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在清朝以前,無論是科技、文教,還是經濟、政治,全部領先整個世界。日本在中國唐朝時期,還是矇昧未開化的,介於奴隸社會形態,而且整個地區,勢力無數,整天幾十百把個人去跟被人打仗。直到唐朝,日本派出遣唐使開始學習中國,才開始成為文明人。
所以說,只有中國對日本有影響,日本對中國的影響,只有明朝的倭寇,和上世紀的侵華戰爭。
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有哪些?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深遠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主要在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文字與文學。考據發現,遠在公元前一世紀,中國文字就傳到了日本,到了唐代日本還專門派學者來中國學習,不僅學習文字,還學習中國的官制,中國的選舉制度等等。
到目前為止日文中依然有25%是由中國漢字構成的。
第二個方面:佛學。中國佛教特別是禪宗的東傳,直接影響了日本的佛學。現在日本的禪學包括與之一起發展出來的日本特有的文化都與中國是一脈相承,都可以在中國找到原始的影子。
第三個方面:醫學與建築。日本的醫學受中國影響也非常深遠,其中鑑真和尚就帶去了大量的中醫圖書,以至日本古時的中藥袋上,都畫著鑑真和尚的畫像。
建築就更不用多說,日本的建築結構都與中國古代相同。日本有名的東大寺,就是仿照中國的寺廟建造的。
第四個方面:生活與日常服飾。這包括日常的服飾,日本和服有中國漢服的影子,日本的拉麵受中國麵食的影響。
日本的圍棋就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包括日本的一些節日與禮節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以上這些,分條考據可以寫成一本書,都是有實際的考據學為基礎的,並不是作者亂猜測。
日本地處中國東邊的小島嶼之上,與中國大陸最近。在古代航海不發達的時候,西方國家不可能通過航海到達日本,自然沒有辦法把西方的文化傳到日本。那麼日本,只能夠向強大的中國來學習。
所以中國文化影響日本是正常的。文化總是從富裕發達的地區向貧窮落後的地區發展的。就像今天,我們的中國文化中也有受美國文化影響的部分。
3樓:艾倫
(1)中國漢字的傳入和日本文字的發展
日本名族和世界上其他名族一樣,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口頭語言,但是就日本的文字而言,它卻是在中國的漢字逐漸傳入日本以後才逐漸產生的。日本從最初沒有文字到創造出自己獨有的假名文字與「和漢混合」的文字型系,這個過程是全面學習和引進漢字,並且根據日本原有的語言對它滴化和再創造的過程。史籍之記載漢字漢學之正式傳入日本者,當為應神 天皇之世(約當公元三世紀末葉,即二四八年王仁從百濟渡日,獻論語十卷及千字文一卷,是為漢字漢學傳入日本的開始),自漢字輸入日本後,歷經歲月,至八世紀中葉,日本人開始用漢字楷書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漢字草書的偏旁造為平假名,以為注漢字音,及標註日本語音之用。
當時稱漢字為男文字,而稱假名為女文字。漢字傳入日本後,不僅成為公家用以記錄史實,且為一般學者用以著作寫書,而成為當時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不過漢字在日本的讀法有訓讀及音讀兩種。
前者即日本原來的語言,而後者則系中國傳入之音。然音讀又因傳入的時地之異而復分為漢音、唐音、吳音。漢字傳入日本後,不僅促進了日本古代文化的進步,同時亦因而促成了所謂片、平假名的日本文字的出現。
日本雖然沒有自己創造出來的文字,但是通過對漢字從功能到形態上進行徹底的改造,使其變成了自己的文字,這表明了日本人不僅善於模仿外來文化,還會在其吸收和融合的過程中進行加工和改造。
(2)中國儒家思想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對日本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始終具有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日本資本主義思想產生之前。儒學傳入日本大約是在公元五世紀以前。
據《古世紀》記載,百濟的阿直歧,王仁是最早來到日本的儒學者,並且帶來《論語》和《千字集》等儒學典籍並且在日本傳授儒家學說。繼體天皇時期(507—531)曾要求百濟國王定期向日本派遣五經博士,傳授儒家思想,於是儒家迅速發展。聖德太子制定的「冠位十二階」和「十七條憲法」,主要體現了儒家思想,甚至所用的詞彙和資料亦大多是取自儒家典籍。
在日本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化革新,也是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下而發生的。但是日本人對於中國儒家思想的吸收也是又選擇性的,他們在學習和吸收儒學的過程中已經成為了日本的儒學。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曾說:
