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的寫作突破,長恨歌的寫作手法特點?

2021-03-19 18:32:05 字數 4956 閱讀 8259

1樓:阿瑟

臺灣知名學者王德威曾在《海派作家 又見傳人》一文中評價王安憶,認為她的創作是對海派女作家張愛玲的繼承與補充,都善寫上海的風情與女人,但筆鋒卻不相同,張愛玲是抱著反諷的心情來精雕細琢,而王安憶是平淡的、同情的態度來講述故事,自創作以來就不斷對**的創作技巧與形式進行創新與研究,曾經從事過傷痕文學、知青文學、尋根文學的創作,但是創作的題材以知青在鄉村的生活為主,雖然題材單一,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九十年代的《長恨歌》這部長篇**以龐大的空間建構及時間流程,豐富的人物活動敘述了上海的歷史,刻畫了上海的女性,審視了上海的文化。在這部**中,王安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突破。

一、獨特的視角:把城市與人生經驗聯絡起來  李歐梵教授說:「王安憶的《長恨歌》描寫的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將這座城市寫成一個在歷史研究或個人經驗上很難感受到的一種視野。

這樣的大手筆,在目前的**界是非常罕見的,它可說是一部史詩。」這也是《長恨歌》的獨特之處。我認為文字重要的不是故事發生的年代,而是寫故事的年代,作者要寫一座城市,便直接跳入**的發展程序,人物的人生經歷中去發表對上海這座城市的看法。

用細膩的筆調敘述了上海普通市民王琦瑤坎坷一生的命運,王琦瑤的形象也蘊含了王安憶對上海這座城市的記憶。我把《長恨歌》定義為發生在都市民間的故事,王安憶把幾個不同的歷史時代作為**的寫作背景,憑著她對上海的熟悉以及對上海女孩子心理狀態的細緻揣摩,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上海小姐」— —王琦瑤這樣一個人物,文字的故事以她為中心了一系列生活場景敘述。她是選美選出來的上海三小姐,有著美麗的容貌,在每一個特定年代裡,都會出現一個與她有著情感糾結的男人,雖然是起烘托作用,但在王安憶的筆下也深深留下了屬於他們自己階層的烙印。

不同的男人、不同的身份與地位,有**、有攝影師、有無業的富二代都試圖佔據她的情感,但又都以失敗告終。  另外,王安憶打破了創作的封閉空間,在她的**中縱橫交錯有兩個空間:上海與鄔橋,使時間在這兩個空間中自由穿梭。

溫儒敏、趙祖謨都曾指出:「城市空間形式成為王安憶敘述文字空間形式,而上海這個城市被塵封多年的神祕感又給了王安憶以歷史的衝動和訴說的可能」。[2]我們可以這樣說王安憶用時間追憶的方式將縱橫交錯兩個空間密切聯絡在一起。

這個特徵在《長恨歌》中表現尤為突出。王安憶曾自述過:「《長恨歌》是一部非常非常寫實的東西,在那裡我寫了一個女人的命運……我要寫的是一個城市的故事。

」通過對主人公王琦瑤一生細膩的描寫,以一個女性的眼光,以一顆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沉浮的平凡上海心去看上海,去探索上海這座城市的精神。她有著對生命和美的獨特審美視角。王安憶在《長恨歌》中反覆描述在光與暗的轉換中永恆流逝的時間,帶有某種虛無的東西,使文字透出一種如煙的塵世感,這也奠定了**的感情基調。

二、流露出「尋根」意識  王安憶在《長恨歌》中也流露出了尋根的意識,懷舊的情懷,以及對「家」感傷。家是每個人、每個家的庭安身立命之所和靈魂的棲息地。家也是研究王安憶作品的主要線索,然而,王安憶和張愛玲相比,卻是一個「失根感」很重的人,她雖然是大半輩子都居住在上海,但是她在《紀實與虛構》中開篇就說,她的家庭是遷居到上海的外來戶,他們沒有親戚朋友,沒有家族。

可以說,這種「失根感」一直伴隨著王安憶的創作歷程,是她尋找種種可能的歸宿的動力所在,所以促使她創作了《長恨歌》這部**。從現當代文學史研究的意義上看,這部**,王安憶借一個女人王琦瑤的一生表現出自己對這座城市過去的懷舊,對自己精神的尋根。  在《長恨歌》中,「尋根」不同於以往的尋根文學,作者在這裡為上海創造出一種靈韻,而由「懷舊」產生的社會現狀宣告了這種靈韻在消費大眾和商品的海洋裡的無可挽回的消散。

面對靈韻的慢慢消散,王安憶在寫作上也表現出自身意義的不確定性。

三、對命運的探索  (一)命運與城市  就像許多作家習慣把自己的**放置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空間一樣,王安憶將自己**的故事環境主要安排在了上海,她說:「我生活在上海,我對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包括語言,上海人的世界觀等一直堅信關注的」。[4]她創作了許多的關於上海這座城市和上海人的文學作品。

