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李鵬亞
過中秋節的意義【篇一:過好中秋節,傳承傳統文化】過好中秋節,傳承傳統文化2012學年度第1期第4周旗下講話中華民族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幾千年所傳承下來的節日也是豐富多彩,其間不但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且每一個節日都是非常地富有人情味。故而,千百年來,我們炎黃子孫非但沒有將它拋棄,而是代代相傳。
當今人們對傳統節日的文化意識日漸淡漠,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和功能也日益淡化,甚至被失傳、被扭曲、被異化。多數傳統節日大都淪為簡單的吃喝玩樂,傳統節日受到國人的冷落以及西方節日的衝擊。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氛圍越來越淡。
為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從2023年起被我國***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目前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祭月節、八月節、八月半、月節、月夕、團圓節。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有悠久的歷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
早在《周禮》中,以有中秋一詞記載。到了春秋戰國,每逢中秋節,大家都要舉行賞月和祭月的儀式。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中秋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行於全國各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成為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節日是人們聯絡感情的紐帶,中國傳統節日就像
2樓:我是龍的傳人
中秋節的意義 :
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緩慢發展而來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中秋時節,人們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更多地被賦予了思念親人的色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句貼切地反映了中秋佳節的意義,反映了人們對月圓的祈盼和對相思之人的牽掛。
1、團圓
「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著強大而又神祕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花好月圓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從天上的月亮聯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在兵荒馬亂、饑饉連年的歲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拋家離鄉,天各一方。在淒涼的月夜,詩人舉首望月,聯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們此時此刻也會像自己一樣望月垂淚,共生鄉愁,於是寫下這情真意切的思親名句。
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2、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飯吃也;諧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講話也。希望我們的祖國「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有序」,外交上要堅持「和平共處」,國與國之間要「和而不同」,幹事業要「和衷共濟」,處世要「和光同塵」,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做生意信奉「和氣生財」,待人要注意「和藹可親」,說話要「和顏悅色」,批評要「和風細雨」,夫妻之間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群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3、敬老
中秋文化傳統源遠流長,這種文化生髮於夏商周之時,並與古代養老實踐相結合,可以說是一種敬老、養老文化。《禮記》有言:「凡三王養老皆引年,月令仲秋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
」三王指夏禹、商湯和周文王。因為仲秋時節「月至四陰,陰已盛矣。時以陽衰陰盛為秋,人以陽衰陰盛為老。
」三王順應時令,於仲秋舉行養老儀式,對身疲力衰的老人,贈予手杖行路,賜以糜粥飲食,體現了對老年人的尊重。
4、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月是民族和諧、家庭幸福的象徵。自古以來,中秋節不僅是小家團圓的日子,更是舉國歡慶的時刻。從時令上看,中秋是「秋收節」。
當然,現在看來,名義上拜月亮,其實念念不忘的應該是自己的祖先吧,還有就是思念那些遠方不能夠團圓的親人們。總之,中秋節,就是團圓節,就是溯宗追遠,就是一家團聚的節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3樓:zxq靜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
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ο六年)。
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
七、八尺,短者
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4樓:不忘初心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中秋節象徵著親人的團圓、豐收、富足。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自2023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23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月餅的起源:中秋節美食首推月餅,其起源說法多種。一說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裡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
在後來很長歷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只可惜,近年所產月餅已不見小紙片蹤影,月餅所含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蕩然無存。
5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望採納
6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在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時
7樓:基泥太妹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中秋節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中秋節有什麼意義
節日外出人多,開車出行注意安全駕駛,另外吃月餅要適量,月餅宜少不宜多。月回 餅含油脂答 蔗糖較多,即使低脂 低糖仍存麵粉諸成分,過量食用會產生滑膩感,易致胃滿 腹脹,引起消化不良,食慾減退,血糖升高,熱量高。老年人 兒童更不宜多吃,否則會引起腹痛 腹瀉或嘔吐,消化不良。少飲酒 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東西...
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中秋節的來歷
過了這麼多年的中秋節,你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中秋節的來歷 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大家都會到空曠的地方去賞月,為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過了這麼多年的中秋節,你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關於中秋節來歷和部分民俗的簡介。中秋節的來歷 簡短 中秋節來歷一。中秋節由古代祭...
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麼,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麼呢?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於庭,供以瓜果 月餅 毛豆枝 雞冠花 蘿蔔 藕 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雲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 團圓節 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 團圓餅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