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食的作文題目?要有創意的,不能太俗

2021-03-19 18:23:20 字數 5447 閱讀 6302

1樓:匿名使用者

1、食全食美

2、那些記憶裡的小味道

3、花樣美食

4、從菜場到餐桌的故事

5、色既是香 ,味就是美

2樓:俠影明

可以借鑑前段時間很火的舌尖上的中國,起名字舌尖上的xx

其他的一時還沒想到

3樓:牽湘仉聰慧

首先介紹幾道有名的粵菜,最好能現場展示幾道給大家看。條件允許的話可以來個現場烹飪,不允許也可以介紹幾道粵菜的由來的小故事。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關於美食的作文

4樓:匿名使用者

美味的小籠包

江南一帶,餛飩是最常見的小吃,這裡的餛飩分為大餛飩和小餛飩兩種。大餛飩裡餡比較多,有鮮肉的也有青菜的,但它又不同北方的餃子那樣皮厚餡足,江南人總是不肯象北方人那樣乾脆利落地做出餃子風格,他們總要保持餛飩的傳統,哪怕再大一些,小家碧玉的本色不變。江南大餛飩是放大了的小餛飩,樣子象修女的帽子,湯多量也足,一般人吃一碗也就有了七分飽的感覺。

正宗的江南小餛飩是最具江南文化味的,皮擀得講究,貼著碗能看到碗裡的花紋,真正是薄如蟬翳。肉要精瘦的,處理得細膩無渣,燒好後的餛飩,皮子晶瑩舒展,「白裡透紅,與眾不同」,象一隻只美麗的白蝴蝶 。這時候的注意力就不會在吃上了。

不過,這樣的小餛飩現在已經不多了,做的人和吃的人好象都已經缺少了這份精緻的心情。取而代之的是滿街都是的大眾小餛飩,簡單一裹,完事,連皮也不擀了,買現成的。

在北方讀書的時候,思念餛飩(福建的江南的),思念得咬牙切齒。北方同學很不以為然,說,那有什麼好吃的?清湯寡水的,不如咱北方餃子實在。

是的,要想實在,吃北方餃子;要想苗條,吃江南餛飩。

羊肉串很奇怪,我向來不吃羊肉,但對羊肉串卻來者不拒。

第一次吃羊肉串是在北京。那一天,從北京圖書館查資料出來,拐到白石橋附近,那裡有一片飯店餐館和小吃攤點。先買了仿膳食品窩窩頭,吃得直冒酸水,發了一通諸如慈禧太后的胃口怎麼這麼好對付之類的牢騷後,就站到了烤羊肉串的攤子前。

並沒有想要吃,的的確確是被那種香裡帶羶的味道吸引過來的。

同學也是南方人,不吃羊肉,但他敢想敢幹的精神令我佩服。他先買了三串,然後視死如歸地說:「我先吃吃看。

」他小心翼翼地先咬了一口,翻翻眼珠,接著就加快了頻率。我盯著他上下翻飛的大嘴,直問:「哎,別顧吃啊,到底好吃不好吃?

」他「嗯嗯」地一氣吃完了三串,才摸摸肚子很滿意地說:「不吃真傻。」趕緊掏錢,一手抓一把,這串咬一口,那串咬一口,真的很好吃,肥而不膩,焦香十足,還有一種特有的,說不出來的怪怪的味道(後來才聽新疆的同學說,那是孜然的味道)。

我們就這樣邊走邊吃,吃完了,就地再買,反正羊肉串攤子到處都有。直吃得飽咯裡都帶羊羶味,不能再吃了,再吃下去,我們非得變成草原牧民了。

本來以為羊肉串就是這樣好吃了,誰知新疆的同學說:那算什麼羊肉串?真正好吃的是咱們新疆的羊肉串,那可是羊肉串的老家。第一次那麼羨慕新疆人,真正覺得新疆是個好地方。

咱也沒有機會去新疆啊,就把北京的羊肉串當新疆的吧。

回到南方後,也見過羊肉串,但不僅外貌小裡小氣,味道也完全變了樣,如果說北京的羊肉串是仿名牌,那麼南方的羊肉串就是假冒偽劣了。也有例外,一次到南京出差,在新街口發現了久違的羊肉串,那味道,那相貌和北京的一樣。我又一次站在南京的大街上不顧斯文地大嚼起來。

