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除了漢字 漢語還剩什麼?中國文化沒了中國還是不是中國

2021-05-30 22:04:44 字數 6616 閱讀 9574

1樓:彥可晴

什麼是中國人?什麼是真正的中國人?應該有個定義,應該有個標準。

有些人,把生活在黃土大地上的人們稱為中國人,那麼在這一定義下,目前「當代」中國人都是中國人,包括生活在這裡的外國人也是中國人。另一些人,可能把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或身份證的人稱為「中國人」,那麼,在這一定義下,當代所有的中國人也都是中國人,包括那些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也算中國人。這兩種定義似乎沒有問題。

而偏偏有些韓國人、日本人乃至世界許多民族的人,他們不這麼看,他們不這麼定義一個民族的人。他們是如何定義的呢?韓國人認為,只有傳承並認同韓國文化的人叫韓國人;日本人認為,只有傳承並認同日本文化的人叫日本人;歐洲人認為,只有傳承並認同歐洲文化的人才是歐洲人;美國人認為,只有傳承並認同美國文化的人才是真正的美國人。.

由此可以推論出他們對中國人的定義-只有傳承並認同中國文化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國人。在這個定義下,難怪有外國人說當代許多中國人不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為在當今中國,真正傳承自己的文化並且認同的人,太少太少。有良知的中國人都在反省。

辜鴻銘先生是如何定義「真正的中國人」的呢?他說,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應該是同時具備小孩天真爛漫與老人成熟理性雙重美德的人,他既不太天真,也不太成熟。照此標準,當今中國的中國人不多。

王老師心中「真正的中國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呢?首先,中國人是應該有傳承的、認祖宗的;其次,中國人是應該認同自己文化的;第三,中國人是高度智慧的民族。王老師對中國人的定義,是文化意義上的、精神意義上的,代表著許多有識之士的見解。

當某個國家、某個民族的人開始丟掉自己的祖宗,開始不認同自己文化的時候,這個人就不再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人了。

筆者認為,文化意義上的定義更準確、更有說服力。「當代的中國人不是真正的中國人」,雖然不好聽,但是它接近實相。它同時也給我們一個警醒:

不要認為我們生活在黃土大地上,持有中國的身份證就是中國人。它也同時警醒我們不要數典忘祖,「抬錯棺材,哭錯祖宗」。有本則昌,無本則竭。

當我們割斷了歷史,忘記了祖宗,丟掉了文化的時候,我們就不再是真正的中國人了。它似乎又在告訴我們:知恥而後勇。

如果我們真的以「不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為恥,那我們是否應該爭口氣,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呢?

有些人可能並不服氣,他們認為就算以文化來定義中國人,許多人也應該被稱為中國人。殊不知,歷經170年的西化歷史,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倫理,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我們的文化基因甚至都已經西化。

中國文化有基因嗎?當然。玉的文明,詩的教化,易的精神,禪的涵養,中醫的智慧,經、史、子、集,儒、釋、道,都是中國文化的基因。

然而,當代的中國人,咱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究竟懂多少?我們現在滿腦子都是科學、技術、發展、進化、哲學、信仰、民主、自由、管理、現代化等西方概念,我們的思維也西方化了,以邏輯理性、線性思維為高明,我們已經不知道真正的中國人曾經是何等的智慧。他們的思維觀,他們的天人觀,他們的變化觀,他們的道德觀,他們對於生命、人生、宇宙的深刻認識,曾經引領著人類幾千年的文明。

然而,近代以來,這個偉大的民族卻墮落了,「極高明而墮落」。許多人幾乎徹底丟掉了自己的文化,這樣的人如何夠資格稱為「中國人」?

