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字玄德 諸葛亮字孔明 曹操字孟德 孫權字仲謀 關羽字雲長 張飛字翼德
趙雲字子龍 樂進字文謙 李典字曼成 曹仁字子孝 曹洪字子廉 夏侯敦字元讓 夏侯淵字妙才 荀彧字文若 荀攸字公達 郭嘉字奉孝 程昱字仲德 劉曄字子陽 孫乾字公佑 簡雍字憲和 糜竺字子仲 滿寵字伯寧 呂虔字子恪 毛玠字孝先 于禁字文則 馬超字孟起 孫堅字文臺 孫策字伯符 程普字德謀 黃蓋字公覆 韓當字義公 祖茂字大榮 朱治字君理 呂範字子衡 周瑜字公瑾 張昭字子布 張紘字子綱 太史慈字子義 蔣欽字公奕 周泰字幼平 陳武字子烈 虞翻字仲翔 董襲字元代 許褚字仲康 徐晃字公明 董昭字公仁 張遼字文遠 臧霸字宣高 李通字文達 陳登字元龍 魯肅字子敬 諸葛瑾字子瑜 顧雍字元嘆 張郃字雋乂 許攸字子遠 賈詡字文和 司馬懿字仲達 文聘字仲業 魏延字文長 徐庶字元直 黃忠字漢升 龐統字士元 嚴畯字曼才 陸績字公紀 張溫字惠恕 駱統字公緒 吾粲字孔休 徐盛字文向 潘璋字文珪 丁奉字承淵 步騭字子山 甘寧字興霸 呂蒙字子明 陸遜字伯言 淩統字公績 馬良字季常 馬謖字幼常 蔣琬字公琰 劉禪字公嗣 廖化字元儉 薛綜字敬文 程秉字德樞 朱桓字休穆 蔣幹字子翼 王粲字仲宣 陳琳字孔璋 崔琰字季珪 闞澤字德潤 陳震字孝起 伊籍字機伯 龐德字令明 張鬆字永年 楊修字德祖 陳群字長文 法正字孝直 孟達字子慶 關興字安國 曹休字文烈 孫翊字叔弼 孫匡字季佐 孫朗字早安 孫韶字公禮 孫靜字幼臺 黃權字公衡 劉巴字子初 彭羕字永言 王平字子均 費禕字文偉 傅巽字公悌 劉馥字元穎 張既字德容 李嚴字正方 霍峻字仲邈 董和字幼宰 李恢字德昂 秦宓字子敕 譙周字允南 曹丕字子桓 曹植字子建 曹彰字子文 姜維字伯約 曹睿字元仲 夏侯茂字子休 郭淮字伯濟 曹真字子丹 郝昭字伯道 諸葛恪字元遜 司馬師字子元 司馬昭字子尚 夏侯霸字仲權 審配字正南 馬騰字壽成 龐德公字山民 丁原字建陽 伍孚字德瑜 陳宮字公臺 袁紹字本初 袁術字公路 孔融字文舉 陶謙字恭祖 劉表字景升 蒯越字異度 蒯良字子柔 劉繇字正禮 審配字正南 袁譚字顯思 袁熙字顯奕 袁尚字顯甫 劉璋字季玉 楊阜字義山 胡邈字敬才 逢紀字元圖 田疇字子泰 韓遂字文約 馬鈞字德衡 曹爽字昭伯 張魯字公祺 陳珪字漢瑜 秦朗字元明 劉焉字君郎 劉岱字公山 華歆字子魚 何進字遂高 盧植字子幹 王朗字景興 郝昭字伯道 全琮字子璜 諸葛恪字元遜 王雙字子全 辛毗字佐治 宗預字德豔 夏侯威字季權 夏侯惠字稚權 夏侯和字義權 曹芳字蘭卿 何晏字平叔 丁謐字彥靜 畢軌字昭先 桓範字元則 鍾會字士季 鄧艾字士載 諸葛瞻字思遠 曹髦字彥士 曹奐字景明 毋丘儉字仲恭 賈充字公閭 孫峻字子遠 孫綝字子通 孫休字子烈 孫皓字元宗 諸葛誕字公休 羊祜字叔子 劉協字伯和 董卓字仲穎 呂布字奉先 賈詡字文和 左慈字元放
為什麼三國演義裡的人全部都是單名啊????
2樓:日天日地
其實三國時期起名字是很講究的,生下來後一般會有名,字,號三種稱謂。比如諸葛亮,填**式應該是這樣的格式: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號臥龍,其實臥龍的號也是諸葛亮是文人覺得自己太有才了,是自己給自己封的稱號。
還有關羽應該填:姓關,名羽,字雲長,「武聖」稱號是多年以後人們給他加的。張飛名飛,字翼德。
當時你如果打聽張飛這樣一個大眾化的名字,可能會有好幾個叫張飛的人,如果你再說明是找張翼德,姓、名和字都說全了,基本就不會找錯人了。
有人對三國裡記載的任務做過統計分類,有名有姓的1092人,絕大數是單名。除了諸葛亮老丈人叫黃承彥外,據現在專家考證,黃承彥可能是姓黃,字承巖,而不是名承彥。當時上至帝王將相,下至普通百姓,幾乎清一色單名。
出現這種現象大致與兩個原因有關,
第一個原因是避諱禮制。先秦的《禮記·曲禮》裡對名字的規定「二名不偏諱」,意思是說:如果取兩個字為名,只諱言其中一個字,另一個字可以不用諱。
起名一個字兩個字都可以。但隨著避諱制度的也越來越講究,「二字不偏諱」也成非禮了,不如「一字為名令難言而易諱」,意思就是還不如取名一個字更容易避諱。
第二原因是「王莽改制」,西漢滅亡時期,王莽上臺後,來了個全面大改制,改地名、改官名和改人名,更是規定禁止名兩個字的法令。誰也不敢跟國家法律作對啊。這個單字制度直接影響到東漢和三國以後長達三百年之久。
所以說三國時期里人物起名字都是單字是有歷史背景的。起名字也是緊隨著時代發展的,到了解放後,起名字基本就是姓和名,沒有字了
三國演義中人物的綽號?