在中國儒學中,「仁」被成為駕臨在一切之上的德。而在日本「仁」被徹底排斥在日本的倫理體系之外;在中國儒學中「忠」是有條件的,而在日本,對主君的「忠」則是對天皇無條件的遵從。日本化了的儒學,做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對於日本民族和社會的影響,巨大而深遠。
這種影響作用不可避免地延續到日本歷史發展的全過程。直至明治維新,日本**開始接受與儒家文化特點相異的西方近代資本主義文化時起,儒家文化便註定開始了與以往任何歷史階段所不同的特殊地位,並開始發揮其在日本近代歷史中更加獨特的作用。
(3)佛教思想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中國文化隨著佛教的傳入才在日本生根發芽。鑑證和尚和他的**六次東渡才到達日本,為佛教在日本的傳播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佛教最早是在公元六世紀經由中國傳到日本。
最初,佛教僅是蘇我氏等貴族的信仰,在大化改行前成為了朝廷公認的信仰。天皇也是佛教的忠實信徒,舒明天皇修建了百濟寺,天武天皇還把朗誦金剛明經作為國家規定的活動來經行。佛教的普及在聖武天皇時期達到最高潮,迎來了以七世紀前半夜聖德太子為中心的**時代。
但是佛教在日本的傳播與儒學傳入日本時的遭遇頗不同。我們從《古事記》和《萬葉集》的詩歌所描寫的事件中表現出來的日本人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情趣的樂觀態度以及對死亡的悲憫心理,就可以發現這種強烈的入世要求和文化心理同佛教悲觀主義的人生哲學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出於文化交流的需要,出於政治統治的需要,佛教才漸漸在日本傳播開來。
在不斷向中國吸收佛教思想的同時,佛教也不斷在日本本土化。日本佛教本土化的標誌是淨土宗和禪宗的興旺發達及世俗化的趨勢。
4樓:匿名使用者
這種問題是可以寫**或者寫本書的,建議還是自己查閱資料比較好。
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源遠流長。日本的語言文字、文學、宗教以及社會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無不深深打著中國文化的烙印。古代日本可說是全面學習中國,無論是文化諸子百家、儒釋道宗教哲學思辨、衣冠禮樂、風物人情、文字繪畫、軍事科技等等等等。
至今從日本文化中可輕鬆分辨出來。
據文獻記載,從公元前一世紀的漢朝時侯起,中日兩國就開始了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兩千多年以來,中日兩國的文化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但是在古代,基本上是中國文化影響了日本。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才開始全面學西方。
5樓:匿名使用者
在5世紀初,大和國統一日本後,不僅吸取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開始吸取中國的政治制度,特別在推古朝改革程序中(554-628),以聖德太子(574-662)為首的改革派精心研究中國經典,博採從中國和朝鮮傳入的各種先進思想和文化,尤其是聖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條憲法更是兼取中國法、儒、墨及佛家等思想,結合日本具體情況制定的。
在大化革新中(646),孝德天皇(587-654)則仿照唐代官制,全面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從而把日本社會推進到法制完備的**集權的封建制國家。從7世紀到19世紀中葉,是日本的封建社會的歷史時期,歷經飛鳥(593-710)、奈良(710-794)、平安(794-1192)、鎌倉(1192-1333)、室町(1333-1573,含南北朝、戰國)、安室桃山(1573-1603)、江戶(1603-1868)等時代。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於對中國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國文化是多方面的、長期的歷史過程。漢字和漢文、儒學、律令制度和佛教是日本吸收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
正是在「中國文明的巨大影響下,到公元4至5世紀就渡過了野蠻階段,進入了文明階段」
3世紀末,百濟博士王仁把中國儒家典籍《論語》十卷和《千字文》一卷傳至日本。5世紀,日本貴族已經能夠較好的運用漢字了。繼體天皇7年(513年),建立五經(易、詩、書、禮、春秋)博士交待制度,要求百濟定期向日本派遣諳熟儒家典籍的漢學家,以後又增加醫博士、歷博士、天文、地理和陰陽五行等各方面的專門人才。
