,詩人卻提不起半點觀賞山水的雅興,僅」徙倚」二字,便把詩人那滿腔愁緒表現的淋漓盡致.
頸聯從杜甫」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脫胎而來,而又未生搬硬套,」萬里」」三年」說明了詩人逃難時遙遠的路途以及具體的時間,恰當的表現了自己背井離鄉,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聯情景相生,」風霜」既指秋色濃重,又與自己的」白頭」相映襯,且暗示了當時政治局勢的嚴峻,」老木滄波」既指眼前實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飽經風霜的自我寫照.這樣的蒼涼氣韻,與杜詩中」無邊落木瀟瀟下」,」艱難苦恨繁霜鬢」相同.同樣的國破家亡,天涯淪落,此時此刻,杜甫成了詩人患難中的知己,因此,詩中自然有了杜詩中雄闊慷慨的風格
6樓:夕陽的刻痕
《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兩聯寫登岳陽樓所見,用凝練的語言,將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和巨集偉壯麗的形象真實地描畫出來,勾勒出一幅氣象萬千的畫面。頸聯表現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
尾聯抒寫出詩人眼睜睜看著國家離散而又無可奈何,空有一腔熱忱卻報國無門的悽傷。這首詩意蘊豐厚,抒情雖低沉抑鬱,卻吞吐自然,顯得雄渾大氣,氣度超然。
7樓:匿名使用者
湖南岳陽樓聯
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杭州嶽墓對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集句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8樓:
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是觸景感懷之作。開頭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侷限於寫「岳陽樓」與「洞庭水」。
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9樓:何以窺不破
中間兩聯上聯側重於盡下聯側重語晴兩聯連為一體以景物的雄渾與紳士的悲苦獲悉
杜甫的登岳陽樓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在感情詩境和風格方面有
1 人生境遇不同 登岳陽樓 起句就與杜甫的人生相聯絡。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大曆三年,住在成都的杜甫經歷了長期的困頓艱辛後,已經進入了垂暮之年,因四川政局混亂他沿長江出川,輾轉來到湖南。這年的冬季,漂泊中的詩人...
《登岳陽樓記》讀後感,《登岳陽樓記》 讀後感
岳陽樓記 是范仲淹在被貶之後應他人之邀寫的,全文對景緻的描寫十分出色,但文章的主旨是抒發了范仲淹為國為民,心憂天下的情懷,表明了他的志向。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這首詩的意境是十分寬闊巨集偉的。詩的頷聯 吳楚東南...
正確的《岳陽樓記》原文和翻譯,范仲淹的《登岳陽樓記》的原文與翻譯
宋仁宗慶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嶽州當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我觀賞那嶽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