即便那些號稱「傳承並認同中國文化的人」也未必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為,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真正的中國文化」。

西化日久,迷失太深,我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沒有辨認的能力,譬如,有些人戴著「西方哲學」的有色眼鏡對中國文化加以分析整理,結果丟掉了中國文化真正的精神和特色;有些人認為中國文化就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就是一個孔子;另有一些人,認為中國文化就是適應農業文明的文化,而農業文明註定要讓位於工業文明,因而是一種落後的文化;還有人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視為精華,大講特講;還有一些人,搞復古運動,倡導「讀經」,他們認為讀經就是搞中國文化,至於把長城、故宮、兵馬俑等遺產、遺蹟、古董當作中國文化精華的人,更是大有人在。這些人**懂中國文化?他們分明是以西方的思維「**」真正的中國文化。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中國文化?王老師在《中國文化「三關」論》一文中給出了精闢的定義。首先,要過諸子百家關。

中國文化是雜交文化,包容文化。只通一家的學者,是不夠資格談真正的中國文化的。其次,要過「經史合參」關。

中華文明綿延不絕,源遠流長。要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必須走進中國歷史文化的心靈深處,用心去感受中國先民探索宇宙社會人生大道的心路歷程。第三,要過「佛禪文化」關。

禪文化,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產物,不懂禪文化就沒法談中國文化。然而現在,不要說過三關,就是過一關的中國人有幾人?

行文至此,有人可能會感覺到做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的確不容易。於是,他們會說:時代變了,我們應該用「新文化」來定義新的中國人了。

那麼,請問諸君:當今中國有真正的文化嗎?有識之士都會發現:

我們正處於一個西不西、東不東、古不古、今不今的時代。如果說「沒有文化」也算是一種文化,那麼生活在這塊黃土大地上的中國人,可謂多矣。

中國文化、中國人,曾經是偉大、智慧的象徵,文明的源泉。然而,今天這兩個名詞,不再偉大,不再智慧了。這才是全體當代中國人真正應該反思的地方。

所幸的是,我們的根並沒有斷,我們的心法並沒有絕,我們完全可以「爭口氣」,做一個真正偉大智慧的中國人。

2樓:篤志善學

不要那麼悲觀,只要有漢字在,就有希望。漢字就是我們文化的根基,蘊含著我們先人的智慧,我們為有這樣的漢字而驕傲。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中國文化的重要性,許多仁人志士都在為弘揚中國文化而努力,所以我們也不要消極,努力盡自己的一份力!

3樓:白俊昭

藏滿回等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

漢字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4樓:威海博銳化機

對於大多數民族來說,她們的獨特的語言與文字是她們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數最多,延續傳統最久,語音語詞語法文字最為獨特的漢語漢字更是我們的命脈,我們的靈魂,我們的根基。漢語屬於詞根語,漢藏語系。

我的**《夜的眼》譯成了英、德、俄等印歐語系許多文字。

中華傳統典籍注重最根本的概念,多半也是字本位的:如哲學裡的天、地、乾、坤、有、無、陰、陽、道、理、器、

一、元、真、否、泰……倫理裡的仁、義、德、道、禮、和、合、誠、信、廉、恥、勇……戲曲主題則講忠、孝、節、義,讀詩(經)則講興、觀、群、怨。

許多從外語譯過來的名詞都被華人望文生義地做了中國化的理解,中文化常常成為中國化的第一步。這產生了許多誤讀、麻煩,也帶來許多創造和機遇,豐富了人類語言與思想。

這裡起作用的是華文的字本位的整體主義、本質主義、概念崇拜與推演法(如從真心誠意推演到治國平天下),與西方的實證主義和實用主義,理性主義和神本或者人本主義大相徑庭。

5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是中華民族自古至今所傳承下來的一種不可多得的文化。它記載著我國曆史發展的全部過程。在它發展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有上古原始社會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鐘鼎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

印證了中國的全部發展過程,不像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現在已無人能懂,只是一些科學家從中推斷出來的意思。而我們漢字卻是全部中國人都能讀得懂的。再說就像那個英語,它在現實社會中並不實用,大家可想一下,就像現在我要用我的名字來用英語說它必須用漢語來說,還有它英語在使用的過和中不斷有新詞出現,可不知道未來它究竟要有幾憶個詞,而我們漢字中常用的卻只有5000個左右,怎用變來變去都一個樣。

6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就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表現

7樓:匿名使用者

$qwqd1jbj3o8$

分鐘左右到吧!

8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漢字哪有中國文化!因果關係!

