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彗星為什麼叫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是什麼?

2021-05-28 03:21:36 字數 4738 閱讀 8575

1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國古代的史書上來,的源確可以找到有關哈雷彗星的記載。但這是後人整理所得的結論。

但是記錄這些史實的並不是一個人,而是各朝代不同的史官,而且他們也不知道這是同一顆彗星。

哈雷計算出哈雷彗星的週期,並且預言它下次迴歸的時間,人們為了紀念哈雷的貢獻,把它叫做哈雷彗星。

2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時候行星 彗星命名都是根據發現者來命名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中國人發現的

它是以發現人命名的

哈雷彗星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編號:1p/halley)是每76.1年環繞太陽一週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

因英國物理學家愛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測定其軌道資料併成功預言迴歸時間而得名。

哈雷彗星的軌道週期為76~79年,下次過近日點時間為2023年7月28日。哈雷彗星是人類首顆有記錄的周期彗星,最遲在公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國、古巴比倫、和中世紀的歐洲都有這顆彗星出現的清楚紀錄,但是當時並不知道這是同一顆彗星的再出現。據朱文鑫考證:

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統二年(2023年)共有29次記錄,並符合計算結果。

擴充套件資料

彗星命名規則:

在 1995 年前,彗星是依照每年的發現先後順序以英文小楷排列。如 1994 年發現第一顆彗星就是1994a,按此類推,經過一段時間觀測,確定該彗星的軌道並修正後,就以該彗星過近日點的先後次序,以羅馬數字ⅰ、ⅱ 等排在年之後(這編號通常是該年結束後二年才能編好)。如舒梅克·利維九號彗星的編號為 1993e 和 1994ⅹ。

除了編號外,彗星通常都是以發現者姓氏來命名。一顆彗星最多隻能冠以三個發現者的名字,舒梅克·利維九號彗星的英文名稱為 shoemaker-levy 9。

由 1995 年起,國際天文聯合會參考小行星的命名法則,採用以半個月為單位,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的新彗星編號法。以英文全部字母去掉 i 和 z 不用將剩下的 24 個字母的順序,如 1 月份上半月為 a、1 月份下半月為 b、按此類推至 12 月下半月為 y。

5樓:易書科技

和小行星一樣,彗星也是太陽系的成員。除了離太陽很遠以外,彗星的外表不像小行星。它的形狀生得特異,頭上尖尖,尾部散開,很像一把掃帚,通常叫「掃帚星」。

實際上,彗星分為彗核、彗發和彗尾3個部分。彗核由比較密集的固體質點組成,周圍雲霧狀的光輝是彗發。彗核和彗發合稱彗頭,後面長長的尾巴叫彗尾。

太陽系中有很多彗星,其中哈雷彗星最為著名,它的週期是76年。它的橢圓軌道非常非常扁,太陽處在這個極扁橢圓軌道一頭的焦點上。每當彗星接近太陽時,它迅速增強亮度;在遠離太陽而去的大部分時間裡,人們是看不到它的。

哈雷彗星第一次是在2023年通過太陽時被觀測到的,因此在上次,即2023年它再次接近太陽時,各國科學家紛紛出動,根據各自的裝置條件,組織力量抓住這個機會進行觀測。

前蘇聯發射的「韋加1」號和「韋加2」號,西歐發射的「喬託」、日本發射的「彗星」號及「先驅」號等5艘探測飛船從不同方面對哈雷彗星進行了就近探測。2023年10月,世界各國500多名專家討論收集到的科學證據的重要意義。現在這顆著名彗星的彗核形狀、結構,彗星與太陽風之間的相互作用等問題初步揭曉,深入的資訊資料研究還要進行若干年。

「韋加1」號、「韋加2」號在完成了探測金星計劃之後,於2023年3月6日和3月9日分別進入了哈雷彗星包層,並且在距彗核8900千米和8200千米處飛越彗尾,第一次獲得了彗核的大幅影象。探測器測量了彗星的溫度和某些物理化學引數,分析彗星氣體塵埃的化學組成,並且研究了電磁場和物理過程。「韋加1」號、「韋加2」號向地面共發回1200張不同光譜段的彗星**,使得前蘇聯科學家作出如下結論:

