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與文化的關係,談談對「禮儀與文化」的認識,1000字

2021-05-27 09:13:17 字數 4859 閱讀 4108

1樓:颳風的雪

首先,弄明白,禮儀是什麼,文化又是什麼。

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絡,區別又在**?

個人認為,禮儀算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並且是某種文化的具體表現之一。

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內容。

而文化則是由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上的文化是指一個群體(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民族、企業、家庭)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

狹義上的文化是指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例如,說一個人沒有文化。

要是說禮儀與廣義上文化的關係,就要從大方面為切入點。不同的民族會產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禮儀也必然不同。(從某個民族,某個國家,某個地區來說)

要說禮儀與狹義上的文化的關係,就從一個人,或者某個範圍內的群體的角度來看。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不同圈子的人,所遵守的禮儀也不相同。

大概的方向就是這些了~

2樓:匿名使用者

禮儀,是整個社會文明全面的直接和間接的表現,幾乎包括了個人行為和社會行為的所有方面;禮儀,是人類社會內部交流的基本語言,是人類與自然界交流的重要內容;禮儀,規範了基本的社會秩序和規則,是人們生活、工作和交往的基本工具和重要內容。禮儀,解決了交往(如問候、道別等)、信仰(如宗教儀式和禮節等)、公共活動問題(如會議、舞會、典禮等)等交流和秩序的問題。禮儀,是整個社會文明和社會秩序的基礎。

合理的禮儀,應該恰當而科學地表達社會各個方面的真實需要。禮儀應該簡潔有效,便於實行,不要繁文縟節。禮儀可以從權,根據不同情況,全面或簡化地實行。

一個社會,可以多種禮儀並存,但之間規定不能有本質衝突。

禮儀與風俗習慣以及文化宗教等交融在一起,是他們的基本表現工具。古今中外,禮儀差異很大。這種差異主要是社會情況的不同造成的,因為禮儀是社會的全面反應。

即使同一個社會,禮儀也沒有統一的和固定的標準。因為禮儀象道德一樣,是相對穩定又是不斷變化的,不同人理解是不完全一樣的。

一個禮儀缺乏的社會,缺乏基本的社會秩序,往往是不成熟的社會,社會發展水平不會太高。而一個禮儀標準不太統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會,往往會發生更多的誤解、矛盾,是一個存在著嚴重的種族、階層、宗教或文化對立的社會,一個不和諧的社會。禮儀,是整個社會文明的基礎,是社會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現方式。

建立和諧社會,必須先從禮儀開始。

中華民族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文化教育傳統源遠流長。禮儀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礎,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禮儀究竟何時何故而起,自古以來,人們做過種種**,歸納起來,大體有五種禮儀起源說:

一是天神生禮儀,二是禮為天地人的統一體,三是禮產生於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禮為人性和環境矛盾的產物,五是禮生於理,起於俗。何為禮儀,禮儀即禮節與儀式。禮儀的本質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人們認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見的鬼神在操縱,履行禮儀即是向鬼神討好求福因此,禮儀起源於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種特殊體現形式。

「禮」,在世界其他民族一般指禮貌、禮節,而在中國乃是一個獨特的概念,有多重含義。首先,禮是最高的自然法則,是自然的總秩序、總規律。「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

淫則昏亂,民失其性。是故為禮以奉之。」將天地萬物的生長、位置、秩序、相互關係,都解釋為禮所安排的。

其次,禮是「中國文化之總名」與政治、法律、宗教、哲學、禮儀乃至文學、藝術等結為一個整體,是中國文化的根本特徵與標誌。禮是這一切的根本。再次,禮還是「法度之通名」,清代紀昀有言:

「蓋禮者理也,其義至大,其所包者至廣。國家的法律,諸如禮儀法甚至行政法都可以通稱為禮。禮又分為「本」和「文」兩個方面,即所謂「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

「本」指禮的精神和原則,「文」指禮的具體表現形式,也就是禮儀。

禮儀的形式,我們一般把它分作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可稱為原始禮儀,它完全是史前的初民處理生活中各種關係的一些習慣性行為,通常也叫風俗習慣,不過它不是風俗習慣的全部,而只是風俗習慣中有固定儀式的部分。第二階段就是文明時代的禮。

隨著等級制度的形成,它較之於原始禮儀已經灌注了濃厚的等級意識,它是國家產生後藉助原始文化、改造原始文化而形成的國家制度;二者有本質的不同。文明時代的禮淵源於原始禮儀已是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了,所以關鍵在於原始禮儀是如何產生的。禮儀是一種文化現象,文化現象往往是諸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綜合 。

由於禮儀起源於無聲的手勢動作語言, 頻繁行禮的實踐培養了中國人行重於言的心理。啞劇取得了中國禮儀的地位,而手勢語同時又幫助演說家獲得了成功。《莊子·天下》論百家短長優劣,深不以惠施善辯為能 ,說他「日以其知與人之辯,……不辭而應,不慮而對,篇(遍)為萬物說,說而不休,多而無已,猶 以為寡,益之以怪……是以與眾不適」。

司馬遷描寫韓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似乎也是偉大的人格,因為在中國人看來 ,不善言辭是忠厚誠實的表徵。諸子百家的政治主張儘管千差萬別,而在言行關係上卻如此一致,說明這種言行觀來自一個更早的文化傳統,這個傳統就是禮樂文明。

3樓:匿名使用者

禮儀是文化素養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而文化素養則是禮儀的核心,他們是一種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共生關係。