除了漢字和古詩外,還有哪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9樓:小平

那也太多了,除了個別糟粕全是瑰寶啊。詩經、楚辭、話本漢賦、樂府、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唐傳奇、宋話本、二十四史、文人筆記等等,各種經史子集無一不是文化瑰寶啊。

10樓:匿名使用者

宋詞,元曲,古典**,戲曲等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還有陶瓷還有**,中國古代的文化是非常的繁榮

什麼是中國文化,它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1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文化,是華夏bai文du化為基礎,充分整合zhi全國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dao

而形成的迴文化。不同於中華文化的國際答屬性,可以稱之為「中國的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受中華文明影響較深的東方文明體系被稱為「漢文化圈」,特指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政治、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反映。

從舊石器時代的發明創造,到康梁的維新變法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一不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文化具體都包括什麼

13樓:89號小黑人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即是先秦時期以儒家學說為代表的關於對人、對社會的認識,以及對社會行為規範的追求,----即「仁義禮智信」。儒家學者們強調「禮」,追求「禮」,即是要樹立一種人類社會共同的價值觀,用以調整和約束人們的社會行為。

「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禮樂制度、法律條文等。古「文」字是指紋理、花紋之意。後來發展為包括美好的言語、思想、行為、待人、處世等表之於外的都稱為「文」。

文明一詞就是「文」的延續。「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14樓:易近人吶

中國傳統文化包括:

文化方面: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臺、宣紙)、古文、詩、詞。

藝術方面:民族**、民族戲劇。

【拓展資料】

1、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為主體,中國約2023年曆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2023年優秀文化的統領。

而流傳年代久遠,分佈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2、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從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鐘鼎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中國書法是一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漢字是中國書法中的重要因素,因為中國書法是在中國文化裡產生、發展起來的,而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漢字為依託,是中國書法區別於其他種類書法的主要標誌。

3、篆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4、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

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安徽宣城諸葛筆、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紙,安徽徽州婺源龍尾硯。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宣筆(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縣)、宣紙(安徽宣城涇縣)、歙硯(安徽徽州歙縣)、洮硯(甘肅卓尼縣)、端硯(廣東肇慶,古稱端州),元代以後湖筆(浙江湖州)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後,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安徽宣城是我國文房四寶最正宗的原產地,是飲譽世界的「中國文房四寶之鄉」,所產的宣紙(涇縣)、宣筆(涇縣/旌德)、徽墨(績溪/旌德)、宣硯(旌德)舉世聞名,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5、民族**就是產自於民間,流傳在民間的,表現民間生活,生產的歌曲或樂曲。中國的民族**藝術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中,創造了大量優秀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內容的民族**體系。

這一體系在世界**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們要認識中國**,不能僅僅會唱一些中國歌曲,聽幾段傳統樂曲,還必須從民族的、歷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國**,瞭解中國**,從而真正理解中國**的內涵,瞭解它在世界**體系中的地位和歷史價值。

6、中國民族**分為:民間歌曲、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民間說唱**和民間戲曲**。

7、中國少數民族戲劇是指中國各少數民族特有的戲劇,主要有藏劇、白劇、壯劇、侗劇、傣劇、苗劇、彝劇、布依戲、毛南戲等。

9、詩經在篇章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現手法有3種,通常稱為:賦、比、興。人們把《詩經》的內容編排和表現手法稱為:

風 雅 頌,關於《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國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

「風、雅、頌」是按**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詩經》多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

10、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萌芽於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詞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別稱有:

近體樂府、長短句、曲子、曲詞、樂章、琴趣、詩餘等,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參考資料】

漢字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漢字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及作用

原創 首先,漢字是中國人的第五大發明。沒有漢字就不會有輝煌燦爛的中國古代文明。可以說漢字是中華文明之母,就這個意義上講,令國人自豪的四大文明都是漢字這個大發明的衍生物。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由於文字的產生和發展,組故意來的治學 文化 科技和歷史才得以記載和流傳至今 人類的思想 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才得...

中國文化的特質表現在哪些方面,中國文化的特質有哪些及其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她所蘊含的思維方式 價值觀念 行為準則。她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 遺傳性 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 變異性。她無時...

中國文化是以什麼為基礎構建的,中國文化是一個以什麼為基礎構建的

中國文化是一個以華夏文明為基礎構建的。中國文化,是華夏文明為基礎,充分整合全國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不同於中華文化的國際屬性,可以稱之為 中國的文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 受中華文明影響較深的東方文明體系被稱為 漢文化圈 特指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政治 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反映。從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