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油菜菌核病的發生、發展,與菌源量、氣候條件、栽培條件以及油菜品種、生育期等有直接關係。菌源基數多,環境適合,極易促成病害大面積發生。
1.田間菌核數量
一般來說,土壤中的有效菌核數量越多,病害越重。土壤中有效菌核數量的多少又決定於土壤、肥料和種子所帶菌核的數量。土壤中菌核的存活率和存活數量隨著輪作期的增長而銳減。
據福建調查,一年輪作田發病率為21%,二年的為5%。在旱地土壤中的菌核生活力可保持2年之久,但在稻田內泡水1個月,菌核即可腐爛。施用未腐熟的油菜殘秸肥料或播種帶菌核種子,都會增加田間菌核數量而加重發病。
2.氣候條件
降雨量、相對溼度、氣溫、日照、風等都與病害的發生有關。其中以降雨量和相對溼度對病害的影響最大。油菜開花期多雨,病害重。
據調查,開花期間降雨量在50mm以上病害嚴重;30mm以下發病輕;10mm以下極少發病。油菜開花期相對溼度在85%以上病害嚴重;75%以下發病較輕;60%以下病害很難發生。
在降雨量適宜的基礎上,溫度決定病害的發生期,影響油菜的受害程度。春季溫度回升快,土壤溼度大,有利菌核萌發,病害發生早。據陝西關中觀察,日均溫11.
5℃以上適於菌核萌發,12~13℃並有降雨時,可大量產生子囊盤。油菜開花期溫度低,花期延長,病害加重;高溫、乾燥病害輕。
風對病害也有影響。在春油菜區,油菜開花結果期有經常性的大風,土壤水分蒸發很大,空氣乾燥,病害極少。
3.栽培管理
油菜菌核病的發生程度,與耕作、施肥和管理等關係也很大。油菜連作,田間菌核積累量大,發病重。連作年限愈久,發病愈重。
據調查,連作旱地油菜的發病率比輪作的油菜高1.6倍。旱地油菜的發病率比水旱輪作的油菜高1.
3倍。輪作年限愈久,病害愈輕。病害的發生程度還與輪作作物和前作有關。
油菜與禾本科作物輪作病害較輕,與十字花科留種蔬菜、萵苣等換茬則發病嚴重。旱地輪作年限,一般應在2年以上才能有效地減輕病害。
施肥水平與發病有很大關係。一般是隨著氮肥施用量增多,病害逐漸加重。因為氮肥施用量過多,植株貪青徒長,生長過於繁茂,田間鬱蔽,甚至倒伏,均可顯著增加田間相對溼度,有利病菌的滋生蔓延,使病害加重。
施肥時期對病害發生也有影響。油菜開花期氮肥施用過多或過遲,促使油菜貪青倒伏,病害加重。據調查,後期植株貪青倒伏田塊的發病率較植株正常生長者提高一倍半。
或者苗肥施用很多,油菜生長過旺,開花期葉面積很大,田間鬱蔽,而薹、花期缺肥,角果發育期早衰,病害也很嚴重。
土壤排水情況和栽培方式對病害也有一定影響。一般是平作較畦作發病重,黏土較排水良好的沙土、壤土發病重;低窪地較高燥地發病重。中耕培土由於子囊盤遭到破壞或埋入土中,田間菌源少,較不中耕培土的發病輕。
夏、秋兩次深耕(20cm),較淺耕不翻壓表土的病害減輕90%以上,主要是由於菌核被埋入土中10cm以下腐爛或很難形成子囊盤。另外,油菜早播比晚播發病重。原因是早播比晚播開花早、花期長,與子囊孢子發生期相吻合的時間亦相應加長。
同時,早播油菜角果發育期較長,有更多的機會造成菌絲再侵染,故發病重。
4.品種與生育期
3種型別油菜對菌核病的感染性有較大差別。一般白菜型發病嚴重,甘藍型較輕,芥菜型最輕。油菜品種間抗病性也有差異。
江蘇農科院經作所對國內外882份油菜種質資源進行抗(耐)菌核病的鑑定結果,未發現對菌核病免疫的種質,但獲得高抗(耐)種質37份,中抗(耐)種質61份。陝西關中鑑定,秦油2號中度抗病,馬努等輕度感病,河南51嚴重感病。晚熟品種較早熟品種發病輕。
油菜最易感病的生育階段是開花期,而核盤菌的主要侵染期是在子囊盤發生期。如果油菜開花期與核盤菌子囊盤的形成期在時間上相互吻合,發病便重。由於核盤菌產生子囊菌的適溫範圍略低於油菜開花的適溫範圍,子囊盤一般多在油菜開花前開始發生,油菜如開花早,花期長,則與子囊盤發生期吻合的時間長,因而發病較重。
相反如開花遲,花期集中,則病害較輕。白菜型油菜、早熟品種發病重的原因,主要是開花期較早,花期較長而不能避病。
此外,油菜分枝部位高,分枝緊湊,莖稈紫色、堅硬,葉面蠟粉多,落葉容易,無花瓣,種子較蓮軒先成熟等,均可減輕發病。
陳士華等利用逐步迴歸分析和通徑分析,研究了1991—2023年春油菜不同生育期各氣象因子與菌核病發病率間的關係,建立了春油菜菌核病莖部發病率迴歸模擬方程:y=-34.230056+0.
