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功爵制是一種什麼樣的制度,什麼是軍功爵制?

2021-05-29 14:29:45 字數 5637 閱讀 9249

1樓:北京創典文化

「軍功爵制」是以國家授田及土地私有制為基礎的制度,以「爵祿」的形式來酬答服兵役者,它不同於舊的份地制。在戰國時期活躍於政治舞臺上的著名將、相,大多已不是出身於舊貴族,而是出身於微賤者了。這在客觀上,對於舊的「世卿世祿」制度和宗法制的瓦解,也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什麼是「軍功爵制」?

2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軍功爵制」是商鞅變法推行的政策措施?這一制度的出現和確立,在先秦軍事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秦是推行軍功爵制最徹底的國家,對當時和後世的影響也最大?

秦的軍功爵制主要包括兩項內容:其一,凡立有軍功者,不問出身門第?階級和階層,都可以享受爵祿?

軍功是接受爵祿賞賜的最必要條件?其二,取消宗室貴族所享有的世襲特權,他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僅憑血緣關係獲得**厚祿和爵位封邑?

3樓:中原小象

軍功爵制,即只有獲得軍事功勞的才可以獲得爵位。

沒有軍事業績的文官,無論官職再高、功勞再大,也不能獲得爵位。

軍功爵制的基本特點,它反應了什麼樣的政治背景 5

4樓:匿名使用者

特點:戰場上軍功一錄於村社首領名下,普通士兵無論在戰爭中立下多大功勞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關係而產生的義務,軍功不會改變他們的社會地位。打破了世代為官的局面,可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獲得爵位,充分調動了士兵作戰積極性,強化了部隊的戰鬥力。

也在一定程度上壯大了封建地主的力量。

背景:在春秋以前列國普遍存在"世卿世祿"制度。國家在選拔人才,包括軍事將領時,實行"親親尊尊"路線,主要在奴隸主貴族中選取。

平日村社各級首領,戰時也就是各級軍官。戰國時列國推行的變法運動,有力地打擊了舊貴族特權。而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就為新的軍功爵製出臺準備了社會條件

5樓:匿名使用者

軍功爵制萌芽於春秋時晉吳爭霸時期,吳國孫武兵書試述,晉國初步建立,於戰國時期逐漸成熟,魏趙韓燕秦齊楚七國都建立了軍功爵制,但秦一統天下焚燬百家書冊歷史典籍後只留存零星記載而不得全貌。秦國商鞅變法「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鬥者,各以輕重被刑」定製軍功爵制,其後秦**功制增補為二十級。秦國擊破六國後建立秦朝,二十級軍功爵制改為輸慄即可獲爵,每級一千石,第九級五大夫需要九千石。

漢文帝削減了輸慄數,輸粟四千石即為五大夫並免役一人。由於漢景帝年間六次封賞天下民爵一級導致平民人人爵位高升,比比皆是五大夫,漢武帝時期遇戰事竟難以徵得兵役,故建立十七級武功爵,有武功爵者優先進補官吏。魏晉起已是士族天下,不再注重下層,隋至唐功勳官等級從十一等改為十二等,其後宋朝沿襲,元朝定勳官十階,明朝勳功武官十三等,清朝撤勳官制改為賞功牌。

軍功爵制提高軍隊戰鬥力,是地主階級參政的階梯,也是地主階級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而採用的一種手段,它與嚴格殘酷的刑罰自始至終結合在一起。有功升賞只是一面,如果在戰爭中逃走、投降,統治階級就要使他們 「身戮家殘,去其籍,發其墳墓,暴其骨於市,男女公於官」,帶有極烈度的強迫屬性,這就是它的階級實質。為了邀功請賞,軍隊任意**人民。

正如古人所言,「秦用商鞅計,制爵二十等,以戰獲首級者計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戰勝,老弱婦人皆死」。為了爭奪首級而殺死戰友、自相殘殺的,割取本軍戰友首級領功的事常有發生,這也暴露了軍功授爵制的消極面。軍功爵制給平民帶來了獲得一小塊土地的希望,所以得到平民的支援,士卒正是在這種利誘與強迫的兩面裡,「非鬥無由(出路)也」。

秦國的軍功爵制是怎麼樣的

6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創於商鞅變法時為獎勵軍功所設立的軍功爵制。漢承秦制,繼續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調整。

曹魏末年,專權的晉王司馬昭為取代曹魏政權,「深覽經遠之統,思復先哲之軌,分土畫疆,建爵五等,或以進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禮》,設公、候、伯、子、男五個等級,把爵位封授給支援司馬氏的群臣。受封者獲得民戶數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孫承襲。

「自騎督已上六百餘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的「五等爵」制確立。通過五等爵分封,司馬昭對曹魏朝廷中的大臣進行了一次比較徹底的區分,將那些傾向於司馬氏的大臣與其他曹魏大臣明確區別開來,成為司馬氏建立晉朝的前奏。

