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善,何為惡,何為善,何為惡

2021-05-29 19:32:20 字數 3699 閱讀 3733

1樓:豐倫錯冬

【何為善,何為惡?何為好,何為壞?】善,從羊從口。

所以,善的本意:面相好看而且語言美。惡為亞心。

所以,惡的本意:區別於第一的心,即區別於善的心。大致上說,善是指美的身體和語言,惡是指不好的心。

女子即好,土不【燒】即壞。好也是指形體。壞卻是指品德。

綜合的說;為了更多,更廣大的生命的利益的,是善,是好;這是為了小群體或者小個體,乃至自己的利益的,是惡,是壞。

2樓:冉莊薊悅心

有利於人的是善,有利於己的是惡。

在《了凡四訓》中,中鋒大師問一群人,什麼是善惡?「一人謂詈人毆人是惡,敬人禮人是善。」這是那些學生自己說的,他們善惡標準在此地--罵人打人

是惡,恭敬人、對人有禮這是善。中峰禪師說:「你的標準不可靠。」一個人又說:『貪財妄取是惡,廉潔有守是善。』貪贓枉法是惡,廉潔有守有為的是好官。中

峰禪師又說:『未必然也。』「眾人歷言其狀,中峰皆謂不然」,這些標準禪師皆不同意。『因請問』,於是大家就請問老和尚,我們的標準你不同意,你的標準講

給我們聽聽。中峰告之曰。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有益於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這是佛法講的標準。『有益於人,則毆人

詈人皆善也』,打他、罵他都是善。『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所謂有意討好、巴結、諂媚之類是也。這裡就有了善的真正標準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

惡。當然,善又可細分為真善,假善;圓滿的,不圓滿的。

又根心者真,襲跡者假。又無為而為者真,有為而為者假。『根心』,是從真誠裡發心的,這是「真善」;我們跟人家去做,不是發自於真心,這是「襲跡」是「假善」。

『無為』就是沒有希求,沒有希求的善是真善;行善而有所求就不是真善,就是『有為』了。

貪財、妄取是惡,而中峰禪師說『未必然也』;如果取得是為了做好事、利益眾生,這也是善,不能算是惡。常常有一些經商***來找我說:「五戒裡的不妄語他們

不能持;因為做生意天天打妄語,希望把別人荷包裡的錢,騙到自己的荷包裡來,不打妄語怎麼做生意?」我說:「真正行菩薩道,未嘗不可以。」現代的人,你勸

他行善,他不肯;騙他,他肯。問題在那裡?在我們自己是不是菩薩心。如果用這種手段(當然這是一種非常手段),把他的錢財騙來了,替他做好事,你是行菩薩

道;如果把他的錢騙來自己貪圖享受,就是惡了。凡夫不知道做好事,不知道行善,我們替他修善、替他修福,這是好事。所以單單看表面,確實善惡難分。善惡在

心地--積大善、建大功都要從心地上去修。尤其是大菩薩,外表上不露痕跡,不注重小節,純粹是利人濟世,所以他的觀點,確實跟普通人不一樣。

3樓:己亮禾代

佛陀在判斷善與惡的標準,不一定是依靠效果來判斷,而是依靠動機來判斷,動機就是由心念產生的。有時候,有了良善的心念,有了良善的行為,不一定會有良善的結果。有時候,有不善的動機,不好的動機,反而有好的結果。

但是,佛陀的教法裡面,造業並不是看效果,而是看本身最初的動機。

如果我們生起的是善心,當這種善心表現在身體的行為,表現在語言,他就會有善行跟善語。如果生起的是不善的心,相應的就會有不好的、不良的行為跟不好的語言。一旦生起了這種心念,而且付諸實踐、付諸行動之後,他就會造作了身、語、意方面的業。

其中的意業是純粹屬於意門的,而身業是透過身表來完成的,語業或者稱為口業是透過語表來完成的。一旦造了這種業,遇到了因緣,業就能夠成熟。一旦業成熟的話,那麼無論如何都沒辦法去避免由於善業帶來的好的、福樂的果報;一旦不善的業成熟了,我們無論如何都沒辦法避免由於我們造的不善的身、語、意業帶來的果報。

就好像一個人走路一樣,影子就會相隨。

我們強調禪修以調心為主。持戒,在講到戒律的時候,我們都非常強調動機,是不是?殺生、不與取、欲邪行、虛妄語跟服用麻醉品、娛樂、化妝等等這些我們都強調動機,就是有了動機才會有違犯。

當然戒sila的涵蓋面也涵蓋了某些非動機的東西,這其實還是為了防護我們的正念,有一些沒有心也犯的,因此,我們就會保護自己的正念,也就是說在無心的情況下,我們也要防護

。人的本性有四種論:

一、人本性是善----孔子

二、人本性是惡----荀子

三、人本性非善非惡--告子

四、人本性具備善惡--佛教天台宗。

一、人的本性如果是善,為什麼還作惡那?這個說法是人有向善的心,不是本性是善,是希望本性善。所以人本性不是善。

二、人本性如果是是惡,為什麼還行善?這個說法是人本身有惡,是後天改造,成的善。人本性也不是惡,如果是惡,他怎麼可以改正那?