彗核是一個花生形狀的均勻天體,其中一個直徑約14千米,另一個直徑約7千米。哈雷彗星的彗核表面極其黑,太陽照射的反射係數只有4%。彗星**非常清晰,表明是由冰雪和塵埃粒子組成。

雖彗核對太陽光反射極微弱,但當它接近太陽時,其中的冰昇華為水蒸氣,與塵埃一起形成彗發,而充滿水蒸氣的彗發在太陽光的照耀下能很好地反射陽光,因此人們從地面觀察到彗星很明亮。

彗核的溫度原先認為大約是-50℃,但實際上經測量要比這高出100℃。「韋加」還首先發現彗核中存在著二氧化碳,並找到了簡單的有機分子,使科學家增強了從彗核中尋找生命起源的信心。

由於前蘇聯提供「韋加1」號、「韋加2」號彈道資料和這兩個探測器獲得的哈雷彗星準確執行軌道資訊的引導,西歐較晚些時候發射的「喬託」探測器得以修正自己的軌跡,最終在2023年3月14日距彗核只有520~550千米的更近處飛越並攝取了近距離彗核影象。

「喬託」探測器向地面共傳回1480張哈雷彗核**,由於拍攝距離比「韋加」探測器的距離近,**更詳細反映了彗核的面貌:彗核的形狀凹凸不平,上面有兩條從彗核表面的裂縫和奇特的噴嘴裡噴射氣體和塵埃的大噴氣流,其噴射速度迅猛,而且是從彗核向太陽的一面噴出。喬託測得的彗核大小長15千米,寬8千米,應該認為比韋加所測彗核大小的資料更準確些。

從「喬託」的**上看,哈雷彗核上還有一座小山和一些隕石坑,整個彗核像燒焦的土豆。

近看哈雷彗星的探測器「喬託」探測器在距彗核700萬千米以外的太空中檢測出塵埃粒子,表明哈雷彗星塵埃粒子擴充套件的範圍十分廣大。「喬託」還分析了彗核附近的氣體質量,檢測出十幾種分子,除水分子外,還新發現hco·h3o離子等。

日本發射的「彗星」號探測器觀測了哈雷彗星彗發周圍直徑達1000萬千米以上的氫冕。彗發中的氫原子散射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而發亮,這就是所謂的氫冕或叫氫雲。氫冕是不可能用可見光觀測的,但可用紫外線觀測。

「彗星」號探測器上的紫外照相機從距彗核12000萬千米的地方拍得氫冕**。該探測器還觀測了太陽放出的高速粒子流,即太陽風。彗發的氣體由於紫外線的照射而變化,形成離子和電子。

這些離子和電子沿太陽風運動的磁力線流去,形成離子彗尾。離子彗尾隨著太陽風的變化而時時刻刻改變著形狀。「彗星」號探測器檢測出太陽風中的離子,並在距離彗核15萬千米的地方檢測出彗發中的離子,調查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

科學家們確認,太陽風離子受到哈雷彗星的影響。太陽風離子在不受哈雷彗星影響時秒速450千米。科學家瞭解到,哈雷彗星接受太陽熱量最高時(2023年3月1日前後),每秒蒸發約16噸水分,比2023年11月前後增加約100倍。

哈雷彗星每接近太陽1次,便蒸發掉2釐米厚的塵埃物質,因此哈雷彗星的壽命是有限的,根據科學家估計,它還可存在1萬年左右。

這次對哈雷彗星的全面探測,是國際科學界的大事。收集到的資訊和資料,對彗星物質的綜合研究具有根本意義,因為科學家們認為,在大部分時間裡彗星不受太陽影響,所以它們能以原始形態維持其物質。

美國沒有發射探測器對哈雷彗星進行考察,但人類對彗星的首次考察是由美國進行的。2023年9月11日,美國太空船「國際彗星探險者」在距地球7000萬千米處與賈科比尼·津納彗星相會,並在極高的溫度下穿過彗尾而未受到任何損害。它是在距彗核7884千米處穿過彗尾的,歷時15分鐘。

測得彗尾寬度在14500~16000千米之間,而不是科學家原來計算的4800千米;這顆彗星的等離子彗尾可能比原來估計的大五六倍,而彗星的磁場顯然比地球小得多。

知識點彗星成分

水、氨、氮、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不完備分子的自由基,是哈雷彗星彗尾的主要成分。   彗核的成分以水冰為主,佔70%,其他成分是一氧化碳(10%~15%)、二氧化碳、碳氧化合物、氫氰酸等。整個彗核的密度是水冰的10%~40%,所以,它只是個很鬆散的大雪堆而已。