(2019·新課標)「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物件:「二十等爵」主要授予軍人;「五等器」主要授予**。

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祿制,激發了軍隊鬥志,促成秦統一;「五等爵」制壯大了司馬氏力量,為晉朝建立奠定基礎。

7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建立起來的軍功爵制,在秦國得到最充分的發展,起的作用也最大,並延續到整個漢代。秦和其他各國一樣,**行賞,但突出的特點是計首賜爵,得一甲首,賜爵一級,所以諸侯稱秦為「上首功之國」。秦的爵位,可以為官,可以得到田宅和役使庶子,可以用來贖罪或贖奴隸,總之,可以給有爵者帶來許多利益,而利益的大小,又根據爵位的高低有所不同,功多則爵高賞多,功少則爵低賞少,而且有罰與賞相配合。

這就激勵了秦軍的無畏鬥志。秦的軍功爵制,集中了各**功爵的優點,在一定意義上說保證了秦對六國的統一。

一級曰公士; 二,上造; 三,簪嫋; 四,不更; 五,大夫; 六,官大夫; 七,公大夫; 八,公乘; 九,五大夫; 十,左庶長; 十一,右庶長; 十二,左更; 十三;中更; 十四,右更; 十五,少上造; 十六,大上造; 十七,駟車庶長; 十八,大庶長; 十九,關內侯; 二十,徹侯。

8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秦國從商鞅變法以後,取消王族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賞功勞(主要是軍功)。從最高的二十等到最低的第一等,依次是:

徹侯、關內侯、大庶長、駟車庶長、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長、左庶長、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上造、公士。

9樓:匿名使用者

秦國爵制較特殊,商鞅曾分為20級,級高位尊,依次為:公士、上造、簪嫋、不更(相當於士)、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相當於大夫;五大夫以上有食邑)、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良造(或稱大上造)、駟車庶長、大庶長(相當於卿)、倫侯、徹侯(相當於諸侯)。同時,秦國的官、爵不分,自大良造以下既是爵稱又是官稱。

此外還有客卿,凡六國人士入秦得到卿位則稱客卿

「軍功爵制」的實施有什麼作用?

10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軍功爵制」是以國家授田及土地私有制為基礎的制度,以「爵祿」的形式來酬答服兵役者,因此它不同於舊的份地制?

因此,在戰國時期活躍於政治舞臺上的著名將?相,大多已不是出身於舊貴族,而是出身於微賤者了?這在客觀上,對於舊的「世卿世祿」制度和宗法制的瓦解,也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11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創於商鞅變法時為獎勵軍功所設立的軍功爵制。

秦王繼承和發展了商鞅變法時期所採取的獎勵軍功措施,賜爵分為20等。

漢承秦制,繼續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調整。

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共分二十級,分別為: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曹魏末年,專權的晉王司馬昭為取代曹魏政權,「深覽經遠之統,思復先哲之軌,分土畫疆,建爵五等,或以進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禮》,設公、候、伯、子、男五個等級,把爵位封授給支援司馬氏的群臣。受封者獲得民戶數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孫承襲。

「自騎督已上六百餘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的「五等爵」制確立。通過五等爵分封,司馬昭對曹魏朝廷中的大臣進行了一次比較徹底的區分,將那些傾向於司馬氏的大臣與其他曹魏大臣明確區別開來,成為司馬氏建立晉朝的前奏。

(2019·新課標)「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物件:「二十等爵」主要授予軍人;「五等爵」主要授予**。

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祿制,激發了軍隊鬥志,促成秦統一;「五等爵」制壯大了司馬氏力量,為晉朝建立奠定基礎。

12樓:熱心網友

最早是春秋時期,戰國的商鞅變法可以說是在秦國確立了十八爵位的軍功爵制度,秦朝建立後實行的是二十爵位的軍功爵制度,具體廢除年代不詳,應該是東漢末年,根據居延漢簡所記載的最後一次是公元前62年,漢宣帝元康四年的一次賜爵。

軍功爵制的重要意義

13樓:血刃_凍凍8諑

新的軍功爵制是以國家授田及土地私有制為基礎的

制度,它不同於舊的份地制。舊制度以份地的形式來酬答服兵役者;新制度以爵祿的形式來酬答服兵役者。因而爵祿制較之份地制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它能激起廣大官兵對爵祿、田宅和稅邑、隸臣等物質利益的巨大貪慾,從而起到增強軍隊戰鬥力的作用。

事實上,由於軍功爵制的實行,列國也都程度不同地收到了富國強兵的效果。魏國實行軍功爵制最早,所以戰國初魏國以武力稱雄一時;楚國自吳起變法,實行軍功爵制以後,數年之間便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國勢大張。秦國的軍功爵制最完善、最合理,所以秦國的軍隊戰鬥力最強。

