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大的
古義:性情du品zhi德良好的人;今義:善良dao的人。
論語裡「擇其善內者而從容之」和「鄉人之善者好之」。
前句「善者」指「善」的言行(所謂優點),後句「善者」則是指「善」的人(所謂「好」的人)。
古今異義詞」是有「詞義縮小」和「詞義轉移」等等之分的。
新課標在沒講「古今異義詞」分類之前,過早地給孩子們引入什麼「古義」、「今義」的概念。
除了把一個「詞義縮小」的「善者」弄成了「詞義轉移」的「善者」。
《論語》 善者的古義和今義
2樓:匿名使用者
級上冊:《論語》十則新課標中的講解是——「善者」,古義:優點,今義:善良的人。
你要是為了寫七年級作業就照這個寫吧,糊弄那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老師」已經夠拿分的了。你要是為了給孩子講「古今異義」或對古文有興趣的話,可千萬別信這種誤人子弟的謬論啊!
為啥說「誤人子弟呢」?
善者的古義沒講全。「善良的人」也是古義哦。《老子》裡面有云: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這個「善者」就是善良的人。何以見得呢?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這不就是善良嗎?老子的「善者」與孔子的「善者」是不同的,這個屬於哲學的範疇,就不討論了,但老子畢竟也是古人哦。即便是僅僅侷限在《論語》裡也是古義沒講全。
比如論語裡「擇其善者而從之」和「鄉人之善者好之」,前句「善者」指「善」的言行(所謂優點),後句「善者」則是指「善」的人(所謂「好」的人)。
「古今異義詞」是有「詞義縮小」和「詞義轉移」等等之分的,新課標在沒講「古今異義詞」分類之前,過早地給孩子們引入什麼「古義」、「今義」的概念,除了把一個「詞義縮小」的「善者」弄成了「詞義轉移」的「善者」外,還給孩子們增加了學業負擔,這不是誤人子弟又是什麼呢?
知識面小了就分不出高低了,於是盲目增加知識面,真不知道當今教育的目的是分高低呢還是育人了!
給喜歡古文的朋友再擴充套件幾句:
善者」,指的是善於做某種事物的人。再比如《左轉》「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
3樓:匿名使用者
古義:優點,今義:善良的人。
「擇其善者而從之」中「善者」的古義是什麼?今義是什麼?「從」的古義是什麼?今義是什麼?
4樓:太陽_愛向日葵
善者 古義:性情du品德良好的人zhi
;今義:dao善良的人。
從 古義:(向他)學習;今專義:跟隨屬,跟從。
出處:《論語‧述而》
全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釋義:
"擇其善者而從之"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
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於不善,都可以為師。
論語十二章中的古今異義詞有哪些
5樓:小白家裡小白
1、不亦君子乎——釋義:是君子的風格
君子——古:道德上有修養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為師矣——釋義:就可以做老師了
師——古:可以、憑藉;今:可能、許可
3、飯疏食飲水——釋義: 每天吃點飯,喝點水
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4、飯疏食飲水——釋義: 每天吃點飯,喝點水
水——古:冷水;今: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
5、匹夫不可奪志也——釋義: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批覆——古:普通人;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釋義: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三——古:多次;今:數詞
7、有朋自遠方來——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問題
朋——古:志同道合的人;今:彼此友好的人
8、可以為師矣——釋義:就可以做老師了
可以——古:兩個詞。可以,憑藉;今:表示可能或能夠
9、學而不思則罔——釋義: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
罔——古:迷惑、迷茫而無所適從;今:矇蔽,沒有
10、思而不學則殆——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殆——古:疑惑 ;今:危險
原文(節選):
《論語十二章中》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及其再傳**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釋義: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賞析:這裡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擴充套件資料:
一、通假字
不亦說乎——釋義:這是愉快的事
說:同悅,喜悅、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釋義:我十五歲時,始有志於學
有:同又,放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二、出自本文的成語
1、溫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 ]
溫習學過的東西,獲得新的體會。《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釋義:
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這樣的人是可以當老師的)」。 也用以指吸取歷史經驗,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2、三人行必有我師[ sān rén xíng bì yǒu wǒ shī ]
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意思是說,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可供學習、效法的物件。語出《論語·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釋義:
三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會有我的老師。拿他們的優點來自己學習,拿他們的缺點來自己改過。)」
3、擇善而從[ zé shàn ér cóng ]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釋義:
三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會有我的老師。拿他們的優點來自己學習,拿他們的缺點來自己改過。)」。
後來用「擇善而從」指採納正確的意見或選擇好的方法加以實行。
4、三十而立[sān shí ér lì]
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這個時候做事合於禮,言行都很得當。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釋義: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立足於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瞭解並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又不超出規矩。
5、三省吾身[sān xǐng wú shēn]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曾參勤奮好學,深得孔子的喜愛,同學問他為什麼進步那麼快。曾參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問自己:
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力?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實的地方?先生教的學是否學好?