405018x1—8.759353x2+9.274252x3+0.
024760x4+0.1893376x5+2.835423x6
取得到了較好的**效果。
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的病原是什麼?
2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分類地位
油菜核盤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屬子囊菌亞門真菌柔膜菌目核盤菌屬。但應注意,korf和dumonl(1972)已將該菌轉為whetzeliniasclerotiorum,目前有些國家也用此學名。
2.形態特徵
在pda培養基上,菌落呈圓形,菌絲平展、白色,不產生色素。在植株上寄生時,遇適宜環境條件,菌絲生長迅速,最後集聚成團,形成菌核。菌核呈不規則形,鼠糞狀,表面黑色,內部白色或略呈粉紅色,大小和形狀因形成菌核的部位而異。
菌核在土壤中萌發產生子囊盤柄。子囊盤柄細長而彎曲,伸出土面後頂部膨大張開形成子囊盤。一粒菌核一般可產生1~4個子囊盤,少數可多達10個以上。
子囊盤肉質,淺肉色至深褐色,初呈杯狀,後呈盤狀,直徑0.5~16mm。子囊和側絲整齊排列在子囊盤上。
子囊棍棒形或圓柱形,無色,有柄,大小為91~141μm~11μm,內含8個子囊孢子,在子囊內單行斜向整齊排列。子囊孢子單胞,無色,橢圓形,大小為8~14μm~8μm,側絲棍棒形,有分隔,頂部較粗,直徑約3μm,雜生於子囊間。子囊孢子萌發形成菌絲。
菌核有時也可直接萌發成菌絲。菌絲白色,絲狀,有分枝,具隔膜(圖5-2)。
圖5-2油菜菌核病菌
3.生理與致病性分化
油菜菌核病菌屬兼性寄生菌,致病力很強。菌絲能分泌大量果膠酶和纖維素酶,溶解寄主植物細胞壁的中膠層,分解纖維素,而使植物體發病部位的組織解體而腐爛。李永紅等通過比較油菜菌核病菌的菌絲生長速度、菌絲乾重、菌落形態、致病力強弱及菌株的草酸累積等,將陝西與新疆兩地的核盤菌分成a、b、c3種型別。
其中a類**於陝西大荔的油菜和向日葵,b、c類**於新疆阿勒泰的向日葵。不同型別核盤菌對不同寄主的致病力存在著分化現象。a、b類菌株生長正常,菌落均勻旺盛,b類對油菜、向日葵和大豆的致病力較強,草酸產量較高;而a類僅對油菜和向日葵的致病力較強,對大豆的致病力很弱,但草酸產量最高;c類菌株生長異常,菌落稀疏不均勻,對3種作物的致病力均弱,草酸產量較低。
4.生態特性
菌核形成的溫度範圍5~30℃,以10~25℃形成最快,數量最多。菌核萌發的溫度10~17℃,土壤相對溼度70%~80%。菌核抗乾熱、低溫,但不耐溼熱。
菌核在室溫下乾燥儲存4年,仍有萌發力。乾熱70℃下10min,菌核存活率仍達76%。在最低溫度達-31℃的覆雪下經4個月,菌核雖失去形成子囊盤的能力,但仍具有生活力。
菌核在50℃熱水中經5min或60℃熱水中經1min全部死亡。在自然條件下,水田中的菌核在夏季易為土壤微生物所寄生,1個月即全部腐爛死亡。在旱地土溫達28~34℃、含水量在20%以上時,經1個月後大部分菌核也死亡。
形成子囊盤的溫度範圍與菌核萌發相似,以8~16℃最適。子囊盤的形成還須要有足夠的散射光或日光照射,在黑暗條件下則不能形成。子囊孢子對溫度的適應範圍較廣,在-1~35℃範圍內均可發芽,以5~20℃時發芽最快,侵入適溫15~20℃。
子囊孢子耐乾燥,在乾燥環境下經2個月後,只要有85%以上的相對溼度,子囊孢子發芽率仍可達100%。子囊孢子在黑暗和散射光下均能正常萌發,日光直射4h後,幾乎完全不能發芽。菌絲生長髮育要求較高的溫度,以15~29℃適宜;尤其需要極高的溼度,以相對溼度85%~100%為適宜,菌絲對ph的適應範圍很廣,但以ph6~11為適宜。
5.寄主範圍
此菌的寄主範圍很廣,我國報道的寄主植物有31科171種。其中以十字花科、菊科、豆科、傘形花科、錦葵科、茄科等為主,主要有油菜、白菜、甘藍、蘿蔔、向日葵、萵苣、蠶豆、豌豆、紫雲英、大豆、胡蘿蔔和茄子等作物。
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有什麼症狀?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油菜菌核病從bai苗期至結角期du均可發生,以開花zhi後發病最dao盛。葉、莖、分枝、內
角果均可受害,以莖
容部受害損失最重。
