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名家遊記散文集萃的介紹

2021-05-17 15:56:36 字數 5653 閱讀 6012

1樓:手機使用者

《中國當代名家遊記散文集萃》內容簡介:在轉瞬即逝的時空裡,在人生無法重複的過程中,經典打敗了時間的文字、聲音和表情。那些坦誠的語句,那些無畏的吶喊,那些對人類精神的思考,喚醒了我們曾經的期望,鼓起了我們的勇氣,不再虛度年華、懷疑未來。

經典的意義更在於常讀常新,無論時光如何變換,它依然是讀者書架上不變的風景。

推薦幾篇文學散文

2樓:匿名使用者

遲子建《光明在低頭的一瞬》張勝友《父親》桑麻《一九九二年的暴力》王劍冰《水墨周莊》王十月《尋親記》陳啟文《一個號碼的消失》楊獻平《我的村莊,我的痛》張華北《秋聲秋色裡的大葦窪》張國成《父親之光》劉水清《麥秸垛》張於《出走的衣冠廟》 (散文集)獲獎人員名單謝望新《珍藏起一個名字:母親》阿瑩《俄羅斯日記》李宗奇《宗奇散文》沈琨《歲月山河》吳克敬《碑說》杜煥常《瀟瀟雨》馮捷《風花雪夜·崑崙》徐風《天下知己》李新烽《非凡洲遊》彭鴿子《走進司崗裡腹地》習習《浮現》姚雪雪《夏都繪影》劉志成《邊地罹憂》席星荃《記憶與遊走》 (散文理論集)獲獎人員名單餘雷《兒童散文探論》傅德岷《散文藝術論》《談讀書》,《美學》,《美學原理》,《藝文雜談》

3樓:匿名使用者

朱光潛哲理散文 朱光潛:《談謙虛》

說來說去,做人只有兩樁難事,一

是如何對付他人,一是如何對付自 己。這歸根還只是-件事,最難的事還是對付自己,因為知道如何對付自 己,也就知道如何對付他人,處世還是立身的一端。

自己不易對付,因為對付自己的道理有一個模稜性,從一方面看,一 個人不可無自尊心,不可無我,不可無人格。從另一方面看,他不可有妄自 尊大心,不可執我,不可任私心成見支配。總之,他自視不宜太小,卻又不 宜太大,難處就在調劑安排,恰到好處。

自己不易對付,因為不容易認識,正如有力不能自舉,有目不能自視。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對於自己是天生成的當局者而不是旁觀者,我 們自圍於"我"的小圈子,不能跳開"我"來看世界,來看"我",沒有透視所 必需的距離,不能取正確觀照所必需的冷靜的客觀態度,也就生成地要執 迷,認不清自己,只任私心、成見、虛榮、幻覺種種勢力支配,把自己的真實 面目弄得完全顛倒錯亂。我們像蠶一樣,作繭自縛,而這繭就是自己對於 自己所錯認出來的幻象。

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實在不多見。"知人則哲", 自知或許是哲以上的事。"知道你自己"一句古訓所以被稱為希臘人最高 智慧的結晶。

"知道你自己",談何容易!在日常自我估計中,道理總是自己的對,文 章總是自己的好,品格也總是自己的高,小的優點放得特別大,大的弱點 縮得特別小。人常"阿其所好",而所好者就莫過於自己。

自視高,旁人如果 看得沒有那麼高,我們的自尊心就遭受了大打擊,心中就結下深仇大恨。 這種毛病在旁人,我們就馬上看出:在自己,我們就熟視無睹。

希臘神話中有一個故事。一位美少年納西司(narcissus)自己羨慕自己的美,常伏在井欄上俯看水裡自己的影子,愈看愈愛,就跳下去擁抱那影 子,因此就落到井裡淹死了。這寓言的意義很深永。

我們都有幾分"拉西司 病",常因愛看自己的影子墜入深井而不自知。照鏡子本來是好事,我們對 於不自知的人常加勸告:"你去照照鏡子看!

"可是這種忠告是不聰明的, 他看來看去,還是他自己的影子,像拉西司一樣,他愈看愈自鳴得意,他的真正面目對於他自己也就愈模糊。他的最好的鏡子是世界,是和他同類的人。他認清了世界,認清了人性,自然也就會認清自己,自知之明需要很深厚的學識經驗。

德爾斐神諭宣示希臘說:蘇格拉底是他們中間最大的哲人,而蘇格拉底自己的解釋是:他本來和旁人一樣無知,旁人強不知以為知,他卻明白自己的確無知,他比旁人高一著,就全在這一點。

蘇格拉底的話老是這樣淺近而深刻,詼諧而嚴肅。他並非說客套的謙虛話,他真正瞭解人類知識的限度。"明白自己無知"是比得上蘇格拉底的那樣哲人才能達到的成就。

有了這個認識,他不但認清了自己,多少也認清了宇宙。孔子也彷彿有這 種認識。他說:

"吾有知乎哉,無知也。"他告訴門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所謂"不知之知"正是認識自己所看到的小天地之外還有無邊世界。

這種認識就是真正的謙虛。謙虛並非故意自貶聲價,作客套應酬,像虛偽者所常表現的假面孔,它是起於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間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隨著己知世界擴大,愈前走發見天邊愈遠。他發見宇宙的無邊無底,對之不能不起崇高雄偉之感,返觀自己渺小.

