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小哇的悠悠呀
嘉佑二年(2023年)蘇軾與蘇轍同科進士一起步入仕途,兩人政治思想大致相同,在變法爭鬥中共同進退,晚年同樣被貶到南方的蠻荒地帶。蘇轍性格沉穩不外露,人情世故高蘇軾一籌,常常給予兄長忠告。所以他的仕途較為平坦些。
嘉佑六年(2023年)蘇軾任鳳翔府判官,弟轍送至鄭州。這是兄弟間第一次分手。蘇軾登高眺望子由的烏帽隨山坡的起伏而忽隱忽現的影象,頓生出悲憫和憂傷。
蘇軾杭州三年任期屆滿時,他請調至密州,因為當時蘇轍正任職濟南,兩地都在山東,相距不遠。在熙寧九月(2023年)的中秋夜由於懷念子由而寫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願望。烏臺詩案時,蘇轍欲學漢代提縈救父典故,願免一身官職為兄贖罪,最後被貶監筠州鹽酒稅務。
蘇軾出獄後,蘇轍前去接獄,特捂其口,以示三緘其口。元佑年間蘇轍升尚書右丞,蘇軾遭人排擠,乞求外任,蘇轍連上四札,也乞外任。
唐代韋應物有「寧知風雪夜,復此對床眠。」的詩句,子瞻讀後感觸很深,與子由約定「夜雨對床」,後來兩人在互答詩中不斷提起,如蘇軾曾說:「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職。
」,在絕命詩兩首寄子由時說:「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世未了因。
」 但這種心願一直未能實現。蘇轍曾說:「昔餘少年,從子瞻遊,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蹇裳先之。
」,幼時「遊戲圖書,寤寐其中,早餘二人,要始是終。」,「平足之愛,平生一人。」「自信老兄憐弱弟,豈關天下無良朋。
」。在《東坡墓誌銘》上說:「扶我則兄,誨我則師。
」。蘇軾在寫給他好友李常的一首詩中說:「嗟餘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吾少知子由,天資和且清。豈是吾兄弟,更是賢友生。」。
還常常說他實不如子由,「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
問友情?**還有比劉關張的故事更好了?
趙雲長板坡前七進七出
關羽千里走單騎
張飛喝斷當陽橋
是要古人寫的名篇嗎?
骨肉情:兩篇很著名的。
李密:《陳情表》,感念祖母、
韓愈:《祭十二郎文》,寫給一起孤苦長大的小叔叔的。
這兩篇真的是讀出血淚啦!
兄弟情:我看的少,翻兩篇給你!
劉義慶《世說新語 傷逝》十六篇: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訊息?
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慟絕良久。
月餘亦卒。
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雞鳴》:李代桃僵.
「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不是很熟,見諒!
友情篇:
向秀的《思舊賦》寫的極是有名!
顧貞觀寫的《金縷曲》,據說納蘭性德閱畢青衫淚溼!
古文造詣不深,見諒!
1.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樓:匿名使用者
曹丕和曹植 七步成詩的故事
李白和汪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香為父親溫席的故事
歷史上,有那些兄弟情深的故事啊?
3樓:黃大媽同學
1.舜和象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
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
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桃園三結義
《三國演義》裡記載的故事,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三兄弟感情深厚,至死不渝。
3.蘇軾蘇輒兄弟情深。
蘇軾兄弟的手足情,與他們的文學成就一樣,永遠是悠悠歷史中璀璨奪目的華章。而蘇軾將這種並肩攜手、患難與共的手足親情,用他最擅長的詞的形式表現出來,便形成了那一首首發自肺腑、貫注著充沛真情實感的關於兄弟親情的詞。
蘇軾中秋懷人之作,為兄弟而發,其中一首《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更是成為千古絕唱。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成為千古佳句。
蘇軾兄弟情意甚篤,寫作此詞時,他與蘇轍已有六年沒見面了。時至中秋,蘇軾望月思弟,生出無窮悲歡之感,故有此作。全詞以明月為線索,處處詠月,同時也處處在抒發人的主觀情感,生髮人生感慨,是對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詞中貫穿著情感與理智的矛盾,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最後以曠達情懷收尾,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境界壯美,融抒情、寫景、說理於一爐,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正所謂「兄唱弟隨」,在蘇軾寫了《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的第二年,也就是神宗熙寧十年,蘇轍也寫了一首《水調歌頭 徐州中秋》來回贈其兄。當時蘇軾出任徐州知府, 四月離家赴任。蘇轍與之偕行,並在徐州停留百餘日。
