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戀戀蘭陵
1樓的,你在答蝦米?
你貌似激動錯地方了。
嗯~回到主題,
2樓說的是對的,它是叫憑几。
誰能告訴我椅子的演變歷史。。。
簡述唐代絲綢藝術風格 5
唐朝飲食
2樓:格子裡兮
唐朝飲食有餛飩,粽子,櫻桃畢羅,當時還有冷胡突鱠(帶有魚肉的片湯)、醴魚臆(甜味魚胸)、連蒸苲草獐皮索餅(一種獐肉餅)等多種美味的出現。
唐朝美食種類較以往已經非常豐富。蕭家餛飩,味道鮮美,湯汁豐盈;去掉湯汁,甚至還可以煮茶,這在今天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一種吃法。
餛飩的歷史意義也非常重要,很多資深的美食研究者們認為,今天逢年過節必備的餃子乃至南方的湯圓最早很有可能是從古代的餛飩演變而來的。而在今天的陝菜主食中,還依然保留著大餛飩的一席之地。
粽子,在當時已不是稀罕之物,這種原產於中國南方的美食在唐朝已大大改進製作工藝。白瑩如玉,香糯可口,或許在唐朝人眼中,這就是彼時的「甜點」吧。
諸多美食中,最讓人好奇的莫過於「櫻桃畢羅」這一美食了。畢羅是從當時從西域傳入的一種食物,簡單地說有些類似於今天的燒餅。櫻桃畢羅就是將櫻桃製成醬汁,包裹在燒餅中形成的餡餅。
這很類似於今天歐洲人的口味,可見當時的長安已經融合了世界各地的美食精髓。
除了甜美的櫻桃畢羅,當時還有冷胡突鱠(帶有魚肉的片湯)、醴魚臆(甜味魚胸)、連蒸苲草獐皮索餅(一種獐肉餅)等多種美味的出現。這些隨著絲路駝鈴千里而來的美食一路風塵來到長安,並伴隨著這座城市的興盛和沉寂,不斷演化,最終成為這座城市自己的味道。
而在今天,西安城裡的人們在品味著平凡美食的同時或許不會想到,這些熟悉的美味曾經也是來自遙遠的千里之外。
3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北朝時,嗜好奶類製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
所在山積」。據此可知,唐中期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升。
4樓:鳳嘯梧
唐朝...貌似還沒有什麼太好吃的,但是在武則天的時候才開始有胡蘿蔔西紅柿洋蔥的...
貌似那時候剛開始還沒人敢吃西紅柿,因為是鮮紅的...
唐朝人基本吃餅,連麵條都叫溼餅,湯餅...
茶基本都是煮了兌各種調料,薑汁神馬的...
法門寺出土過一套完整的,電視也演過,是這麼說的...
如果我沒記錯...
5樓:賈詡
武則天時期曾有一段時間全國上下吃素,但時間不久。即便是素菜在尋常人家也是很講究色香味俱全的。
唐朝的飲食文化 15
6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北朝時,嗜好奶類製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
所在山積」。據此可知,唐中期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升。
7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統治者的推崇,道教
在唐代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唐代飲食文化中也具
8樓:亞馬遜之虎
一、唐代飲食文化中濃厚的道教色彩
唐朝建立後,統治者因為自己姓李,於是將老子李耳追命為李唐王朝的始祖,倍
加推崇道教,使道教在唐代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成為僅次於佛教的重要宗派。因此,一些道教的習俗風靡了全國,道教對唐代的飲食也有了深刻的影響。 1.
