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近代思想發展的特點,並從中得到一些什麼歷史啟示

2021-05-13 20:32:19 字數 4565 閱讀 7445

1樓:南十字城邦

最開始,學習西方物質文明,

接著,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然後,學習西方民主精

神和科學態度,

再接著,接受馬克思主義,

再然後,「走自己的路」,

最後,文革結束後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啟示:由於各國基本國情不同,所以照搬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不一定能成功。

只有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再結合馬克思主義,才是最適合中國的道路。

因為馬克思主義是一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系統,它可以也應該吸收一切先進的文明成果,並通過研究新問題、產生新理論而不斷地豐富自己,發展自己。

2樓:匿名使用者

洋務學習技術,戊戌,辛亥,五四,學習政治思想。從學皮毛到靈魂,從資產階級到馬列。只有馬列適合我國國情。

3樓:匿名使用者

從中國近代思想發展的特點看出我們中國從弱到強這是必然的

近代中國思想發展演變的基本特徵

4樓:蔣亞中

遞進地 學習西方器物層次———學習政治制度層次——學習思想文化層次

結合中國近代歷史,簡要分析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歷史過程,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5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探索是由「器物」(洋務運動)、「政治制度」(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到「思想文化」(五四運動),再加一步,那就是「社會主義道路」的學習(十月革命到新中國成立)。

一、從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地主階級學「器物」

1、林則徐、魏源:「開眼看世界」

鴉片戰爭中,**上國被一個西方島國打得一敗塗地,使華夏鄙視遠夷的傳統觀念受到猛烈的衝擊。一些愛國的封建士大夫在嚴峻的現實面前,開眼看世界,尋求強國禦侮之道。林則徐第一個正眼看世界。

魏源總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這些思想的傳播為中國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貴的思想準備,開闊了人們的眼界,引導人們注意世界形勢,對近代維新變法思想有一定的影響。

2、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19世紀60~90年代,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為旗幟,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培養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在溝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學習西方近代科技方面,開啟了視窗。

但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地主階級進行道路選擇的前提,這種違背社會

發展規律的做法註定要失敗。

二、從戊戌變法至辛亥革命:資產階級學「制度」

1.、維新派:學習君主立憲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思想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結合,要求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

他們通過與封建頑固勢力的論戰,使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開始在中國傳

播開來,一些知識分子擺脫封建思想束縛,形成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漲。

2、革命派:學習民主共和 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開始用民主革命思想來改造中國,提出了三民主義,要求實行民主共和政體,發展資本主義。

雖然後來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但是民主共和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三、從民初到五四運動時期:無產階級學「思想」

1、陳獨秀、李大釗:學習「民主」和「科學」 2023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對封建**和封建道德思想進行了最猛烈的抨擊。這一口號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但新文化運動目標是建立一個西方式的資產階級現代國家。設想是美好的,但脫離了中國的實際,而不可能實現。

6樓:淼淼溪水

最開始,學習西

方物質文明,

接著,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然後,學習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學態度,

再接著,接受馬克思主義,

再然後,「走自己的路」,

最後,文革結束後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啟示:由於各國基本國情不同,所以照搬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不一定能成功.

只有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再結合馬克思主義,才是最適合中國的道路.

因為馬克思主義是一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系統,它可以也應該吸收一切先進的文明成果,並通過研究新問題、產生新理論而不斷地豐富自己,發展自己.

分析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歷史過程,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7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探索是由「器物」(洋務運動)、「政治制度」(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到「思想文化」(五四運動),再加一步,那就是「社會主義道路」的學習(十月革命到新中國成立)。

一、從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地主階級學「器物」

1、林則徐、魏源:「開眼看世界」

鴉片戰爭中,**上國被一個西方島國打得一敗塗地,使華夏鄙視遠夷的傳統觀念受到猛烈的衝擊。一些愛國的封建士大夫在嚴峻的現實面前,開眼看世界,尋求強國禦侮之道。林則徐第一個正眼看世界。

魏源總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這些思想的傳播為中國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貴的思想準備,開闊了人們的眼界,引導人們注意世界形勢,對近代維新變法思想有一定的影響。

2、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19世紀60~90年代,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為旗幟,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培養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在溝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學習西方近代科技方面,開啟了視窗。

