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南宮适是用bai羿、奡(尚武du之人)zhi比當時有權之人,dao而以禹、稷(版尚德之人)比孔子,所以孔權子當面不誇他。如果誇他說的好不就是誇自己嗎?
而南宮适這樣說,就說明南宮也有尚德之心,又不可以不誇,所以出去後又誇他。
上面的是朱熹的解釋。
論語中很多心理描寫很有意思,令人會心一笑。
2樓:_緈福·天使艹
我覺得應該是之所以孔子不當面誇他,
是有一定的原因。
如果真想追求真知識的,那麼就關注字典伯伯吧~!
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6分)南宮适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
3樓:_文_刀
小題1:儒家要求統治者以德治天下,而不是以武力得天下小題1:結合譯文推出觀點回。
譯文:(1)南宮适問孔答子:「羿善於射箭,奡善於水戰,最後都不得好死。
禹和稷都親自種植莊稼,卻得到了天下。」孔子沒有回答,南宮适出去後,孔子說:「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呀!
這個人真尊重道德。」(2)孔子說:「千里馬值得讚揚的不是它的力氣,而是它的品德。」
4樓:允兒舗珒
小題來1:d
小題1:體現了孔子尚德不自尚力的思想。bai小題1:儒家要求統治du者以德治天下,而不是以武力得zhi天下小題1:結合譯文推dao出觀點。
譯文:(1)南宮适問孔子:「羿善於射箭,奡善於水戰,最後都不得好死。
禹和稷都親自種植莊稼,卻得到了天下。」孔子沒有回答,南宮适出去後,孔子說:「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呀!
這個人真尊重道德。」
(2)孔子說:「千里馬值得讚揚的不是它的力氣,而是它的品德。」
《論語》中孔子有關「義」的話 10
5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以「義」作為判斷所有事物的價值標準。人們的言行舉止符合「禮」的規範和「仁」的精神,就是「義」。正人君子應重義輕利。
6樓:橫掃千軍
孔子論義
一、思考堅持正道
⒉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二、學習堅持正道
⒉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三、對人堅持正道
⒉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⒉19哀公聞曰:「何為**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服;舉枉錯諸直,**不服。」
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
「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
」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
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12.23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13.2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四、處事堅持正道
5.1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絲曳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5.4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6.13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6.14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9.31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11.6 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11.20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11.24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
」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 曰:「然則從之者與?
」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12.10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祗以異。』」
12.11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12.17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2.19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12.20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
」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
」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
「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12.21 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
」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
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12.22 樊遲問仁。子曰:
「愛人。」問知。子曰:
「知人。」 樊遲未達。13.
3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3.7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13.8 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13.13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3.14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13.19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13.20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
「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 曰:「敢問其次?」曰:
「言必信,行必果; 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
「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3.21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4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13.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13.26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3.27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13.28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人思思,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
14.1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14.2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14.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4.5 南宮适問於孔子曰:「羿善射,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宮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4.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4.11 子曰:「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14.12 子路問**。子曰:
「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矣!」曰:「今之**者何必然?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矣!」
14.13 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 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
」 子曰:「其然!豈其然乎?
」14.14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14.15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14.18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人巽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14.19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14.20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14.21 陳成子弒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
「陳恆弒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
」 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從大夫子後,不敢不告也!
」14.22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14.23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14.24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15.1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15.3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15.4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
15.5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15.6 子張問行。子曰: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期倚于衡也;夫然後行!
」子張書諸紳。
15.7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有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15.9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5.14 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
15.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15.16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5.17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15.18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5.19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5.20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5.21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5.2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論語中孔子講的三達德指的是什麼,論語中孔子講的三達德指的是
論來語 中沒有直接提到 三達源德 或者 三大德 論語 記載孔子提出君子有 三戒 三畏 三戒 是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三畏 是 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季氏 另外,子張 篇中記載子夏說 君...
寫出一句《論語》中關於「問」的名句
子夏問曰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為也?子曰 繪事後素。曰 禮後乎?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矣。子曰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子曰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 惡不仁者,其為仁...
問聖經中的問題問在整本聖經中從舊約到新約一共都是提到了哪些國
國家很多的,但最主要的就那幾個,埃及,以色列,非利士,亞述,巴比倫,波斯,瑪岱,希臘,羅馬大概就這些吧 問聖經中的問題問在整本新舊約聖經中都是記載著有哪些國家 以色列,埃及,敘利亞,巴比侖,羅馬,希臘,波斯,亞述。衣索比亞,問聖經的問題說整本舊約聖經是希伯來語怎麼一到了新約怎麼又成了希臘話的聖經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