魚、肉在飲食中受到多方限制
道教的教規對信徒的日常飲食有嚴格的約束,禁食葷腥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唐朝統治者為了追尊道教,將道教的禁忌推行全國,使全國百姓都以此為約束。734年十月特下令「每年正月、七月、十月三元日起十三日至十五日,並宜禁斷宰殺漁獵」。
這樣,大唐的百姓即使不信教,也必須遵循此制,前後食素三天。 道教經典中認為龍多為鯉魚轉化而來,神聖不可侵犯,食之者將遭遇大禍,加之「鯉」與「李」諧音,唐代統治者於是嚴禁捕殺食用鯉魚。731 年正月唐玄宗下令「禁捕鯉魚」⑵,凡捕得鯉魚者必須放生,街市有販賣鯉魚者杖六十⑶。
推而廣之,唐代統治者更是制定出一系列條例,限制釣魚食用,將禁食鯉魚推廣到限食一切魚蝦。因此,在唐代魚類經常成為難入餚饌的珍稀。
2.道教名詞在菜餚中頻繁出現
道教名詞頻繁地出現在飲食、菜餚之中的情況在唐代前基本沒有,然而在唐代的菜譜中卻經常出現,形成一種時尚,。用道教名詞命名食品、菜餚大體可分為如下三類:(1)直接稱之為道人的, 如 「菊道人」 ⑷。
(2)用「神仙」、「仙人」命名,如 「玉桂仙君」 ⑸、 「仙人鸞」、 「八仙盤」、 「神仙粥」 等等。(3 )用道教傳說或典故命名。道教講求長生不死,所謂仙,按照《釋名·釋長幼》的解釋是「老而不死曰仙。
仙,遷也,遷入山也。」按照這一說法,唐人食品、菜餚中便產生了許多以「長生」、「長命」來命名的餚饌,如「長生粥」、「長命面」等等。
3.道教節日及節日飲食習慣引入民間
由於統治者對道教的推崇,道教節日在唐代頗為流行,節日的飲食習俗也被帶入了民間。道教將上元、中元和下元分別作為天官、地官和水官大帝的生日,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唐代統治者將三元節進一步推廣,下令民間百姓也必須遵守三元日食素並且禁捕殺漁獵的規定。
今天上元節即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了。
9樓:餅餅
漢唐時期,由於胡漢民族長時期的雜處錯居,在飲食生活中互相學習、互相吸收,並最終趨於融合,使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同時,胡漢民族的飲食文化交流與融合也不是簡單地照搬過程,而是結合了本民族的飲食特點對外來的飲食文化加以改造使之更適合於本民族。漢族接受胡族飲食時,往往滲進了漢族飲食文化的因素,如羊盤腸雌解法,用米、面作配料作糝,以姜、桂、橘皮作香料去掉羶腥以適合漢人的口味。
而漢人飲食在胡人那裡也被改頭換面,如北魏鮮卑等民族嗜食寒具、環餅等漢族食品,為適合本民族的飲食習慣而以牛奶、羊奶和麵,粉餅也要加到酪漿裡面才肯食用。由此可見,儘管胡漢民族在飲食原料的使用上都在互相融合,但在製作方法上還是照顧到了本民族的飲食特點。這種吸收與改造極大地影響了唐代及其後世的飲食生活,使之在繼承發展的基礎上最終形成了包羅眾多民族特點的中華飲食文化體系。
可以說,沒有漢唐時期的胡漢飲食交流,中國後世的飲食文化將會蒼白得多,胡漢各族的飲食生活也將會單調得多。同時,漢唐時期胡漢民族飲食原料交流與融合,對各民族的經濟文化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長達1100餘年的漢唐時期,胡漢民族飲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呈現出一幅豐富多彩的圖景,也奠定了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生活模式的基礎,在中華民族飲食文化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貞觀之治》觀後感,《貞觀之治》觀後感500字
讀完 貞觀之治 後我漸漸懂得很多人夢迴大唐的渴望,那是一片遙不可及的樂土,令人遐想,我渴望朗朗乾坤的清平世界,更渴望安居樂業 其樂融融的美好生活。那是一個完美無法複製的國度,令人回味和仰望。濟世安民,隆於堯舜 唐太宗李世民 不得不說,李世民是個人才,他是第一位響應太原起義的人,並且能清楚地看清當下的...
歷史上除了成康之治 文景之治 貞觀之治 仁宣之治,還有什麼之
開皇之治 公元581年 公元604年 永徽之治 650年正月 655年十二月 明章之治 公元57年 公元88年 洪武之治 公元1368年 公元1398年 光武中興 開皇之治 永徽之治 開元盛世 康乾盛世 樓上幾位搞笑的,番薯盛世也算?開皇之治 開元之治回 永徽之答治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時期被稱為 之治...
唐太宗靠什麼造就了「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能夠創造貞觀之治的奇蹟呢
國家統一,社會安定。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統治者頒佈了適宜的政策。統治者的自身素質。1 原因 1 隋唐更替,其間的戰爭是人口減少約2000萬以上,戰爭結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這是貞觀之治產生的最重要原因。2 隋開創了大運河,絲綢之路以及科舉,大運河的勞民導致隋滅亡,但這些卻造就了貞觀之治的產生。開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