3樓:暴走少女
劉備 字:玄德 綽號:織蓆小兒
關羽 字:原叫長生,後改為雲長 綽號:美髯公
張飛 字:翼德 綽號:猛張飛
趙雲 字:子龍 綽號:白衣將軍 萬人敵
諸葛亮 字:孔明 綽號:鬼才
黃忠: 字:漢升 綽號:神箭手
呂布 字:奉先 綽號:猛虎
孫權 字:仲謀 綽號:紫髯小兒
擴充套件資料:
1、劉備簡介: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2、關羽簡介:
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3、張飛簡介:
張飛(約166-221)字益德(《三國演義》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因其勇武過人,而與關羽並稱為「萬人敵」。
4、趙雲簡介: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5、孫權簡介: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4樓:阿沾
1、諸葛亮,綽號「臥龍」,指正在沉睡的龍。水鏡先生司馬徽曾明言:「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然其又言:
「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所以,諸葛亮縱然一生鞠躬盡瘁,也未能一統天下。
2、龐統,綽號「鳳雛」,指沒有長成的鳳凰。龐統是當世之人傑,和諸葛亮齊名,只可惜英年早逝,被人用箭射死在落風坡。
3、司馬懿,綽號「冢虎」,指盤伏在石冢中的猛虎,比喻待時而起的絕世之才。司馬懿此人少有奇才,卻善於隱忍、深藏不露。最終在曹操、曹丕父子相繼逝世之後,成為了實際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4、關羽,綽號「美髯公」、「關公」、「武聖」。《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5、姜維,綽號「幼麟」,指正在成長的麒麟。姜維智勇雙全,羅貫中認為他「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諸葛亮死後掌兵二十餘年,十餘次北伐,但最終也是獨木難支、功虧一簣。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姓家奴 呂布
大眼賊(環眼賊) 張飛
大耳賊 劉備
碧眼賊 孫權
常勝將軍 趙雲
美髯公 關羽
錦帆賊 甘寧
小霸王 孫策
虎痴 許褚
錦衣 馬超
今世養舒 黃忠
奸雄 曹操
錦衣 馬超
魏: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典韋:古之惡來
許褚:虎痴
張遼:古之昭虎
龐德:白馬將軍(與公孫瓚同,三國志有記載)賈詡:鬼狐
郭嘉:鬼才
蜀: 劉備:梟雄、(大耳賊)
諸葛亮:臥龍、伏龍、武侯(諸葛村夫)
龐統:鳳雛
關羽:萬人敵、美髯公(紅臉賊)
張飛:萬人敵、(環眼賊)
馬超:錦馬超、神威天將軍
趙雲:虎威將軍、常勝將軍、一身是膽。
吳: 孫堅:江東猛虎
孫策:小霸王
孫權:碧眼兒
周瑜:美周郎
甘寧:錦帆賊
其他: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溫候、飛將、三姓家奴公孫瓚:白馬將軍
張角:太平道人,大賢良師,天公將軍
張樑:人公將軍
張寶:地公將軍
張讓:阿父
嚴白虎:東吳德王
左慈:烏角先生
馬良:白眉
為什麼三國演義裡的人物有大名還要起小名呢?
6樓:匿名使用者
馬超的小名叫小超、張飛的小名叫小飛、司馬懿的小名叫小懿、關羽的小名叫小羽、趙雲的小名叫小云、張遼的小名叫小遼、于吉的小名叫小吉!
《三國演義》打仗為何全靠火攻,《三國演義》中,為什麼出現很多用火攻的戰役?
人都說 水無定勢,兵無定法 不過這話放 三國演義 裡,就有點不對了,怎麼說?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這裡頭各種打來打去的打法,大家都對 火攻 情有獨鍾。有人發現,三國演義 大小戰役裡一共提到37次火攻,這裡不少火都對戰役起了決定性作用。比如,放火燒人城寨,燒人糧草,燒人輜重,燒人武庫,燒人軍隊,燒人船隊等...
求助 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問題
你看錯了吧,這是在 三國演義 二十一回,也就是煮酒論英雄這段,前面講到過劉備在詔書上畫押了,要是曹操真難道詔書劉備還能活嗎。那詔書就相當於名單啊。說的是有龍掛出現,曹操說天下英雄唯 操與君耳 劉備把匙掉落,曹操俯身拾起,劉備曰 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 這 聖人迅雷風烈必變 出自 論語 鄉黨 說孔...
《三國演義》梗概,《三國演義》的梗概?
漢末爆發黃巾起義,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湧現出一批割據一方 擁兵自重的豪強,他們彼此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戰。漢靈帝死後,少帝劉辨繼位,為外戚何進所制,宦官殺死何進。袁紹起兵誅殺宦官,又被董卓打敗,董卓廢劉辨而立獻帝劉協。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以貂蟬離間董卓 呂布父子,然後聯合各路豪強,殺死董卓,而王允又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