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教育的人
讀完《貞觀之治》後我漸漸懂得很多人夢迴大唐的渴望,那是一片遙不可及的樂土,令人遐想,我渴望朗朗乾坤的清平世界,更渴望安居樂業、其樂融融的美好生活。那是一個完美無法複製的國度,令人回味和仰望。
「濟世安民,隆於堯舜」——唐太宗李世民
不得不說,李世民是個人才,他是第一位響應太原起義的人,並且能清楚地看清當下的局勢,極力勸誡李淵無效的情況下,堂堂男兒夜裡在軍帳中泣不成聲,從這點我們可以清楚第看到李世民憂國憂民的苦心。作為封建時代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擁有著世上至高的權利。他完全可以如很多封建帝王一樣,傲視群雄不可一世地居高堂之上,讓所有人誠惶誠恐地匍匐在自己的腳下!
然而,李世民卻堅守民貴君輕的思想,用寬廣的胸襟,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貞觀長歌,留下了顯耀千古的豐功偉業及精神財富,為後代萬世景仰。他沒有像漢武帝那樣窮兵黷武,也沒有像隋煬帝那樣剛愎自用。他用文治管理國家、用納諫完善自我,實現了君臣和諧、民風淳樸的貞觀氣象。
治國之道值得當今的統治者們去學習和借鑑。
「帝王人鏡,千秋金鑑」——一代名相魏徵
在我的眼中,他是佐成貞觀之治的大唐宰相,是中國歷史上敢言直諫之臣的代表,是傳統政治文化中諫諍的座標。他的話,直白有用。身為太宗的人鏡,在死之前,仍惦記著的是大唐,為了國家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個人覺得魏徵進諫,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上乘。他對唐太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前後二百餘事,數十萬言,觀點鮮明,文辭犀利,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哲理性。而且他諫技高超,道理闡述地清晰且透徹。
在數十年的漫長歲月中,屢諫屢勝,唐太宗對他言聽計從。魏徵死後,太宗如喪考妣,慟哭長嘆:「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能讓一個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對一個部下如此地倚重、傾心,就是放在今天這樣的開明社會也屈指難數。
「煌煌彤管,千載遺芳」——長孫皇后
或許很多人僅僅把讚許的眼光投在二十四功臣和唐太宗身上,然而,卻有一個人,在我看來,是必不可少的。她是觀音婢,即是後來的長孫皇后。13歲嫁李世民。
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李世民即位數天即冊封為皇后。在後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
長孫皇后一直默默地站在李世民身後,默默地支援著他。她始終以史為鑑做著一個皇后,也可以說成是一個女人的本職工作,不越雷池半步,不爭風吃醋,生性節儉,只甘願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幕後賢內助,為開明的貞觀風豎起一面良好的旗幟。我們後人只是遺憾她走的太早了,從與太宗破釜沉舟的玄武門之變到輝煌的貞觀之治才走過十個年頭。
那位「井上新桃偷面色,簷邊嫩柳學身輕,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的姑娘已經化蝶遠去。在她死時,李世民哭了,我也哭了。
《貞觀之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封建帝國時代,一位政績輝耀的明君,一群勇於犯顏直諫的忠臣。這是一種榜樣的力量,一位母儀天下的賢后,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值得我們學習和景仰。
歷史上除了成康之治 文景之治 貞觀之治 仁宣之治,還有什麼之
開皇之治 公元581年 公元604年 永徽之治 650年正月 655年十二月 明章之治 公元57年 公元88年 洪武之治 公元1368年 公元1398年 光武中興 開皇之治 永徽之治 開元盛世 康乾盛世 樓上幾位搞笑的,番薯盛世也算?開皇之治 開元之治回 永徽之答治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時期被稱為 之治...
電視《貞觀之治》裡面,唐代角色們坐在榻上或者地上的時候,用來
的,你在答蝦米?你貌似激動錯地方了。嗯 回到主題,說的是對的,它是叫憑几。誰能告訴我椅子的演變歷史。簡述唐代絲綢藝術風格 5 唐朝飲食 唐朝飲食有餛飩,粽子,櫻桃畢羅,當時還有冷胡突鱠 帶有魚肉的片湯 醴魚臆 甜味魚胸 連蒸苲草獐皮索餅 一種獐肉餅 等多種美味的出現。唐朝美食種類較以往已經非常豐富。...
唐太宗靠什麼造就了「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能夠創造貞觀之治的奇蹟呢
國家統一,社會安定。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統治者頒佈了適宜的政策。統治者的自身素質。1 原因 1 隋唐更替,其間的戰爭是人口減少約2000萬以上,戰爭結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這是貞觀之治產生的最重要原因。2 隋開創了大運河,絲綢之路以及科舉,大運河的勞民導致隋滅亡,但這些卻造就了貞觀之治的產生。開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