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主要節日,蒙古族有哪些重大節日

2021-03-19 18:23:04 字數 4837 閱讀 2221

1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族民間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等。

「白節」 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和春節大致相符。

除夕那天,家家都要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節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幹、乳酪、奶豆腐等奶製品擺上盤子裡,用以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聖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

烤全羊過去多用來進行祭典或祭敖包時才用,現在已成為盛大節慶或迎接貴賓用的一種特殊菜餚。

那達慕大會 每年夏秋季牧閒時舉行。「那達慕」在蒙語中有娛樂或遊戲之意。內容有摔跤、賽馬、射箭、舞蹈,以及物資交流等。

解放後又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田徑、球類比賽、文藝演出、**展覽、放映電影、交流生產經驗等,成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盛會。

蒙古族有哪些重大節日

2樓:慧慧的網盤

1、馬奶節

馬奶節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以喝馬奶酒為主。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的部分牧區。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天。

蒙古民族牧養五畜和擠取乳汁加工各種奶食品,是他們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的重要內容。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飲食**,所以每年開始擠新奶時都要進行一定的儀式,並進行聚會慶祝,希望獲得更多更好的奶食品,其中馬奶節古老而具有典型性。

2、白節

白節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整個白月期間,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紛紛騎上駿馬,帶上嶄新的哈達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戶給各浩特的親友、家長拜年。

不過現在,草原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騎摩托車或開吉普車的男女青年。拜年的路途,是青年男女賽馬、追逐、嬉戲的絕好機會。身臨其境的人無不感到馬背民族不拘一格的生活情趣和粗獷豪邁。

3、那達慕

那達慕是蒙古語,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今天,那達慕除了進行男子三項競技外,還增加了馬球、馬術、田徑、球類比賽、烏蘭牧騎演出等新的內容,同時舉行物資交流會和表彰先進。舉行那達慕時,牧區方圓數百里的牧民穿起節日的盛裝,騎著駿馬或乘坐汽車、勒勒車絡繹不絕地前來參觀。

4、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語,意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節日之一。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杆,杆頭上繫著牲畜毛角和**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石;在敖包旁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乳酪等等。

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唸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焚香點火,頌詞唸經。牧民們都圍繞著敖包,從左向右轉三遭,求神降福。

5、點燈節

點燈節蒙古族稱之為"祖樂",節期在農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種小規模的宗教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

這一天黃昏時,家家戶戶在一高坡處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燈,這種燈的燈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在每個蒙古包內有用麵糰攢成的小油燈,整個晚上都亮著,象徵著世界永遠光明,人們長命百歲。

3樓:你好嘛

1、成吉思汗紀念節

按照蒙古族習俗,農曆三月十七日是紀念成吉思汗顯示卓越的軍事才華,建立赫赫戰功的日子。成吉思汗遺物蘇魯錠」(長矛)的祭奠儀式就在這天舉行。成吉思汗紀念節也叫祭祖節,每年農曆六月二十日舉行,是紀念蒙古族祖先成吉思汗的節日。

2、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大會是內蒙、甘肅、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在每年

七、八月這一水草豐茂、牲畜肥壯、秋高氣爽的**季節舉行。那達慕,蒙語是「娛樂」或「遊戲」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適應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

那達慕大會有著悠久的歷史。過去時那達慕大會期間要進行大規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唸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現在,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專案,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專案。

3、敖包節

敖包節是蒙古族的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節日,每年七八月份,蒙古人常常歡聚一起,歡度此節日。喀納斯湖畔的敖包節圖瓦人,雖然是蒙古族的一個分支,但慶祝節日與蒙古族有所不同。

當山花爛漫、青草覆蓋時,圖瓦人以家為單位,自備釀造的奶酒和烤肉聚集在一起,舉行賽馬、摔跤、射箭等體育活動之後,全村男女各分一堆,圍坐在一起,享用奶酒、烤肉等食品,歡度節日。

4、白節

白節又稱又稱「白月」、查幹薩日(西里爾蒙文:цагаан сар),是蒙古族的「春節」。白節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古代蒙古人把農曆春節叫希恩吉爾,即新年。自古以來,蒙古族以白色為純潔、吉祥之色,他們最崇尚的是白色,故稱春節為白節。與國內其它民族一樣,生活在中國境內的蒙古族也十分注重過春節。

但由於生產生活條件和客觀環境的不同,蒙古族過春節,草原遊牧文化特色十分濃厚。

5、打鬃節

打鬃節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每歲五月初擇日舉行。每年春季,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們都要舉行傳統的打馬鬃、整馬尾、打烙印等活動。

牧民提前把馬群圈到牧點周邊的草原上,套馬手身著輕裝馬靴,騎著各自的貼身坐騎在馬群中穿梭,尋找到目標後,套馬手甩出套馬杆,套住馬頸。此時,幾個身體強壯的大力士猛撲過去,把馬摔倒在地。