如果發現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6、逝者如斯[shì zhě rú sī]
意思是時間就像這奔騰的河水一樣,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出自《論語·子罕》。第二個意思為立誓踐行聖人(如大禹、周文王姬昌)之道的人,不忘初心,鍥而不捨,不捨晝夜,持之以恆做下去。
「逝」,通假「誓」。
6樓:半路遇到狗
《論語》十二章 重點字詞小結
一、通假字
1.不亦說乎
說:同悅,喜悅、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有:同又,放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二、古今異義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為師矣
古:可以 ;憑藉
今:可能、許可
3.飯疏食飲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飯疏食飲水
古:冷水
今: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
5.匹夫不可奪志也
古:普通人
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數詞,三
三、詞類活用
1.學而時習之
時:名詞--狀語,按時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詞--狀語,每日
3.溫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詞--名詞,舊的知識、新的體會4.傳不習乎
傳:動詞--名詞,傳授的知識
5.飯疏食飲水
飯:名詞--動詞,吃飯
6.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樂:名詞--意動。以??為樂
四、一詞多義
1.為:
可以為師矣 當、做
為人謀而不忠乎 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慍 瞭解
溫故而知新 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慍 錶轉折
溫故而知新 表順承
博學而篤志 表並列
4.其: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為師矣。「以」後面省略代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動詞「擇」
2.判斷句:
賢哉,回也!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7樓:匿名使用者
深交的來 quqtababy
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 (1)學而時習之 時,古義: ,今義:
8樓:博卡維亞基
(1)學而時習之
時,古義: 經常,今義: 時間。習,古義: 溫習,今義: 練習。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義:每天 ,今義: 日子,天。三,古義:虛數,表次多次 ,今義:數字三 。
(3)溫故而知新
故,古義:學過的東西 ,今義:緣故,原因 。
(4)擇其善者而從之
善者,古義: 好的東西,今義:善良的人 。
(5)可以為師矣
可以,古義: 可以把(他),今義 :允許。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傳**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
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9樓:匿名使用者
1.時常 時間
2.每天 一天天
3已經過去 過去的,
4,優秀的人 善良的人
5 可以憑藉 能夠
「是」的古義和今義
10樓:學院派魚多多
是【 shì】
一、古義:
1、對的,正確的
示例: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濟》
釋義:過分地飲酒,以至於把頭都弄溼啦,雖有孚信但也是不對的。
2、概括之詞。
(1)、示例:是人
釋義:猶人人,任何人。
(2)、示例:是事
釋義:事事;凡事。
3、此,這
示例: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釋義: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
4、贊同;認為正確;肯定
示例: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劉開《問說》
釋義:認為自己對,別人不對,(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
5、訂正
示例:是正
釋義:訂正;校正。
6、遵從,以為法則
示例:不法先王,不是禮義。——《荀子》。
釋義:「先王」的「禮義」「法令」並非不能改變的聖物,改革是正當的。
7、關係詞。表示肯定判斷之詞
