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簡要說明 東西方價值觀和思想文化差異
東方:禮儀之邦 天下大同 同舟共濟 和平共處膽小怕事 忍辱負重
西方:利益至上 自由競爭 弱肉強食 你死我活尋釁滋事 橫行霸道
2樓:匿名使用者
文化起源於語言文字,對比兩者的語言文字,再結合現實生活
東方人容易感到壓力、活得真累,也容易感到生活的快樂和充實;西方人容易感到輕鬆、舒適,也容易感到生活的單調和孤獨。
3樓:匿名使用者
給你舉個例子。就說中外的電影吧。美國人喜歡調侃**,英國人喜歡調侃一些暴力機構,比如監獄。中國人最喜歡調侃老百姓。
中西語言文化差異有哪些?
4樓:好快樂的小豬
1、語音的差異。
語音分為語調、音調、音節。中國語調有感嘆、疑問、陳述等。單從語調就可聽出是問話還是感嘆。
音調包括「一聲,二聲,三聲,四聲,輕聲」。讀起來抑揚頓挫,響亮好聽,有規則、音節,就是單音節、基本不存在什麼閉音節,如「ha」加上「t」,就只能從英文中找位置了,成了「hat」,西方的語言文字是要講究開音節、閉音節的,包括輕音節、重音節,並且有單音節、多音節。這些特徵決定了根本上的差異。
2、語形的差異
講到語形,自然馬上想到中國的象形文字,如「火」「人」等不勝列舉,一看就明白其
一、處處,和自然形象聯絡起來就是一幅圖,一幅美景圖的精化,比如現在的各種書法,特點鮮明,意境深遠,字的結構上更是上下、左右、包圍、半包圍,像建築結構,通透看是立體互通,形象彰顯,自身融入自然界,達互通互構之效其自然性特徵,而西方的文字則非立體性結構,只是一種流線型的符號化了的字母、文字,沒有象形可言,那些曲曲折折、玩玩畫畫的符號,人文性強,有邏輯聯絡,強調的是一種智力的執行規律、軌跡。這種外形、結構上的差別無疑產生的效果、效應不同,其主導暗示了某種潛在因素。比如:
「大漠晚霞映碧空,黃沙浩瀚動乾坤」。寫景詩文美中有境界,一年就氣貫長虹,直入肺腑,再如:「明月別枝驚鵲」就是一副鏡頭而且是特寫鏡頭,一下就放大了景物至少一個點,中國文字的優點使然。
用外國文字就很難達到這種意境,尤其用外國文字翻譯的中國古詩,美都給翻譯沒了。只剩下字面的意思和一些彎曲的符號,五味至極,這是西方文字的缺陷,也是語形的差異。
3、語義的差異
西方文字很精確,表達什麼,表述什麼都有確定的詞。詞的分類比較多,意多義少。中國文字則一音多義,並且很多,多一次比比皆是表意模糊,可有多種解釋,使得中國文字的概括性高,綜合性強表達簡化,甚至一個字能釋放一個境界,如「妙」。
西方文字,表達精確,定義性強,講求真,要分出第一第二。西方文化也就走精確求真的路,因此,寓意的區別也暗示了中西萬戶的差異
4、語法的差異
西方文字在詞法方面有字首、字尾、時態等嚴格規定的同時有著機械、死板的弊端,例如拉丁語,詞的詞態、詞性都用符號表示並標註在每個詞後面,沒有絲毫自由靈活。中國文字後安排就行對自由靈活得多,前後顛倒詞的順序,靈活多變,甚有像「上海自來水來自上海」的句子。反、正法意義不變,稱「迴文句」,運用相當靈活自如。
創造、創新性提高,但語法結構、詞法結構不太發達,一些介詞運用也相對少許多。語形、語音及時補足遺憾。字形的生動含義、語形的多姿多彩彌補缺失,即自然萬物、萬事都有其組織結構並自行調節的功用,彌補短缺。
中西文化也不例外,從最初的起源到發展,長亦發展,短亦補足,各有其發展的軌跡。也就形成了語法的差異,導致中西語言文化的差異。
5樓:青春愛的舞姿
中西語言文化差異,在於他們的溝通方式不一樣,所以交流也是有很大差異。
6樓:奶子的你
語音分為語調、音調、音節。中國語調有感嘆、疑問、陳述等。單從語調就可聽出是問話還是感嘆。
音調包括「一聲,二聲,三聲,四聲,輕聲」。讀起來抑揚頓挫,響亮好聽,有規則、音節,就是單音節、基本不存在什麼閉音節,如「ha」加上「t」,就只能從英文中找位置了,成了「hat」,西方的語言文字是要講究開音節、閉音節的,包括輕音節、重音節,並且有單音節、多音節。這些特徵決定了根本上的差異。
7樓:匿名使用者
一所美國大學開辦漢語口語訓練班,由一男一女兩位教師來教。他們的本族語都不是漢語。在初學階段,教師用實物來教某些用語,他們用各種實物演示來教「這是什麼?
