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重茬用幹農作物保護萬稼能有沒有效果

2021-05-31 05:18:51 字數 4940 閱讀 9488

1樓:青島中澳西農

磷鉀魔力

本品是高濃縮磷鉀和劑,磷含量高達320g/l,鉀含量高達400g/l。特別新增的複合糖醇,能更快的運載養分在植物體內移動,傳導到作物需求的部位。

產品功效

(a)本品採用亞磷酸為主要原料,特別新增高效助劑,安全性高,移動性好,吸收迅速,可有效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b)使用本品可促進果樹花芽飽滿,明顯提高座果率,增加植物組織atp酶的活力,為幼果細胞**提供高能效能源,對膨大果實、增甜上色、改善品質有顯著的效果。

(c)使用本品可促進蔬菜植株健壯,有效控制頂端優勢,避免植株營養生長過盛,促進營養元素往果實部位移動。

使用方法

(a)果蔬菜衝施每次每畝5-10kg,葉面噴施稀釋1000-1500倍。

(b)大田葉面噴施稀釋300-800倍。

2樓:匿名使用者

土豆重茬用萬稼鞥防治可以的,它是純生物製劑,含有豐富的有機碳和碳水化合物,是徼生物的食物**,可以加速菌種的**繁殖.促進土壤有益菌的繁殖.從而改善作物生長的土壤環境。 也具有極高的生物活性,可誘發作物自身的免疫抗性,對作物由真菌,細菌、土傳引起的病害有很好的預防效果,從而達到出苗齊、苗壯、移栽成活率高及苗期病害的卓越預防效果,尤其對作物病毒病有較為突出的抑制效果。

土豆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3樓:匿名使用者

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

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並且已經傳播到中國,由於馬鈴薯非常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只能生長莜麥(裸燕麥)的高寒地區生長,很快在內蒙、河北、山西、陝西北部普及,馬鈴薯和玉米、番薯等從美洲傳入的高產作物成為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擴充套件資料

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 l.),屬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

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塊莖。與小麥、稻穀、玉米、高粱併成為世界五大作物。

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人工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2023年到2023年的祕魯南部地區。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最多的國家。

2023年,中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馬鈴薯將成稻米、小麥 、玉米外的又一主糧。

「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此稱呼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溪縣志食貨》。中國東北、河北稱土豆,華北稱山藥蛋,西北和兩湖地區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或洋山芋,廣東稱之為薯仔,粵東一帶稱荷蘭薯,閩東地區則稱之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帶被稱為「土豆」。

英語potato來自西班牙語patata。據西班牙皇家學院稱,此西班牙詞彙由泰依諾語batata(紅薯)和克丘亞語papa(馬鈴薯)混合而來的[6]。在拉丁美洲,「馬鈴薯」的西班牙語用papa一詞。

4樓:匿名使用者

野生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被當地印第安人培育。16世紀時西班牙殖民者將其帶到歐洲,2023年英國人在加勒比海擊敗西班牙人,從南美蒐集菸草等植物種子,把馬鈴薯帶到英國,英國的氣候適合馬鈴薯的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2023年馬鈴薯已經成為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並在歐洲開始普及,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2023年由愛爾蘭移民帶回美國,開始在美國種植。

2023年歐洲爆發馬鈴薯枯萎病,完全依賴馬鈴薯的愛爾蘭經濟受影響最大,面臨大饑荒,幾乎有一百萬人餓死,幾百萬移民逃往美洲。

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傳播到中國,由於馬鈴薯非常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只能生長莜麥的高寒地區生長,很快在內蒙、河北、山西、陝西北部普及,馬鈴薯和玉米、番薯等從美洲傳入的高產作物成為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5樓:匿名使用者

土豆,是馬鈴薯的俗稱。

土豆祖籍南美洲,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當時的印加族人,不僅食用土豆,還把土豆當藥用。

當首批歐洲人來到美洲這塊富饒的大陸以後,印第安人就向他們介紹了當地稱為「扒扒」的一種地下生長蔬菜,就是土豆,但當時的殖民者眼睛盯在了**和珠寶上,把土生土長的蔬菜沒放在眼裡,直到2023年傳入歐洲。