到聖德太子時代(593-621年),直接向中國派遣留學生,全面攝取中國文明制度,為日本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古代日本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利用漢字作音符來書寫日本語言,著名的《萬葉集》就是用這種方法寫成的,因而成為「萬葉假名」。用漢字作音符,書寫很不方便。8世紀,留學生吉備真備利用漢字偏旁創造了日本表音文字--片假名,從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
後來,留唐求法僧空海(弘法)又利用漢字行書體創造日本行書假名--平假名。
8世紀中葉,年逾花甲、雙目失明的中國高僧鑑真和他的**,經過許多周折,歷盡艱辛,東渡日本。他不僅帶去了佛教各宗經典和漢學文化知識,還創立律宗佛教,為日本文化和佛教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日本人民對鑑真的貢獻給與極高的評價:
「禪光耀百倍,戒月照千鄉」。大化改新以後,律令制國家全力吸收中國文化,在歷次遣唐使中都有不少的學問僧隨行,例如第二次遣使隨行學問僧多達20餘人,建立日本佛教真言宗(密宗)的弘法大師(空海)和建立天台宗(法華宗)的最澄等高僧都是隨遣唐使入唐求法的日僧。為了更好地扶持和獎勵佛教,天皇**將佛教納入國家事務之中,設立專門的佛教統制機構,任命僧侶首領,規定寺院制度,佛教成為官方宗教。
8世紀初,日本先後編成兩部歷史鉅著,一為《古事記》,一為《日本書紀》。前者共三卷,上起神代,下至推古朝,以日本文體為主,雜有漢文,其中歌謠和專有名詞是用萬葉假名寫成的;後者三十卷,上自神代,下至持統天皇,採用中國正史體裁,用漢文寫成,這是日本最古的兩部史書。到平安時代(794-2023年),又先後編成《續日本書籍》、《日本後記》、《文德實錄》和《三代實錄》等史書,合稱《六國史》。
此外,還有一些地方誌,如《出雲風土記》、《播磨風土記》等。
日本最初的陶器是在奈良時代,模仿中國的唐三彩製造的,採用了稱為「奈良三彩」的白、綠、茶色的釉彩。 真正燒製陶器是在鎌倉時代,瀨戶一個叫藤四郎的人從中國引入了技術,製造水壺、香爐、佛具等。以後直到室町時代,除了瀨戶以外,信樂、常滑、丹波、備前、越前等地也能製造陶器了,被稱作 日本的六大古窯。
據傳,古時中國的三絃樂器經由琉球(現在的沖繩)傳來日本,這就是日本的三絃琴。三絃琴琴長約80公分由兩部分構成,即共鳴箱(獸皮蒙在木框架上做成)和帶有三根弦的琴桿。
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建築的形式亦不例外,尤其是中世紀的日本建築。其可分為三大樣式,即和式建築、唐式建築、及天竺式建築。而其中所謂的唐式建築即是源於中國宋元一帶的建築樣式。
而宋元文化中又以禪宗對日本的中世文化影響最大故唐式建築又稱禪宗式建築。此時中國文化的傳入不但豐富了日本的宗教文化,更使日本的建築文化邁入一個新紀元。也使日本的各種藝術表現不論是建築,庭園,傳統茶道,甚至是能劇的表現都充斥著高度禪意,創造了一個寂靜且充滿冥想的空間,使人心更加的清澈,單純。
由此看來,日本文化的基石則源自於中國。小到吃飯的筷子,大到建築無處不滲透著中國文化的色彩。
朱熹在歷史上有什麼影響,朱熹 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朱熹是先秦以來儒家系統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國後期封建社會在文 朱熹是南宋理學的集大成者,開創了理學的新高峰,為之後的統治階級奠定了中國封建時期最完善的統治思想。具體內容是 q5 什麼是 理學 理學 的產生背景又是怎樣的?a5 兩宋時期的一些思想家將儒 佛 道的思想加以揉合,並以儒學為基礎,吸...
宋詞的歷史影響,宋詞在歷史上的影響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鑽,在古代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 千姿百態的丰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妍,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遠從 詩經 楚辭 及 漢魏六朝詩歌 裡汲取營養,又為後來的明清戲劇 輸送了有機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
孔子的歷史,孔子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 今山東曲阜 人,祖籍宋國慄邑 今河南夏邑 中國古代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 義 禮 智 信。他曾帶領部分 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 詩 書 禮 樂 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