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1、維族人很喜歡歌舞; 2、維族人喜食牛羊肉; 3、維族人穿戴很講究; 4、大部維族人很熱情。
維吾爾族愛吃什麼
2樓:言0炎
一、饢 是維吾爾族群眾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食品,也是維吾爾族飲食
文化中別具特色的一種食品。維吾爾族食用饢的歷史很悠久。饢是用饢炕(吐努爾)烤制而成,呈圓形。
饢多以發酵的面為主要原料,輔以芝麻、洋蔥、雞蛋、清油、牛奶、鹽、糖等佐料。饢的種類很多,皆因和麵和新增劑成分、饢的形狀、烤制的方法等不相同而名稱不同。最大的饢為「艾曼克」(片饢)饢,直徑足有40-50釐米,是饢中之王。
最小的饢為「託喀其」(油饢),做工較為精細,裡面放油、牛奶、雞蛋等,香脆,久儲不壞、不幹,見茶水就酥,是維吾爾族旅途生活中的方便餐,這種饢也作為節日食品。最厚的饢為「格爾德」(窩窩饢),厚約5-6釐米,中間有一個窩。此外,也用死麵做饢,將清油或羊油揉入面裡,擀薄後烤制;還有一種饢是把冰糖水塗在表面的甜饢。
另外還有一種將肉餡和在或包在發酵的麵粉中烤制的饢,俗稱「肉饢」,是饢中佳品。饢由於含水少,久儲不壞,便於攜帶,加之香酥可口,富有營養,也為其他民族所喜愛。
二、油塔子
是維吾爾族群眾喜食的一種面油食品。它色白油亮,層次很細,香軟油多而不膩。油塔子的製作十分講究,先用溫水加酵母把面和好,發約一個小時,然後將面平鋪在案板上擀薄拉開,越薄越好,抹上羊尾油,入籠蒸。
油塔子不僅是維吾爾族待客的一種上乘主食,也是街頭的風味小吃,在新疆城鄉這種麵食到處可見。
三、抓飯
是維吾爾族群眾最喜愛的傳統食品之一,維吾爾語稱「婆羅」,是用大米、羊肉、胡蘿蔔、洋蔥、食油等原料作成的飯。因吃這種飯時多用手直接抓著吃,故俗稱「抓飯」。抓飯的種類很多,除用羊肉做抓飯外,還有用牛肉、雞肉、葡萄乾、杏幹、雞蛋、南瓜等作輔料做成的抓飯,都有不同的特色。
抓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不僅是維吾爾族群眾家裡常吃的美味佳餚,也是婚喪嫁娶、逢年過節用來招待親朋好友的理想食品。
四、拉麵
是維吾爾族日常主食之一,深受維吾爾族人民喜愛,維吾爾語稱「來格曼」,是用水和麵,拉制而成,呈圓條狀,拌菜吃。拉麵的面柔韌細長,圓潤滑爽,吃起來別具風味。
五、湯麵
是維吾爾族日常的麵食之一,品種很多,最具特色的是銀絲擀麵,維吾爾語稱「玉古熱」。這種飯和麵時要放雞蛋,面要擀得很薄,然後切成細條,一般用羊肉湯下麵,另外將肉切成塊或作成丸子,下到湯裡,並放一些西紅柿和香菜,這種湯麵湯鮮、面軟,容易消化,具有色香味俱全的特點,能消除疲勞,增進健康。
六、曲曲兒
1/4頁
是深受維吾爾族人民喜愛的傳統風味小吃,類似漢族的餛飩。
先將肥羊肉切成小肉丁,再加洋蔥末、鹽、胡椒粉、孜然粉和少許的水拌和成餡。將和的面擀成薄片,切成方形片,將肉餡包在面片裡。然後將曲曲兒下到肉湯裡,湯裡放些揉碎的薄荷葉或香菜末。
皮薄餡嫩,散發出特有的香氣,風味別具特色,十分爽口。
七、 沙木薩(烤包子)
是維吾爾族喜食的傳統食品,是逢年過節,招待親朋好友的佳品,也常用來作為紅白喜事時互相饋贈的禮品。在新疆廣大城鄉巴扎的飯館、食攤隨處可見,不僅深受維吾爾人的喜愛,也深受新疆其他民族的喜愛。
沙木薩是在饢炕裡烤制的,用未經發酵的面做皮放餡四邊摺合成方形。餡用牛羊肉丁、拌少許洋蔥、孜然、精鹽、胡椒粉和水拌勻而成。將包好的「沙木薩」貼在饢坑裡,十幾分鍾即可烤熱,皮色黃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鮮油香。
八、帕爾木丁
是維吾爾族傳統的風味食品。它的餡同「沙木薩」,做皮的面裡要摻雞蛋和油。皮擀成圓形、放餡包成馬鞍形,沾醋貼在饢炕裡,烤約20分鐘,烤熟後色澤金黃悅目,皮酥脆,肉鮮嫩,嚼之香酥爽口。
薄皮包子所用的原料與烤包子差不多,包子皮擀得十分薄,蒸熟後透過皮幾乎可以看到裡面的餡,其特點是皮薄肉嫩油多,吃時猶如包子皮溶化在嫩肉油香中一般。
九、薄皮包子
除單獨食用外,還常和抓飯在一起混合吃,稱為抓飯包子,這是維吾爾人上等飯食之一。
維吾爾族還有一種風味獨特的薄皮包子,叫「卡瓦曼塔」(葫蘆包子),餡用葫蘆(這種葫蘆,脖子長、皮呈醬黃色、略帶甜味,是維吾爾族喜食的蔬菜)、牛羊肉拌少許洋蔥、精鹽、清油及胡椒粉等佐料,皮同薄皮包子。這種包子餡裡汁多,咬一口其汁順嘴往下淌。每當這種葫蘆上市,維吾爾族便開始做這種包子,秋季還儲存葫蘆,以備冬季食用。
維吾爾族的人有什麼特點 5
3樓:王珂
維吾爾族人的特點:飲食特點以麵食為主,喜食羊、牛肉。服飾特點婦女外出時,要帶頭巾或蒙面紗。建築特點每個家庭牆壁上都掛有壁毯,土坑上都鋪有地毯。
