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朝宦官專權嚴重,但是那些權閹無論再怎麼得勢,皇帝想怎麼整他就這麼整他,而明朝沒有宰相,皇權

2021-04-14 14:29:45 字數 5112 閱讀 1024

1樓:月露傾寒

因為皇帝看不下去抄東林黨的做法襲。東林黨當時排斥異bai己,把別人定du為這zhi黨那黨的,朝廷都

dao是他們的人。而且宦官的政治地位比較低,就算權力再怎麼大,他也是宦官,歷來沒有宦官能稱帝的,都是靠扶立或挾持皇帝掌權。歸根結底,他們的權力還是來自皇權。

所以皇帝相對也放心些,也比較好對付。但像東林黨就不一樣,他們有聖人之言,掌握著政治**,皇帝也拿他們沒辦法。

2樓:龍春董

明朝皇權高度集中,無丞相卻有內閣,但內閣有完全不同於丞相,朝中大臣和宦官都是皇帝的棋子,後期黨派林立,黨派之間,黨派和宦官之間互相爭權

為什麼明朝宦官專權嚴重,但是那些權閹無論再怎麼得勢,皇帝想怎麼整他就這麼整他,而明朝沒有宰相,皇權

為什麼明代宦官有極大的權力,但面對皇帝都不堪一擊? 100

3樓:和藹的大椎穴

1.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宦官專權最嚴重的朝代,後人甚至給了它一個「太監帝國」的謔稱,其中,象王振、汪直、劉謹、魏忠賢等人的權力更是到了幾乎可以取代皇帝的地步。

2. 然而,無論朝中大臣及民間如何議論他們的野心,事實上他們中的多數卻從沒想過要篡位--真想這麼做的話,不可能幾百年裡都無一人成功的。

3.究其原因,實在是因為這些太監們太清楚明朝的制度架構了,他們心裡都明白:權,可以無邊,帝,則永遠是鏡花水月,即使能夠篡位成功,在明朝那樣的制度架構下他們也是當不了幾天皇帝的。

4.所以他們還是決定,老老實實保住自己的權位才最實際。僅有一人例外,那就是劉謹,我想他是真正的權極致昏了,所以最後落了個「殺千刀」的凌遲。

5.許多類似的大宦官下場我們都是知道的:整治朝臣方面無論他們多有能耐,往往就是皇帝的一句話定了他們的生死。

6.比如王振,傳言他妄圖通過勾結瓦剌篡位,其實他只是想接受瓦剌的賄賂,與瓦剌貴族進行走私交易;後來由於瓦剌索取貢品的胃口太大,連王振都接受不了,最終導致了土木堡事變,而王振本人也在事變中喪命。

7.再如汪直,他因獲得明憲宗寵信而掌權,後也遭明憲宗撤職、貶逐而亡,最猖狂的時候也只是與當時的萬貴妃一起壟斷了朝綱,要說篡位,那還沒輪到他想的份,畢竟他的權力還是皇帝和萬貴妃賜予的,尚沒到專權的地步。

8.劉謹,前面已經說了他的下場;而魏忠賢呢,任憑他權力能隻手遮天,可他還是阻止不了手上面「天」的更替,新任領導崇禎皇帝一上臺,他也就只是普通階下囚的份。

9.總的來說,明代宦官能夠權傾朝野都是拜皇帝所賜,他們所能夠執行的權力也就是皇帝的權力,不是宦官自己的;哪天皇帝不高興了,他們還得捲鋪蓋回家或下地獄。這樣的情形下,他們根本就無法獲得實際的篡位資本。

10.劉謹就笨在沒想清楚這一點,以為自己的權力資本已經足夠多了。 為何明朝皇帝能如此牢牢地抓住權力呢?這其實全賴明朝堪稱史上最完美的國家機器。

10.機器是什麼?機器就是幫助人在解放自己的同時保持必要工作效率的一套東西,從這角度上說,明朝皇帝經常不上朝正是因為藉助這「機器」獲得了一些解放,而不完全是因為偷懶。

11.明嘉靖帝僅需在內閣和司禮監之間耍弄一下權術就能牢牢握住政權,萬曆帝曾30年不上朝,這在從前也是無法想像的。

12.有人會說,明亡正是始於嘉靖和萬曆,不過這在今天還是個未定論的需商榷論題。明朝的國家機器分內廷、外廷,機構上完全對稱。外廷設有內閣加三法司,內廷則設有司禮監加東廠、錦衣衛。

13.作為機構的延伸,外廷還有外派的地方總督、巡撫,而內廷也有派駐地方的鎮守太監、守備太監等。這樣一來,內廷外廷之間就能從朝廷到地方實現層層的相互制衡,單憑一人的話,任憑你權力多大都難以將觸角伸及朝廷內外的。

