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枕上譯文詩人表達的情感虞美人李煜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1-03-19 18:36:17 字數 5726 閱讀 4272

1樓:佳人醉月

虞美人·枕上 ***

堆來枕上愁何狀, 江海翻波浪。 夜長天色總難明, 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燼, 剩有離人影。 一鉤殘月向西流, 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我躺在枕上徹夜難眠,成堆的愁苦洶湧襲來,像是什麼形狀呢?猶如江河大海里翻騰起的巨波大浪一樣。黑夜正長,天色總是覺得很難亮起來,我無奈,只好起床披衣坐望天空,數算點點的寒星,祈盼黎明。

通宵達旦,儘管天亮時我的萬般思念都已化成了灰燼,腦海中卻仍然只留下離別的情人的身影。抬頭望見一鉤殘淡的月亮向西下沉,面對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地拋灑下一行行淚珠!

全詞通過對夜晚景色的描寫,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詞人對自己妻子的懷念之情以及不捨在新婚初期就離開愛妻的無奈心情。

2樓:快樂小魚兒

這個的話,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結合當時作者的時代背景以及生活經歷去更好的理解他寫這篇文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夠做到身臨其境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會發現作者為什麼會有如此這般的感情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可以的話麻煩採納一下答案,謝謝

虞美人(李煜)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可愛的康康哥

此詞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絕命詞。全詞語言明淨、凝練、優美、清新,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原文如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如下: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詞句註釋

⑴虞美人: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此調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⑵了:了結,完結。

⑶故國: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4樓:史賀楠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

詩人通過詩句表達了作為一位亡國之君對失去國家的悲傷痛苦,和對以往的悔恨之情。

5樓:嗚嗚嗚哇塞誒

它本身就是一個幹還悲秋的詩人,表達了他悲催被傷的

6樓:mxr馬新茹

表達對國破家亡的悲哀和無奈,後悔和憂愁。

7樓:墨瀾

過去的榮華和權利都已經不在了,眼前原來都是我的的這一切,現在都是別人的,叫我怎麼能不憂愁和痛心疾首呢,表達了詩人對國破家亡的悲哀和無奈,後悔和憂愁。

8樓:美羅公主

表達了亡國之君的無奈,很多事他都沒有辦法,除了憂愁

9樓:小小外語君

表達了詩人傷春感時,對古國的思妙追悔之情

《虞美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0樓:明月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

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麼美好.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麼時候才能完結呢?

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麼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後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

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儘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

這裡暗含著李後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裡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徵.

以上六句,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恆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詞以明淨、凝練、優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象徵、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難怪前人讚譽李煜的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

11樓:萬家燈火貝川天

簡單點就是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虞美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2樓:金果

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絕命詞。

原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於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這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

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

賞析: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語語嗚咽,令人不堪卒讀。

春花浪漫,秋月高潔,本令人人欣喜,但對階下之囚來說,卻已了無意趣了。"何時了"三字雖問得離奇,實含兩層意蘊:往昔歲月是何時了卻的?劫後之殘生又將何時了卻呢?

這表明了他對生命的決絕心態。"小樓昨夜又東風"更具體印證了春花秋月無法終了的事實。由小樓進而聯想到故國, "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語。

"月明中"既是呼應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將小樓、故國,人生等等統統籠罩在永恆的月色中,則李煜個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類之大悲哀。

換頭承故國明月,點出物是人非之意。全詞到此為止的六句,都是兩兩對照,寫出永恆與無常的巨大反差,表現作者對宇宙與人生關係的思索。

但柔弱的李煜已經不可能由此激發出進取的激情,而只能在與生命決絕前,放縱一下悲哀的心情,任憑自己沉溺在這種無邊的生命悲歌中,靜靜地等候人生終曲的奏起。

煞尾兩句自問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懷,寫出愁思之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無休無止、無法遏制。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許多,但此句不僅新穎警闢,而且既貼切又富有力度。