就不能不起謙虛之感。謙虛必起於自我渺小的意識,謙虛者的心目中必有二種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東西,老是要抬著頭去望它。這東匠 可以是全體宇宙,可以是聖賢豪傑,也可以是一個崇高的理想。

一個人必須見地高遠,"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謙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覺得自己偉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謙虛有它消極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識:

也有它積極方面,就是高遠的瞻矚與恢闊的胸襟。

散文《文學可以帶來什麼

4樓:不雨亦瀟瀟

我們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便開始接觸到了語言,睜開眼睛第一次看到眼前這個全新的世界時,那一陣哭聲就是我們的語言,很多人有時卻並不知道語言的產生是在讓我們做什麼,莫里哀給了我們最好的回答:語言賦予人類是為了表達思想。是的,一種形式的產生是為了服務於另外一種形式,並且二者的主客關係又得以相互作用,使其昇華趨於完美,才有了鑄造人心靈深處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帶給了人類精神世界的巨大沖擊,這種力量,就是文學!

「文學就像爐中的火一樣,我們從人家借得火來,把自己點燃,而後傳給別人,以致為大家所共同。」或許這是對文學意義闡述最為完美的一種表達。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站在河灘處看到一大群水鳥,沒有文學氣息的人會喊著:

「哇,好多鳥,好多鳥!」擁有文學內涵的人則會吟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佳句,文學給人帶來的精神享受是巨大的,正如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說的那樣:

「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而文學便是點燃人類思想這堆乾柴的最好的火種,一旦點燃,那火焰熊熊燃燒,經久不滅!

不知從何時起依賴上了文字,愛上了用文字去表達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們大可不必去**文字所帶來的現實意義,只需要知道它可以讓我們在傷心時忘記疼痛,在興奮時趨於平靜,在得意時得以收斂,在失落時得以療傷。這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最佳狀態,便是通過文字得意實現的。以文字為食,以文字療傷,與文字相依為命,也許多年以後,簡單的文字可以算是一種財富,翻開淡淡的一頁,那裡承載著的是我們的精神世界!

「眼底江山皆淨域,毫端蘭竹見靈魂。」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正如高爾基所說:

「文學使思想充滿血和肉,它比科學和哲學更能給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確性和說明性。」使人類社會的整體素質得以提升的同時,又促進了現代文明的發展進步,使得人類靈魂得以洗滌昇華,充盈內心的空虛與寂寞,營造一種自我拯救與他人拯救的雙重效應,同時文學與社會可用生物學的一個詞概述為「反饋調節」,即社會向文學提供素材,文學向社會提供規範。

長期閱讀的人在生活中可以發現:公眾場合偏於安靜,發言時直戳重點,邏輯清晰;做起事情專注度高,不會大聲吵鬧;學習能力強,接受新事物更快。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卻能讓你悄悄成為你自己。

文學是生活的家庭教師,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當然文學帶給我們的,卻又不單單是這些。它所蘊含的巨大能量和精神財富,我們一時半會未能開發完全,只能從一個狹隘的方面,去領略它所折射出的無窮魅力!

**-文學-散文有什麼區別?!

5樓:千年以後

嚴格講,按照文學體裁的分類,**屬於散文.

說起區別,如果我們把**比做玫瑰,那麼散文就是一個五彩繽紛大花園.

文學的話 就是個統稱吧

6樓:百度使用者

**與其他文學體裁比較,是一種最自由的敘事性的文學形式:它既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 也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既能在文中直敘作者的感情和見解,又能在文中根據情節的發展 描述大段的景物和人物的心態。總之,它是可以調動各種藝術表現手段,多角度、多層次— —充分反映五彩繽紛生活的全方位的創作「攝影機」。

散文中的形象比較明顯,常用第一人稱敘述,個性鮮明, 正象巴金所說「我的任何散文裡都有我自己」, 總之可以說是表現自我。這就需要大膽無忌。正如魯迅所說「任意而談,無所顧忌」,他還推崇曹操及魏晉散文的「力主通脫」。

又如劉半農所說, 散文要「赤裸裸地表達」。還如一些人所說,「我是怎樣一個人, 就怎樣寫」,「心口相應,信口直說」, 「反正我只是這樣一個我」。寫真實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徵和生命所在。