長期以來,由於上海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變遷以及經濟發展等很多因素的原因,上海具有了不同於其他城市的誘人魅力,而上海市民的命運也隨著上海的變化而變化的。  談到《長恨歌》是,王安憶曾說過:「在那裡邊我寫了一個女人的命運,事實上這個女人只不過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寫的是一個城市的故事。

」上海在19世紀中葉被開闢為通商口岸,然後迅速發展為金融中心,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為了在這個城市裡很好的生活,人們形成了不怕吃苦、勇於追求、不斷進取的精神品質。在多元文化的薰陶和浸染下,在多層次得經濟結構影響下,上海逐漸形成了務實、堅韌、勤勞的精神。開闊上海人的品質,雅緻是上海人的生活情調,精明是上海人的特徵。

王安憶就是要用一個上海女人的命運來詮釋命運與城市的關係 。為了突出上海對**人物命運的影響,王安憶在開篇就花費了大量的筆墨描寫了上海的弄堂、流言、閨閣、鴿子,一起組成了上海城市形象的美麗畫面,寓意就是為了說明作品中人物命運的曲折起伏與上海街道、上海氣氛、上海的精神相關,尤其上海城市的歷史變遷深深影響了王琦瑤的一生。上海成全了她,也拋棄了她,繁華的上海是造就她人生悲劇的根源。

原因是:  首先,多元文化造就了上海城市的寬容本質。上海是一個追求時尚、追求情調,追求娛樂的獨特城市,就連募捐賑災的這種慈善活動也會又舉辦上海小姐的選美比賽來籌集。

解放後像王琦瑤這樣的人還能過著衣食無憂的平靜而優雅的生活,這只有在上海才會成為可能。未婚的王琦瑤住進平安裡以後,和康明遜、薩沙保持來往,並且還生下了女兒都沒有受到直接的道德指責和人身攻擊。上海的寬容使得她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平靜的過完自己的一生。

寬容的上海也造就了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寬容的上海人,在和李主任交往的過程中,沒有規定或限制李主任多長時間回來一次,而是讓他來去自由。  其次,繁華的上海造就了上海人的精明雅緻,上海人言談舉止都從容鎮靜。王琦瑤在得知自已被選為三小姐之後,沒有歡呼,沒有傲慢,仍然能冷靜的對待周圍的人和事,表現出謙遜和素養。

上海人的也總能把自己打扮的雅緻得體,引領時尚潮流,成為年輕人追逐和模仿的物件。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也很有情調,在平凡的日子裡,都要吃點心、喝咖啡、跳舞等,上海人經過長久的薰陶形成了優雅精緻的生活風格,既提高了城市的整體格調,也使鄰里間具有了溫馨和睦的融洽氣氛,因而讓他們有滋有味的經營著自己的每一天。  (二)命運與性別  站在女權主義角度看,性別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物的命運,這體現在人物命運不僅受到長期男權社會形成的傳統的封建思想的制約,也受到了人生歷程遭遇到的異性的影響,更受到自身性別特點和侷限的牽制,因此人物的命運也變得更加曲折坎坷。

  《長恨歌》中男性人物的自私、懦弱、猥瑣、虛偽使女性的人生經歷變得坎坷曲折。作者在這部**中否定了女性幻想靠男性、依賴愛情來改變命運的觀念。究竟女性應該怎樣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作者沒有給予正面的回答,但有一點很明確的,女性的命運必須由自己來把握,依靠男性來改變命運只能是女性一廂情願的卻不切實際的幻想。

儘管如此,作者在**中並沒有讓他筆下的女子居高臨下的鄙視男性的行為,但也未對男性給予嚴厲的譴責,相反是帶著平和的態度對男性的選擇表示了寬容和理解。和諧家庭是由男女平等才建立的,對此一味的斥責是不對的,因此王安憶在情節設計上,在男性人物的行為上都表示了同情和理解,也表現了她對社會中男女關係的自我獨特認識 。

長恨歌的寫作手法特點?

2樓:匿名使用者

長恨歌》在描寫情的這一點上創立了兩種結構模式:一是通過心理描寫來增加「情」的深度,通過時空的延續增加情的強度,二者形成一種立體結構模式;二是既描寫情的傷感、缺憾,又虛構了「情」在幻想世界的愉歡、圓滿,二者構成對立互補。

《長恨歌》是敘事長詩,《長恨歌傳》是史記體文學,《長生殿》是劇本,《紅樓夢》是**,作品的體裁不同,但卻有著密切的聯絡,《紅樓夢》和《長生殿》都是受《長恨歌》的深刻影響,是模仿《長恨歌》而創作出來的。