負責剪鬃的牧民走上前,給剽悍的烈馬剪鬃「打扮」,經驗豐富的騎手馴服後將馬放歸群。牧民自豪地稱打鬃節為「勇敢者的遊戲」。

4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族的節日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中元節、那達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紀念節等。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每年

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遊戲。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

馬奶節是蒙古族傳統節日,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的部分牧區。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天。

燃/燈/節,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

過年,古代蒙古人把農曆春節"希恩吉爾",即新年。也有稱"白 節"或"白月"的,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近些年來,蒙古族春節雖與漢族大體一致,並吸收一些漢族習俗,如吃餃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許多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閤家團圓。

火日,亦稱拜/火節。它主要來自古代蒙古族對火的崇拜。 祭火儀式是在農曆12月23日晚間舉行。

有可能受了漢族 臘月23祭灶的影響。但祭火的習俗卻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這是農曆年的前奏。

祭敖包,也是一項重要的節日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便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

然後,喇/嘛/們焚香燃燈,誦經唸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牧業豐收年。

麥德爾節是紀念彌勒佛的節日,節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較濃厚。節日當天,每個黃廟都掛出彌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來寺廟敬獻供品,燒香叩拜。寺廟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沒有活佛則由大喇嘛主持。

拜完佛之後,大家由固孜達(旗長)帶領進行射箭、賽馬、摔跋等蒙古族傳統娛樂活動。

點燈節蒙古族稱之為"祖樂",節期在農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種小規模的宗教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這一天黃昏時,家家戶戶在一高坡處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燈,這種燈的燈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

塔克勒幹節蒙古族每年要舉行一次大型的以部落為中心的祭敖包活動,時間在夏季。敖包一般置在水草豐美的高山丘陵處。祭敖包可能是**於古代的祭山,它是蒙古族對自然崇拜的表現。

5樓:mrhs驀然回首

蒙古族節日

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亦稱「白節」或「白月」。此外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

蒙古族年節

據史書記載,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漢族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蒙古族年節吸收了一些漢族習俗,如吃五更餃子,放鞭炮等,但也保留了很多蒙古族傳統習俗。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點篝火,以示閤家團圓,辭舊迎新。

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迎新酒」,親朋間互贈哈達,恭賀新年吉祥如意。整個白月裡牧民著節日盛裝帶走親訪友。

那達慕蒙古族傳統的競技娛樂節日,「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而今演變成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征、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

今在每年夏秋之交舉行,活動內容除了傳統的「男子三競技」,還有文藝演出、田徑比賽和各類經濟文化展覽以及訂貨洽談等。

馬奶節以讚頌駿馬和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和鄂爾多斯牧區。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兩天。

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準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全羊席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和烏蘭牧騎文藝演出或放電影等活動。

祭敖包蒙古族的傳統祭祀活動之一。「敖包」漢語的意思為「高堆子」。指在遊牧交界處及道路上用石塊或泥土堆積起來作標記的石堆或土堆。

起先作為界標、路標,後來被視為路神 山神 村落保護神的居所加以祭祀和供奉。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選址建造。各盟旗、蘇木和寺廟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還建有家敖包。

祭敖包活動多在農曆五至七月進行。屆時,本蘇木、本旗甚至附近旗縣的群眾都紛紛扶老攜幼,攜帶著哈達、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趕來敖包處。先獻上哈達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誦經祈禱,眾人跪拜,然後往敖包上新增石塊或以柳條進行修補,並懸掛新的經幡、五色綢布條等。

最後參加祭祀的人都要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兩旺。祭祀儀式結束後,還常常舉行賽馬、摔跤、射箭、投布魯等傳統體育活動。

蒙古族的風俗,蒙古族習俗有哪些

祭騰格里汗蒙古語音譯,騰格里汗意為 天帝 蒙古人薩滿教觀念之一。指上層世界,即天上 又指主宰一切自然現象的 先主 還包含 命運 的意思。祭天帝 騰格里汗 是蒙古族人要祭典之一。祭天分以傳統奶製品上供的 白祭 和以宰羊血祭的 紅祭 兩種祭法。近代東部盟旗的民間祭天活動,多在七月初七或初八進行。祭火蒙古...

蒙古族都有哪些禁忌?有哪些習俗,蒙古族的忌諱都有哪些

蒙古族習俗 獻哈達 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或讚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摺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身...

蒙古族 建築,蒙古族的建築有什麼特點?

藏式和漢式建築,現代的有很多俄式建築 蒙古族傳統的民居為蒙古包。古稱 穹廬 又叫 氈帳 毪包 等。蒙古語稱 格兒 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塊高1.2 1.6米,長2.4米左右,用條木編成網狀,幾塊連線,圍成圓形,上蓋傘骨狀圓頂,與側壁連線。帳頂及四壁覆蓋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