14.作為太監,他能實際掌控的也就是整個內廷,對於制約於他的內閣和三法司,他就算賄賂也不可能收買到全部人。

15.這套國家機器精妙的地方還有一點,就是內閣和司禮監都設有正副職位,誰正誰副隨時決定於皇帝,表面上這兩職位是屬同一陣線的,實際上它們在部門內部也能起到權力制衡的作用。

16.這樣一來,一個宦官如果要絕對地獲得朝廷權力架空皇帝,除非他能完全控制了內閣和三法司,以及直屬內閣的地方封疆大吏--能做到這樣簡直是痴心妄想,很簡單,人心難測,這並非賄賂就能解決的問題。

17.劉謹在篡位這一步上走得算遠了,對外(內閣及六部)的權力觸角也伸得非常深,不過他想不到的是最後竟倒在「自己人(太監張永)」的手上。

18.當然,明朝的這套國家機器自然並非全無缺陷,它可以防止大的崩塌卻防止不了內部的自我侵蝕。明朝最後正是亡於這樣的自蝕上,就好比一隻螞蟻花幾百年去啃食一隻老虎。

作為專權宦官,他們在明朝歷史中也只是充當了較大點的螞蟻罷了。

19.後來英國在立憲的時候正是借鑑了明朝的「內閣首輔」制度,在它的基礎上略加改動形成「首相」制,這就足以說明明朝這套制度的先進性。實際上明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張居正所做的一切就相當於今天英國首相的工作,區別只在於「任命」和「選舉」而已。

1. 明代諸監不設此官,但在宦官所領的二十四衙門,各專設掌印太監等,在宮廷內專門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中葉以後,太監的權力擴大,擁有出使、監軍、鎮守、偵察臣民等大權。

2.明太祖朱元璋對宦官管理較嚴,規定宦官不得識字,壓低其官階,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職銜,並懸鐵牌於宮門上,明示不許干政的警戒。從永樂朝始,宦官漸受重用。

4.皇帝親信的太監經常被派出巡出洋,擔任監軍。永樂十八年(1420)設東廠,由宦官執掌,從事特務活動,諸事直接報告皇帝。

宣宗時,改太監不得識字的祖制,在宮內設內書堂。令學官教授小太監識字。

5.成化十三年(1477)在東廠外另設西廠,以宦官任提督,加強特務統治。此外,宦官任職機構膨脹,宮廷中設有司禮、內官、御用、司設、御馬等12監。

惜薪、鐘鼓、寶鈔、混堂等4司及兵仗、銀作等8局,總稱為二十四衙門,各設專職掌印太監。

6.宦官人數激增,至明末多達數萬之眾。英宗時,掌權宦官王振網羅部分官僚為黨羽,形成閹黨,開明代宦官**先聲。此後,宦官之禍迭起。

7.成化年間的汪直、武宗時期的劉瑾、熹宗時期的魏忠賢等,都是權傾朝野、勢力顯赫的權宦。他們專橫跋扈,排斥異己,巧取豪奪,屢興大獄,加劇了明朝政治上的腐敗,給人民帶來無窮災難。

4樓:琅琊二丫頭

【權力的形成】

明代宦官權力比較大的幾個時期,當時皇帝都由於各種原因不理朝政,宦官由於與皇帝的親密關係,在相對隔絕中外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相當於代行了皇帝的權力,故而權力極度膨脹。

加上明朝皇權較之前代更為**集中,故而代行皇帝權力的宦官的權力也相應地更大。

【權力的消失】

而皇帝一旦覺醒/振作/想換個人使喚,宦官的權力**便一下子消失了。

加之在外廷的士大夫,即使與其結盟也是看中了他能夠影響皇帝決策,但當皇帝都拋棄了宦官的時候,士大夫就更不會冒著名聲受損的風險幫助與他了。

而且明朝宦官並不像宋朝宦官在走到高位後會轉為武資,真正接觸兵權。明朝的宦官多半隻能使用廠衛系統,而且廠衛系統內部也是互相監視制約;而且司禮監和御馬監等多半不會掌握在同一大璫手中,也就是宦官系統內部文武也往往分權制約,因此宦官手中多沒有靠得住的兵權。

【結果】

因此一旦皇帝舉起屠刀,權閹們就會立刻土崩瓦解。

5樓:dearest花

明朝其實沒有宦官專權,所謂的宦官專權其實是皇權和文官之間的鬥爭罷了。

比如說劉瑾魏忠賢都是權傾朝野的人物,但實際上他們的權力全都來自於皇帝,他們只不過是皇帝跟大臣爭權的工具而已。

皇帝信任的時候威風無限,一旦失了歡心就什麼都不是。

劉瑾夠厲害了吧,一朝武宗不喜歡他了,馬上就被剮了。

魏忠賢號稱九千九百歲,只比皇帝少一百歲夠猛了吧.但是天啟一駕崩,崇禎上臺沒多久就把他辦了。這個只比皇帝少一百歲的人最後上吊自殺了,連拼死一搏都不敢。

漢唐那才是真正的宦官專權,他們甚至能換皇帝,而明朝的太監一毛錢的權也專不了

6樓:

