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之核心價值觀是忠和義 關羽及時集忠與義於一身 試列舉

2021-04-22 12:41:30 字數 5953 閱讀 8942

1樓:喝三鹿能致富

徐州兵敗,約三事!千里單騎,送嫂歸!火燒赤壁,義放曹!麥城兵敗,誓不降!

其中以:徐州兵敗後一直到千里單騎,這一段最為感人,真正說明了,關羽的忠義.

2樓:星星的夢幻仙境

掛印封金、桃園結義、敗走麥城、赤壁大戰放走曹操……

作為《三國演義》的核心價值觀,「忠」和「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15

3樓:

樓主只要仔細讀過三國,裡面忠義之士比比皆是。

4樓:匿名使用者

忠和義個人覺得也可以說體現在關羽身上。雖然個人不喜歡他,但他對劉備應該說忠義都有吧。

對於我們處在的這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來說忠和義似乎不是什麼必要的吧

這個社會,不談也罷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

bai中忠和義主要是du蜀國的

zhi,因為《三國演義》裡dao蜀為正統嘛,蜀幾乎專沒有投降的屬出了範疆,張達這兩個蜀的千古罪人,忠主要體現在對君主上面,義則在朋友只間,

在現代社會中,這樣的信條,是幾乎沒有了,「忠」和「義」都被一個利字所吞食乾淨.

當然我不屬於這種見利忘義的人渣之列!

作為三國演義的核心價值觀,忠和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在現代社會這樣的信條是否有

6樓:匿名使用者

忠和義個人覺得也可以說體現在關羽身上。雖然個人不喜歡他,但他對劉備應該說忠義都有吧。

對於我們處在的這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來說忠和義似乎不是什麼必要的吧

這個社會,不談也罷

7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忠,曹操奸!!!關羽義!!

作為三國演義的核心價值觀 忠和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詳細點

8樓:落葉and紛紛

忠和義主要的體現,你在蜀國就能看到很多(三國演義被人惡搞稱作「揚蜀貶魏黑東吳」)

所以基本上忠和義在蜀國被寫了很多

9樓:33啊鵬

拉倒吧,三國爾虞我詐,哪有忠義可言,忠義就是幌子而已

怎樣理解關羽的忠和義

10樓:月影雲後

他集忠於君,善與友,正義,武力,智慧,勇氣,毅力,大志於一身。他集驕傲,狂妄,輕敵,自大於一身.

關羽,河東解良人。在與劉備結拜之前一直亡命江湖,屬於亡命之徒,亡命奔涿郡。勇冠三軍、萬人敵……這些都說明亡命之徒的特點,比如許楮、臧霸等人都屬於此類。

但是關羽有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亡命之徒,最重要區別於張飛等人的是他還治《春秋》。所以不管當時的人還是後世的人,都認為他是比張飛這種一般意義上的匹夫之勇高出一個檔次的。所以劉備可以把荊州交給他打理。

建安十七年,諸葛亮帶張飛、趙雲進川,很不放心的把荊州交給關羽。在劉備看來,關羽是隆中戰略計劃中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的最佳人選。諸葛亮當時似乎也找不到更適合的人選。

因為當時的情況是在赤壁之戰前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關羽精甲水軍萬人,劉崎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這支原本劉表手下精銳的荊州水軍正是關羽鎮守荊州的主力軍。關於荊州的戰事先不表。

除了「亡命」這一性格特點,關羽的另一特點是量小,不能容物。最早是劉備得孔明之後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如果說當時關羽瞧不起剛剛二十出頭剛出茅廬的小子還是正常的話,那麼後來要於馬孟起單挑就太不識大體、自負、不能容物了。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

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從這裡,可以看出關羽完全是一個爭勇鬥狠的一介武夫,不識大體,諸葛亮的一封信還要遍示賓客孔明深知吾心也——虛榮!諸葛亮的這封信雖然緩解了暫時的矛盾,但是助長了雲長的驕、傲之氣。