以後只要去南京,都要想方設法地溜到新街口去過過癮。

但總是心有不甘,有事沒事總鼓動頭兒:「咱們也到烏魯木齊去開個讀者作者聯誼會?」

羊肉泡饃

有了羊肉串墊底,去西安吃羊肉泡饃的時候就好象有了膽量。

看過雄赳赳氣昂昂的兵馬俑,摸過楊貴妃的洗澡池,躲過小商小販的圍追堵截,吃過田裡剛採下來的草莓,當然也爬過大雁塔和古鐘樓,接下來就是品嚐西安小吃的時間。

西安小吃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是肉夾饃和羊肉泡饃。不過,肉夾饃我連看都不看,一塊大肥肉塞在一塊大餅裡,肥油直冒,儘管肉饃的主人說怎麼怎麼好吃,我就是吃不下去。不是怕胖,而是從小就不吃肥肉。

肉夾饃是放棄了,但羊肉泡饃是一定要吃的。

於是就去找。在古樓附近轉來轉去,轉累了就在一個小攤子上坐下來。坐定後才發現對面一個老頭在專心致致幹活:

把一塊硬硬的饅頭掰成顆粒狀。他神態專注地不緊不慢地掰呀掰,掉下來的粉末都用小指捺到嘴裡。他在幹嘛?

是不是牙口不好?正想著,又見老頭把掰好的產品倒進一個盛滿濃湯的大海碗裡,那碗濃湯頓時就變成了一碗漿糊。老頭有滋有味稀里嘩啦地喝完了這碗漿糊,站起身子,抹了抹沾在鬍子上的殘留物,打了個響亮的飽咯,滿臉都是幸福感。

突然好象明白了什麼,趕緊找來夥計問:「那是什麼?」「羊肉泡饃啊。

」老天,這糊里糊塗的東西就是大名鼎鼎的羊肉泡饃?小的時候就最恨把饅頭放進湯裡 ,軟不啦及的,要口感沒口感要味道沒味道,再好吃的饅頭再好喝的湯都給攪渾了。

所以,很遺憾,在西安最大的收穫是買了一堆民間工藝品,而在吃上,卻是一片空白。

看了賈平凹寫的陝西小吃,其中花了大量的筆墨形容羊肉泡饃的精彩,但我還是沒有被他煽乎得流出口水來。這在我看關於吃的書籍的歷史中是少見的。

朝鮮涼麵

初到東北,第一次看到正宗的朝鮮人和朝鮮文字還是大驚小怪的,後來看多了,就見怪不怪了。然後就開始琢磨如何深入瞭解朝鮮民族文化,比如,他們的飲食文化,更具體地說,如何吃遍學校周圍的朝鮮小吃店。

於是,先去朝鮮泡菜攤子前偵察一番,和買泡菜的朝鮮族老大媽套近乎,問:「道拉及是什麼意思?」朝鮮族老大媽真的很象《奇襲》裡的老大媽那樣慈祥,她不僅耐心地回答我的幼兒園水平的問題,還推薦我買了朝鮮泡菜的代表作——桔梗。

嚐了桔梗後,對朝鮮小吃就有了信心。

那一天,零下18°,屋外早已是灰白兩色世界。從澡堂出來,頭髮一會兒就凍成柴火棒。並不覺得冷,只是渴得慌。

就到處找有水源的地方,後來發現一面「朝鮮涼麵」的幌子正迎風招展,涼麵?正好解渴。一頭扎進去,裡面已是高朋滿座,人人都端著一個大海碗往肚子裡灌涼麵,很舒服的樣子。

於是也要了一碗。等端上來後,才覺得好象有點不對勁。鮮紅的麵湯上波瀾不興,麵條當然是潛伏在湯底的,只是這湯,怎麼看都好象是剛從自來水龍頭裡出來,冷不說,還有股漂白粉的味道。

懷疑歸懷疑,我真的太渴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喝了再說。結果,渴是解了,但我體內的那點餘溫可全給帶走了。一路跑著回到宿舍,又是捂熱水袋又是灌開水,折騰了半天,才把胃裡的那塊冰坨融化掉。

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東北人和南方人本來就不一樣,他們冰天雪地裡可以吃凍梨吃冰棒,那是因為他們有從小就鍛煉出來的堅強的胃。所以他們可以裹著大棉襖吃涼麵,而我,只能在穿短袖的時候。