1、信仰。歷史上,維吾爾族曾經信仰過薩滿教、摩尼教、祆教、景教和佛教等。新疆的依禪派尊奉遜尼派教義,但是在對《古蘭經》和《聖訓》的解釋上有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他們提倡「不重今生重來世」,要禁慾、苦行和守貧。
2、飲食特點。維吾爾族的傳統飲食以麵食為主,喜食羊、牛肉,蔬菜吃得相對較少。主食的種類很多,最常吃的有饢、抓飯、包子、拉麵等。
3、服飾特點,維吾爾族傳統的男子外衣稱為「袷袢」,長過膝、寬袖、無領、無扣,穿時腰間繫一長帶。女子普遍穿連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婦女和姑娘都喜歡用天然的烏斯蔓草汁畫眉,染指甲,戴耳環、手鐲、戒指、項鍊等。
婦女外出時,要帶頭巾或蒙面紗。
4、建築特點,維吾爾族重視房屋的裝飾,呈現出多樣化的裝飾手段。不過,每個家庭牆壁上都掛有壁毯,土坑上都鋪有地毯,這是其共同的特點。
5、禮節特點。維吾爾族人路遇尊長或朋友,要把右手放在胸口,男子相見要握手,婦女相見要互相擁抱,貼一下右臉,都以「撒拉木」問安,最後,雙手撫膝躬身道別。晚輩要先向長輩施禮,現在多以握手作為見面禮。
4樓:tao濤
維吾爾人熱情奔放、性格豪邁,其服飾特點是:式樣寬鬆、灑脫,色彩對比強烈。婦女愛穿寬袖輕盈的連衣裙,衣料一般選用著名的「艾得里斯綢」。
男袍稱「袷袢」。右衽斜領,無鈕釦,用長方巾扎腰。過去女子多在寬袖的連衣裙外套黑色對襟背心。
今多穿西式短上裝和裙子。 維吾爾族不論男女老幼都戴繡有各種花紋的多帕(花帽)。女子喜戴耳環、手鐲、項鍊等裝飾物。
過去少女都梳十多條髮辮,以長髮為美。婚後一般改為兩條,辮梢散開,頭上別產月形梳子作裝飾,也有將雙辮盤成髮髻者。 動物紋。
數量最少,主要有云卷蝴蝶紋、鹿形紋、鹿頭雲卷紋及馬紋。還有借鑑他民族的紋樣,如「壽」字紋等。
5樓:youth小杰
維吾爾族傳統的男子外衣稱為「袷袢」,長過膝、寬袖、無領、無扣,穿時腰間繫一長帶。
女子普遍穿連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婦女和姑娘都喜歡用天然的烏斯蔓草汁畫眉,染指甲,戴耳環、手鐲、戒指、項鍊等。婦女外出時,要帶頭巾或蒙面紗。
維吾爾族人待人講究禮貌。路遇尊長或朋友,要把右手放在胸口,男子相見要握手,婦女相見要互相擁抱,貼一下右臉,都以「撒拉木」問安,最後,雙手撫膝躬身道別。晚輩要先向長輩施禮,現在多以握手作為見面禮。
維吾爾族(維吾爾語:ئۇيغۇر,英語:uygur),民族語言為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分為中心、和田、羅布三個方言,普遍信仰伊斯蘭教。
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要分佈於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圍的綠洲是維吾爾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爾綠洲、和田綠洲以及阿克蘇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為集中。天山東端的吐魯番盆地,也是維吾爾族較為集中的區域。
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薩爾、奇台一帶,有為數不多的維吾爾族定居。此外,在湖南省桃源縣和河南省繩池縣,也有少量維吾爾族分佈。
6樓:匿名使用者
「維吾爾」是民族自稱,意為「團結」、「聯合」。不同時期對它的稱謂不同,北魏時稱「袁紇」、「烏護」,隋朝時稱「韋紇」,唐時稱「回紇」、「回鶘」,元、明時稱「畏兀兒」。
人口及分佈
維吾爾族人口為721.443萬人(2023年)。主要聚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分聚居在天山以南。另外在湖北的桃源、常德也有3000餘人。
歷史由來
維吾爾族的先民可追溯至前3世紀北方遊牧民族,生活在貝加爾湖一帶。一世紀末逐漸向南遷,以後便與當地一些古代民族相融合。一千多年前,維吾爾族的先世鐵勒是西突厥汗國的一部分,唐朝天寶三年(744),回紇以鄂爾渾河流域為中心建立了遊牧的回紇汗國,與唐朝保持友好的從屬關係。
公元788年回紇改稱回鶘,9世紀,回鶘大部分西遷入高昌、龜茲、于闐以西地區,在與當地民族長期相處中,還融合了部份吐番人、契丹人等,吸收了蒙、漢、藏等民族成份。逐漸發展為近代維吾爾族。西遷的回鶘人曾先後在中亞和新疆地區建立過喀喇(哈拉)汗國、高昌王國,並參與察合臺汗國和葉爾羌汗國的活動。