據《荀子·議兵篇》,齊國的技擊之士冒死戰鬥,所得賞金不過八兩,再無賞賜,具有僱傭兵性質,所以戰鬥力有限。魏國的武卒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享受免稅免徭役的優待,一旦身衰力竭,優待條件並不改變,所以不但軍隊更新不易,而且優待眾多士卒會造成國庫空虛。受優待的士卒如果戰死則會影響自身的利益,因此戰鬥力不強,是危國之兵。

只有秦國將士有功既賞爵位,又益田宅、庶子,可以成為軍功地主。如果不斷立功,還可以不斷受賞,直至獲得**厚祿,所以能最為眾強長久,四世有勝。

軍功爵制與舊的爵祿制度也有本質上的不同。據《孟子·萬章下》說,周代的班爵祿制度分為兩級:天子所班是公、侯、伯、子、男,諸侯所班是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

這種爵祿制度實質上是分封制的一個內容。雖然在諸侯和卿大夫有功時,天子和諸侯也有因功行賞的分職、授政、任功等賞賜形式,但在這種爵祿制度中始終貫徹一條親親尊尊的原則。這就使得軍功不可能完全與爵祿統一起來,而且依軍功班爵祿的範圍也十分有限,只能在少數奴隸主貴族中進行,同時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於所賜爵祿的世襲。

換句話說,這種因軍功或事功而獲得的采邑爵祿最終仍表現為卿大夫的世卿世祿制度。

但是,在新的軍功爵制中,親親尊尊的原則已為不別親疏,不殊貴賤的原則所取代。在量功錄入時堅持以功為主要標準,是見功而行賞,因能而授官。在新的軍功爵制下,即使貴如趙國的長安君,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也要再立新功。

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

由於軍功爵在原則上排斥血緣宗法關係,所以賞賜的範圍遠較以前擴大了,不再侷限於少數奴隸主貴族,所有參戰的將吏、士卒,只要立有軍功,都在賞功酬勞之列。軍功爵制的爵秩也由原來的卿、大夫、士等少數級制擴大到自公士、上造直到關內侯、徹侯等二十餘級。如果說春秋以前的爵祿制度是一種貴族制度,那麼戰國時的軍功爵制則為庶民入仕提供了方便條件。

《鹽鐵論·險固》篇說:庶人之有爵祿,非昇平之興,蓋自戰國始也。正道出了春秋、戰國兩個歷史時期爵祿制度的根本不同。

新的軍功爵製造就了一批爵祿及身而止,不再傳給子孫的新官僚和一批軍功地主,所以它不但是新的封建軍事制度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且又是新的封建官僚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正是由於這一原因,在戰國時期活躍於政治舞臺上的著名將、相,大多已不是出身於舊貴族,而是出身於微賤者了。如著名軍事家孫臏是刑徒,吳起是遊仕;名將白起、王翦是平民,趙奢是田部吏;名相藺相如是宦者舍人,李斯是郡小吏。

其他如蘇秦、張儀、陳軫、范雎、蔡澤等,不是鄙人,就是貧人,從而開了秦漢以後的布衣將相之局。這在客觀上,對於舊的世卿世祿制度和宗法制的瓦解,也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軍功爵制的實施有什麼作用軍功爵制的意義是什麼?

軍功爵制 是以國家授田及土地私有制為基礎的制度,以 爵祿 的形式來酬答服兵役者,因此它不同於舊的份地制?因此,在戰國時期活躍於政治舞臺上的著名將?相,大多已不是出身於舊貴族,而是出身於微賤者了?這在客觀上,對於舊的 世卿世祿 制度和宗法制的瓦解,也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秦朝推行的 二十等爵 制,始創於...

為什麼秦朝的「軍功爵」制度在漢之後銷聲匿跡

1 殘忍 因為軍功爵制度的存在,士兵們開始變得逐利。在每場戰爭結束之後,大家會發現戰敗方的老幼婦孺全部都被 殆盡。因為在士兵眼中,這些沒有戰鬥能力的人也代表著軍功。當士兵們被利益衝昏了頭腦的時候,他們腦海當中存在的東西只有殺戮,會將人倫禮法全部都被拋之腦後,最終導致為了爭奪首級而自相殘殺的事情頻頻發...

胡蜂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刺蝟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

胡蜂分佈全世界。令人見而生畏。長約16毫米,觸角 翅和跗節橘黃色 身體烏黑髮亮,有黃條紋和成對的斑點。螫人很疼,但毒性不如常見的大胡蜂 大胡蜂屬 vespa 和小胡蜂 小胡蜂屬 vespula 蜂窩是紙作的,由蜂王收集的木漿製成。通常較大型的蜂窩單層蜂室可有多達2000多個幼蟲室,用多個短柄連線在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