建安二十四年,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後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

果然、劉備將黃忠列為無虎上將引起了雲長的憤怒大丈夫誓不與老卒為伍不肯受拜。此時關羽針對的並非是黃忠,矛頭指向的已經是劉備了。此次幸虧費詩的善言,不然劉備真不知道如何**階了。

此時雲長已經如此難控制,劉禪代位之後又如何駕御世之虎臣?按照中國歷史上來看,此時劉備應該考慮這個問題了。

量淺,胸無城府也是他的一大致命傷。比起司馬懿坦然受婦人服,關羽的心理素質極差。孫權給兒子求婚,婚姻自由,不嫁也就算了,竟然還說出吾虎女安肯嫁汝犬子乎這樣傷人的話。

後關羽圍樊城,讓孫權出兵相助,孫權卻使敕使莫速進。關羽極其憤怒下說出洛(反犬旁——字打不出)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這樣的話,「洛子」是對江東人極大的侮辱,還露骨的表示樊城拔將移師東吳。

看看當年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心中雖痛罵韓信,但是嘴上還說「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麼假王!」。此外看關羽北伐,糜芳、傅士仁**軍糧,有時不能及時到達,關羽宣稱還,當治之;再看看劉邦,在外面辛苦作戰,還不停的給後方的蕭何封官,兩下比較,治《春秋》的關羽比起市井無賴劉邦來實在太遜。

陸遜的一封信竟然讓關羽心花怒放,撤去後防重兵。這充分說明了他只是一個淺碟子,實在淺的很。

在用人方面,關羽竟然把江陵、南郡、公安這些後方重鎮以及**軍需的重任交給素來有隙的糜芳和傅士仁,又不知安人心——失敗!大軍解圍撤退,反擊江陵之日,情勢和當初彭城落入劉邦之手,項羽敵前撤退反擊彭城一樣,項羽一舉擊潰劉邦的部隊,關羽復仇之師卻邊走邊散,這是怎麼樣的統帥?當年孫權給吳下阿蒙開出的看書單子中也有《春秋》,治《春秋》著稱的關羽應該感到臉紅(有可能是臉紅了)。

關羽的自負,不僅斷送了自己,還斷送了諸葛亮的整個戰略計劃。由於他個人的衝動無謀,使全盤戰略計劃成為虛話。

關羽性格的最大悲劇是自戀,而這種自戀,較之呂布又有不同。呂布的自戀來自於自負,來自於對自身鬼神般武勇天下無敵的信念。而關羽的自戀則是一種強烈得近乎**的自戀,這種自戀的**不是自信,卻是自卑,或者說由於到達了自戀的頂峰,所以反而走向另一面,即所謂「剛極易折,物極必反」。

關羽的性格其實有很多,譬如義薄雲天,譬如有情有義,譬如好大喜功,譬如剛愎自用,譬如……陳壽《三國志》對關羽有一個相當精闢的評價:「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言雖一句,卻大有深意,充分體現了關羽的這種自卑的自戀。

「善待卒伍」,是因為從行伍兵卒到三軍統領,地位差距足以道計,絕對不會對自己構成威脅,加以善待,於己無損,反可博「體恤士卒」美名。而「驕於士大夫」,則是因為面對真正的士大夫,極易勾起自身作為一介武夫的自卑。因為終關羽一生,都希望附庸風雅,所以他留長鬍子;所以他處處要顯示與眾不同;所以他無時無刻不手捧一本《春秋》,雖然從未見他從《春秋》之中悟出什麼;所以當諸葛亮誇他「髯之絕倫逸群」時會「省書大悅」甚至「以示賓客」,惟恐天下不知。

這種需要依靠他人評價來找到信心的心態,充分反映了關羽「附庸風雅」的嚴重底氣不足。

西方文學家說過:「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的時間。」或許事實上不用三代,但是與本人從小的家庭教養和環境卻是密不可分的,關羽在《演義》中賣棗,在《志》中「亡命奔涿郡」,實在不具備成為士大夫的條件,也絕對不可能具有真正士大夫的內涵,所以當真正面對士大夫的風流雅緻時,關羽的這種附庸風雅就很容易看破。