但,我還是沒有勇氣再去品嚐朝鮮涼麵了。甚至一想到這四個字,我的胃就開始冒涼氣。

不怪朝鮮涼麵,只能怪我自己。

道口燒雞

說來慚愧,自己在外求學幾年,大部分的注意力花在吃上。究其原因,一是學校食堂乏味的飯菜,使自己時常處於飢餓狀態;二是天性所致,「民以食為天」嘛,自己當然也不例外。

於是,剛到長春不久,就打聽到「道口燒雞」挺有特色,忙親臨考察。果真,擺在櫥窗裡的燒雞肥嫩嫩、黃燦燦、熱騰騰,撒發著迷人的香氣,又看到買燒雞的人排成了長隊,更證實了此燒雞的名不虛傳。此後三年間,只要錢包裡有點餘錢,便忙不迭地往燒雞店送,買不起整隻就買半隻;買不起半隻就買雞雜碎(雞肝、雞卵等構成,便宜而味極佳,是窮學生最親睞之物)。

那種拎著一小袋燒雞走路的愉快,無法言喻,只覺得生活在那一刻是多麼美好。此時若去攻讀書關,再厚的「磚頭」也能毫不費勁地「啃」下來,這就是「道口燒雞」的威力。有時,人的胃口會比腦袋重要得多,換句話說,就是物質有時也能毫不客氣地戰勝精神。

逢到宿舍裡的女同胞過生日,無例外地都要買只「道口燒雞」以饗大家。雞上臺面後,往往還沒等開啟塑料袋,大家就已經操起傢伙躍躍欲試了。那香噴噴、熱騰騰的燒雞,嫩而無渣,連骨頭都是酥的,一塊雞肉在舌頭上還來不及停留就溜進肚子裡去了。

而此時往往有師兄師弟尋著香味不請自到,說句「生日快樂」就一屁股坐下來大嚼起來。那時候,要求師兄師弟辦事或反過來他們求我們辦事,都言不二價:一隻道口燒雞。

在長春的三年,可以說是伴著「道口燒雞」的香味渡過的。(雖不能常吃,但離學校不遠的一家燒雞店每天毫不吝惜地飄來的香味,使我們的讀書生活變得有滋有味起來。)

臨畢業的時候,有人告訴我,有一家大餅店專營夾肉大餅,味道好得沒法提。可惜沒有機會了。要不然,現在又會有一樣好吃的供我回味了。

5樓:戀戀桛譁依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 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

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

「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

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說起中秋的**,坊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

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被叫著月精。

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裡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唐明皇遊月宮,話說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

一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裡看到了一隻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說中是賴月餅作為通訊工具。朱元璋帶頭取義,把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裡,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說,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於新的一代來說,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

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

關於秋天的作文題目,關於秋天的作文題目

金色的秋天 寫景作文 秋風像一隻神奇的畫筆,一夜功夫,就把碧波盪漾的林帶染成金燦燦的了。登上山頭,向下眺望,眼前是一片金色,若是仔細觀察,便看到金黃中夾帶著一片片紅 一片片綠的。紅的得像瑪瑙,綠得像翡翠。還有山下那水平如鏡的池塘,倒映著眼前的美景,格外的好看。下山後,原來在路邊賣西瓜的小攤不見了,代...

關於家庭的作文,題目如下,關於家的作文題目

家是每個孩子成長的搖籃,是每個孩子棲息的港灣。我就有一個溫馨 幸福 和睦的家。我愛我家。我愛我家,一個幸福溫暖的家。爸爸媽媽對我百般的疼愛,使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家中的溫暖。每逢放學回來,媽媽正忙著在廚房為我做著可口的飯菜,爸爸坐在我的一旁,陪我學習,當遇到不會的題,爸爸便會耐心地給我講解,媽媽對我的學...

改變了我(作文題目)關於人與自然的作文題目

自信改變了我 雖然我是一個有點內向的女孩兒,但是我的內心中充滿了自信。我相信風雨後總能見到彩虹,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收穫成功,我相信 正因為我的自信,使我沐浴著陽光,享受著快樂。上三年級的時候,才剛剛開始學習寫作文,我就落在了起跑線上。每次發下我的作文,上面都是老師那紅筆勾勒的圈圈點點,文後的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