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都有叫什麼的

2021-05-21 09:23:22 字數 4823 閱讀 3289

1樓:牙牙的弟弟

有令尹、太宰、長史、御史大夫、相國等。

1、令尹

令尹是楚國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最**銜,是掌握政治事務,發號施令的最**,其執掌一國之國柄,身處上位,以率下民,對內主持國事,對外主持戰爭,總攬軍政大權於一身。

令尹主要由楚國貴族當中的賢能來擔任,且多為羋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亦有少數外姓之人為令尹(吳起、黃歇、李園),實不多見。

2、太宰

太宰是中國古代官職,在不同的朝代職責和地位不同。「宰」作為官名,在甲骨文中已經出現,責任是總管王家事務。

西周時開始設定太宰,也叫大冢宰,或大宰,即冢宰的首領。太宰的職責是「掌管國家的六種典籍,用來輔佐國王治理國家。」

其中六種典籍是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可見當時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當於後來的宰相或丞相。

但後來由於王室的衰落,太宰這個官職的重要性在春秋時期下降了許多,以致於被排除在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之外。周朝之後太宰一職被停止使用。

3、長史

長史是中國歷史上職官名,其執掌事務不一,但多為幕僚性質的**。長史最早設於秦代,當時丞相和將軍幕府皆設有長史官,相當於現在的祕書長或幕僚長。

將軍下的長史亦可領軍作戰,稱作將兵長史,(著名的班超即是將兵長史),除此之外,邊地的郡亦設長史,為太守的佐官。

其後魏晉南北朝時州郡**底下多設長史。唐代州刺史下亦設立長史官,名為刺史佐官,卻無實職。

但大都督府的長史則地位非常高,相當於上州刺史,甚至會充任節度使。明清時代的長史設於親王、公主等府中,執管府中之政令。

4、御史大夫

秦代始置,負責監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西漢沿置,與丞相、太尉合稱三公,秩中二千石 。

成帝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仿古制設三公,改大夫為大司空。東漢又改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臺。「侍御史之率」的名義改屬中丞。

晉以後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復置,專掌監察執法。宋不除大夫,以中丞為臺長。明代燕王朱棣陷南京,將御史府改回都察院,自此御史大夫遂廢。

5、相國

相國,起源於春秋晉國,稱之為相邦,是戰國秦及漢朝廷臣最高職務。戰國時代稱為「相邦」,秦國的第1個相邦是樛斿,秦國最後1個相邦是呂不韋(秦國呂不韋)。

呂不韋被免職後,嬴政認為相邦權力過大,於是暫時廢除了相邦職務。漢王劉邦即漢王位後,又重新設立相邦職位,後代為避諱改稱相邦為相國。

漢朝第1個相國是韓信,然後是曹參第1次任相國、傅寬、蕭何第1次任相國、樊噲、周勃、蕭何擔任,蕭何第2次任相國死後,曹參繼任。

曹參第2次任相國之後,暫時不設相國。呂雉死後,他侄子呂產擔任相國,呂產之後直到東漢中期,一直無人擔任相國職務,直到東漢末年董卓就任相國。相國名稱成為蕭曹二人代名詞。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

1.**官職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祕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設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後世又演變為三省六部制。

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

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學、學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漢以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謂之九寺大卿。歷代略有變動,迄於清皆因之。

(1)光祿寺:掌宮廷宿衛及侍從,北齊以後掌膳食帳幕,唐以後始專司膳。

(2)太僕寺:掌輿馬畜牧之事,北齊始曰太僕寺,清光緒改革官制時併入陸軍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漢改太常,掌宗廟禮儀,至北齊始有太常寺,清未廢。

(4)宗正寺:明清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清為大理院。

(6)衛尉寺:掌門衛屯兵,北齊改為衛尉寺,隋改為軍器儀仗、帳幕之類,明廢,清有鑾儀衛。

(7)鴻臚寺:秦曰典客,漢改大鴻臚,掌贊導相禮。鴻,聲也,臚,傳也,傳聲贊導,故曰鴻臚。至北齊曰鴻臚寺,清未廢。

(8)少府寺:掌山澤之事,後又掌宮中服飾衣物、寶貨珍貴之物,隋改為監,歷代因之,明始廢。

(9)太府寺:即大司農,掌錢穀金帛諸貨幣。

此外,**還設有專門機構和**,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曆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2.地方官職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

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

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幾個州,基本上是監察區,**派**去刺探情況,稱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察區,**派**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官職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製出現以後,**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以下詞語:(1)拜。

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2)除。拜官授職,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職。(4)遷。

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5)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

(6)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7)去。

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8)乞骸骨。

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於宰相通稱,簡稱「相」。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祕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奉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

【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後即廢除。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

三、四人,多則

六、七人,被稱為「樞臣」。

【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後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於丞相,主管**、糾察**過失諸事。

【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後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

【左徒】戰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後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機關的要職。

【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曆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後設太史令,其職掌範圍漸小,其地位漸低。

【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兩漢以後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

【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後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

【侍中】原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後,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郎中】戰國時為宮廷侍衛。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階**,分掌各司事務。

【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晉以後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隋唐以後逐漸成為地方**。

【令尹】戰國時楚國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於丞相。明清時指縣長。

【都尉】職位次於將軍的武官。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

【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後內地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

【經略使】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並置。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於總督。

【刺使】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

【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極地方長官,地位略次於總督,別稱「撫院」、「撫臺」、「撫軍」。

【校尉】兩漢時期次於將軍的官職。

【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

【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

【從事】**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

【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

【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

【里正】古代的鄉官,即一里之長。

【里胥】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

都有叫什麼的鷹

鷹 鷹是隼形目猛禽的典型代表,種數很多,在我國最常見的有蒼鷹 雀鷹和赤腹鷹三種。鷹的種類 鷹的種類很多,有的叫鷹,有的叫鷲,叫鳶,叫鷙,叫梟,叫雕,叫隼等等,反正都是些吃小動物的大鳥,草原上的這種鷹,身體比鷂鷹大,比雕小,它們飛行速度快,眼睛能看清楚十幾公里外一隻小雞的一舉一動。它們狡詐而 異常,獵...

唐代皇帝宴請大臣的地方叫什麼,古代皇上接見大臣和議會的地方叫什麼名字

麟德殿置於太液池西岸的高曠之地,距左銀臺門和翰林院僅90多米,這樣,既便於參加飲宴的文武百官 皇族貴戚出入,又能突出皇族權威,同時也使飲宴的喧鬧之聲不影響辦公和居住 唐代皇帝宴請大臣的地方叫什麼 大明宮 鳳陽閣是公主的住所 含元殿每逢元旦 冬至,皇帝大多在這裡舉行大朝賀活動宣政殿,大明宮第一大殿,皇...

詞語巧搭配什麼的大臣

走馬來之任,兩袖清風,陽春有腳,自鐵面bai無私,精明強幹du 高風亮節,克己奉公,大zhi公無私dao,入鐵主簿,公而忘私,正氣凜然,正直無私,執法如山,剛正不阿,冰清玉潔,嚴於律己,忍辱負重,奉公守法,表裡如一,忠心耿耿 涓滴歸公,虛懷若谷,堂堂正正,深明大義,萬民稱頌,光明磊落,德高望重,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