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甲午戰爭大海戰觀後感,500要寫出愛國之情,抒發的情感

2021-05-26 04:56:54 字數 2167 閱讀 2153

1樓:981494543000飛

你先去看看有關於這個的電影或電視劇吧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不少於600字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600字。原創,急求,初中

2樓:冰刀狂舞

現在距我看完這部電影已經一個多小時了。大約是很多在電影院裡迸發而出的情感已然漸漸退去,但還有很多東西確乎是不可以抹滅的。

是了,我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高中學生,高考加試科目選了歷史。當我走進電影院的時候不能不說是沉重的。在課本上正正經經的方塊字的背後,沒有人知道那是多少的鮮血。

亦是鮮少有年輕人願意去了解去探尋這些鮮血是誰流的,是為什麼流的,是怎樣流的。

在進電影院之前,我便發微博說,我並不期待甲午有多高的票房,我只期待它有多大多廣多深的影響。有些電影,也許當你出了了電影院便會忘記;而有些電影卻在某一個片段裡觸及到了你的某根神經,叫你沒有辦法輕易地忘記。

我同桌說,去電影院是娛樂放鬆的,不是看一部這麼沉重這麼虐的電影的。

但就個人而言,我寧願選擇這樣一部能夠滌盪我的靈魂的電影,至少叫我知道這一段歷史背後的故事,至少叫我坐在大銀幕前,貼近那個時代,那個叫中國人不願回首不願提起的時代——現在就真真切切地解剖在了我的面前。說是解剖也許有點過分,但從影片的敘事手法來看,確實是簡單明瞭地告訴觀眾歷史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也許以我的資格,沒有辦法去評價影片中的某些事實,但是多重線索的交織,簡明的敘事手法足以支撐起整部影片的骨架。

剩下的便是填充。

將愛國的信仰作為它的大腦,將不降的堅守作為它的心臟,將那些被流傳在人們口中的被寫進教課書被迎奉進祠堂裡的英雄人物作為它的四肢手足。那麼其實我們看到的,便是活生生的歷史。

或許我是一個感性的人,在我看著致遠艦沉默的時候一個勁地在擦眼淚。但我想,中國人或許都應該擁有這樣的感性,歷史不是你高考不考就不需要你去了解的東西。因為我們是中國人,這是不可選擇的,即使有人願意改國籍,但身體裡依舊流著中華祖先的血液。

用血液去警醒國人。這是影片中鄧世昌說的。

用自己的鮮血去警醒與自己流著同樣的血卻還在醉生夢死的人。

事實證明這樣的犧牲是值得的。至少在後來的歷史程序裡,英雄們的犧牲是沒有白費的。

那麼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麼呢?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拍攝這樣的一場失敗的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到底有什麼意義呢?不可否認,現在的年輕人確乎是缺少一些於歷史的教育以及對歷史的傳承。

有些東西,並非我們不去了解它就不存在了。先人的夢,先人的理想,先人的光輝在我們的身上還剩下多少?並非我輩無能,只是在遺忘了我們民族的信仰與堅持,因而我們沒有辦法去傳承。

歷史不應該只用來歌頌英雄,更應該用來警醒世人。

而談及英雄,便無法不談及影片中鄧世昌這個角色。作為福州人,在我的童年亦是去過馬尾船政學堂的,甚至還有馬尾炮臺的遺蹟。也許那時我確乎不瞭解這段歷史,不過沒關係,總有下一代人會到那裡看看,到那裡看看曾經地興亡與榮辱。

鄧世昌並非是甲午海戰中英雄的個例,也並非是整個大海戰中中國方面的總指揮人。但他的在這段歷史中所展現出的是一箇中華民族定義下的英雄的所有層面的美。事實上,在致遠艦沉沒之後,鄧世昌完全是有機會活下去的,但他沒有,他選擇了他所信仰的「與艦同沉」的理念。

這比當時那個**各種中飽私囊各種花天酒地各種結黨營私要光輝地多。人活一世,並不是非要在乎錢在乎名在乎命,更應該是尋求一種氣節,去追逐靈魂深處的堅持。

很高興,他做到了。做得英勇無畏。

演員的表演將這位英雄人物的悲壯表現得淋漓盡致,也許演繹這樣的一個角色對於演員而言也是一個靈魂上的淬鍊。英雄不應該只為歷史記,更要為天下人記。

不敢想象,未來的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是否還會有人再拍甲午,是否還會有人去費勁心血去竭力將這段歷史還原,是否還會有這樣的演員在為自己的角色而驕傲,是否還會,還會有觀眾去為這樣的電影捧場……

是否還會有人願意傳承……

我不知道。

「致遠」是達到遠方的意思,是鄧世昌的**的名字。那麼,我們又能走多遠?

你概括一下,刪掉一些,在加上自己的一點話,比如我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之類的幾ok了嘛

《甲午大海戰》等勵志電影 的觀後感 不少於600字 各位跪求啊

3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想找,可是真的找不到,為什麼......................

4樓:p家的叻

我覺得你可能等不到了

甲午海戰觀後感600字

說說對甲午戰爭的評價,說說對甲午戰爭的評價

對清朝是勝而不勝,對日本是敗而不敗 表面上清勝了 但卻割地賠款 日本表面敗了但卻得到了 和土地 大清元氣大傷,日本開使成為爆發戶!對清朝是勝而不勝,對日本是敗而不敗 兩國對賭國運 中國勝了 日本明治維新運動就失敗了現在是日本勝了 那就是中國的洋務運動失敗了就看當時誰能贏了 兩個國家國運的較量 談談你...

關於甲午戰爭的問題

船上人大部分壯烈殉國,內部一看打不過外國人就開始考慮割地賠款,民間愛國人士自動組織民間武裝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這場戰爭以中國失敗告終。中國清朝 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馬關條約 它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失敗原因 一,清 的腐敗無能...

中日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是什麼,中日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缺乏預見。當時清朝的一些有識之士,如兩江總督沈葆楨 臺灣巡撫劉銘傳等看出 倭人不可輕視 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對日本的認識還停留在 蕞爾小邦 的階段,不以倭人為意 在日本傾全國之力擴充軍備,戰爭危險日益迫近的緊要關頭,清朝反而放鬆了國防建設,以財政緊張為由,削減軍費預算,從1888年開始停止購進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