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理解重要性水平,審計風險,審計證據之間

2021-04-17 12:32:14 字數 3890 閱讀 7682

1樓:

因此 ,正確理bai解重要性、審計證據和審du計風險及其相互關zhi系是審計實務中註冊會dao計師合理確定版重要性水平、權各審計風險水平 ,以指導審計程式的實施並蒐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達到既提高審計效率 ,又保證審計質量的目的前提和基礎。

一、重要性和審計證據的關係1 .重要性的涵義。就是說重要性是這樣一種界限 (或金額水平 ) ,金額超過該界限水平之上的會計報表中的錯報、漏報被看成是將會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正確地作出判斷和決策而不能被接受 ;而錯報或漏報低於該界限水平之下 ,則被看作是報表使用者可以接受的 ,不會影響其對報表的正確理解。

說明審計重要性與審計證據、審計風險之間的關係

2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性水bai平、審計風險、審計證據du三者之間zhi兩兩之間成反向關係。dao

但這句話有一專個前提,就是假定另一個不屬變。這一假定在05年王老師的精讀精講第106頁已明確了,原文:重要性水平、審計風險、審計證據三者兩兩之間成反向關係,前提都是假定另一個不變.

以前我一直沒有正確理解這個前提。但現在我覺得,這句話實際是指:

1.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成反向(注意是反向不是反比!下同),但假定審計證據不變,這裡的審計風險是估計的風險;

2.審計風險與審計證據成反向,但假定重要性水平不變,這裡的審計風險是指實際的審計風險;

3.重要性水平與審計證據成反向,但假定審計風險不變,

怎麼理解「重要性水平高低與審計證據數量、審計風險成反向關係」呢?

3樓:匿名使用者

不說理論

bai的,簡單舉例子最好du說明白:

極端的例子zhi1,如果重要性水平dao是100元,版你測試應收賬款計價與分權攤。賬面會計記錄顯示有十筆業務構成,每筆業務都大於100元。那麼顯然十筆業務你都要檢查!

因為他們都超過重要性水平。

例子2,重要性水平是100000000000元,應收賬款總共才10筆,每筆最大的業務都不夠100元,十筆加起來也不超過1000元。顯然一筆業務你都不需要檢查你就能還有把握知道。錯報不會超過「重要性水平——100000000000元」

4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性水平、bai審計風險、du審計證據三者之間兩兩zhi之間成反向dao

關係。但這句話

版有一個前提,就是假定權另一個不變.

1.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成反向(注意是反向不是反比!下同),但假定審計證據不變,這裡的審計風險是估計的風險;

2.審計風險與審計證據成反向,但假定重要性水平不變,這裡的審計風險是指實際的審計風險;

3.重要性水平與審計證據成反向,但假定審計風險不變,

如何理解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的關係?

5樓:匿名使用者

審計風險有兩面性,一個是面臨的審計風險,一個是可接受的審計風險,面臨的審計風險與重要性水平成反向變動關係,也就是面臨的審計風險越高,此時為了保持合理的職業謹慎,確定的重要性水平也就越低,要多執行審計程式,收集審計證據。

可接受的審計風險與重要性水平成正向變動關係,可接受的水平越高,則意味著其承受的風險水平能力較高,確定的重要性水平就可以相對較高些,適當的執行程式並收集證據。

審計風險模型中涉及的審計風險是指可接受的審計風險,檢查風險也是可接受的檢查風險。

重要性與審計風險、審計證據之間的關係如何?

6樓:楊必宇

重要性與審計風險是反向關係,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

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越高。如果重要性水平很低,cpa通過實施更多的程式,獲取更多的有效證據來降低檢查風險,以將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因此,重要性水平和審計證據同樣是反向關係,重要性水平越低,需要的證據越多。

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之間的關係是?

