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題中常有「分析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如何回答好,有什麼技

2021-05-11 06:11:01 字數 5772 閱讀 2576

1樓:匿名使用者

初中語文課後練習中有許多這樣的習題:「下列加點詞語有什麼表達作用?」「下列加點詞語能否去掉,為什麼?

」「下列加點詞語能否與括號中的詞語調換,為什麼?」諸如此類習題,其實都是為了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解詞語的表達作用,而這也正是廣大師生長期為之困感的老大難題。筆者通過對初中語文新舊教材中340多例此類習題的蒐集、整理、分析,初步總結出了一種分析加點詞語表達作用的自認為較有效的方法,供師生參考。

首先,加點詞語總是處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是為表達某種思想感情或行為狀態而服務的,所以要想準確的理解這些詞語的表達作用,就得先大概的理解詞語所在的句意、段意甚至文章主旨。那麼,如何去理解呢?我認為,讀是必需的,而朗讀最為湊效。

朗讀能產生語感,語感能使人對某種意念或表達作用心領神會。如「聽說,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聽說而已,我沒有親見。」(《論雷峰塔的倒掉》)。

誦讀幾遍後,作者對雷峰塔那種深深的惡感,以及還只是「聽說而已」便情不自禁發文議論的快感自會感染我們,同時,我們也分明感覺到「聽說」與「聽說而已」為句子表情達意起了重要作用。

其次是定位。一般的說,加點詞語常常歸屬於以下幾種型別:運用某種修辭手法;以定語或狀語的形式起修飾或限制作用;近義詞辨析;詞語帶感**彩;生動傳神的動詞……還有一些意味深遠的短語或句子。

要想分析詞語的表達作用,首先得認準它屬於以上哪種類別,能做到這一點,就等於給「問題」定了位,找到了深入分析的突破口。

然後是分析。這一環節需要我們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資源或查閱工具書,對已「定位」的加點詞語進行類別屬性的分析。如修辭類別中,比喻是為了形象化的表現事物的某種特點,反問可增強肯定語氣。

修飾限制類別中副詞出現的最多,表達效果最明顯,要辨清它是表程度、時間、狀態還是範圍的。帶有感**彩的詞語類別中,褒義詞有有褒揚、讚譽之意,貶義詞有貶低、指斥之意。近義詞辨析關鍵在於找詞語間的細微差別,有一絲之差,表達效果往往大相徑庭。

還有給動詞、形容詞、關聯詞等加點的,也都有它一般性的表達作用,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最後是揉合。經過以上幾個環節,詞語所屬的類別辨清了,各類詞語又有其特殊的表達作用,再結合閱讀過程中對句意、段意或文意的理解和朗讀中的語感,這時,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就不難說出。如「大自然,已到處發出緊急警號」,「到處」是副詞,表示範圍廣,再結合上下文內容分析:

這裡運用「到處」說明野生動物銳減和生態環境遭破壞的範圍相當廣,問題相當嚴重,已到了非重視解決不可的時候。又如「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兩個「臥」都有擬人色彩,賦予了小村莊和雪以人的情態,形象地表達出了濟南的冬天那種暖和、安適、平靜的氣氛。

在對這幾乎個加點詞語的解析中,朗讀詞語所在的句子及上下文內容是基礎,確定「到處」是副詞、「臥」運用了擬人手法是關鍵,分析運用副詞和擬人手法的一般作用很必要,最後的揉合及語言表述才是我們的終結目的。當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各人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不盡一致,所以表述結果也會各式各樣,但只要能夠按照這個思路,認真做好每一環節的工作,我們就不至於面對題目無從下手或無話可說。

漢語語言豐富多彩,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往往因一個詞語的換用,而使表達效果千差萬別,所以能掌握一種分析詞語表達作用的方法,不僅便於平時的作業、練習、考試,更有益於理解漢語言本身及其運用的奧妙

2樓:氵半日閒

是有的 我的老師是這樣教我的 先解釋加點字的原意 在解釋在文中的意思 然後說在句子中表達了什麼 或者體現了什麼 就可以了 語文是不在乎字數的 答多了反而有好處 實在不會可以蒙一蒙 也許會對 總之對自己無害

初中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例如賞析句子的作用或者加點詞作用,理解題,含義題,有什麼作用,表達效果,內

3樓:妮妮尼地

語文答題公式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定懸念(**,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

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記敘類文章文、**)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答題格式:強調了+物件+特性 3、設問:

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物件+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

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

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物件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

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

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物件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格式:

說明(介紹)+說明物件+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格式:

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鑑賞中佔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託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覆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

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複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侷限性等。 總之,鑑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註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絡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 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

1、概括主旨;2、聯絡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準確、簡明、規範。

易混術語區分 (八)「方式、手法」的區分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 :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 :

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覆。 (九)「情」、「景」關係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十)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

「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

4樓:匿名使用者

本意+形容文中誰或什麼怎麼樣+表達了作者或主人公什麼情感+(渲染什麼氣氛、起什莫作用)

5樓:匿名使用者

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6樓:匿名使用者

傻子知道。。。。。。。。。。。。。。。。。。。。。。。。。。。。。。。

7樓:匿名使用者

閱讀題答題技巧,套路必備(1)賞析句子賞析句子一般有兩個方面①修辭 ②描寫【1】修辭常用是比喻,擬人,對比,反襯等,對於新初中生來說其中最常用的是比喻和擬人那麼究竟怎麼進行賞析na?比喻(這是最簡單的一個)套話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比作…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表達了…對…的感情」 【2】擬人,其實擬人句也很好寫,套話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擬人化(或這是賦予…以人的形態)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表達了…」 完全沒問題!!!對於修辭方面

初中閱讀題的那些加點詞表達效果和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描寫等這些的答題格式是怎樣的,求簡單易 20

8樓:齊爾柒

語文閱讀答題方法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定懸念(**,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記敘類文章文、**)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

)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物件+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物件+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

答題時,

把它們所指的物件揭示出來,

再疏通句子,

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副詞(如都,

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

的情況(表程度,

表限制,

表時間,

表範圍等)

,換了後就變成„„,

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

)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

)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3

)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1.

記敘類文章:

回答清楚

(什麼時間、

什麼地點)

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物件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物件+說明內容(特點)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七)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鑑賞中佔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

烘托、渲染、鋪陳、比興、託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覆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

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複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18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

1 文化是經濟 政治的反映,經濟發展 時代變遷決定著家風必然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傳統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繼承,家風作為傳統文化,需要批判地繼承,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或 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家風在世代相傳中既保留著基本特徵,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因時而變 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

生活中常有揚湯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說法。揚湯止沸是指把鍋裡的沸水舀起來在倒回去

答案c 揚湯止沸 由於散熱,水的溫度達不到沸點,所以不沸騰,但繼續加熱溫度還是能達到沸點的,所以還能沸騰,故 揚湯止沸 只能暫時使水停止沸騰 釜底抽薪 水不能繼續吸熱,所以能徹底地使水停止沸騰 選c呀,當將把沸水滔起的時候,鍋內的水就不夠100c,但鍋下的火繼續加熱,水溫最終還是會達到沸點。而將火撤...

中考語文閱讀理解問題,中考語文閱讀理解問題

我說一點,習題是有一定用處的,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根本問題在於,你不理解那段文字,不理解那篇文章想說明什麼,想表達什麼,最簡單的就是,想說什麼。打個比方,就好像別人和你說一句話,你得聽明白,他的這句話的弦外之音,他真正想說什麼,想怎麼樣,打的什麼主意,閱讀理解也一樣,不過從一句話變成了一段話。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