——這是書桌(椅子等)」之類的句子後,就著手教「這是東西嗎」——是,這是東西「這樣的句子。隨後他們又教否定式的回答。這位男教師指指自己說「這是東西嗎?
」女教師搖搖頭說:「不,你不是東西。」男教師又指指女教師問:
「你是東西嗎?」女教師又搖搖頭說:「不,我不是東西。
」當時有個中國人在教室裡聽課,他幾乎忍不住笑起來。事過後,當事人告訴兩位教師漢語中說人「不是東西」是什麼意思時,他們的臉馬上紅了,很難為情。有些懂一點英語的中國人介紹自己的愛人時用lover一詞,外國人對此頗為驚訝(因為lover表示情夫或**的意思)。
外國人不理解,一向在這類問題上謹慎小心的中國人,為何公開宣告自己有 lover呢?應該記住,相當於漢語中「愛人」這個詞的英語詞就是:husband(丈夫)或wife(妻子);frience(未婚夫)或fiancee(未婚妻)。
美國**的夫人和州長的夫人常稱為first lady,有時譯作「第一夫人」,但一些中國人看到「第一夫人」字樣會發生誤解,以為既然有「第一夫人」就有「第二夫人」甚至有「第三夫人」、「第四夫人」等,從而得出一種錯誤的印象:「白宮的主人居然搞了好幾個老婆!」中國人問別人的「籍貫」時,可能指place of birth或where a person is from(本人的出生地或來自某地),也往往指where a person』s parents or ancestors came from originally(父母或祖先來自何地)。
有時候兩個地方是相同的,但也常常不同。在英語中沒有與「籍貫」對應的詞。place of birth 只表示本人出生的地方,與祖先的任何情況無關。
這種差別有時會造成混亂,填寫身份證、個人履歷表、護照等時尤其如此。前面談到漢語和英語在成語表達方面的差異,接下來同樣以例子說明語言變體與某些顏色在不同文化中產生的差異 :有一個歐洲國家的女王前往美國訪問,到達芝加哥時,人們以接待君主的隆重的禮儀表示歡迎,一切順利。
訪問圓滿結束,女王一行即將離開該市,芝加哥市長當然在場,在舉行歡送儀式時,市長致頌辭,與會者傾聽,市長熱情洋溢,為表示友好,他說:the next time you ***e,bring the kids along.(下次來時把孩子帶上。)會場上的氣氛突然發生驚人的變化。
有些人目瞪口呆,感到此語難以置信。有人發出嗤笑聲。即使有王族在場,人們也忍不住要笑。
負責禮賓的人員個個面紅耳赤。美國人感到困窘,女王隨行人員則頗為氣憤。怎麼會發生這樣舉座震驚的場面呢?
怎麼會有人感到難以置信,有人感到好笑,有人會生氣或發言呢?答案是:市長用了kids一詞。
『不能稱君王的子女為kids(孩子),應稱princes(王子)或princesses(公主)。市長說的這句話相當於在中國對地位高的人說:「下次您老人家光臨,帶上您的丫頭和小子。
」此事可以說明:同樣的話在不同的場合表示不同的意義或產生不同的效果。語言在不同社會中有不同的功能;即使在同一社會中,人們也使用同一語言的不同語體或變體。
一位50來歲的美國婦女在中國任教。有一位年輕的中國同事請她到自己家裡來吃飯。一進門。
女主人就把4歲的女兒介紹給客人。小姑娘用英語說:「阿姨好」!
