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從課外的古詩文中舉出成功運用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描寫

2021-06-11 16:55:44 字數 6694 閱讀 3251

1樓:林博士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這首小詞,就是作者運用了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描寫此中的女主人公。

**一文中為了表現**人的高超技藝,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你能從課外的古詩文中舉出成

2樓:滴也小透明

正面描寫:1.京中有善**者

2.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側面描寫:1.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也。

2.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基本上就是這些了,希望能夠幫到你。希望能採納

從課外古詩文中舉出成功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寫人物的例子

3樓:瀉玉

清平調詞三首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干。

第一首和第二首是側面描寫,第三首正面描寫

具體請見以下分析:

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一日,玄宗和楊妃在宮中觀牡丹花,因命李白寫新樂章,李白奉詔而作。在三首詩中,把木芍藥(牡丹)和楊妃互動在一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澤。

從篇章結構上說,第一首從空間來寫,把讀者引入蟾宮閬苑;第二首從時間來寫,把讀者引入楚襄王的陽臺,漢成帝的宮廷;第三首歸到目前的現實,點明唐宮中的沉香亭北。詩筆不僅揮灑自如,而且相互鉤帶。「其一」中的春風,和「其三」中的春風,前後遙相呼應。

第一首,一起七字:「雲想衣裳花想容,」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雲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雲,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互動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

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豔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臺。「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

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象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第二首,起句「一枝紅豔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雲雨巫山枉斷腸」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那裡及得到當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來,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裡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須脂粉,便是天然絕色。

這一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來抬高楊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題之法。相傳趙飛燕體態輕盈,能站在宮人手託的水晶盤中歌舞,而楊妃則比較豐肥,固有「環肥燕瘦」之語(楊貴妃名玉環)。後人據此就編造事實,說楊妃極喜此三詩,時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脫靴,認為大辱,就向楊妃進讒,說李白以飛燕之瘦,譏楊妃之肥,以飛燕之私通赤鳳,譏楊妃之宮闈不檢。

李白詩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瞞不過博學能文的玄宗,而且楊妃也不是毫無文化修養的人。據原詩來看,很明顯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強加曲解,其實是不可通的。

第三首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現實。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並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由於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恨都為之消釋了。

末句點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沉香亭北」。花在闌外,人倚闌干,多麼優雅風流。

這三首詩,語語濃豔,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如「雲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寫花光,又似在寫人面。「一枝紅豔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讀這三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不待什麼刻畫,而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

無怪這三首詩當時就深為唐玄宗所讚賞。

4樓:匿名使用者

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善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有版本為「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 白馬從驪駒;

青絲繫馬尾,**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直千萬餘。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第一段,寫羅敷的美貌。首先寫環境美和器物之美來襯托她的美貌,然後重點寫她的服飾之美,最後通過側面描寫烘托她的美貌,無論是行者還是少年,無論是耕者還是鋤者,都傾慕她的美麗,激起讀者的想象。本段寫她的外表美,鋪襯下文的心靈美;寫勞動人民對羅敷的健康感情,與後文使君的不懷好意形成對照。

第二段,寫使君覬覦羅敷的美色,向她提出無理要求。先是使君的馬徘徊不前,使君對羅敷垂涎三尺,繼而上前搭話,詢問姓名,打聽年齡,最後提出和羅敷「共載」的無恥要求,暴露了使君骯髒的靈魂。寫使君的語言行為步步深入。

第三段,寫羅敷拒絕使君,並盛誇丈夫以壓倒對方。本段全部由羅敷的答話構成,迴應使君的調戲。斥責、嘲諷使君愚蠢,宣告自己已有丈夫,丈夫威儀赫赫、榮華富貴,仕途通達、青雲直上,品貌兼優、才華橫溢。

羅敷的伶牙俐齒使自以為身份顯赫的使君只能自慚形穢,羅敷的不畏權勢、敢於與權勢鬥爭的精神充分體現出來了,表現了她的人格魅力。

課外古詩詞正側面描寫人物相結合的句子

5樓:匿名使用者

描寫兒童的詩句: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白居易《池上》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胡令能 《小兒垂釣》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後,忙趁東風放紙鳶。

高鼎《村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袁枚《所見》

描寫勞動者的詩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李紳《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

范仲淹《江上漁者》

6樓:匿名使用者

陌上桑原文:

《漢樂府集》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善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

白馬從驪駒;青絲繫馬尾,**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初一至初二運用側面描寫的文章,古詩,文言文

7樓:精銳語文

詩歌中的側面描寫

臨沭一中 陳冠寶

中國的文學向來講求以含蓄取勝,避免對事物的直接描述,而是習慣於從側面對之烘托渲染,以收到含蓄蘊藉之妙。最突出的是《三國演義》裡對關羽溫酒斬華雄的一段描寫:

(關羽)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作者不是用大量筆墨去寫雲長如何與華雄一招一式鬥得正酣,如何險象環生。相反的,作者對此倒是隻字未提,反而筆鋒一轉,去寫帳內諸侯的感受。也正因為此,關羽的神勇才得以渲染得淋漓盡致、無以復加,比之用多少筆墨來正面寫打鬥的場面,恐怕也難以收到此等效果。

這是**中的側面描寫,而詩歌中的側面描寫同樣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最著名的要數《陌上桑》中對秦羅敷的描寫了: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鞘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寫羅敷之美,偏偏不正面著筆,而是寫觀者的神態。至於羅敷的美,只好讓讀者馳騁想像,去遐思邇想了。如果作者不惜筆墨,對羅敷從頭至尾作一細緻刻畫,恐怕反而難以收到這種效果了。

那麼詩歌中的側面描寫是如何運用的呢?