示例:正是四國。——《詩·曹風·鳲鳩》
釋義:各國有了模範形象。
8、表示兩種事情同一,或後者說明前者
示例: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衝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宋· 沈括《夢溪筆談》
釋義:其原因就是,當山谷中的水快速衝擊後,沙石便被沖走,這才是巨石挺立的原因。
9、表示讓步
示例: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宋· 柳永《雨霖鈴》
釋義: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
10、嘗試。
示例:是猜
釋義:試猜。
11、像;似
示例:是言不是語
釋義:似說非說;旁敲側擊。
12、很,非常
示例:是處
釋義:極為緊張處;到處。
13、表示讓步,有雖然的意思
(1)、示例:是則
釋義:雖然,雖則
(2)、示例:是則是
釋義:是即是。雖則是。
14、商業、職業或**的事務、業務或國務
示例:君臣不合,則國是無從定矣。——范曄《後漢書》
釋義:上下不和睦,那麼國家正確的方針大計就無法決定。
15、幫助賓語提前
示例: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清· 劉開《問說》
釋義:勤勉地只是以進修為急務(的人)未多見。
二、今義:
1、 表示解釋或分類
示例:他~工人。《阿q正傳》的作者~魯迅。
2、表示存在
示例:滿身~汗。
3、表示承認所說的,再轉入正意,含有「雖然」的意思
示例:詩~好詩,就是太長了。
4、表示適合
示例:來的~時候。
5、表示任何
示例:凡~。~活兒他都肯幹。
6、用於問句
示例:他~走了嗎?
7、加重語氣,有「的確」、「實在」的意思
示例:天氣~冷。
8、對,合理,與「非」相對
示例:~非。他說的~。實事求~。
9、 認為對
示例:~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 表示應承或同意(單說一個「是」字)
示例:~,我就去。
11、 這,此
示例:~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
12、 助詞,把行為物件提前表示只這樣做
示例:惟你~問。惟利~圖。
13、 姓。
擴充套件資料:
常用組詞:
1、是非
釋義:對與錯;正確和謬誤
示例:是非問題
2、是非不分
釋義:分辨不出正確與錯誤
示例:這樣是非不分,真是糊塗了。
3、是非曲直
釋義:正確與錯誤,有理與無理
示例:是非曲直,你還不明白嗎?
4、是非之地
釋義:有麻煩的地方
示例:這是是非之地,不宜久留。
5、是古非今
釋義: 指對古代的事物採取肯定的態度,對現代事物採取否定的態度。
示例:從來都是是古非今,不知道時代在進步。
6、是故
釋義: 因此;所以。
示例:是故燕雖小國而後忙,斯用兵之效也。—— 宋· 蘇洵《六國論》
釋義:因此燕國雖然是個小國,卻滅亡在後,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
7、是可忍,孰不可忍
釋義:如果這個可以容忍,那麼還有什麼不能容忍呢?表示決不能容忍。
示例: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釋義: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還有什麼事情不可狠心做出來呢?」
薪的古義和今義分別是什麼,「兒女」的古義和今義分別是什麼?
古義 用作名詞,柴草的意思。出處 唐 白居易 賣炭翁 賣炭公,伐薪燒炭南山中。釋義 賣炭的老翁在南山砍柴草制炭。今義 1 用作名詞,意思是 柴草。2 用作名詞,意思是 工作的酬金。薪 讀音 x n,字形演變 文言版 說文解字 薪,蕘也。從艸,新聲。白話版 說文解字 薪,燒火用的草料。字形採用 艸 作...
犧牲的古義和今義,犧牲玉帛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意思,還有肉食者鄙和小大
犧牲的古義是 祭祀或祭拜用的牲畜。出處 左傳 莊公十年 曹劌論戰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釋義 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 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誇大數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犧牲的今義是 捨棄 為堅持信仰而死 為了正義的目的捨棄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出處 孽海花 第三回 他既犧牲了一切,投了威妥瑪,...
古文的古義和今義,「是」的古義和今義
1.書,在這bai里名詞用做動du詞,寫的意思。今義,為一zhi種記載東西的供人學習的工dao具。內 2.走,跑的意思。容 今義,走路。3.博士,知識淵博的人。今義,是一種職稱。4.會,在次為正逢。今義,會議。5.幾何,在此應為有多少。今義,一門學科。高三的時候肯定知道的,現在有點忘記了 可能說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