欲為士大夫而不得,在自卑情緒的支配下,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逆反,以驕相待,處處顯示我比你強,我不恥你。而關羽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將自卑隱藏得極好而自戀發揮到了極至,因而給人留下的是一個威武英明,宛若天神下凡的光輝形象。但是最終,關羽還是因為這種「自戀而又自卑」性格下「驕於士大夫」的表現而導致最終身亡。

首先,他拒絕了與孫權的聯姻。與孫權聯姻本事上上之策,關羽亦非愚人,不會不知,但是他做不到,因為關羽平生最恨,或者說最嫉妒的就是孫權。孫權本亦應是一介武夫,卻仰仗父兄基業,竟成一方霸主,且儼然以風流雅士自居,這對關羽內心的刺激是非同小可的,在這種心理的極不平衡的情況下,做出這種決定是肯定的。

其次,他率先動兵攻曹。因為自戀到自卑,關羽一心想要做出一番大事業,來證明自己是真正的威武英明。這種事業不是上陣打打殺殺的砍幾個敵將,而應當是「威震華夏」,於是他意氣風發的去打曹操了,前期倒也打出了威名,可是之前被「驕待」的士大夫卻眾心不從,於是關羽就走了麥城,然後死掉。

關羽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而這悲劇一生的根源,還是來自於內心深處的自戀和自卑,惟使後人嘆息。

11樓:墼餮魍薅

關羽的確對得起忠義二字。關羽為了他心目中的君王甚至是神明--劉備可謂是忠心不二,為了劉備關羽不犧拋頭顱(當然,天下也沒有幾人可取他頭顱),撒熱血。天下什麼樣的**和酷刑都不能讓他對劉備動搖。

不過,總是有列外,直到有一個人的出現讓關羽內心產生一絲的動搖,這人就是曹操,我一直在想,如果沒有劉備,關羽一定會為曹操所用。關羽一向高傲,可曹操卻是能夠讓他尊敬的人,甚至讓他對劉備的忠心產生一絲的動搖。為什麼會這樣呢,可能是關羽在曹操身上發現了一些劉備所不具備的東西,最起碼的是曹操在軍事上的才能是劉備遠不能比擬的,再則曹操直來直去,時而放聲大笑,時而縱酒狂歌,時而號啕大哭的真性情到使得劉備的仁慈和寬容顯的有些虛偽,而且,曹操同樣也孤傲和自賞,關羽也許在曹操身上看到了些許自己的影子。

另外,曹操也是極少數讓關羽自嘆不如的人,關羽雖然驕傲,但對於本領比自己好的人還是敬重的,再加曹操在關羽被降的一段時間對關羽是十分關照,這使得關羽對曹操心存感激。而且,根據我的瞭解,關羽和曹操的私交是很好的。歷史沒有過五關斬六將之說,因為以曹操和關羽的交情,曹操是絕對不會在關羽的去留問題上為難關羽。

在演義上,描寫華容道這件事時,說是曹操屈尊向關羽求情以博得關羽的同情,實則不是這樣,而是曹操在被逼入絕境時一看領將是關羽便放聲大笑,好像來的不是取他人頭的敵人而是多年未見的好友,關羽也許正是被曹操在這種絕境中還能放聲大笑的豪氣和氣概所折服,而不惜冒死放了曹操,這也跟加證明了關羽是何等重情重義。

三國演義裡的 忠 和 義

12樓:匿名使用者

忠義最有代表的人物就是關羽、張飛和劉備即是主僕又是兄弟。

1、忠:本義:忠誠無私,盡心竭力;義:情誼。

2、忠義代表:關羽,一生忠義仁勇,誠信冠天下。在三國中以桃園結義,溫酒斬華雄(《三國演義》中改動,原為孫堅之軍所殺),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夜讀春秋,刮骨療毒,水淹七軍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威鎮華夏。