首先,可以通過環境描寫來從側面烘托所寫事物或人物。例如陳羽的《從軍行》:

海畔風吹凍泥裂,梧桐葉落枝梢折。

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

詩的一二句先寫從軍將士面對的環境極為嚴酷:天山腳下寒風勁吹,湖邊凍泥紛紛裂開,梧桐樹上的葉子已經刮光,枝梢被狂風折斷。後兩句意在寫人,卻又不正面寫出,更不和盤托出,而只是拈出與人相關的兩個事物――「橫笛」與「紅旗」。

不說人怎麼在嚴酷的環境下如何行軍用兵,而是極力渲染環境的惡劣,但是讀完全詩,詩中將士高昂的士氣、一往無前的精神卻已如在眼前了。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極為廣闊的想像空間。

還有李益的《聽曉角》:

邊霜昨夜墮關榆,吹角當城漢月孤。

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捲入《小單于》。

本詩寫徵人邊愁鄉思之情,也是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未讓徵人出場,也未直接表達徵人的愁思,而是選取了特定邊關氣氛當中的角聲、塞鴻,折射出徵人的處境和心情。前兩句以邊霜、角聲和孤月渲染出悽清孤寂的氛圍;後兩句描寫從塞北飛到南方的鴻雁,聽到畫角吹奏的《小單于》為之動情,在邊關上低迴留連,盤旋不定,這樣寫,以雁帶人,徵人的感受可想而知。

再看唐人姚合的《窮邊詞》:

將軍作鎮古 州,水膩山春節氣柔。

清夜滿城絲管散,行人不信是邊頭。

本詩意在歌頌將軍的防守之功,但是如果正面去歌頌,很容易就會落入俗套,而且會毫無詩意可言。所以詩人借寫景來從側面著意加以渲染。詩人寫景,著意選取春日的山、水、節氣和清夜的絲管,用這些美好的充滿欣欣向榮的春天景象來烘托邊地歌舞昇平的景象,從而顯示將軍的防守之功。

最後又借行人的感想,再次從側面讚揚邊鎮發生的巨大變化,對將軍的防守之功的讚美,也就不言自明瞭。

有些時候,被描寫的物件不宜作正面描寫,正面描寫時要麼是無從下筆,要麼就會流於空洞或者落入俗套,這時候也可以通過寫與之相關的人或物來對所要描寫的物件進行側面烘托。正如梅堯臣所言,最好的詩,應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試舉《詩經·邶風·靜女》一詩為例: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詩中的「靜女」是一個極美的形象,可是作者僅用了「姝」「孌」二字作正面描繪,而且還是極籠統的兩個字。但是為什麼卻給讀者留下如此深的印象呢?這恐怕就要歸功於側面描寫之妙了。

如果真的光是寫「靜女其妹」 「靜女其孌」,讀者自然是不會有什麼印象的,可是作者在第一節寫的是「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不寫女子了,而是將筆鋒轉向了一個小夥子。

這樣一來可就不同了。一個能夠讓小夥子急成這個樣子的姑娘,應該是什麼樣子呢?這是作者有意讓讀者也跟著著急。

不直接寫那個女孩,而是寫等待她的小夥子,可其實又是寫女孩的美麗,這樣的寫法就是側面描寫。

接下來兩節,乾脆連小夥子也不寫了,又轉而寫「彤管」、「荑」這兩個事物。「彤管」只是樂器罷了,有什麼可寫的呢?但是在小夥子手裡、眼裡剛不同了,它的顏色好看,它的光彩也美麗。

在這裡,彤管已不僅僅是一種樂器了,而成了愛情的象徵。而「荑」也不再單純的是一把野草了啊,「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是美人所贈啊,它怎麼會不美呢?愛屋及烏之情可見一斑了。

原來美的不是這些事物啊,而是它們的主人美!

詩到這裡就完了,沒有下文了,可是,讀詩的人卻在等待著,詩裡寫的那個美人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讀者也在搔首踟躕。可是作者,點到為止,不再寫下去了。

接著寫下去好不好呢?不好。詩到這裡,已經將讀者的情感調動起來了,下面的完全可以讓讀者去想像。

再如白居易的《夜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詩人寫夜雪先是從感覺寫起,已感衾冷,說明雪落多時;接著從視覺角度寫雪下得大,積得深;最後從聽覺寫出雪勢之大。而對下雪的場景,作者卻未著一字,但夜雪之大,也儘可想像了。這樣寫,既可以避免了對夜雪因天黑而難以狀其貌的麻煩,符合當時的實情,又可以另闢蹊徑,從側面烘托而留有廣闊的想像空間。

可見,側面描寫之妙,在於能夠化虛為實,以實寫虛,「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既含蓄蘊藉,又能給人留下極為廣闊的想像空間,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內容和意境,值得品味再三。

古詩文中「檻」字有念「kan 三聲 」的音嗎請舉出例子,謝謝

檻 是上聲字,copy是 廣韻 二百零六韻之一。如果你不明白 廣韻 那麼可以這樣說,檻 字是沒有拼音時代的字書注音,如果那時候有拼音了,檻 就相當 n,你說有念三聲的時候嗎?所有其他念 n字全用這個標準字來標註呢。當然有了,在紅樓夢中,妙玉就自稱為 檻外人 踏破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含有檻字的...

描寫涉及顏色的景物的古詩,古詩文中涉及顏色的景物描寫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小石潭記 柳宗元 紅 1 山行 唐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2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黃 1 從軍行 唐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

古詩文中描繪西湖美景的名句有哪些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南遊吟草 郁達夫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山水若從奇處看,西湖終是小家容。曉出淨慈寺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飲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