臨別之際,適逢中秋佳節,他們一同泛舟賞月,蘇轍就寫了這首詞來告別其兄。蘇軾讀了也即席寫了一首同調和韻之作,序中雲:「餘去歲在東武作《水調歌頭》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從彭門百餘日,過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別……」詞中抒寫二人久別重逢接著又將分別的依依難捨之情。
全篇語調淒涼,籠罩著濃厚的「愁」與「憂」的氣氛,生動地表現出蘇軾兄弟親密無間的手足之情。
自從踏上官宦仕途之路,蘇軾兄弟二人的命運就緊密聯絡在一起。他們的政治見解相同,也都敢於直言極諫。他們因才略而被任用,也因才略而罹難。
當兄長被一貶再貶時,弟弟也因為受牽連而日子很不好過,但做弟弟的從來未有過絲毫怨言。
在勘問「烏臺詩案」的過程中,蘇轍願意以自己的官爵為長兄蘇軾贖罪,結果被貶為筠州監酒。常言道:「患難見真情」,兄弟間的手足真情在患難時更顯得彌足珍貴。
後來蘇軾第三次被貶,居於儋州,位於海南,而蘇轍也因為哥哥而受牽連被貶雷州。東坡居海南,子由居雷州,正是一南一北隔海相望。
兄弟二人同時遭貶,患難與共,倍覺情篤。「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兄弟之情見於末句之間矣。由此不難看出,在中國古代作家中,大、小蘇不愧為一對情深似海的模範兄弟。
4.班固班超兄弟情深
班氏兄弟和兄妹之間一向手足情深。班固為了繼承父志,立志續寫《漢書》這一著作,但是卻遭到一群小人的誣陷:「既而有人上書顯宗,告固私改作國史者,有詔下郡,收固系京兆獄,盡取其家書」(南朝宋·范曄著《後漢書》)。
班固被以「私改國史」的罪名關進了監獄,寫的書也被沒收。
這時候班超得知訊息後,生怕碰上個地方上的昏官一下子就「葫蘆僧判葫蘆案」般地胡判了,於是星夜馳回京師,親自向皇帝上書說明。皇帝看了班超的奏摺,讓地方官呈上班固的史書看了後,不但沒有責怪,反而很欣賞,當場賜於班固修史的權利。這樣班固一下子變為「**文獻研究室」人員一樣的身份了,倒是因禍得福,給《漢書》的問世起到了促進作用。
這其中班超功不可沒,若非班超親自上書皇帝,碰上個昏官錯判錯殺了,那《漢書》就此湮滅無聞了。
而到了班超晚年,班小妹又為自己的哥哥討了一次公道,班超在西域已久,年紀也很大了,他起了思鄉之情,想乞求皇帝恩准他還鄉終老。但是皇帝沒有準,班昭又代兄上書,有理有據,入情入理地請求皇帝恩准其兄回鄉。這篇文章也寫得很有水平,原文太長,我們擇精要處一觀:
「妾同產兄西域都護定遠侯超,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賞……天恩殊絕……」,這段上來先感謝皇帝的恩賜,俗話說「高帽子人人喜歡戴」,想來皇帝見了誇他的這些話,就算不「龍顏大悅」,肯定也會「甚和」。
「……超以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因其兵觽,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賴蒙陛下神靈,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積三十年。骨肉生離,不復相識。
……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髮無黑,兩手不仁,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
這裡倍言班超為國盡忠的情形,把大好青春都獻給了平定西域事業的精誠,接著筆鋒一轉,又著力描繪班超的衰老之態,從這一側面說明班超即便想為國盡力,也是有心無力了。
然後班小妹又寫道:「蠻夷之性,悖逆侮老,……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棄忠臣竭力之用,誠可痛也……」。 是說西域的少數民族野蠻無情,一向欺負老弱,一旦他們見班超老弱而興了作亂之心,既有損於國家,又讓班超不能善始善終。
從國家利益的高度說明讓班超回鄉也是恰當的。
最後班小妹又用古來仁君一向憐老重孝來說服皇帝,進一步委婉地請求:「……緣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萬國之歡心,不遺小國之臣,況超得備侯伯之位,故敢觸死為超求哀……」
正是由於班昭這封絲絲入扣、情理俱全的奏疏打動了皇帝,於是班超才得以葉落歸根,於垂暮之年回到了故鄉。班昭這篇文字也為後人所讚賞,被收入《古文析義》等書中。
4樓:小祥龍
舜帝還有一個災荒年間的兄弟,我忘記叫什麼了,哥哥願意代替弟弟被吃掉
歷史上有什麼故事?歷史故事有哪些?
又一個獅子大開口問問題的。歷史上的故事。誰給你說的完。歷史故事有哪些?完璧歸趙 藺相如 圍魏救趙 孫臏 退避三舍 重耳 毛遂自薦 毛遂 負荊請罪 廉頗 紙上談兵 趙括 一鼓作氣 曹劌 千金買骨 郭隗 諱疾忌醫 蔡桓公 臥薪嚐膽 勾踐 殺妻求將 吳起 驚弓之鳥 更羸 高山流水 俞伯牙 鍾子期 完璧歸趙...
歷史上有關善意的謊言的故事,歷史上有哪些關於善意的謊言的故事
推薦你看一部電影 美麗人生 看完後,你就會理解的,我保證你會被這個謊言而感動!歷史上有哪些關於善意的謊言的故事 按預設排序 按時間排序2條回答2 小時前walkby2008 四級善意的謊言可以說是對他人的讚美,這點對孩子尤其有用 善意的謊言可以是激勵自我的阿q精神,記得有一幅很著名的漫畫,一隻貓照鏡...
歷史上有那些「讓」的典型事例,請問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謙讓的事例
最著名bai的是 堯不傳子而讓位du於舜 還有zhi 孔融讓梨 此外dao還有以下典故.行者讓路 溫良恭回儉讓 退讓賢路 推賢讓能答 推梨讓棗 桃羞杏讓 讓棗推梨 謙讓未遑 廉泉讓水 禮讓為國 急病讓夷 拱手讓人 各不相讓 當仁不讓 寸土不讓 寸步不讓 避讓賢路 杯羹之讓 1.古代三皇五帝時期的禪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