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有朝著夢想和目標發展和處事能力的成熟
2樓:匿名使用者
立足點,就是生存空間的意思,是指主觀的精神、行為。
文章中什麼是立足點
3樓:常樂張軍
分析一個文章,中心思想是立足點。
寫**,論點就是立足點。
寫散文,散文的「神韻」是立足點。
寫**,人物命運是立足點。
4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的心,文可觀人。文為心聲,讀心通文。
如何理解「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5樓:匿名使用者
做好「起承開合」與「陽動陰舍」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這句話出自王宗嶽的《太極拳論》。太極拳的「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實際是一個陰陽的問題。按照《周易》的說法,天地萬物是由陰陽組成的,這種陰陽觀念,在太極圖中有著形象的表述。
宋朝的周敦頤寫了《太極圖說》,闡述了陰陽的問題。王宗嶽的《太極拳論》不是從《易經》而來的,而是**於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闡述了陰陽變化,衍生萬物的觀念:
一動陰陽分開,一靜陰陽相合;一動一靜,剛柔、虛實等等就變化轉換:世界上萬物的運動轉化,都離不開陰陽的開合,離不開動靜的轉換;陰陽的開合,動靜的轉換,使世界上的萬物生髮,所以有「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至於萬事萬物」的理論。宋朝的朱熹是這一理論的集大成者,朱熹的學說是儒家理論的高峰。
王宗嶽的《太極拳論》就是受這一套陰陽理論影響而產生出來的。
在太極拳中,這種陰陽的變化就具體為虛實、開合的轉換。開合是指動作的外形,虛實是指內在的勁力。太極拳的練習,離不開陰陽的變化,也就是離不開虛實,開合的變化。
在練拳中的前進、後退、左旋、右轉,動作勁力的剛柔變化等,都是陰陽變化的具體體現,比如,剛,就是陽;柔,就是陰;開就是陽,合就是陰。這些就構成了太極拳陰陽變化。
具體到如何在練拳的過程中體現出「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的陰陽變化,我認為,作為一般的太極拳練習者,沒有必要這麼深入地研究陰陽理論,只要大體上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到身法正確、拳勢動作規範就可以了。現在,大多數人練習太極拳是為了鍛鍊身體,沒有必要深入研究太極陰陽理論。少數研究太極拳的人,應該懂得太極陰陽理論,但是也不需要從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上去研究。
這些是哲學範疇,是巨集觀上的,而拳術是具體的科學。我們練拳應該研究拳術的原理和技術。這就像中醫也是源於陰陽學說,但是,你光研究《易經》,不研究醫學,也是不能治病救人的。
練習太極拳也是這樣,你要具體研究太極拳的練法,研究太極拳的身法要求,明白了太極拳十三勢的具體要領,就能夠練好太極拳。如果想進一步研究太極拳,你可以學習《太極拳論》,就能提高理論水平。《太極拳論》是具體指導太極拳的練習與應用的,而《易經》、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並不是具體指導太極拳練習的理論,學了《易經》,不研究太極拳論,也是練不好太極拳的。
練習太極拳時體會「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的要求,最根本的是掌握好開合虛實的變化。虛實、開合,是陰陽學說在太極拳中的具體體現,也是動靜的表現。從理論上講,「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沒有什麼難以理解的,但是,在練習方法上,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的要求。
武式太極拳對「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的把握,主要體現在「起承開合」上。
「起」,一定要神聚,就是內在精神要完整,要外示安逸,內固精神;外部動作上,手眼身法步,一定要協調配合。比如做懶扎衣這個動作,身體微下蹲,手上舉,腳成丁八步——這時是「動之則分」,就是陰陽要分,虛實要分。練太極拳,不動時是無極,一動就是太極,包括了虛實、進退、顧盼等要素。
所以,起勢一定要精神要集中。
