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蘇軾,蘇軾《水調歌頭》原文

2021-03-19 18:22:35 字數 6125 閱讀 5653

1樓:魎魈魘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含義:希望人們都可以平安,活得長久,相隔千里但能同賞一個月亮是對弟弟蘇子由說的

表達了:希望人們都能身體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樣的月光中

中心思想:對家人,弟**由的想念

2樓:簌簌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明詩人並沒有被悲哀所淹沒,並有熱切的希望,

3樓:匿名使用者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希望人們都能身體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樣的月光中.嬋娟,指月亮.

4樓:桃宮_露西亞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原文

5樓:nm牛虻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丙辰年(公元2023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

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憑藉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屋裡沒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

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2023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代了寫詞的過程: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

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

公元2023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2023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

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二、作品鑑賞

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2023年),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蘇軾一生,推崇儒學、講究實務為主。但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後,又曾表示過「歸依佛僧」,經常處在儒釋道的糾葛當中的。

每當挫折失意之際,則老莊思想上升,藉以幫助自己解釋窮通進退的困惑。

6樓:金果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7樓:匿名使用者

水調歌頭

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8樓:筆有千秋業

蘇軾的這一首詞原文如下: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 一作:

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長向 一作:偏向)

9樓:匿名使用者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樓:深思抵不過熟慮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1樓:笑看我們的曾經

蘇軾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2]

詞牌釋義

隋唐嘉話:「煬帝鑿汴河,自制﹝水調歌﹞。」

脞說:「﹝水調﹞、﹝河傳﹞,煬帝將幸江都時所制。」

明皇雜錄:「祿山犯闕(que,四聲),議欲遷幸,帝置酒樓上,命作樂,有進﹝水調歌﹞者,上問誰為此曲,曰李嶠,上曰,真才子也。」

南唐近事:「元宗嘗命樂工楊花飛奏﹝水調詞﹞進酒,花飛惟唱『南朝天子好風流』一句。」白樂天聽﹝水調﹞詞雲:「五言一遍最殷勤,調少情多但有因。」

碧雞漫志:「﹝水調歌﹞,【理道要訣】所載唐樂曲,南呂宮,時號﹝水調﹞;世以今﹝水調歌﹞為煬帝自制,今曲乃宮中呂調。」綜觀以上諸說,本調創始隋唐間,為五言曲調。

嬗至五代,乃有七字句。入宋,始演變新腔,而成今調。當時最為通行,詞人填者極多。

吳夢窗名曰﹝江南好﹞,姜白石名曰﹝花犯念奴﹞,後遂句為本調異名。至所謂「歌頭」者,乃首章之一解也。(見【海錄碎事】)

作法:本調九十四字,重在拗句。首句五字,下三字為仄平仄,定格也。

次句五字,為通常之五言句。此兩句各惟第一字平仄不拘,餘無可勉強。第三句十一字,句法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均可;此詞則作上六下五,第一三七字俱平仄不拘。

譯文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3]

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在是什麼年代了。

(傳說神仙世界裡只過幾天,地下已是幾千年,故此設問。)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說月中宮殿叫廣寒宮)。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彷彿乘雲御風,置身天上,**像在人間!

月亮轉動,照遍了華美的樓閣,夜深時,月光又低低地透進雕花的門窗裡,照著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圓,便不應有恨了,但為什麼常常要趁著人們離別的時候團圓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歡樂、有離別、也有團聚;月亮呢,也會遇到陰、晴、圓、缺;這種情況,自古以來如此,難得十全十美。

只願我們都健康和長在,雖然遠離千里,卻能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月色。

典範詞作

北宋·蘇軾《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蘇軾北宋·蘇軾《水調歌頭·落日繡簾卷》

北宋·黃庭堅《水調歌頭· 瑤草一何碧》

北宋·米芾《水調歌頭·中秋》

南宋·辛棄疾《水調歌頭·白日射金闕》南宋·辛棄疾《水調歌頭·落日塞塵起》

南宋·辛棄疾《水調歌頭·長恨復長恨》南宋·汪宗臣《水調歌頭·候應黃鍾動》

南宋·陳亮《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

南宋·陳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宋 蘇軾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4]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為作者醉後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

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描寫、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絡的範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無限熱愛。

上片表現詞人由超塵出世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側重寫天上。開篇「明月幾時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意,通過向青天發問,把讀者的思緒引向廣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以下數句,筆勢夭矯回折,跌宕多彩。它說明作者「出世」與「入世」,亦即「退」與「進」、「仕」與「隱」之間抉擇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態。以上寫詩人把酒問月,是對明月產生的疑問、進行的探索,氣勢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幾句,寫詞人對月宮仙境產生的嚮往和疑慮,寄寓著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間」,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勝了出世思想,表現了詞人執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

下片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表現詞人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解釋,側重寫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實寫月光照人間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兩句,承「照無眠」而下,筆致淋漓頓挫,表面上是惱月照人,增人「月圓人不圓」的悵恨,骨子裡是本抱懷人心事,借見月而表達作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表明作者由於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象相提並論,視為一體,求得安慰。結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轉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包括自己的兄弟),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願,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奮發的意蘊。詞的下片,筆法大開大合,筆力雄健渾厚,高度概括了人間天上、世事自然中錯綜複雜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嚮往,既富於哲理,又飽含感情。

這首詞是蘇軾哲理詞的代表作。詞中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永恆的宇宙和複雜多變的人類社會兩者的綜合理解與認識,是作者的世界觀通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一個以區域性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薄宦海浮沉,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

詞由對天問月開頭,以對月祝願作結。由問月而生**之想,復又執著於人間世事:但人間依然煩惱叢生,故又責怪月之不解人意;最後在宇宙人生之理中獲得解脫,以共賞明月作為心靈的慰藉。

全詞思貫天外,俯仰古今,意境闊大高遠,展現出博大的胸襟,是蘇詞代表性篇章之一,極富浪漫色彩。在表現上,本詞前半縱寫時空,後半橫敘現實,從演繹物理到闡釋人生,是對魏晉六朝遊仙詩的繼承發展。同時,筆勢曲折,層層轉折,深刻揭示了進退兩難的人生矛盾與徘徊迷惘的複雜心態。

此詞被推為中秋詞中的絕唱,古人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5]

賞析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翻譯,蘇軾《水調歌頭》譯文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端起酒杯來向青天問候。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求蘇軾《水調歌頭》全詞譯文

水調歌頭 原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譯文明月什麼...

蘇軾的巜水調歌頭》表達的是什麼,《水調歌頭》的千古名句表達了蘇軾的什麼情感?

水調歌頭抄 譯文明月從何時才有?手持酒襲杯來詢bai問青天.不知道天上宮du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zhi乘御清風歸返,又恐怕dao返回月宮的瓊樓玉宇,愛不住高聳九天的冷落 風寒.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間 轉過硃紅樓閣,月光低灑在綺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悵無眠.明月不該有什麼怨恨,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