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詩有什麼含義?重複出現三次有什麼作

2021-05-24 09:25:33 字數 3866 閱讀 7091

1樓: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詩有什麼含義?它重複出現三次,有什麼作用?

解題指導

這道題是為鑑賞詩的內容設計的。重點是前一問,後一問是對前一問的補充,意思是可以從形式入手鑑賞詩的內容。因此在完成本題時,你可以先思考後一問,然後分析「蜀道之難」一句的含義。

此題有一定的難度,你最好先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並瞭解詩的大意,在此基礎上完成本題。李白善於從民歌中吸取養料。這首詩中「一詠三嘆」的寫法,明顯地是對《詩經》中復沓形式的繼承,同時又有很大的發展。

這一特點同你已學過的《君子于役》《無衣》等相同。

參***

詩人創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形式(又稱反覆),主旨句凡三見:開頭、中間、結尾各出現一次。這並非簡單的重複,因為它每出現一次都給讀者帶來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生一嘆之不足而至於再,再嘆之不足而至於三的感受。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詩有什麼含義?

2樓:愛濤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蜀道很難走,比登上青天還要難。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原文: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拓展:此詩襲用樂府舊題,以浪漫主義的手法,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藉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自然的感情。全詩二百九十四字,採用律體與散文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脫,感情強烈,一唱三嘆。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詩在詩中出現了3次,分別起什麼作用?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唱三嘆。這句話像樂曲的主旋律,激盪著讀者的心田。

第一次出現:領起全文,嘆山高,為全文奠定了「雄放」的情感基調。

第二次出現:嘆蜀道的險,再次強調了蜀道難,把全詩推到了高潮。

第三次出現:嘆戰禍之烈,與開頭和題目互相呼應。

4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創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形式(又稱反覆),主旨句凡三見:開頭、中間、結尾各出現一次。這並非簡單的重複,因為它每出現一次都給讀者帶來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生一嘆之不足而至於再,再嘆之不足而至於三的感受。

《蜀道難》中反覆三次出現「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有什麼作用?

5樓:小薇薇

1、作用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間隔反覆。一唱三嘆。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作者感情逐步加深。

第一次出現,是寫蜀道開闢之難;第二次出現,是寫蜀道行走之險;第三次出現,是寫國情之險惡。

2、原文簡介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詩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給人以迴腸蕩氣之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詩中諸多的畫面此隱彼現,無論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巨集偉,其境界之闊大,確非他人可及。

3、創作背景

這首詩最早見錄於唐人殷璠所編的《河嶽英靈集》,該書編成於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由此可知李白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最遲也應該在《河嶽英靈集》編成之前。而那時,安史之亂尚未發生,唐玄宗安居長安,房(琯)、杜甫也都還未入川,所以,甲、乙兩說顯然錯誤。至於諷刺章仇兼瓊的說法,從一些史書的有關記載來看,也缺乏依據。

章仇兼瓊鎮蜀時一直理想去長安做官。相對而言,還是最後一種說法比較客觀,接近於作品實際。

一般認為,這首詩很可能是李白於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寶一年至天寶三年)身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迴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

6樓:殘冥不碎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在開頭、中間、結尾各出現一次。反覆詠歎,內容逐次加深,使人產生「一嘆不足而至於再,再嘆不足而至於三」的感受,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推陳出新形式、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讓我們領略了「詩仙」李白的才情.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在文中重複出現3次,有何作用 10

7樓:小倉

當然是強調作用。

詩人一個人在長安不得志心裡,十分想念家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這句既是對家鄉綺麗景觀的讚美,又飽含濃郁的思鄉之情。

所以反覆的出現,是詩人在反覆吟誦家鄉的美好與思往。

8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寫文章的一種手法,叫什麼, 我忘了,作用是:強調出作者的感受

9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是這篇文章的賞析

你可以參考參考

10樓:匿名使用者

強調李白對家鄉的感受

11樓:中國趙氏家族

突出強調蜀道的艱險!

12樓:匿名使用者

起強調作用,強調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13樓:輝康泰索陽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詩有什麼含義?它重複出現三次,有什麼作用?

解題指導

這道題是為鑑賞詩的內容設計的.重點是前一問,後一問是對前一問的補充,意思是可以從形式入手鑑賞詩的內容.因此在完成本題時,你可以先思考後一問,然後分析「蜀道之難」一句的含義.

此題有一定的難度,你最好先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並瞭解詩的大意,在此基礎上完成本題.李白善於從民歌中吸取養料.這首詩中「一詠三嘆」的寫法,明顯地是對《詩經》中復沓形式的繼承,同時又有很大的發展.

這一特點同你已學過的《君子于役》《無衣》等相同.

參***

詩人創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形式(又稱反覆),主旨句凡三見:開頭、中間、結尾各出現一次.這並非簡單的重複,因為它每出現一次都給讀者帶來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生一嘆之不足而至於再,再嘆之不足而至於三的感受.

《蜀道難》中三次重複反覆永寫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有什麼作用

14樓:康康楹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在開頭、中間、結尾各出

現一次.反覆詠歎,內容逐次加深,使人產生「一嘆不足而至於再,再嘆不足而至於三」的感受,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推陳出新形式、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讓我們領略了「詩仙」李白的才情

15樓:電腦玩家周邊

個人意見:李白的詩,恣意狂放,多次的重複一方面強調,另一方面有層次遞進的作用。

16樓:匿名使用者

增加感情的傾訴,更加突出作者想要表達的事情與感情

蜀道難運用哪些藝術手法描寫蜀道之難

藝術手法包括 修辭方法 誇張 比喻 表現手法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虛實結合 用典 側面烘托 動靜結合 五丁開山,六龍回日 用典 神話傳說 增加了蜀道的歷史感和神祕色彩,寫出歷史上秦蜀間不可逾越之險阻,突出 蜀道之難 2 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於攀緣 襯托 側面描寫 山高得連千里翱翔的黃鶴也不得飛度,輕...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在《蜀道難》中連用三次的作用

強調 著重感情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在開頭 中間 結尾各出現一次。反覆詠歎,內容逐次加深,使人產生 一嘆不足而至於再,再嘆不足而至於三 的感受,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推陳出新形式 豐富的想像 奔放的語言 雄健的筆調讓我們領略了 詩仙 李白的才情.這還用說,當然是起強調作用了.強調蜀道難 而且用了三...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是誰寫得,抒發了什麼感情

李白的 蜀道難 本詩生動地描寫了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並且描寫了蜀道上的奇異風回光,壯麗答 景色.表現出詩人對山河的熱愛.同時將人間險惡與蜀道難進行了有機的對比,表現了詩人對國事的擔憂.全詩豪情奔放,想像豐富奇異,極具誇張性,語言富於變化而且充滿感情,有聲有色,在藝術上具有極高的價值.李白的詩,蜀道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