談談對「禮儀與文化」的認識,1000字

4樓:太叔新煙念倩

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講「禮」重「儀」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秀傳統,源遠流長的禮儀文化是先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遺產。在中國更加向世界開放的今天,禮儀不僅體現出豐厚的歷史優秀傳統,更富有鮮明的時代內涵。隨著人與人,國與國之間交往的日益頻繁,講究禮儀,禮尚往來,對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什麼是文明禮儀呢?即:人與人社會交往時,把待人接物的內心尊敬之情通過美好的儀表、儀式表達出來。

從社會交往來說,文明禮儀不僅是立身處世之本,也是一門待人交友的學問。每個人只要置身於社會,無論從政還是經商,日常工作還是出入重要場合,居家還是外出,均離不開文明禮儀。文明禮儀無處不在,他不僅可以展現一個人的風度和魅力,還體現了一個人的內在學識和文化修養。

可以說,禮儀是一張人際交往的名片。文明禮儀可以幫助我們「規範言談舉止,學會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贏得社會尊重;架設友誼橋樑,通向成功之路。」禮儀又是幫助我們獲得成功,創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證」。

所以說:知禮懂禮,注重文明禮儀,是每個立足社會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們成就事業,獲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條件。

想要做一個懂文明講禮儀的人,不單單隻要不隨地吐痰,不說髒話,不亂扔廢棄物,尊老愛幼,這些都是最根本的。

你知道應該怎樣文明騎車嗎?騎車時要嚴格遵守交通法,過十字路口不闖紅燈,不在機動車專用道和人行便道行使。不勾肩搭背,不互相追逐或曲折行使,不在市區騎車帶人,騎車時不帶超長,超寬物品,拐彎時應先做手勢。

要尊重行人,不要在人群中橫衝直撞。車過道口時,自行車要主動禮讓行人。騎車進入工廠、學校或機關、營房,過單位大門時,要下車推行。

一個小小的騎車就要注意這麼多的文明禮儀,可見我們每天的生活要遇到多少關係我們個人形象的文明禮儀。

所以我要說:學習文明禮儀是國際化交往和競爭的需要,講究文明禮儀是弘揚我國禮儀傳統的需要,實踐文明禮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落實文明禮儀是各項成功的需要。

只要每個人都從一點一滴,一招一式來學習文明禮儀,實踐文明禮儀,首都的整體文明禮儀水平就會不斷提高,相信在二零零八年時,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人文環境就會呈現在全世界人面前。讓我們用最甜的微笑去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讓文明的古國永葆青春

謝謝採納

5樓:資陽老南瓜

中國禮儀

中國的禮節與儀式 。中國 古代有五禮之說 , 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 。

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 、軍禮等 。生活類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禮儀的起源

按荀子的說法有「 三本 」即「 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 君師者治之本 」 。在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禮儀。

在禮儀的建立與實施過程中,孕育出了中國的宗法制(見中國宗法)。禮儀的本質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們認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見的鬼神在操縱 ,履 行禮儀即是向鬼 神討好求福。因此,禮儀源於鬼神信仰 ,也是鬼 神 信 仰的一種特 殊 體 現形式。

「三禮」(《儀禮》、《禮記》、《周禮》)的出現標誌禮儀發展的成熟階段。宋代時,禮儀與封建倫理道德說教相融合,即禮儀與禮教相雜,成為實施禮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禮為勸德服務,繁文縟節極盡其能。

直到現代,禮儀才得到真正的改革。無論是國家政治生活的禮儀還是人民生活禮儀都改變成無鬼神論的新內容,從而成為現代文明禮儀。

文明和禮儀的區別 以及關係

6樓:仁昌居士

文明和禮儀的區別為:性質不同、包含不同、目的不同。 禮儀是文明的表現。每一種不同的禮儀下都會反映不用的文明風俗。

一、性質不同

1、文明:文明是有史以來沉澱下來的,有益增強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適應和認知、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以及公序良俗的總和。

2、禮儀: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範 。

二、包含不同

1、文明:文明包括民族意識、技術水準、禮儀規範、宗教思想、風俗習慣以及科學知識的發展等等。

2、禮儀:禮儀作為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歷史、文明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三、目的不同

1、文明:文明目的是使人類脫離野蠻狀態,使物質資料生產不斷髮展,精神生活不斷豐富。

2、禮儀:禮儀目的是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建立和諧關係,維繫社會正常生活。

西方禮儀的起源與發展,餐桌禮儀的起源

西方的禮儀和起源的話,我覺得應該都是像我們中國一樣,它會有一個發展歷程的,和他們的習俗有關。西方禮儀的起源於西方的國家,發展漁業是發簡訊息發。禮貌的國家,西方的理解有很多還是起源於中國的 那情願意發展,我感覺這個起源的話,就跟人類的起源是一樣的,非常悅遠流長,它的發展是逐漸越來越好的 西方禮儀的起源...

談談汽車文化與概論的認識,談談你對汽車文化的認識

你說的這個汽車文化與概論,我們當時上學的時候學過,說真的我學了好幾年了,沒什麼認識。汽車的出現對於我們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無論世界各國的汽車形態 功能有什麼差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汽車的速度 效能等也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節奏也不斷髮生改變。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汽車從誕生到融入社...

穿西服的禮儀與禁忌

禮儀 1 西裝的穿著應合適 合地 合景。根據場合的不同,而選穿合適的西裝。正式場合如宴會 典禮等,必須選擇素顏的套裝,由深色精仿毛料製成,以黑色 深藍色為宜,綢緞飾邊和領口,不能有任何裝飾。一般場合 一般性訪問可著當裝或套裝 2 凡正市場合,穿西裝都要配領帶。領帶的花色可以根據西裝的色彩配置 領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