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楓橋夜泊這首詩的人是什麼朝代的

2021-03-19 18:21:27 字數 5216 閱讀 9779

1樓:匿名使用者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

【作者】張繼 【朝代】唐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古詩《楓橋夜泊》是哪個朝代哪個人寫的

2樓:劉寧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鐘聲詩韻傳千古,唐朝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引得無數遊人來蘇州尋幽攬勝.

3樓:山海

《楓橋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

4樓:郭映雁尹敏

古詩《楓橋夜泊》是張繼寫得,

張繼字懿孫。襄陽人。唐代詩人,進士

楓橋夜泊這首詩是什麼朝代張繼寫的

5樓:青旅之憶

唐朝《楓橋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在這首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

《楓橋夜泊》的作者是什麼朝代的?詩題的意思是什麼?本詩的詩眼是什麼?本詩先後寫了什麼內容?

6樓:_sunshine_木木

1,《楓橋夜泊》的作者是唐代張繼。

2,詩題《楓橋夜泊》意思是夜間把船停靠在楓橋邊。

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3,《楓橋夜泊》以「愁」為詩眼,寫景寫聲,動靜相應,由實寫到虛,渺渺餘音更在詩句之外,抒發了跨越時空的羈旅之愁。

4,本詩先後寫了月亮落下,烏鴉不停啼叫,秋霜滿天, 江邊楓樹映襯著船上漁火點點,只剩我獨自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裡敲響的鐘聲悠揚傳到了乘坐的客船裡。

《楓橋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

在這首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

這首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係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不僅是中國曆代各種唐詩選本和別集選入此詩,連亞洲一些國家的小學課本也曾收錄此詩。該詩作品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甚至在日本也是很有影響。

本詩問世後,寒山寺也因此名揚天下,成為遊覽勝地。

【賞析】

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

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

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詩的首句,寫了午夜時分三種有密切關連的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時便已沉落下去,整個天宇只剩下一片灰濛濛的光影。

樹上的棲烏大約是因為月落前後光線明暗的變化,被驚醒後發出幾聲啼鳴。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靜謐的環境中,人對夜涼的感覺變得格外銳敏。

「霜滿天」的描寫,並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際(霜華在地而不在天),卻完全切合詩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氣中正瀰漫著滿天霜華。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出一個先後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

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一於水鄉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裡可以看出詩人運思的細密。

此外,也有人認為第一句詩描寫的是清晨時的景象:烏臼鳥叫了,月亮下山了,天亮了,到處都是白花花的霜。而後三句採用倒敘方法,寫詩人整個夜晚都處於失眠狀態。

詩的第二句接著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徵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之所以徑稱「江楓」,也許是因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一種推想,或者是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感情內容和它給予人的聯想。

透過霧氣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點點的幾處「漁火」,由於周圍昏暗迷濛背景的襯托,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動人遐想。「江楓」與「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組合頗見用心。寫到這裡,才正面點出泊舟楓橋的旅人。

「愁眠」,當指懷著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對愁眠」的「對」字包含了「伴」的意蘊,不過不象「伴」字外露。這裡確有孤孑的旅人面對霜夜江楓漁火時縈繞的縷縷輕愁,但同時又隱含著對旅途幽美風物的新鮮感受。

詩的前幅佈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後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只寫了一件事:臥聞山寺夜鍾。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

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徵,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

這樣,「夜半鐘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臥聽疏鍾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裡似乎不能忽略「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楓橋西一里,初建於樑代,唐初詩僧寒山曾住於此,因而得名。楓橋的詩意美,有了這所古剎,便帶上了歷史文化的色澤,而顯得更加豐富,動人遐想。

因此,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也就彷彿迴盪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而給人以一種古雅莊嚴之感了。詩人之所以用一句詩來點明鐘聲的出處,看來不為無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這一筆,「楓橋夜泊」之神韻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現,這首詩便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楓橋秋夜景物畫的水平上,而是創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意境。

夜半鐘的風習,雖早在《南史》中即有記載,但把它寫進詩裡,成為詩歌意境的點眼,卻是張繼的創造。在張繼同時或以後,雖也有不少詩人描寫過夜半鍾,卻再也沒有達到過張繼的水平,更不用說藉以創造出完整的藝術意境了。

參考資料

360百科

楓橋夜泊作於什麼年代.這首詩究竟寓意什麼呢??

7樓:一碗蛋花湯

《楓橋夜泊》作者張繼,作於安史之亂後的中唐時期。

在這首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精。。。。

銳。。。

8樓:臥聾的人

張繼作這首《楓橋夜泊》的具體時間也頗有爭議。一說作於安史之亂期間。公元755年,安史之亂暴發,張繼避難南下,漂泊於江淮,行蹤到過吳中一帶。

還有一說,張繼作此詩是在進京趕考落榜之後,他駕一葉小舟到姑蘇外漂泊途中所寫。不管哪一種說法,張繼作此詩時心情不佳是肯定的。江南秋夜,孤舟一葉,羈旅的孤單在寒冷的秋夜達到了極至。

月落烏啼,寒霜滿天,江邊楓葉,漁家燈火,穿過時空而來的悠悠鐘聲,這美麗而寂寞的江南秋夜令遊子斷腸。在寒山寺旁的楓橋苑內,有一尊張繼的雕像,雕像取半臥姿,他仍像臥在船頭,舉首,閉目,神情黯然,雕像較好地把握了張繼的神韻。

