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青梅史觀
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道家思想的形成是以總結、發展、著典籍為主要路徑,每一次思想的跳躍都經歷了極其長時間的眾人積累,這也再一次的凸顯了道家的生命力。
《老子》作者生活年代在學界尚有爭議,或以為與孔子同時,或認為晚於孔子。老子主要批評了孔子所執之"禮"及"仁義"觀念,對楊朱則主要批評了其"予智自雄"及對"明王之治"的追求。
老子之後,楊朱本人曾針對墨子的"兼愛"、"尚賢"、"右鬼"、"非命"等核心價值觀念進行了"非議"。楊朱後學子華子則對當時社會存在的種種"六慾不得其宜"的觀點和行為做出了雙向的揚棄,詹何則將楊朱"為我"、"貴己"之說中"損一毫利天下不為也"的思想作了近乎極致的發揮。
莊子本人和莊子後學都有對先秦諸子的學術批評,以魏牟為代表的莊子後學認為莊子之學大如東海,而名家公孫龍等人則似埳井之蛙。
以《天下篇》為代表的莊子後學批評諸子百家之學"皆有所長,時有所用",皆為"不該不徧"之學。"稷下黃老道家"的學術批評以慎到、田駢和《管子》學派為代表,對先秦諸子思想進行了批評性總結。
《史記》中《論六家要旨》: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埶,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
《漢書·藝文志》: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
以老子《道德經》的問世為標誌,道家思想已經完全成型。關於老子的身份、生平與《老子》一書的作者到底是誰的問題,雖然長期存在爭議,但通常的說法都是以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的傾向性看法為依據,即認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其實,無論是從李姓起源的時間與由來、先秦稱人名書之例以及《老子傳》中所載李耳與孔子後裔代數的差距來看,還是從先秦主要典籍中都無有關李耳的記載,更無老子、李耳互見的文獻來看,都可以肯定,老子並不是李耳。
戰國時期,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六大派,除了老莊學派外,楊朱學派、黃老學派、彭蒙田駢慎到派、老子學派和宋尹學派都曾興盛一時,其中以黃老派最盛。
其時,黃老思想不但成為田齊的治國思想,並通過百家爭鳴對諸子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在楚國和呂不韋統治時期的秦也發揮過一定作用,以至於在戰國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說的「黃老獨盛壓倒百家」的局面。
秦國統一中國之前,呂不韋組織人員編撰《呂氏春秋》,此書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融合各家學說,顯然,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一統後的意識形態。
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並在統一中國後不久焚書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
漢朝建立後,由於長期戰亂的破壞,在反思秦統治思想的基礎上,開始選擇道家作為治國思想,並造就了一個名為「文景之治」的盛世。
闞澤記載漢景帝「以《黃子》、《老子》義體尤深,改子為經,始立道學」,黃老之書升格為經在漢武帝尊六經之前。漢武帝執政後,採納董仲舒的建議,「崇尚儒術」,道家的發展暫時受到壓制。
魏晉南北朝時期,談玄之風興起,道家思想重新復活,不過這一次的重點不是黃老,而是對老莊的重新闡釋,並形成了影響深遠的魏晉玄學。此後老莊成為道家正統,一直延續至今。
2樓:牙牙的弟弟
老子、列子、莊子、鬼谷子、楊朱等。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 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紀80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2、列子
列子(大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戰國年間,享年75歲),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禦寇(「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 。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學者 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列子,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對後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
著有《列子》,其學說本於黃帝老子,歸同於老、莊。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
3、莊子
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 ,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
他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
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4、鬼谷子
鬼谷子名王詡、王禪,道號玄微子。戰國顯赫人物,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建立鬼谷門派。
著名謀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雲夢山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修煉,深諳道法,神妙莫測。「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為老學五派之一。
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在文化史上,他是與孔子、孟子、莊子、荀子、墨子、韓非子等先哲齊名的學術大家。
鬼谷子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鬼谷子天髓靈文》等。其著作被後世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書中涵蓋的思想、謀略智慧在現代的從政、外交、經營、管理等方面有著深刻的指導作用。
5、楊朱
