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採取了哪些治國措施,取得了什麼成效

2021-05-02 09:15:19 字數 3463 閱讀 9886

1樓:永遠的曼巴

政治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學館的模式,新設弘文館,進一步儲備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後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為一代名將。

寒門子弟入仕機會大增,為**帶來新氣象。此外,更接納封德彝之議,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貴的惡習。

李世民在位期間使隋制更趨於完善。如**朝廷方面延續了三省六部制,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並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地方上沿襲了隋代的郡縣兩級制,分全國為十個監區(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於農;均田制、租庸調製、科舉制等皆有所發展。

經濟李世民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耕作有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重視農業,減輕農民賦稅勞役。「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

唐朝疆域遼闊,在西域設立了安西四鎮,西部邊界直達中亞的石國(今屬哈薩克),為東西方來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結果絲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絕於途,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使絲綢之路成了整個世界的**走廊。

文化李世民詔令在全國範圍內收集圖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書20餘萬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館」以儲圖籍。並任命虞世南、褚無量、姚思廉、歐陽詢等充任學士,以魏徵、虞世南、顏師古等著名學者、碩學之士相繼為祕書監,主管國家的圖書館和藏書事業。

選五品以上工書者為書手,又在弘文館設立檢校館藏的**,將繕寫、整理、校勘圖書,藏於內庫,以宮人掌管。官府藏書機構除「弘文館」外,另有「史館」、「司經局」、「祕書省」和「崇文館」等,其藏書質量和數量遠遠超過前代,史稱「群書大備」。

2樓:匿名使用者

①、唐太宗勵精圖治,使唐朝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階級矛盾緩和,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這就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②、唐太宗採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加強了同周邊各族之間的聯絡,促進了民族團結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過入了鼎盛時期。

③、唐太宗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來文化採取兼收幷蓄的方針,這使中國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並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④、唐太宗善於用人和納諫,具有很強的自我反省能力,成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範,並對以後歷朝的治國策略產生了深遠影響。

3樓:老張的鋪子

唐太宗在位期間,吸取隋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即貞觀新政;恢復和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知人善任,虛心納諫(魏徵);完善科舉制;注意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唐太宗的統治促成了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民族和睦,國力增強的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

唐太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為大唐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貞觀新政:唐太宗實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⑴改革賦役制度⑵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訂法令編撰了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唐律疏議》⑷完善科舉制。

4樓:才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

5樓:匿名使用者

減輕勞役 以物代役鬆束縛

完善三省六部制

寬省刑律

善於納諫

政治清明,國力得以恢復,史稱「貞觀之治」

6樓:蓮夢雲

輕徭薄賦 重視農業的發展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虛心納諫

加強與周別少數名族的聯絡(被稱作『天可汗』)沿襲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度』知人善用,將天下人才盡歸己用……

7樓:小末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 載舟,亦能覆舟。」俗話說: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說明他知道人民的重要性,在治國定綱時定能考慮到人民。

「若家給人足,朕雖不聽管絃,樂在其中矣。」體現他對自己的享樂而言,更重視人民的疾苦,說明他愛民如子。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說明他時常檢討自己,能發現和改正自己的不足,這是成為千古明君必不可少的要素。

唐太宗李世民採取了什麼治國措施?出現了什麼治世局面

8樓:匿名使用者

(1)統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像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2)唐太宗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巨大。原因:唐太宗李世民經歷過隋末農民起義,吸取了歷史的教訓。

(3)體現了唐太宗具有重民、愛民的思想。

唐太宗李世民採取以下政策治理國家:選用良吏和虛心納諫,提高行政效能。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

重視農業生產;注意戒奢從簡,節制享受慾望。簡法輕刑,修訂法律;重視教育,大力培養人才;實行恩威並施的政策,改善民族關係。唐太宗統治的貞觀年間(627—649年),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文化繁榮,社會安定,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9樓:江東朗

我並不認為李世民有什麼挺大的成就。那是因為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人民需要更好的生活。隋唐已經開始生產力更加先進,李世民只不過趁著這樣的東風。

嗯,換做李建成一樣可以將大唐推向另一個高峰。

10樓:吳勝旗

在政治上李世民廣納賢才,虛懷納諫

在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在文化上大力發展儒學,推廣教育

在對外交往上征服突厥,加強與外國的交往

由於這一系列措施使唐朝的國力不斷增強,最終出現了貞觀之治

11樓:善歡悅

勤於正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

唐太宗有哪些治國措施和業績

12樓:筱筱的機會

唐太宗勵精圖治,使唐朝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階級矛盾緩和,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這就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②、唐太宗採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加強了同周邊各族之間的聯絡,促進了民族團結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過入了鼎盛時期。

③、唐太宗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來文化採取兼收幷蓄的方針,這使中國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並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④、唐太宗善於用人和納諫,具有很強的自我反省能力,成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範,並對以後歷朝的治國策略產生了深遠影響。

13樓:強文司天薇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

載舟,亦能覆舟。」俗話說: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說明他知道人民的重要性,在治國定綱時定能考慮到人民。

「若家給人足,朕雖不聽管絃,樂在其中矣。」體現他對自己的享樂而言,更重視人民的疾苦,說明他愛民如子。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說明他時常檢討自己,能發現和改正自己的不足,這是成為千古明君必不可少的要素。

李世民採取哪些治國措施?

商鞅採取了什麼行動?包括哪些具體措施

商鞅進行了變法 變法經濟措施 1 廢井重農抑商 為田開阡陌而封疆 2 重農抑商 獎勵耕織 3 統一度量衡 變法政治措施 1 獎勵軍功 實行軍功爵制 編制什伍組織 2 除世卿世祿制 鼓勵宗室貴族建立軍功 3 改革戶籍制度 實行連坐法 4 推行縣制 5 定秦律 燔詩書而明法令 結果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

為鞏固新生人民政權,採取了哪些措施

一個是清匪反霸,徹底清除了幾千來以的匪患,對廣大城鄉的惡霸惡勢力進行了打擊,掃除妓院和黑惡勢力,還人民一個安定生活的環境 一個是土改,實行耕者有其田政策,完成炮哥的夙願 再一個就是關閉投機市場,穩定物價,讓那些遊手好閒,坑蒙拐騙的二流子沒有飯吃,實行全國統一市場,打擊投機倒把和屯積居奇,還市場一個良...

國家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採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 開展希望工程,支援老少邊窮地區發展教育 高等教育擴招,高校實施211工程。實施八六三計劃發展高科技產業。適合八年級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振興科技和繁榮經濟,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採取的重大舉措是 a 制定 八六三計劃 d試題分析 振興科技和繁榮經濟都需要大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