7樓:angela韓雪倩

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存在反向關係。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越卨。這裡所說的重要性水平高低指的是金額的大小。

通常,40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0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

在理解兩者之間的關係時,必須注意,重要性水平是註冊會計師從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角度進行判斷的結果。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000元,則意味著低於4000元的錯報不會影響到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決策,此時註冊會計師需要通過執行有關審計程式合理保證能發現高於4000元的錯報。

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000元,則金額在2000元以上的錯報就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決策,此時註冊會計師需要通過執行有關審計程式合理保證能發現金額在2000元以上的錯報。

顯然,重要性水平為2000元時審計不出這樣的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即審計風險,要比重要性水平為4000元時的審計風險髙。審計風險越高,越要求註冊會計師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審計證椐,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此,重要性和審計證據之間也是反向變動關係。

值得注意的造,註冊會計師不能通過不合理地人為調高重要性水平來降低審計風險。因為重要性是依據重要性概念中所述的判斷標準確定的,而不是由主觀期望的審計風險水平決定。

由於重要性和審計風險存在上述反向關係,而且這種關係對註冊會計師將要執行的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範圍有直接的影響,因此,註冊會計師應當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

擴充套件資料:

重要性水平(materiality)是指用金額額度表示的會計資訊錯報與錯弊的嚴重程度,該錯報錯弊未被揭露足以影響會計資訊使用者的判斷或者決策。只有在確定的審計目標是「對會計報表真實性、公允性發表意見」的情況下,才需要確定重要性水平。

在計劃審計工作時,cpa應當確定一個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發現在金額上重大的錯報。cpa在確定計劃的重要性水平時,需要考慮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瞭解、審計目標、財務報表各專案的性質及其相互關係、財務報表專案的金額及其變動幅度。同時,還應當從性質和數量兩個方面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越高,收集的審計證據越少,審計風險(ar)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收集的審計證據越多,審計風險越高。

原審計風險模型: 審計風險(ar)=固有風險(ir)*控制風險(cr)*檢查風險(dr)

現審計風險模型: 審計風險 = 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

重要性水平是財務審計中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性概念。重要性水平的應用貫穿於整個審計過程的始終,對於科學地制定審計計劃、確定抽查的樣本規模和提出審計評價意見都有重要影響。如何恰當理解和應用重要性水平對於提高審計效率,防範審計風險至關重要。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地方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在貫徹落實《審計機關審計重要性和審計風險 評價準則》過程中,在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和分配、在審計評價時如何運用重要性水平等等方面, 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問題。以下就針對這些問題,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應用重要性水平的前提條件一般來說,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額額度表示的會計資訊錯弊的嚴重程度,該錯弊未被揭露足 以影響會計資訊使用者的判斷或者決策。只有在確定的審計目標是「對會計報表真實性、公允性 發表意見」的情況下,才需要確定重要性水平。

審計風險是對含有重大不實事項的財務報表產生錯誤判斷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審計人員可能誤認為財務報表含有重要差錯的風險,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審計人員往往可以重新考慮或增加審計步驟,這些步驟經常使審計人員得出正確的結論。

審計風險的大小受內在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的影響。被審單位會計處理過程中發生重大不實事項的可能性稱為內在風險; 被審單位內部控制系統不能發現和改正業已發生的重大不實事項的可能性稱為控制風險; 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程式時,不能查出重大不實事項的可能性稱為檢查風險。

審計風險由內在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組成,它們之間存在如下關係:審計風險=內在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這就是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並不能在審計結束時以數學形式加以確定,因為審計人員並不知道實際風險,而要用判斷來評價每種相關風險。

8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之間的關係是需要謹慎處理的。

風險審計的審計風險與審計重要性和審計證據的關係

一 重要性與審計證據之間的關係 1 重要性的概念重要性是指 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這一程度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重要性也可以說是 可容忍錯報或漏報的最高界限,超過這個界限的錯 漏報是不能容忍的,而低於這一界限的錯 漏報是可以接受的。審計過程中必須運用重要...

審計中重要性與重要性水平的區別是

樓上說的都不對。審計中的重要性與我們平常所說的 重要性 有所不同。審計專業術語的重要性是指某一交易或事項可能影響利益相關者做決策的程度,重要性與某一事項的金額或性質相關,並取決於特定環境。重要性水平是對重要性的量化,如果可以接受的審計風險一定,重要性水平越高,則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低。比如說,審計師可...

如何運用審計的重要性,確定審計流程重要性

審計重要性是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這一嚴重程度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其在量上表現為審計重要性水平.x0d審計的重要性從以下幾方理 x0d1 判斷考慮的角度是報表使用人.審計重要性雖然是註冊會計師作出的專業判斷,但是其判斷考慮的角度卻是報表使用人.註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