這是定義的最大要素。

散文語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條是以口語為基礎,而文語(包括古語和歐化語)為點綴。其次是要清新自然,優美洗練。

此外,還可以講究一些語言技法,如句式長短相間,隨物賦形,如多用修辭特別是比喻,如講音調、節奏、旋律的**美等

7樓:匿名使用者

**和散文有什麼區別呢?它們的區別在於作者和作品的關係。如果說**家與**的關係就像一個建築師和他的建築物的關係,散文家與散文的關係就像一個人和他的家的關係。

建築師把建築物建築完畢,建築師就離開這個建築物了。在這時,儘管這個建築物還是這個建築師的勞動成果,還是帶著他的建築風格的,但所有這一切都已經成了這個建築物本身的特點,可以離開作者而獨立發揮自己的作用了。而一個人和他的家的關係則不同。

儘管一個人已經把自己的家佈置好了,但這個家仍然是他的家。別人可以來看,來做客,但你卻不能認為這就是你的。它的主人住在這個家裡處處合適,你住在裡面就不合適了。

8樓:連江一點萍

參考一下以下內容:

wenxue 文學藝術

文學…散文的閱讀 5

9樓:成吉→思汗

失敗是一根繩子

失敗是一根繩子,有的人用來繼續攀爬更高更陡的山峰,有的人把它當作了自縊的工具。

面對失敗這根繩子,很多人都明白,該把它當作攀爬的工具,事實上很多人也做到了,所以就有了「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安慰;可是也有那麼一些人,硬是把失敗當作了離開這個世界的通道——「不是我不想活,是我已經沒有了退路」。

說實在的,當生命和成功或者失敗聯絡在一起的時候,這個生命已經失去了生命該有的意義。

生命本身是一個過程,而成功和失敗不過是過程中的一個小小的片段。就像是人在旅途中,車輛或者輪船只不過是達到風景區的一個手段,總不能因為某一輛車的拋錨而停止自己前行的腳步吧?

人生路真的很長的,偶爾的挫敗也只能證明你在某一方面的不足,那是不能證明你全部不行的。而誰能證明你行或者不行?什麼「領導說行不行也行」的說法只不過世俗的人們對自己的一種虛無的否認——我們的一生可不會只跟一個領導到白頭吧?

即使跟著這領導到退休,可退休剩下的餘生還是我們自己的啊?憑什麼領導說了算?憑什麼就因為某一個人的否認而否認我們的一生?

因此,把失敗當作結束生命的理由的人除了證明了他的懦弱和愚蠢之外還能證明什麼?

當然了,不是所有的自殺者都是因為失敗。比如屈原之類的。看起來,他是死於他的失敗。他沒能阻止楚國被併吞的命運。他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但是,作為我個人的理解,他是死於對前景的恐慌。國破了,山河易主了,屈大夫就要淪為階下囚了。他一個人的榮譽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賴於呼吸的空氣被抽乾了——除了為楚國效力,他似乎已經找不到別的生存的理由。

找不到活著的理由比找到死的理由要難得多。

找死可以有很多借口,可是要讓人活著有一個理由就太難了。所以,很多人選擇了死。

這樣說來,一個人死和不死其實都是跟失敗無關的。失敗不過是個替死鬼。它的出現剛好被不想活的人找到了一個死的理由……

那麼,如果你還想活,還有活的理由的話,不管是怎樣的失敗都是不能打垮你的。

所以,你該拿那根繩子去繼續攀爬,直到你認為可以達到的高度……

心靈小語:失敗不可怕,那意味著我向成功又進了一步,所以,你該拿那根繩子去繼續攀爬,直到你認為可以達到的高度……

《中國當代散文經典》的好句摘抄

1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這是張愛玲對胡蘭成說的話。文學包括哪些方面?包括戲劇 詩歌 散文等。1 中國文學獎 老舍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 魯迅文學獎 曹禺戲劇文學獎並稱當代中國四大文學獎。2 文學巨匠 古希臘詩人荷馬 義大利詩人但丁 德國詩人 劇作家 思想家歌德 英國積極浪漫主意詩人拜倫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

中國當代詩人小草,中國當代詩人有哪些

小草,本名王澤軍,中國當代詩人。系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詩詞學會會員。現任仙桃市青少年文學聯誼社主席 仙桃市文聯委員 仙桃市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委員。曾在 詩選刊 詩歌月刊 河南詩人 青島文學 當代漢詩 詩眼雜誌 新國風 魯西詩人 心潮詩詞 青島文學 詩友 真情...

現代名家散文名篇賞析求幾篇名家散文加賞析!!!

金色花 羅賓德拉納特 泰戈爾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你要是叫道 孩子,你在 呀?我暗暗地在那裡匿笑,卻一聲兒不響。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當你沐浴後,溼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陰,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