然後是「承」。邁步手向前推,要做到「三尖相照」——手和鼻子尖、腳尖成一條線。這就是「承」。
做不到動作協調、三尖相照,姿勢就不飽滿,就不能承上啟下。這時要注意,不能突臀,頭頂百會穴不能超過腳尖。
然後是「開」,向外發放勁力。
最後是「合」——靜之則合。我的練習方法是向後微捋,然後跟步相合。相合時,兩手抱在胸前。從技擊上講,這是向前發一個按的動作。這樣,就完成了一個「陽動陰合」的動作。
總之,武式太極拳要求:起,精神要集中,動作要協調;承,動作要承上啟下,不能有停頓;開,是向外發的動作,屬於陽;合,拳勢結束,屬於陰。這就是「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武式太極拳的每個動作都是這樣「起承開合」,也就是「陽動陰合」,就是「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練習者細心體會,自會領悟到王宗嶽《太極拳論》中這句話的奧妙。
曾乃粱:動靜即開合
一、動和靜的概念
動,是生命的需要,生命在於運動。動,屬於陽,是剛,是生長。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運動。運動可以促進人的血液迴圈,增進新陳代謝,有助於健康長壽。
同樣,靜,也是生命的需要,是生命的根本。靜,為什麼是生命的根本呢?因為靜是一個修復的過程。人需要睡眠,需要休息,這些就是一個靜養的過程。
事物的運動,都是動靜平衡的,不能只動不靜,也不能只靜不動。養生更是離不開動,也離不開靜,要動靜相間,動靜和諧。中國傳統文化,比如儒家、道家文化,其精華在於把天之大與地之厚,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整體。
這實際也是一個動靜的平衡——天為陽,地為陰,人在天地間達到動靜的平衡,在自然中達到和諧。所以,養生的關鍵在於動靜的平衡。
二、動靜即開合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其實是講動和靜是一種開合的關係。在太極拳的演練中,動和靜共同構成了太極拳的兩個方面,它們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實際上也是陰和陽的關係。動,就是陽;靜,就是陰。
開,就是陽;合,就是陰。在太極拳的陰陽運化當中,包含著虛實、剛柔、開合、含展、升降、進退、收放等等方面。總之,世界上的萬物,都離不開陰陽,都是陰陽的對立統一體。
三、練習太極拳時,如何做到「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首先,在外形動作上要把握好開合。太極拳的開合,包括四肢的開合與軀體的開合,其中最重要的是胸腹的含展。很多初學太極拳的人,往往是手腳有開合,而胸腹沒有含展。
這樣,雖然在動作上有動有靜,但是卻沒有做到開合,也就達不到拳論要求的「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所以,我們練習太極拳時要注意,太極拳的動作不僅有動靜,還要有開合。《十三勢歌訣》中講:
「動中觸靜靜猶動,因敵變化是神奇。……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這幾句話連貫起來理解,就是要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屈中有伸,伸中有屈;開中有合,閤中有開。
這就是太極拳奇妙的地方。太極拳在開的時候,不是無限大,而是開中寓合;合的時候,要閤中寓開。另外,開合屈伸,不僅僅是四肢的開合屈伸,而是要用腰來帶領,要有胸腰的含合。
比如摟膝拗步,兩手舉起側翻,這就是開,但是在開中還有有含;轉身出腿、屈臂,這是含,然後弓步、蹬腿、轉腰、伸臂、沉腕、落胯、舒指,這就是展。從這個動作,就能夠體會出「屈中有伸,開中有合」的太極拳練習要領。
其次,要注重內在的開合。太極拳外表的靜,蘊含著內在的動;外在的動,又包含著內在的靜。太極拳的動作緩慢、柔和,所以能做到動中寓靜,靜中有動。
這種內在的動靜、開合,主要是意念上的。拳論說「外示安逸,內固精神」就是講內在意念上動靜的關係,它是氣定神閒,神意安舒的一種運動狀態。內在意念上的開合,實際也是意念的收放,意念上的「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再次,要「無過不及,隨曲就伸」。王宗嶽《太極拳論》中的「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後有「無過不及,隨曲就伸」的句子,這是講動作的開合要適度,動作既不要過,也不要不及。太極拳練習的就是一個「中」字。