在彗核深層是原始物質和較易揮發的冰塊,周圍是含有矽酸鹽和碳氫化合物的水冰包層,最外層則是呈蜂窩狀的難熔的碳質層。對哈雷彗星的紫外線和射電觀測已提供了首次直接證據,證明其彗核主要是由普通水冰構成。天文學家已探測到氫氧根,它是彗星受到太陽紫外輻射輻照時水的分解產物。

當哈雷彗星靠近太陽時,太陽的熱量足以使其冰凍物蒸發而形成巨大的氣體頭部,即慧發。

最近用拉帕耳馬的牛頓望遠鏡進行的光譜觀測表明在彗發中有**、c_2和c_3基的證據,它的總延伸廣度為10弧分(月亮表觀尺寸的1/3)。 在幽冷深邃的空間,它們和塵埃沙礫一起,凍結成硬邦邦的團塊。科學家形象地把彗星稱為「髒雪球」。

哈雷彗星是什麼?

6樓:月似當時

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環繞太陽一週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

2023年3月14日哈雷彗星過近日點,正是克雷荷預告的一個月前。此時,哈雷已長眠地下十幾年了。科學家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們對科學的貢獻卻永世長存。

正像哈雷當年所希望的那樣,大家沒有忘記哈雷,將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

對哈雷彗星的觀測和研究不僅證實了周期彗星的存在,也大大促進了彗星天文學的發展。此外,哈雷彗星還像巡迴大使一樣週期性地檢閱太陽系各大行星並經歷各種各樣的環境,帶回豐富的資訊,因此,它的每次迴歸都引起天文學家的極大興趣。

哈雷彗星每76年迴歸一次,絕大部分時間深居在太陽系的邊陲地區,即使用最大的望遠鏡也難以搜尋到它的身影。

擴充套件資料

不循橢圓形軌道執行的彗星,只能算是太陽系的過客,一旦離去就不見蹤影。大多數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東執行。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從東向西執行的。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轉週期為75年或76年, 但是你不能用2023年加上幾個76年得到它的精確迴歸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週期變更,陷入一個又一個迴圈。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陽時大量蒸發)也扮演了使它週期變化的重要角色。

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2023年,公轉週期在76.0(2023年)年到79.3年(451和2023年)之間變化。最近的近日點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年。

哈雷彗星的公轉軌道是逆向的,與黃道面呈18度傾斜。另外,像其他彗星一樣,偏心率較大。

哈雷彗星的彗核大約為16x8x7.5千米。與先前預計的相反,哈雷彗星的彗核非常暗:它的反射率僅為0.03,使它比煤還暗,成為太陽系中最暗物體之一。

哈雷彗星真貌是怎樣的,哈雷彗星真貌是什麼?

50個國家的900名天文學家組成了國際哈雷彗星聯測組織,除了有組織地觀測外,還第一次進行了空間現場考察,先後發 5顆太空探測器,在非常近的距離內觀測這顆星。其中,以英法等西歐10國花了5年時間建造的 喬託 號最引人注目,它深入到離彗核只有500多千米的地方,已進入彗發的深處,所獲得資料也最豐富 最有...

哈雷彗星是不是太陽系的成員之一,哈雷彗星屬於太陽系嗎

是啊,它也是繞著太陽公轉,只是週期比較大,下面是它的一些資料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轉週期為76年,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幾個76年得到它的精確迴歸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週期變更,陷入一個又一個迴圈。非重力效果 靠近太陽時大量蒸發 也扮演了使它週期變化的重要角色。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

哈雷彗星多少年接近地球一次,哈雷彗星多少年來地球一次

76年,為了看哈雷彗星,拼了也要活到那個日子!哈雷彗星多少年來地球一次 哈雷彗星每76年迴歸一次,絕大部分時間深居在太陽系的邊陲地區,即使用現代最大的望遠鏡也難以搜尋到它的身影。地球上的人們只有在它迴歸時有三四個月的時間能夠見到它。哈雷彗星接近地球的週期是多少年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轉週期為76年,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