一.在心理描寫和情感描寫上獨具匠心:《長恨歌》中描寫心理活動細膩入微。「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之「苦短」;「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之「傷心斷腸」;「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之「夢牽魂魄」等等,描寫出唐明皇對楊貴妃的刻骨相思與愛憐,其悲涼與寂寞之心境與窗外的夜雨聲、古寺的鐘聲鼓聲交織在一起,又催下了淚千行。

在描寫情感上《長恨歌》宣揚的是「至情至愛」,深刻地表達了對「至情至愛」幻滅的沉痛與無奈。而《紅樓夢》受《長恨歌》的影響,宣揚的也是「情愛」精神及愛情因不可抗拒的原因毀滅之後的傷痛與悲哀。唐明皇與楊貴妃和寶玉與黛玉一樣,都是愛情悲劇的承擔者,也是悲劇的製造者。

《長恨歌》宣揚的是情愛至上,亂了法度,彌了朝綱,以至君王不早朝。而《紅樓夢》又何嘗不是佔了情場,彌了仕途呢!唐明皇與楊貴妃、寶玉與黛玉都追求的是情投意合的人間至愛,結局都是悲劇。

兩部體裁不同時代不同的作品,卻有著共同的特點:在展示主人公悲慘命運的同時,對他們的痴情和愛情悲劇給予了最大的惋惜、同情與歌頌,在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兩部作品有著相似的愛情悲劇。

二.作品結構上的相似:採用的都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寫作手法,二者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構建了故事的悲劇發展過程。

《長恨歌》中的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芙蓉帳暖度春宵」,「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寵愛在一身」,「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朱脣輕起,仙樂飄飄的甜蜜生活。《紅樓夢》中的前半部分,也是描寫了寶玉與黛玉的「一見衷情」,「溪邊相許」,「花下賞西廂」,「閨中女兒惜春暮」的彼此相戀的浪漫生活。作品以白描為主,用的是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

《長恨歌》中的後半部分,採用浪漫主義的寫作手法,描寫了悲劇的產生、發展和結果。《長恨歌》描寫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生死戀」,二人在「死別」後的傷心難眠,在虛無飄渺的海上仙山「玉容寂寞淚闌干」,「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寫盡了兩人之間生死相隔、天上人間,愛雖冷,情卻難斷。《紅樓夢》中的後部分,也是描寫了寶玉與黛玉的被迫分離,黛玉的「焚稿斷痴情」,「魂歸離恨天」後,寶玉看到的是「竹梢風動影移牆,瀟湘館內燭淚滴」,哀傷相思不已,乞求夢中相見,「淚灑相思地」,陰陽相隔,生死兩茫茫。

由此可見,《長恨歌》所寫的「情」,既有層層鋪墊,又有人物的心理刻畫;既有共處時的兩情相悅、山盟海誓,又有離別後的相思懷念、長恨綿綿。《紅樓夢》中對「情」的描寫不僅繼承了《長恨歌》的這一特點,而且還發揚光大。在佛道的感召下,相信靈魂不死,搭建起人間天堂,相信有來生,突破現實中只有一生一世的時空侷限,從而使愛情更加驚天動地。

《長恨歌》通過幻想的藝術把「長恨」的悽慘、哀傷、缺憾最後化為「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請記住七月七日,長生殿,我們相會在人間。《紅樓夢》繼承了這一寫作特點,把個人的悲劇命運與社會、文化、朝廷、家族的衰敗、頹廢結合起來,從而使寶黛的愛情悲劇顯得更凝重、深刻,更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長恨歌的寫作手法是什麼,長恨歌的寫作手法特點?

一.在心理描寫和情感描寫上獨具匠心 長恨歌 中描寫心理活動細膩入微.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之 苦短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之 傷心斷腸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之 夢牽魂魄 等等,描寫出唐明皇對楊貴妃的刻骨相思與愛憐,其悲涼與寂寞之心境與窗外的夜雨聲 古寺的鐘聲鼓聲交織在...

分析白居易長恨歌的藝術特色,白居易長恨歌的藝術特色和主題是什麼

從 漢皇重色思傾國 起第一部分,敘述安史之亂前,玄宗如何好色 求色,終於得到了楊氏。而楊氏由於得寵,雞犬 並反覆渲染玄宗之縱慾,沉於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釀成了 漁陽鼙鼓動地來 的安史之亂。這是悲劇的基礎,也是 長恨 的內因 六軍不發無奈何 起為第二部分,具體描述了安史之亂起後,玄宗的倉皇出逃西蜀,引...

賞析白居易《長恨歌》左右,賞析白居易《長恨歌》1000字左右

作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謂是一個成功者。他的現實主義的筆,寫出了多少個淒冷的場面,敲響了一次又一次警鐘。他的 長恨歌 可謂是他一生的代表作。詩以喜劇開頭而轉成悲劇,雖然作者的立意是 欲懲尤物 卻成了一首愛情的頌歌。這首敘事詩的最成功處就是抒情,相當複雜的情節只用精煉的幾句就交代過去,而著力在情的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