她媽媽跟她說過,見了成年婦女要這樣問好。「不對,不能叫阿姨」,媽媽連忙糾正說,「要叫奶奶。」「不要叫奶奶。
就叫我阿姨好了。」「那太沒有禮貌了。您比我年紀大多了。
」美國婦女臉紅了,笑笑說:「就叫我阿姨吧。我喜歡這樣」。
為什麼美國婦女在這種場合會感到尬尷呢?因為中國人和美國人對待年齡問題的態度不同。對大多數英國人和美國人來說,打聽陌生入或不大熟悉的人的年齡是不得體的。
此外,收入多少、是否已婚、政治傾向、宗教信仰等,除非對方表示不大意,這些情況也不宜過問,否則就是失禮。
中西文化差異20點有哪些?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信奉儒教, 講順從孝順。而西方人就有所不同了!他們講民族自由.個人權力。
中國人民與外國人的吃飯習慣也有所不同:中國人常常圍著一大桌,同吃一盤菜,雖然熱鬧,但一點兒也不衛生。西方人自己吃自己的,這就是自助餐,既衛生又方便;
中西方教育也大不相同,中國人教育學生,大多是一種封閉教育,得遵守校規,西方教育完全是一種開拓自由思維的空間,他們是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
中西方文化在請客吃飯方面的差異 :中餐通常先上菜,後上湯,西餐相反;中餐主人一般多次向客人敬酒、敬萊,而西餐主人通常只敬一次
;西餐主人通常不會堅持要客人非吃非喝不可,而是希望客人自己動手(help yourself),不要拘謹,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電影文化:美國人喜歡調侃**,英國人喜歡調侃一些暴力機構,比如監獄。中國人最喜歡調侃老百姓。
倫理型與法理型。 從文化性質來看,中國文化屬於「倫理型」文化;西方文化屬於「法理型」文化。中國文化從「性善」的角度出發,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主張建立良好的倫理道德以規範人們的行為,通過教化來使人形成自律意識,自覺克服人的動物性本能,自覺克服個人的私慾,遵守社會規範,維護社會秩序:
西方文化從「性惡」的角度出發,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主張「原罪說」,認為人生下來就有罪,主張建立嚴密的法律來抑制個人的私慾和動物性本能.以「他律」來促使人們遵守社會規範,維護社會秩序。
內向型與外向型。 從文化性格來看,中國文化屬於內向型文化,西方文化屬於外向型文化。
整體性思維型和個體性思維型。 從思維方式來看,人的思維通常可分為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綜合性思維和分析性思維、整體性思維和個體性思維。一般而言,中國人形象思維較強,邏輯思維不發達,西方人則邏輯思維較強。
筆者認為,中國人整體性思維較強,而西方人個體性思維較強。
家族本位型與個人本位型。 從文化取向的角度來看,中國是以「家族」為本位的文化,西方是以「個人」為本位的文化。陳獨秀曾說:
「西洋民族以個人為本位,東洋民族以家族為本位」。「西洋民族,自古迄今,徹頭徹尾,個人主義之民族也。」
如何通過節日瞭解中西文化差異,中西方傳統節日差異?
中國傳統節日多與農耕時令有關。西方傳統節日多與宗教傳說有關。中國傳統節日與西方傳統節日的文化和習俗差異 1 中西方傳統節日的起源不同。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與人文文化有關,西方傳統節日主要與宗教文化相關。中國傳統節日最初的雛形是一些祭祀的日子 人們在春種 夏。長 秋收 冬藏的過程中認識到自然地變化規律,...
如何正確看待中西文化交流,如何看待中西文化交流
1 弘揚和發展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2 學習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堅持以我為主 為我所用。3 我們每個人都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如何正確看待中西文化交流 在中外文化交流這個問題上,我們要克服一些片面的觀點,不能是黑非白,不是極左就是極右。中西文化各有千秋,要學習他人長處...
中西文化有什麼不同之處中西方文化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一 中西文化差異的主要表現 首先,從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條件 飲食來說,中國人和西方人無論再烹調技法上,還是在進餐方式上,都大相徑庭。中國人利用各種烹調技法,盡其所能追求菜餚的色 香 味俱全 而西方人的烹飪方法則簡單很多,他們不太在意菜餚的顏色和造型,而更注重 怎樣儘量保留食物的營養價值 因此,中國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