但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地主階級進行道路選擇的前提,這種違背社會

發展規律的做法註定要失敗。

二、從戊戌變法至辛亥革命:資產階級學「制度」

1.、維新派:學習君主立憲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思想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結合,要求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

他們通過與封建頑固勢力的論戰,使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開始在中國傳

播開來,一些知識分子擺脫封建思想束縛,形成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漲。

2、革命派:學習民主共和 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開始用民主革命思想來改造中國,提出了三民主義,要求實行民主共和政體,發展資本主義。

雖然後來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但是民主共和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三、從民初到五四運動時期:無產階級學「思想」

1、陳獨秀、李大釗:學習「民主」和「科學」 2023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對封建**和封建道德思想進行了最猛烈的抨擊。這一口號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但新文化運動目標是建立一個西方式的資產階級現代國家。設想是美好的,但脫離了中國的實際,而不可能實現。

從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中得到什麼啟示

8樓:匿名使用者

漢唐時期因為採取的是開明的對外開放政策 所以才會有中國古代的興盛.

明清時期因為實行的是封閉的閉關鎖國正錯 所以中國才會出現屈辱的近代史.

通過歷史我們會發現"開放興 閉關衰"

所以現在我們應該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積極吸收外國先進的管理經驗 學習外國的技術 不斷壯大自己 這樣,

才能在世界之林立於不敗之地!.

9樓:傷心可樂雪

中華文明君主**制度對封建社會早期和中期主要是起積極作用。表現在:

(1)政治上,在一定範圍內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的。

(2)經濟上,這種制度創造了一種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它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生產活動,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3)民族關係上:在統一的環境下,有利於各民族的融合,有利於各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使我國古代人民創造出光輝燦爛的文明,並保障了古代文明的持久不衰。

2.消極影響:到明清時期,**主義**集權制度的消極一面逐漸佔據主導的地位。此時君主**的高度強化,已極大地妨礙著社會的進步。主要表現在:

(1)經濟上:嚴格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阻礙了古代社會後期工商業發展;在封建社會末期,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導致中國的落後;

(2)政治上:皇權**極易形成**、腐敗現象,空前強化的封建統治實人民毫無政治地位和言論自由,嚴重阻礙歷史發展;

(3)思想上:為加強皇權**,在思想文化上採取「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八股取士」、「***」等政策,箝制了人們思想,導致近代科技的落伍;

(4)對外交往上:實行閉關鎖國,制約了中外文化、經濟交流。

10樓:楚其寧

中華文明發展歷史綿延數千年之久,給我們的啟示是很多的。

從政治上說,民主才能帶來活力,法治才能帶來穩定。

從文化上講,百家爭鳴的方式永不過時。

從外交上講,不從本國國家利益出發的外交行為對本國不利,對他國其實也不利。

從經濟上講,經濟結構的合理性和平衡性至關重要。

....................

最重要的一條啟示,以史為鑑!

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得到的歷史啟示,1500字左右,大學作業,哪位仁兄幫忙寫一下,好的追加

中國近代歷史思想解放潮流。全部

在近代前期「西學東漸」的過程中,中國近代思想是如何演進的

1 林則徐 魏源提出 師夷長技以制夷 的主張,引導人們面對現實,認識世界,探索救國之路。2 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提出了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的主張,為西學的傳入創造了一定條件,其實踐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3 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對當時知識分子的思想...

中國近代旅遊發展情況,中國近代旅遊的發展情況和背景是什麼

先,旅遊業具有綜合性。旅遊業是集行 遊 住 吃 購 娛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大產業,其綜合性是由旅遊活動的綜合性決定的。這種綜合性的特點,同一個旅遊目的地對旅遊業必須實行全行業管理。其次,旅遊業具有經濟性。發展旅遊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取得經濟效益,旅遊業本身就是由旅行社業 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和交通客運...

中國近代通訊事業發展的特點,原因及影響

1 特點 近代中國交通業逐漸開始近代化的程序,鐵路 水運和航空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近代中國交通業受到西方列強的控制和操縱。地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2 成因 先進的中國人為救國救民,積極興辦近代交通,促進中國社會的發展。列強為了擴大在華的經濟利益,加強對中國的控制,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始終憑藉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