關羽死後不久,曾被封存為「忠義侯」,在中國人眼裡,關羽就是忠、義的代表。 以「忠、義、仁、勇」而聞名於世的關羽由一個歷史真實人物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已經綿延了一千多年。

擴充套件資料

一、三人簡介

劉備,字玄德,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他本是東漢皇帝的遠親。自從桃園結義後,請出諸葛亮,才和魏、吳三足鼎立,三分天下。

劉備於公元221年稱帝,國號為漢,建都成都。公元223年,劉備病死在蜀國。

關羽,字雲長。公元200年劉備戰敗,關羽被曹操俘虜,極受優禮,並被封侯,但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當得知劉備下落時,過五關斬六將,攜劉備家眷返回,成為封建社會忠孝仁義的楷模。

他雖在三人中排行老二,但卻死得最早,於公元219年孫權襲荊州時被殺。

張飛,字翼德,是魯莽英雄的代名詞。不過,他在長阪坡上的壯舉,至今仍是美談。遺憾的是他在公元221年劉備發兵攻吳為關羽報仇,臨行前被部將刺殺,留下一世英名。

二、桃園三結義

東漢(25-220年)末年,天下大亂。朝廷釋出文告,下令招兵買馬。榜文到涿縣,引出了三位英雄。

劉備,是漢朝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一天,他邊看榜文邊長嘆,忽聽背後有人說:"男子漢大丈夫不思為國出力,在這裡嘆什麼氣?

"並自報姓名說:"我叫張飛,靠賣酒殺豬為生。"劉備說出自己姓名後說:

"我想為國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夠,故而長嘆!"張飛說:"這沒什麼可難的,我可以拿出家產,招兵買馬,建立大業。

"劉備聽後非常高興。

二人來到一個小店,邊喝酒邊談,正說得投機,門外突然來了一個紅臉大漢,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劉備、張飛請他一同飲酒。交談中得知,此人名關羽,因仗義除霸有家不能歸,已流落江湖

五、六年了。他們各自抒發自己的志向,談得十分投機。

隔日,三人來到一個桃園,點燃香燭,拜告天地,結為兄弟。按年齡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為三弟。併發誓"同心協力,報效國家。"此後,三人果然作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三國演義中有幾個叫馬忠的,三國演義有兩個馬忠?求解!為什麼呢?

1.馬忠 吳 簡明歷史傳記 馬忠,東吳將軍潘璋部下司馬。在呂蒙襲荊州之戰中,馬忠於章鄉擒獲關羽 關平 趙累等人。簡明演義傳記 馬忠,東吳將軍潘璋的部將,於麥城之戰中設伏擒獲關羽。劉備伐吳時,馬忠隨潘璋等往拒,突襲射傷蜀將黃忠,導致黃忠死亡。不久,潘璋為關興所殺,馬忠收拾敗軍,引降將糜芳 傅士仁屯於江...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聯絡,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區別

三國志 是由陳壽所撰寫的史書,三國演義 是羅貫中寫的 內容大多誇大。三國志 是史書!三國演義 是 三國演義 有一定的誇張描寫的成分!三國演義 在成書時參考了 三國志 的部分史實!這敗家孩子 硬碟都是讓你們這樣的塞爆的!就問你個兩本書卻別 你至於把雷鋒叔叔都搬除來麼?三國志 是 三國演義 的參考書籍之...

《三國演義》正文出現的人是誰,《三國演義》正文出現的第一個人是誰?

演義開頭,先是一首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後面略,老版 三國演義 電視劇的片頭曲就是這個 其中有一句 白髮漁樵船頭上,慣看秋月春風 這個白髮漁樵,就是全書第一個出現的人物。雖然無名無姓,但他的確是第一個。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值得參考一下 這個白髮漁樵,其實就是指司馬懿。司馬懿早年隱忍,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