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有些什麼習俗臘八節的習俗

2021-05-27 19:28:59 字數 4842 閱讀 1622

1樓:小小小白

1、甘肅臘八節的習俗

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2、西寧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3、西北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在陝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

如果這天吃菜的話,莊稼地裡就會雜草多。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麵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和陝北一樣,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4、北京臘八節的習俗

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

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

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裡,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

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臘八粥,儲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裡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

其他食俗

臘八豆腐:「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晒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晒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翡翠碧玉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

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

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徵連年有餘。

臘八面: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3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是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以此節為標誌

4樓:匿名使用者

臘八節的民間傳說

眾所周知,臘八節,民間大都流行喝臘八粥。關於喝臘八粥的由來,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故事。

傳說一:臘八粥傳自印度。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

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傳說二: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 臘八節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

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三: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裡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裡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

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四:教育後輩要勤儉持家。

西晉時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平素遊手好閒,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裡斷炊了,那小夥子飢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裡的罈罈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當地人們便藉此教育子女,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傳說五: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

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臘八粥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傳說六:臘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臘八節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

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5樓:新東方廚師南京

臘八節的起源,始之於我國古代天子國君年終時的蜡祭農神,「天子大蜡八」。蜡祭在我國古代是一件大事。作為一國之主的歷代天子或國君,在每年的農曆十二月,都要作蜡祭以祀神,並且進行禱祝,稱為「天子大蜡八」。

臘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禱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幹物敬獻,表示慶豐收之意。

幹物稱臘,八是八谷星神,故稱臘八。在時間上,臘祭又是在農曆每年的臘月初八日進行的。臘月初八日亦稱臘八。

禱祝是臘祭的一個重要方面,內容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確保農業豐收。於每年的臘月初八日用幹物祭祀八谷星神,進行禱祝,稱為臘八祝或稱蠟八祝,祝與粥同音,於是就於每年的臘月初八日,將蔬果乾物攪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獻農神,以表示慶豐收之意,並進行禱祝。用臘八粥來諧音臘八祝的意思,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含義是用幹物煮粥,敬獻農神,進行禱祝,祈求保佑,以慶豐收。

臘八節的習俗

6樓:好木木偶

1、吃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

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穀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白果等乾果。臘八粥不僅是時令美食,更是養生佳品,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天氣裡保養脾胃。

2、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祭祀的物件包括: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

唐宋後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

3、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4、泡製臘八蒜

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還有在這天泡製臘八蒜的習俗,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直到蒜變成綠色。

5、制臘八豆腐

安徽黔縣民間習俗,是當地的風味特產,將自制豆腐晒乾可留日後吃。具體制作過程如下: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鹽水,在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晒而成。

「臘八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晾著,吃時摘取,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變味。

6、吃臘八面

除了甜口或鹹口的臘八粥,以及臘八蒜、臘八豆腐之外,當然也少不了陝西的臘八面。在每年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太陽出來之前,陝西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碗熱氣騰騰、四溢飄香的臘八面。

臘八節有哪些習俗,臘八節的習俗有哪些

答 吃臘八蒜,喝臘八粥。在我國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之說,過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每到臘八節,北方地區忙著剝蒜制醋,泡臘八蒜,吃臘八面臘八粥。在南方臘八很少提,臘八節是典型的北方節日。臘八節,即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又稱為 法寶節 佛成道節 成道會 等。本為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

臘八節有什麼傳說和習俗,臘八節的由來與傳說 有什麼樣的習俗

各地習俗 1 陝西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儲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 年年有餘 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

臘八節有什麼講究呀,臘八節有什麼講究?

臘八節沒有講究,但是有一些習俗,當然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習俗。習俗 祭祀 喝臘八粥 吃臘八蒜等 臘八節,俗稱 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神靈 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 泡臘八蒜的習俗。歲終之月稱 臘月 的含義有三 一曰 臘者,接也 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 隋書 禮儀志 記載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