作者介紹: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

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

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

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

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尤以詞的成就為最大。李煜的詞,存世共有三十餘首,在內容上,可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風格綺麗柔靡,雖不脫花間派習氣,但在人物、場景的描寫上較花間詞人有較大的藝術概括力量。

在部分詞裡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哀婉淒涼,意境深遠,極富藝術感染力。

李煜精於鑑賞,極富藏書。宮中購置圖書、畫帖數萬卷,法帖如鍾繇、王羲之真跡甚多,公私藏皆印有「內殿圖書」、「建業文房之寶」、「集賢殿書院」等,或為其簽名、題字,或為詩歌雜言。

13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詞人國破家亡、昨是今非,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之囚」後精神世界的強烈反差,是詞人以自己的切身感受為後世留下的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由於亡國為囚,他失去了歡樂,失去了尊嚴,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對家國和自己一生變化的痛苦的嘗味.悲慨之情如滔滔江水,一發不可收

14樓:匿名使用者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簡單解釋就是,過去的榮華和權利都已經不在了,眼前原來都是我的的這一切,現在都是別人的,叫我怎麼能不憂愁和痛心疾首呢。

情感:表達對國破家亡的悲哀和無奈,後悔和憂愁。

***詩詞《虞美人·枕上》的賞析

15樓:對面包的愛

這首詞寫於2023年,2023年冬***與楊開慧結婚,翌年春夏間***外出考察,此詞寫的是新婚初別的愁緒。枕上,取首句中語詞,表明寫枕上思念之情、乍別失眠之苦。

上闋寫惜別之愁。一個「堆」字,形象地表現了愁悶之多;一句「愁何狀」的設問,自然引出「江海翻波浪」。詩人因愁悶而失眠,更感長夜難明,於是只好披衣起坐,仰望夜色蒼穹,寂寞無奈中查數夜空中的寒星。

那夜空中的「寒星」正像是離人的眼睛。

下闋抒傷別之苦。開頭兩句,直抒胸臆,一個「曉」字點出是徹夜未眠;一個「影」字寫出若即若離的別樣之苦,「燼」與「剩」的鮮明對比寫出傷別的深重。輾轉反側,徹夜無眠,捱到破曉,百念俱毀,只有離人的影像浮現眼前,拂也拂不去,喚又喚不來,令人十分的傷痛和無奈。

《虞美人·枕上》原文:

【現代】***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燼,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虞美人·枕上》譯文:

我躺在枕上,成堆而來的愁悶讓我愁成了什麼樣子?離別的愁緒,就像江海里翻湧的波浪一樣難以平靜。黑夜正長,天色總是很難亮起來,寂寞無奈之下,我只好起床披上衣服,獨自坐到屋外去數天上的寒星。

等拂曉來臨的時候,我的萬般思念都已化成了灰燼,身邊彷彿只剩有妻子的影子仍在陪伴著我。抬頭望見一鉤殘月正在向西邊沉落,面對此情此景,我不拋灑眼淚也沒有理由!

虞美人聽雨採用了哪些意象,表達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蔣捷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詩詞中之字句有意象作用,意象不能亂湊,不能只照著平仄譜,把平平仄仄給填上了,便叫作寫詩,便叫作填詞。特別是詞,句型長短不一,意隨句轉,學詞的人,跟著...

這首詞虞美人的下片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虞美人是著名詞牌之一,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 一江春水 玉壺水 巫山十二峰 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古代詞開始大體以所詠事物為題,配樂歌唱逐漸形成固定曲調,後即開始名為調名即詞牌。虞美人 即是如此。虞美人 落花已作風前舞 葉夢得雨後同幹譽 ...

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在詩人筆下,春風變得特別多情,它彷彿理解詩人的鄉思,特意來殷勤吹送鄉夢,為鄉夢作伴引路 而無形的鄉夢,也似乎變成了有形的縷縷絲絮,抽象的主觀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試做簡要分析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的一至四節句式結構基本相同,形成復沓,構成對稱的樂章,將心中的愛以一幅幅四月天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