三、人本性非善非惡,這種說法是人沒有本性。既然先天本性沒有善惡,怎麼後天會有善惡那。

四、人本性具備善惡,這種說法非常科學,非常合理。因為人的本性有善有惡,同事具備。看後天如何培養了。。

4樓:段幹桂枝莫媚

能導向自己和他人

恆久安樂覺悟的

觀點思維

言行即善

反之則惡。

南無阿彌陀佛

君子所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佛教版善則為善,惡則為惡。

善極必惡。

世上無真善,世界上無真惡。同為

「何為佛,何為魔?」

「善即為佛,惡即為魔。」

「何為善,何為惡?」

「懷憐生之德,是為善;動殺生之念,乃為惡。」

5樓:昂微蘭僕女

這事沒有什麼標準,如果殺人是惡的話,上帝害死那麼多人算怎麼回事。如果施捨是善的話,耶穌的妻子往他身上抹貴重的油也不願意施捨窮人,這又是怎麼回事

6樓:祿景明蒯鸞

君子所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佛教版善則為善,惡則為惡。

善極必惡。

世上無真善,世界上無真惡。同為

「何為佛,何為魔?」

「善即為佛,惡即為魔。」

「何為善,何為惡?」

「懷憐生之德,是為善;動殺生之念,乃為惡。」

7樓:灝忚幢浜郝碻

那要看你站在什麼立場上來看,站在善的對面你就是「惡」,站在惡的對面你就是「善」,人販對法律來說就是惡,對村民來說確實善。

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下定義辯是非,善與惡只不過是我們個人自身對於他物的一個看待方式而已

8樓:安曼華宋雲

以無求之心做

利他的事稱為善;以自私之心做利己的事稱為惡。

但是,世間的事,卻又微妙的很,明明你是心懷利他之心,往往卻做了錯事;又有時,在做的當時看來的確是做了好事,但事過境遷,卻發現好事變成了壞事……所以世間原本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惡;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面對如此紛繁的紅塵世間,你只能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9樓:千玉山聶行

世人始出無假之真性,本自天命,無思無為,自然而然,無善可修,無惡可作。故曰: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是後人制定出一些準則,準則之內則為善,準則之外則為惡。比如說孔子說的「禮」。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始也。

有了禮的存在人們學會虛偽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那要看這個人犯的是什麼案,在什麼地方對什麼人做案,我個人認為不在本地方做案不對窮人不對善良的人做案,也為善,但是從法律法規來講都是為惡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善惡各自乃心中衡量吧,有些事你覺得善其實是惡,

有些呢你覺得惡對別人可能是善。有些人決定放生是善,於是去買了魚來放生,殊不知賣魚的生意好了抓了更多魚來賣,不知善或惡?餐桌上你吃了一條魚,有人認為吃了它就是惡,但我覺得我吃了魚讓這條魚死的更有價值,吃魚的惡成就了善。

善也罷,惡也罷,在乎心也。

在這世上,何為善,這世間何為惡 何為善

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是沒有絕對的善惡。所有的善惡都是相對而言的。舉個例子,父母教育孩紙,是愛,是善,但是孩子不一定可以接受,對於孩子而言就是惡。因為善惡的相對,我們便不能以自己的善惡觀去要求別人。我們做不到絕對的善,這是肯定的。你有錢,你捐錢,別人可以說你炒作,說你作秀,說這點錢不痛不癢,說你這不算什...

何為愛何為情何為愛情,何為教?何為師?何為教師?

愛,是瞬間的感覺 戀,是由愛而產生的思念 情,是由愛和戀混合濃縮以後,產生出來的持續不斷的 長久的情感。愛情,就是就是從一瞬間的愛轉變為長久的持續不斷的情的過程。中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就在這裡,要先有愛,才有情,所以叫 情。反之,什麼是情愛?情不會無緣無故的產生,所以在產生情之前,一定還有別的,什麼呢...

何為友情,何為愛情,何為友情何為親情何為愛情何為兄弟之情

友情可以不必負責人而愛情需要更多的責任心 友情可以對對方擁有更大的寬容,而愛情可以肆意的發洩你的情緒不必計較對方是否會生氣,因為愛情更多的是包容 當你戀愛的時候,你去傻傻地等一個人或去靜靜地想她的時候 那就是愛情 當愛莫能助的時候,一些伸出友誼之手的人.那個伸手的人便是友情 比如我們這些網路朋友們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