我主張太極拳生活化,生活要太極化。我們在生活中也要練習這個「中」字,包括飲食,工作與休息、待人處事等等,都要求得中和。我們在練習太極拳時,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流派套路,要處理好動靜、開合的關係,總之就是要「無過不及」,就是要適中、適度。
練習太極拳,適合於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實際是一個動靜的關係,處理好這個動和靜的關係,才能練好太極拳,才能更好地養生健身。歸納起來,就是要適合自己。
趙幼斌:「動分靜合」的三層意思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這一提法,來自王宗嶽《太極拳論》:「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首先,從太極拳練拳架及技擊角度看,我理解「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體現了拳勢變化的自然態勢。比如太極拳的預備式是守我之靜,待彼之動,對方推來我即舉手掤御,腳下亦同時動步上下配合,對方被擊出圈外,我即收斂或收勢。這種反應的動作,就叫「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儘管這種動作看似簡單。
第二層意思是技術運用的內在的知覺及其變化。比如在推手中要做到動則能化發,靜則能粘守。對方推來我能分開來勢達到化解,或我推對方能分散對方整勢而取勝,叫「動之則分」;反之,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這種靜中觸動的勁感態勢,就叫「靜之則合」。
這裡包含動靜相依、分合相存的妙感。
第三意思,「動之則分,靜之則合」要求做到心意神、氣勢勁的內外最佳配合。練太極拳講究的是勢開心意俱開,勢合心意俱合,做到「一開無有不開,一合無處不合」。如前面說到的預備式守我之靜,待彼之動的「守」和「待」,就是有意念在先,方能有「彼微動,我先動」的快速反應;及至掤舉雙臂,雙足意念巳入地三分發力,力遂及腿及腰及手臂上掤迎敵,隨著頂頭懸、墜尾聞周身骨節拔展,則周身上下內外皆開,氣血自然補進,勁力自然貫串,此時自身能量自然發揮最佳;兩臂下落時為合為靜,但不是懈,不是縮。
「靜」有鬆淨、輕利、內靜而外盈之意。「合」有對應、整合、外合而內盈之意。如兩臂下落,兩掌要有下按的勁力,臂上又要有引落的勁感。
如此做到動分時勢不散,靜合時勁不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內外三合得當,「動之則分,靜之則合」也就做得差不多了。
另外,就我個人對「動」和「靜」、「分」與「合」的理解,立足點應該在《太極拳論》上,因為《太極拳論》並不能完全等同於「太極論」。就是說,太極學說是一種認識論,是先人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詮釋;太極拳則是一種實體的運動方式,它的運動規律往往遵循太極學說的理論支撐。「太極」非「太極拳」,兩者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但又有著緊密的聯絡。
「立足點」是什麼意思,人生立足點是什麼意思
立足點 是指 1 立腳點。2 作戰行動的基地。讀音 l z di 版n 造句 1 慎選立足點,權是做任何事情開始的第一個原則。2 這頭狼試了好幾次,想在岩石上找個立足點,可是,山岩太陡,他怎麼也爬不上去。3 戰爭年代,這個小山村是他們三團的立足點。4 這家公司急於在歐洲找個立足點。5 家庭關係使她在...
陋室銘怎樣理解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陋室銘 中體現文章主旨的句子 斯是陋室,維吾德馨.文章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 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陋室銘 中文章的中心句是哪句?文章的主旨是什麼?陋室銘 中體現文章主旨的句子 答案 斯是陋室,維吾德馨.陋室銘中文章的主旨是什麼?文...
小學升中數學必備知識中每個知識點的理解是
1 和差倍問題。和差問題。和倍問題。差倍問題。已知條件。幾個數的和與差。幾個數的和與倍數。幾個數的差與倍數。公式適用範圍。已知兩個數的和,差,倍數關係。公式。和 差 2 較小數。較小數 差 較大數。和 較小數 較大數。和 差 2 較大數。較大數 差 較小數。和 較大數 較小數。和 倍數 1 小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