楊朱(約公元前395--約公元前335),一說約公元前450--約公元前370 ,楊姓,字子居,魏國(一說秦國)人,中國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
楊朱主張「貴己」 、「重生」、 「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見解散見於《列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
3樓:金果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胡適曾推測老子生於周靈王初年,當公元前570年)。
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古縣名,史學界普遍認為在今河南省鹿邑縣)[2]。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紀80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
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2、莊子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
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
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
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
3、列子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間,享年不明),本名列禦寇(「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華夏族學者,周朝鄭國圃田(今中國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
道家學派的傑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對後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
著有《列子》,其學說本於黃帝老子,歸同於老、莊。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
4樓:
1、道家創始人——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著作《道德經》(又稱《老子》),樸素的辯證法是其作品的精華,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一一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經》的問世為標誌,道家思想已經完全成型。
2、道家的最大傳承和發揚者——莊子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和老子並稱老莊)。
代表作品為《莊子》(又稱《南華真經》《南華經》),其中的名篇有《道遙遊》《齊物論》等。一一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
3、列子
名寇,又名禦寇,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學說的本源來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
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重要典籍。
擴充套件資料
道家無為思想的產生背景
周朝之前,中國是個大一統的國家。自平王東遷,東周開啟,實施了分封制,國家最高統治者天子把土地分封給諸侯,並准許其建立諸侯國。
諸侯有權將封地再分封給卿大夫,將任務層層攤派,最後把土地分給百姓耕種。這雖能提高下級加強生產的積極性,但弊端也大。比如諸侯等下級,通過瞞報產量和偷稅漏稅等,就可減少上繳比例。
因此,諸侯國越來越富、周王室卻越來越窮。
隨著周室日漸式微,諸侯日益坐大,大國之間互相爭權奪利、吞併小國、爭當霸主。此時的周天子僅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無實際控制天下的能力,因此周朝進入了大**的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你爭我奪、連年征戰,導致戰火紛飛、人頭翻滾,百姓苦不堪言,天下混亂至極。
老子親眼目睹諸侯爭霸、戰亂紛起、百姓民不聊生、國家漸趨衰落等亂象。他遵從「得其時而駕,不得其時而隱」的理念,意欲隱去。他認真思考天下大亂問題,
認為根源在於統治者(諸侯)的利慾薰心、胡亂作為,並以妄為常、樂此不疲,此即「有為」;基於此,老子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即:知常不妄,循行天道,順勢而為,而不胡亂作為。期望能以此來緩解社會尖銳的矛盾,將百姓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挽狂瀾於既倒,扶社稷於將傾。
這就是無為思想產生的緣由。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管仲 士匄 子產 李悝 吳起 商鞅 慎到 申不害 樂毅 劇辛等。1 管仲 管仲 約公元前723年 公元前645年 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潁上人 今安徽潁上 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 哲學家 政治家 軍事家。被譽為 法家先驅 聖人之師 ...
啟蒙運動有哪些代表人物,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
孟德斯鳩 伏爾泰 盧梭 狄德羅 康德 霍布斯 洛克 伏爾泰 孟德斯鳩 盧梭 伏爾泰 盧梭 孟德斯鳩 狄德羅 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啟蒙運動 復的著名代表有伏爾泰 狄德制羅 盧梭等人。他們通過著書立說,編纂百科全書等活動來宣傳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提倡理性與科學,在政治上提出 自由 平等 博愛 等口...
達達主義的代表人物是誰,義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及其世界各地活動 阿爾普 jean hans arp 特里斯坦 查拉 tristan tzara 馬克斯 恩斯特 max ernst 奧托 狄克斯 otto dix 馬塞爾 杜尚 marcel duchamp 1887 1968 紀堯姆 阿波利奈爾 法國 漢斯 阿爾普 瑞士 法國 德國 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