兩方面原因

一是,明朝文官集團權利過大,皇帝不得不扶植宦官抗衡文官集團,形成三方平衡。但是如果宦官有威脅皇權的意圖,皇帝會立刻和文官聯手將其 撲滅。說通俗點皇帝文官就像兩口子共掌天下,平時兩口子吵架拌嘴,宦官不過是皇帝臨時找來幫忙吵架的。

真翻臉了皇帝還是跟文官集團一條心的。

二是,宦官不掌握兵權。不管他權利再大,他們掌握最大的力量就是東西廠京城部分禁軍。邊關大員們翻了臉勤王他們一點招都沒有,所以宦官再囂張對楊廷和孫承宗這些人也不敢造次。

而幾次剿滅閹黨也基本上是這些掌兵的大臣氣了關鍵作用。

7樓:迪米貝斯

因為明朝太監不掌握兵權,像唐朝太監就可以掌握兵權。

8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啊~~

明代最後一位帝王崇禎即位後,始終得要防著魏忠賢這位老先生,因為他知道,他現在是掐不過魏公公的。

這件事例說明不一定啊。不過也有,任何太監(除已經實力超大了的)雖然有權,但他們畢竟要看老闆(皇帝)的臉色,畢竟權力是老闆給的,老闆一句話就能把他咔嚓了。

9樓:匿名使用者

他只能依附於皇權存在,真是沒了皇帝他們什麼都不是,他們只是皇帝的傳聲筒,太監沒有後代是對皇權產生不了危害的,所以皇帝只能只借助太監的手段來和大臣制衡,太監乾的壞事,皇帝並非不知,但是總比被大臣要安全的多,至少太監不會去想著推翻皇帝,而大臣則不同,或者說太監只是皇帝的傳聲筒,代表的就是皇帝,大家都是跟著皇帝混的,只有跟著皇帝混才有出路,太監一旦被皇權遺棄,便失去存在的價值,大家都聰明人,誰會跟著一個太監去混,再加上大臣的攻擊,很快就會完蛋,明朝的太監這一點很比上漢唐的太監。

10樓:少少少海

在初期,明朝的政治制度**的最高權力在皇帝,內閣不過是顧問團隊。但到中後期,政治思想逐漸轉移到文官治國,實際也如此。

故宦官們常常成為皇帝奪回權力的工具。

度娘曰:宦官們惟利是圖,被閹了後只有依靠皇權才能生存,除了皇宮連謀生的本領都沒有。而且,對於那些宦官,如果皇帝嫌他權利太大,與之形成矛盾,皇帝不高興了一紙詔書就可以扳倒,因為這時皇帝就與內閣和大臣一邊了。

這絕非唐朝時,宦官權利大到可以殺皇帝可比。比如英宗於曹吉祥,憲宗於汪直,武宗於劉瑾,思宗於魏忠賢,無不如是。

11樓:

明代宦官為患,是一大特色,其主要原因是,是皇權與相權的鬥爭,雖然明朝在其建立不久後,就廢除了宰相一職,抑制相權,但後來建立的以諮詢為主的內閣,實際上又成為了新的宰相,特別是內閣首輔,無名有實。皇帝為制衡相權,就有意違背祖訓,讓宦官參知政事,雖設定了一定的制度來控制這個集團,但在主弱臣強,特別是在明代後期,宦官集團尾大不掉,甚至威脅皇權,所以朱由檢上臺便解決了這個問題,但為時已晚,大勢已去。宦官的權力來自於皇帝,但一旦失去控制,後果嚴重,宦官面對皇帝也非不堪一擊,想辦的事,也都辦了。

為什麼明朝宦官專權嚴重,但是那些權閹無論再怎麼得勢,皇帝想怎麼整他就這麼整他,而明朝沒有宰相,皇權

歷史有三層含義 1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2.沿革,來歷。3 過去的事實。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

為什麼北川的災情最嚴重,為什麼震中是汶川但是受災最嚴重的是北川

北川也是 中心之一,而且,它的縣城一大半都是老城,自我防護能力更弱,建築物和人口的密集較高。雖然不是震心,但是 和泥石流二者疊加。國家 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研究員在接 受專訪時表示,震央僅代表 的初始破裂點,不代表震央就是破壞釋放能量最大的地方。從目前來看,北川之所以較汶川的災情更嚴重,原因在於 破...

請問為什麼會有「宦官」這個階層出現啊

宦官與宮刑是並存的,宮刑最初適用的物件是不以義交即有犯奸之罪的男女,後來適用範圍擴大,司馬遷便是個例子 宮刑與勞役刑的結合要求被施刑者留在王宮中服務 至後世,皇權強化的需要和後宮安定的需要,宦官作為一個群體得以在歷史上興風作浪 宦官最先出至於東漢,它並不是為了加強皇權.東漢中後期,皇帝即位,多大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