語言文字
維吾爾族說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西匈語支,分中心、和田、布羅三個方言。8世紀曾用過突厥如尼文,9--15世紀用過回鶘文,現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維吾爾文。
7樓:oo無淚天使
熱情豪爽,能歌善舞,熱愛土地,漂亮
8樓:匿名使用者
回紇,又稱回鶻是現代維族的祖先之一。公元前3世紀遊牧於中國北方和西北貝加爾湖以南,以狩獵和畜牧為生,相繼受匈奴、鮮卑和柔然的奴役。9世紀中期,回鶻被黠戛斯打敗。
回鶻諸部離散,有的南遷至內地,大部分來到中國新韁地區。
最早信仰摩尼教,後來佛教盛行,現在仍能看到許多佛教遺蹟。10世紀開始部分人被強迫改信伊斯蘭教。元朝察合臺嚴酷統治時期更加嚴酷,不信教者頭顱會被釘入馬蹄釘。
一部分人因懼怕被害而改信伊斯蘭教,佛教文化遭破壞。
維族人的生活習慣
9樓:莫念v勿忘
維族人的生活習慣如下:
1、維吾爾族服飾
城市婦女多穿西裝上衣和裙子;農村男子穿長袍,婦女多在寬袖連衣裙外套黑色對襟背心;男女老少都愛戴四楞小花帽;耳環、手鐲、項鍊是婦女喜愛的裝飾品。
2、維吾爾族禮節
待人接物很講禮貌,在路上遇到尊長和朋友時,習慣於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然後把身體向前傾30度,並連說:「艾斯拉姆艾來孔!」當行路人無處進餐和住宿時,只要說明來意,主人雖不相識,也會殷勤招待;走路讓長者走在前面,談話讓長者先談,入坐讓長者坐在上座,吃飯,先端給長者;小輩在長者面前不喝酒、吸菸。
3、維吾爾族婚俗
青年男女婚姻自由,婚禮隆重熱烈。維吾爾族喪葬:實行土葬。人死後淨身並用白布裹身,用移屍木匣抬到墓地入葬。節日有肉孜節(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
4、維吾爾族禁忌
吃飯或與人交談時,忌擤鼻涕、打哈欠、吐痰,飯畢有長者領作「都瓦」時,忌東張西望或站起;禁食豬肉、驢肉、狗肉、騾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動物的血,衣著忌短小,上衣一般要過膝,褲腿達腳面,忌戶外著短褲;屋內就坐,忌雙腿伸直,腳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請茶,忌用單手;未經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動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別人家去,一定要讓年長的人先進門。
維吾爾族民族概況是什麼,維吾爾族簡介。
維吾爾族人口約有721萬餘,是我國較大的少數民族。他們主要分佈在天山以南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喀什 和田 阿克蘇 阿圖什 庫爾勒等地。維吾爾族的先民為 丁零 和 敕勒 後來成為 回鶻 公元840年,漠北迴鶻諸部因戰爭離散,西遷定居新疆的一支回鶻人,先後融合當地突厥語遊牧部族 移居西域的漢人 操印歐語系...
關於維吾爾族的,關於維吾爾族的資料
關於維吾爾族的資料 維吾爾 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 團結 或 聯合 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的喀什 和田一帶和阿克蘇 庫爾勒地區,其餘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 常德等地。建國後,推廣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現兩種文字並用。維吾爾族也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
維吾爾族的舞蹈,作文,維吾爾族的舞蹈,作文
中國維吾爾族自古居住在中國的西北部,有歷史悠久的文化藝術傳統。維吾爾族舞蹈繼承古代鄂爾渾河流域和天山回鶻族的樂舞傳統,又吸收古西域樂舞的精華,經長期發展和演變,形成具有多種形式和特殊風格的舞蹈藝術,廣泛流傳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地。現在維吾爾族的舞蹈,又在原基礎上得到了發展和創新。風格與特點 由於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