苗期在接近地面的根頸和葉柄上,形成紅褐色斑點,後轉為白色。病組織變軟腐爛,有白色菌絲,輕者生長發育不良,植株矮小纖細,導致產量降低,重者可致苗死亡。
成株期葉、莖、花、果和種子均可感病。葉感病後初生暗青色水漬狀斑塊,後擴充套件成圓形或不規則形大斑。病斑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同心輪紋,外圍暗青色,外緣有明顯的黃色暈圈。
潮溼時病斑迅速擴充套件,全葉腐爛;乾燥時則病斑破裂穿孔。莖部病斑初呈水潰狀,淺褐色,橢圓形、稜形、長條形狀繞莖大斑。病斑略凹陷,有同心輪紋,中部白色,邊緣褐色,病健交界明顯。
病害嚴重時,病莖上長滿絮狀菌絲,故稱為「白稈」、「黴稈」等。此時植株乾枯而死或提早枯熟,可見皮層縱裂,種子不飽滿,癟粒增加。角果感病形成不規則白色病斑。
種子感病後表面粗糙,灰白色,無光澤,或變成不規則形癟粒。花瓣上產生油漬狀褐色小點,失去光澤而呈蒼黃色,易脫落。在發病的莖內外和角果上均可形成大小不等的鼠糞狀菌核。
在長江流域,該病主要發生在蓮基部,以蓮腐為主。
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的侵染迴圈是怎樣的?
4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病菌以菌核主要在土壤中,其次在病殘體內、種子間和堆肥中越夏和越冬。調查發現,連作4年的油菜地,菌核數為4800粒/667m2,連作2年的為2400粒/667m2,每千克油菜種子含菌核0.54粒,每千克殘莢含菌核0.
16粒。殘莢中的菌核可能隨堆肥進入田間。由此可見,土壤中菌核量大,是來年初次侵染的主要**。
混在種子和堆肥中的菌核隨播種、施肥進入大田土中。在溫、溼度適宜時,菌核萌發產生子囊盤,子囊盤放射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隨氣流傳播,有時可傳播數公里。
子囊孢子在寄主上發芽,侵染油菜的花瓣和衰老變黃的葉片,導致此病的初次侵染。子囊孢子萌發產生侵入絲,以機械壓力直接從表皮細胞間隙穿透或壓破角質層而入侵,或從寄主傷口、自然孔口入侵,引致發病。但是,子囊孢子不能直接侵染莖稈,可能是由於莖稈角質層和表皮細胞壁的機械堅韌度大,使侵染絲的發育受阻,不能入侵。
春季潮溼,土壤中的菌核也可以直接產生菌絲,侵染靠地面的枝葉而引起病害。
田間再侵染是通過菌絲進行的。菌絲再侵染有兩個途徑:①脫落的帶菌花瓣與葉片、莖稈接觸,菌絲蔓延到葉片或莖稈上引起發病;②病葉與健葉、莖稈接觸,病葉上的菌絲直接蔓延而使之發病,再通過枝、葉、角果毗連由菌絲引起株間相互感染。
據調查,發病葉片有55%~99%是由脫落的帶菌花瓣傳染的,莖稈發病有66.7%~100%是由病葉接觸傳染的,只有2.7%~28.
8%是由帶菌花瓣引起的。
馬鈴薯幹腐病發病的原因是什麼,馬鈴薯幹腐病發生原因是什麼?
1馬鈴薯品種抗性差 目前,栽培的馬鈴薯大多屬於幹腐病感病品種,尚未發現對幹腐病免疫或高抗的品種。不同感病品種對病害的易感程度具有較大差別,其中早熟品種較晚熟品種易發病 2栽培管理水平低 生長期的栽培管理與幹腐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應創造適宜馬鈴薯生長的環境,良好的肥水管理既可抑制幹腐病菌的侵染,也可提高...
雞腫頭腫臉是什麼病,雞的腫頭腫臉病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內容來自使用者 摩羯看見的風景 哪些雞病會引起雞腫頭腫臉?現在的境條件下雞病多發,很多發現自家雞腫頭腫臉的發病率明顯比以前多了,甚至有的流眼淚打噴嚏。但是並不是確定的一種雞病你會產生這種症狀,所以要求我們養殖人員最好能夠掌握這種病的發病規律以及 以防止盲目用藥。1 發病原因 1 支原體病 由敗血支原...
桃子黑斑病的發病原因是什麼,桃子什麼病害,發病原因是
防治方法 果實套袋.幼果期噴灑二次2000倍託布津或1500倍多菌靈均 供您參考 桃子什麼病害,發病原因是 這是褐腐病 桃褐腐病的病原是真菌中子囊菌亞門的鏈核盤菌。病菌主要以菌絲在僵果或病枝上越冬。僵果是由病菌菌絲與果肉組織交織在一起形成的大型菌核,病菌在僵果中可存活數年之久。溫室升溫後,僵果上會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