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註釋]1.寒食:節名,在清明前兩日。古人每逢這節日,前後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稱「寒食」。
2.御柳:御苑中的楊柳。
3.「日暮」兩句:據說漢時寒食禁火,朝廷特賜侯家蠟燭。「傳」,挨家傳賜。「五侯」,一說指東漢外戚樑冀一族的五侯。另一說指東漢桓帝時宦官單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4.斜:讀(xiá),與「花」「家」押韻
[簡析]
這首詩描寫宮廷寒食節的情況。詩人以漢喻唐,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特權及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
開頭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春城」指春天裡的都城長安。「飛花」即花瓣紛紛飄落,點明暮春季節。
「無處不」,用雙重否定構成肯定,進而寫出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東風御柳斜」是寫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御柳」是指御苑裡的柳樹。
當時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清明這天皇帝還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恩寵。所以詩人在無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隨東風飄拂的「御柳」。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
「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宦官。這裡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宦官。
這兩句是說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裡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讀到這裡我們就會聯想到「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俗語,從而更好地領會詩歌的主題。
這首詩善於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進行諷刺。雖然寫得很含蓄,但有了歷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會情況的印證,讀者還是能瞭解詩的主題的
2樓:紫雲隨筆
《寒食》是一首描寫寒食節景象的詩。詩人在輕描淡寫中暗含諷刺之意,因為寒食節裡本應人人不生火,皇帝卻特意賞賜蠟燭給王侯貴族。全詩含蓄地諷刺了當時等級森嚴的特權現象,委婉地表達了詩人對專權者的不滿。
3樓:小冊
對權貴的不滿,和對老百姓的同情
4樓: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作為清明節重要節日內容的祭祀、踏青等習俗則主要**於寒食節和上巳節。
唐代之前,寒食與清明是兩個前後相繼但主題不同的節日,前者懷舊悼亡,後者求新護生;宋代是生活日趨都市化的時代,也是民俗向娛樂方向發展的時代,《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當時盛世清明圖景;到了明清以後,上巳節退出了節日系統,寒食節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個清明節。清明掃墓與踏青,本來是兩個不同的文化主題,宋以後慢慢融為一體,並不斷地被賦予肯定的文化意義。人們把祭祀先人與中華民族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民族性格直接聯絡起來,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中國文化深層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間有著深刻的關係,而這種文化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支柱,有助於在古人與今人、前人與後人之間建立和諧的代際關係,進而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這也是清明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根基。
清明,一個純粹春天的節日,正是陽氣日漸升騰的日子。盡情地享受這大好春光,才是最高的天人和諧。可是,弱國無清明。
面對春天,國人卻只能跪在祖宗墓前哭泣,不由得我們不感嘆清明之和諧、昌盛與否,實乃折射著國道之盛衰……進入21世紀之後,中國的政治經濟日漸崛起,民族危機不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民眾需要休養生息。當我們慎終追遠的時候,我們更應催護新生。欣逢盛世,我們更有理由張開雙臂享受這春天的清明。
韓翃《寒食》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5樓:酸檸檬嘿
這一首《寒食》表達了作者對特權階層(官宦)的諷刺之情。其它地方都是寒食禁火,這些官宦人家卻點著蠟燭。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詩人立足高遠,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春城」一語,高度凝鍊而華美。
「春」是自然節候,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春意濃郁,籠罩全城。
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隻流於一般性的概括,而說是「無處不飛花」,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於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
詩人不說「無處不開花」,而說「無處不飛花」,除了「飛」字的動態強烈,有助於表現春天的勃然生機外,還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序時措辭是何等精密。「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
原文《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點蠟燭的輕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6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是一首政治諷刺詩,詩人用輕靈、活潑的筆觸揭示了「只許皇家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黑暗朝政,影**唐代肅宗、代宗以來宦官專權的腐敗.全詩構思精妙,委婉含蓄.