土豆得以在歐洲廣泛種植,首先應歸功於法國農學家安·奧·巴曼奇。他為舉薦土豆的食用價值,千方百計請國王在他的土豆田裡親自耕一犁。並在宮廷的宴席上,獻上20多種用土豆烹調的美味佳餚。

如今世界上160多個國家中,就有130個國家種植土豆,我國的土豆也是從外國引進的,但它已成為我國人民生活中喜歡的飲食之一。

6樓:匿名使用者

明末開始從美洲傳入中國的美洲高產旱地農作物玉米、番薯、馬鈴薯,在乾隆時期才普遍種植

7樓:百度使用者

玉米的傳入和推廣

玉米原來叫玉蜀黍,各地俗名很多,有番麥、玉麥、玉黍、包穀、包蘆、捧子、珍珠米等名稱;還有叫做六穀(也寫作稑谷或鹿谷)的,意思是說五穀之外的又一種谷。

玉米原產美洲。有人根據元賈銘的《飲食須知》(2023年前後)中談到玉蜀黍,而且元代尚食局(元朝宮廷裡一個管理皇帝膳食的專門機構)有御麥面,以為我國元代已有玉米。這種說法未必正確。

所謂御麥面,不過是**皇帝御用的上好麥面。《飲食須知》中談到玉蜀黍的部分很可能是後人加入的,恐不可靠。玉米很早就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糧食作物,有很多關於玉米的故事,還在地下發掘出遠古玉米的籽粒,以及用大量**、陶土和玉米穗做成的玉米神像。

而在其他各國的歷史上,直到十五世紀,沒有一個國家有有關玉米的記載或任何跡象。所以可以這樣說。玉米是在2023年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後,才傳到舊大陸各國的。

玉米怎樣傳入中國,西方的學者有不同的推測。有人以為玉米是由阿剌伯人從西班牙帶到麥加,由麥加傳到中亞細亞而入中國西北部,或者從麥加傳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國西南部,然後從西北部或西南部向東傳播到各省。這種推測還要作進一步的研究。

他們引用的較早的中國文獻,一般限於明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2023年),有的也只是引用到田藝蘅的《留青日扎》(2023年)。實際上我國各省府縣誌中儲存著豐富的有關玉米的記載。

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誌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2023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2023年為止),它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雲南等十省。還有浙江、福建兩省,雖則明代方誌中沒有記載,但有其他文獻證明在明代已經栽培玉米。

清初五十多年間,到十七世紀末(即康熙三十九年)為止,方誌中記載玉米的比明代多了遼寧、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2023年以後,記載玉米的方誌更多,到2023年為止,又增加了臺灣、貴州兩省。單就有記載的來說,從1531到2023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時期內,玉米在我國已經傳遍二十省。

讓我們把各省最早的文獻記載,按照年代先後來觀察一下:廣西2023年,河南2023年,江蘇2023年,甘肅2023年,雲南2023年,浙江2023年,福建2023年,廣東2023年,山東2023年,陝西2023年,河北2023年,湖北2023年,山西2023年,江西2023年,遼寧2023年,湖南2023年,四川2023年,臺灣2023年,貴州2023年。上述年代次序,並不能代表實際引種的先後,因為方誌和其他文獻記載,常有漏載和晚載的。

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廣西的記載早於甘肅或雲南三十年左右,早於陝西六十多年,早於四川一個半世紀以上,早於貴州差不多兩個世紀,另外,江蘇也早於甘肅和雲南,浙江、福建、廣東都早於陝西,四川、貴州二十來年以至一個世紀以上,這就很難想象玉米先由陸路傳到我國西南部或西北部,然後再向東傳播的。另一方面,葡萄牙人於2023年就到爪哇,2023年就來到中國,同時中國人那時僑居南洋群島的已不少,玉米由海路先傳入我國沿海和近海各省是很可能的。

玉米和甘薯都是源出美洲,傳入我國後一二百年都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但是它們在傳播過程中有一種顯然不同的現象。關於甘薯的傳播,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而關於玉米的就沒有。甘薯一開始就吸引著名的農學家徐光啟的特別注意,大力鼓吹,在他的《農政全書》裡詳細地論述了栽培甘薯的方法;而對於玉米,僅僅在高粱條下附註說:

「蓋亦從他方得種」,一點也沒有談到栽培方法和它的重要性。方誌中關於玉米的記載雖然多,一般都很簡單,大都只是提到了物產中有玉米,或者記敘了一些玉米的異名、性狀等,關於推廣情況及其重要性的記述也只有少數幾條。總之,玉米沒有受到知識分子對甘薯那樣的重視。

儘管如此,玉米卻在默默無聞中早就傳入中國,比甘薯早了半個世紀,而且玉米在明末已推廣到十二省,而甘薯只有四省。

這個現象反映一個很重要的事實:新作物的引種和推廣,主要依靠廣大農民群眾的試種和擴大生產。勤勞而敏慧的農民大眾,一旦看到玉米是一種適合於旱田和山地的高產作物,就很快地吸收利用。

例如安徽《霍山縣誌》(乾隆41年,2023年)說:「四十年前,人們只在菜圃裡偶然種一二株,給兒童吃,現在已經延山蔓谷,西南二百里內都靠它做全年的糧食了。」又如河北《遵化縣誌》(光緒12年,2023年)記載嘉慶年間(1796—2023年)有人從山西帶了幾粒玉米種子來到遵化,開始也只是種在菜園裡,可到了光緒年間(1875—2023年)就成為全縣普遍栽培的大田作物了。

可見發展的迅速。我國本來有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農業技術已有相當高的水平,所以引種以後能夠結合作物特性和當地條件,很快地掌握並提高栽培技術,並且培育出適合於當地的許多品種,創造出多種多樣的食用方法。玉米的迅速發展,是在十八世紀下半葉以後。

現在全國各省區都有栽培,產量遠遠超過穀子,往往僅次於小麥,而居糧食作物的第三位。

野生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被當地印第安人培育。16世紀時西班牙殖民者將其帶到歐洲,2023年英國人在加勒比海擊敗西班牙人,從南美蒐集菸草等植物種子,把馬鈴薯帶到英國,英國的氣候適合馬鈴薯的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2023年馬鈴薯已經成為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並在歐洲開始普及,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2023年由愛爾蘭移民帶回美國,開始在美國種植。

2023年歐洲爆發馬鈴薯枯萎病,完全依賴馬鈴薯的愛爾蘭經濟受影響最大,面臨大饑荒,幾乎有一百萬人餓死,幾百萬移民逃往美洲。

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傳播到中國,由於馬鈴薯非常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只能生長莜麥的高寒地區生長,很快在內蒙、河北、山西、陝西北部普及,馬鈴薯和玉米、番薯等從美洲傳入的高產作物成為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花生抗重茬用多少?每畝,解決花生連作重茬的方法有哪些?

花生髮生重茬了,可採取以下措施 1 合理輪作換茬 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實行花生與糧食作物輪作倒茬,這是最經濟 簡而易行的提高花生產量基本措施。如花生與玉米 大豆 辣椒等旱地作物輪作。2 選擇抗性品種與品種輪換 由於不同型別的花生品種對連作障礙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在連作重茬地塊種植花生時應該選用抗性...

種土豆用雞糞幾方,幹雞糞種土豆產量高嗎

種土豆用雞糞幾方要根據種土豆的種植面積,土豆每畝用3到4方雞糞。注意,只有將回雞糞進行發 答酵才不會傷根燒苗。雞糞或其它農家肥,一定要腐熟,腐熟既能殺死病菌 蟲卵,減少病害的發生,又能使養分分解轉化,有利於土豆生長吸收,保持營養平衡。發酵方法 新鮮的益生菌雞糞60 秸稈粉或米糠 麥麩40 摻和成混合...

乾煸土豆絲的做法步驟圖,乾煸土豆絲怎麼做好吃

主料土豆100g 青椒適量 肉末適量 西紅柿適量 蒜瓣適量 乾煸土豆絲的做法步驟 1.將土豆去皮切成絲,稍微細一點,灑上一些鹽拌均2.青椒 西紅柿切成丁備用,肉末炒熟備用!3.炒鍋倒油燒至5 6成熱放入土豆絲 4.土豆絲入鍋後不要翻動,不然土豆絲會散開,看邊上的土豆絲開始變黃的時候用鍋鏟將土豆整塊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