9樓:錢曄生快

楓橋夜泊(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是一首行旅詩,詩人長夜無眠,隨手紀事,本無深刻寓意,亦無新奇比喻,卻創造了一個有聲有色、情景渾成的「愁眠」之境,以至名垂千古,萬口傳播。

詩人和衣而臥,輾轉反側的形象是如此真切、實在,引起了千秋百代的人們心靈的共鳴。具體而又抽象,實在而又籠統的「愁眠」自它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張繼和他的《楓橋夜泊》就這樣永遠地活在人們的心靈裡,有了張繼泊舟楓橋的不眠之夜,中國文人的生命之旅不再寧靜。 首句交待時間,描繪環境,渲染悽清冷落、孤獨寂寞的氣氛。

深更半夜,月落星稀,暗霜凝結,烏啼聲聲,令人倍感淒涼;詩人躺在船上,飄泊江湖,有如置身廣漠無邊的黑夜,孤獨無助,茫然無從,看不到黎明的希望,走不出心靈的陰影,一顆疲憊的心在生命的大海上飄泊。「霜滿天」造語奇崛,本來,秋霜落地,凜然生寒,這是自然現象;可是在心緒悲涼的詩人看來似乎繁霜滿天,寒意逼人,頗有悽神寒骨、心灰意冷之感。寫秋霜瀰漫,冷風悽悽,實乃傳達詩人的淒冷心緒。

尤其刺耳的是「烏啼」,本來,它就是凶險、不祥、不利的預兆。記得小時候在農村,每當深夜聽到烏鴉啼叫的時候,奶奶總唸唸有詞地禱告,祖宗保佑,千萬別出什麼災難!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傳來幾聲尖厲刺耳的烏啼,那不叫人毛骨悚然、心驚肉跳才怪呢。

這一聲又一聲的烏啼迴盪在清悽寂寥的夜空,驚醒了詩人思鄉的美夢,敲碎了詩**浪的心。 次句刻繪詩人和衣而臥,輾轉反側,長夜無眠的形象。遠處岸邊,夜色朦朧,楓影沉沉,近處江中,霧氣茫茫,漁火點點。

一遠一近,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景物的巧妙搭配烘托出環境的幽寂清冷氣氛。「江楓」這個詞語極富暗示性,它與秋色秋意,離情羈思密切相關。「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停車坐愛楓林夜,霜葉紅於二月花」,前人這些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所積澱的情思意蘊。

「漁火」是周圍昏暗迷濛背景中的一抹亮色,一縷溫暖,儘管它不可能照亮黑暗,驅散寒冷,但它畢竟可以給處於沉沉黑夜中的人們帶來一絲欣慰,一絲希望。置身霜天寒夜,目睹江楓漁火,詩人心有所動,愁腸百結,「對愁眠」的「對」字包含了「伴」的意蘊,不過不象「伴」字外露,這裡確有孤孑旅人縈繞心間的縷縷愁緒,又隱含著對旅途幽美風物的新鮮感受。「愁」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的外化形式應該是嚴霜、烏啼、江楓、漁火,換句話說一景一物都成了羈思離愁的生動寫照。

詩人「對愁眠」,實際上是沉浸在一個愁思滿懷,寒氣逼人的天地裡而徹夜不眠啊! 結尾兩句特寫夜半鐘聲,實中生虛,虛勝於實,虛實結合,含蘊深沉。「姑蘇城外寒山寺,」交待鐘聲源自何處,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夜半鐘聲到客船」,突出鐘聲清曠悠揚,驚心動魄的特點。

本來,夜半鐘聲是向四面八方傳播擴散的,可是在愁眠不展的詩人聽來似乎格外響亮,格外刺耳,似乎是專衝著困頓潦倒的詩人而來的,故而有「到」客船而不到別處的感受。顯然,鐘聲無形無情,如此卻有情有勢,負載了一層濃得化不開的愁苦,似乎充盈天地,溢滿胸懷的全是羈旅離愁。寒山古剎的鐘聲就這樣一聲接一聲迴盪在楓橋的夜空,瀰漫在文人的心頭,它敲響的是漂泊流浪之音,它劃破的是清空寂寥之霧,它甚至穿越時空,飄飄蕩蕩,向現在也向未來訴說著一個個動人心魄的人生故事。

這一聲,楓橋不靜,千秋百代的楓橋都不靜。 那一夜張繼不眠,千秋百代的文人也不眠。

楓橋夜泊的意思是什麼,楓橋夜泊的意思是什麼?

楓橋夜泊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註釋譯文 註釋 楓橋 在今蘇州市閶門外。此詩題一作 夜泊楓橋 江楓 江邊的楓樹。漁火 漁船上的燈火。愁眠 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後人因此詩而將當地一山名為 愁眠 姑蘇 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 在楓橋附近,...

楓橋夜泊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張靜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景物表達了作者呂之思國家

楓橋夜泊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張繼,裡面描寫到的景物有 月落,啼叫的烏鴉,滿天霜,江楓,漁火,寒山寺,客船。霜和江楓說明是秋天,秋天最能引起人們的一個思鄉之情,更何況還有落月。這是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詩這首詩中出現了姑蘇城 葉落無敵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 橋 夜 泊cop...

春夜喜雨這首詩寫的是(),春夜喜雨這首詩是什麼

春夜雨景,作者通過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繪聲繪形,表達了極大的喜悅之情 讚美了來得及時 滋潤萬物的春雨 春夜喜雨 是杜甫在公元761年 唐肅宗上元二年 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時寫的。此時杜甫因陝西旱災來到四川定居成都已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因而對春雨之情很深,寫下了這首詩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