7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官臣的諷刺之情。
8樓:無屆網路科技
詩題《寒食》,顧名思義寫的就是寒食節的景象。
9樓:匿名使用者
明傑在清明前一天,古人從這一天起三天不做飯,所以就寒食有的地方清明也叫寒食暮春時節,長安城裡到處都是飛舞的花絮,落紅無數,寒食東風吹拂著****的柳枝,夜幕降臨宮裡的宮人工人們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猜家的裡。
寒食 古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10樓:life無明小魚
《寒食》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封建政治腐敗現象的諷刺的思想感情。
《寒食》
唐代: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寒食是中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
這儀式用意有二:
一是標誌著寒食節已結束,可以用火了;
二是藉此給臣子官吏們提個醒,讓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祿的介子推學習,勤政為民。唐代詩人竇叔向有《寒食日恩賜火》詩紀其實:「恩光及小臣,華燭忽驚春。
電影隨中使,星輝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貧。」正可與韓翃這一首詩參照。
中唐以後,幾任昏君都寵幸宦官,以致他們的權勢很大,敗壞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對此都極為憤慨。有意見認為此詩正是因此而發。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詩《寒食》韓翃,古詩中的飛字用得尤為的好,春城無處不飛花
12樓:心明心誠
寒 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首詩善於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進行諷刺。
13樓:匿名使用者
春天到了長安城處處飄飛著落花,寒食節得東風把皇城裡的柳樹都吹斜了。夜晚唐代皇宮正在傳賜新火,嫋嫋的輕煙飄散到皇權貴族的家。
14樓:reaction樂園
在古代的寒食節的三天都不允許生火做飯,可皇宮中卻冒著煙霧,說明他們在做飯,更說明了皇帝的權威可真大呀!這首詩表達了對皇帝的諷刺
15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16樓:匿名使用者
寒食 韓翎(左半部分是巨集字的下半部分)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作者背景
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唐代詩人。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一直在軍隊裡做文書工作,擅長寫送別題材的詩歌,與錢起等詩人齊名,時稱「大曆十才子」。
後來皇帝選拔他擔任起草詔令的中書舍人,當時有兩個韓翃,大臣問選誰,皇帝說要寫「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那個韓翃,可見這首詩在當時是多麼有名。
注詞釋義
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御柳:皇城中的柳樹。
斜:為了押韻,此處可以按古音讀作xi。
漢宮:這裡指唐朝皇官。
傳:賜給。
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極、王逢時五人為侯,受到特別的恩寵。這裡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古詩今譯
暮春的長安城裡漫天舞著楊花,寒食節東風吹斜了官中的柳樹。黃昏開始宮裡頌賜新蠟燭,輕煙先升起在皇帝貴戚家。
賞析 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諷刺詩。在唐代以前,漢朝最為強大,所以唐人做詩都喜歡借漢來比唐,這裡也是借漢代的故事來諷刺本朝。寒食三天焚火,本應第四天才可用火。
但皇宮裡在第三天的黃昏就將傳火種的蠟燭賜給了皇帝貴戚。這件小事說明皇帝對貴戚近臣的特別恩寵,但詩人寫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飛花的奇麗景緻開頭,用東風拂柳的描寫自然引出皇官,好像是在稱頌皇上的恩典,所以連皇帝都很喜歡。像這樣不用一字指斥,就達到諷刺效果的寫法,就叫含蓄。
我們仔細一琢磨,就能品味到裡面暗含的諷刺意味。
17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首
主題有爭議的詩。關於本詩的主題,最通行的說法是:這是一首諷刺詩,是諷諭君王專寵使權的宦官或外戚。
另一種說法,「五侯」一詞在唐人詩中並不專指宦官外戚,而泛指一切權貴豪門。唐代帝王一般都很懂得欣賞詩作,有不少人還善於創作作品,詩人以漫不經心的筆觸,敘寫了寒食節之時的京都嫵媚可愛的春景、皇宮中無與倫比的威嚴以及權貴高門內的華貴氣派。全詩構思巧妙,立意為高,含蓄而情致,從側面落筆,讓人深思,耐人尋味。
至於其中是否有諷刺意味,仁者見仁,都有其根據,正可見出這首詩給人留有思想的餘地。
18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腐敗現象的諷刺。??
19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對封建社會的厭惡與反感
20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描繪了寒食節的景象,由白天寫到了夜晚,借古諷今,流露出詩人對現實的不滿!!!
21樓:呆呆萌妹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封建政治腐敗現象的諷刺的思想感情
22樓:匿名使用者
對現實的不滿,對權貴的諷刺
23樓:寧爺
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社會的諷刺
24樓:百度使用者
正可見出這首詩給人留有思想的餘地.
25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詩人想寫完了嗎我也不讓我也不讓我也不讓我也不
26樓:匿名使用者
詩文諷刺皇帝寵幸宦官,宦官驕橫跋扈。
27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諷刺當時社會不公,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28樓:伊紫蘭蒂
表示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進行諷刺。
古詩《寒食》的作者到底是韓翃還是韓愈
寒食 是唐代詩人韓翃的一首七言絕句。開頭一句 春城無處不飛花 春城 指春天裡的都城長安。飛花 即花瓣紛紛飄落,點明暮春季節。無處不 用雙重否定構成肯定,進而寫出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第二句 寒食東風御柳斜 是寫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御柳 是指御苑裡的柳樹。當時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清明這天...
目送表達了什麼情感,龍應臺的目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
不捨得,但是又不得不放手。明明很想說一句 你別走 可是由於種種原因只能把感情藏在心裡,微笑著看著他或她走 那要看是你的誰了 若已經和你談戀愛的人 表達的是一種愛和甜蜜的眷戀 若是雙方還處在有好感或曖昧的階段 表達的是ta對你的感覺其實還是多矛盾的,愛你但心裡還是會有一些疑問,覺得跟你在一起是真的很開...
《清明》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情感《清明夜》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情感
抒發了作者觸景傷情的悲傷心境,被遙指杏花村的 牧童 輕輕點破,一悲傷,一輕快,相映成趣。原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賞析 詩的首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 點明詩人所置身的時間 氣象等自然條件。清明節為唐代的大節日之一,這一天,或閤家團聚,或上墳掃墓,或郊遊踏青,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