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不當,殃及孩子

2021-03-19 18:20:40 字數 1703 閱讀 7794

1樓:丫丫的蘿莉控

生活就是由點點滴滴的小事組成的,一件小事情,其實也都蘊含著大智慧和大道理,爸媽要學會在小事中教育小孩,給孩子立規矩、講道理,但這四件事,千萬不要做!父母教育方式不當,會毀了孩子了一生,不是恐嚇你,看看下面的內容你就懂了!

場景1:家長的權威不是靠「嚇」的

多多正邊吃晚飯邊看電視,手裡還玩著不少的玩具。奶奶則端著飯碗跟在多多身後。媽媽就說:

「多多呀,剛才媽媽在樓下看到警察叔叔了。他告訴媽媽,他正在找不認真吃飯的小寶寶,要把不乖的寶寶抓到警察局裡去關起來! 」

晚飯後,媽媽看到多多玩得太興奮了,在小區裡跑來跑去的,出了不少汗。媽媽又說道:「多多,醫生阿姨要來抓你了!快過來,穿衣服。不然,讓你到醫院,打針!」

點評:生活中,有的家長會借用「警察」、「醫生」等這些特殊職業人物的權威,「威脅」孩子吃飯、睡覺。也許一時有效,可長久之後,孩子不僅會對這些職業產生恐懼,而且會產生不安全感。

在孩子不聽話時,家長總是忍不住擺出大人的權威,強制、命令、恐嚇,這些都不是良好的溝通方式。家長何不編個可愛些的小故事呢,或順著孩子的性情喜好,去摸索一些更睿智的方法。多些耐心和童趣跟孩子交流,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場景2:不要替孩子「長臉」

樂樂和媽媽一起堆沙子。一會兒提水,一會兒堆土,親子氛圍其樂融融。這時,有小同伴過來了,想借一把鏟子。

還沒等樂樂作出反應,媽媽就說開了:「樂樂,借給哥哥,好嗎?樂樂乖,好東西要大家分享。

媽媽告訴過你,要大方的……」長篇大論後,媽媽把鏟子給了同伴。可樂樂呢?轉身走開了。

點評:孩子大一些,帶出去玩,家長當然希望孩子給自己「長臉」。但樂樂媽的行為,實質上干擾了孩子之間的獨立交往,讓樂樂失去了一個跟同伴交往的鍛鍊機會。

聰明的家長永遠是站在孩子身後。碰到類似問題,家長不妨等一等,先觀察下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很樂於把鏟子借給對方,馬上擁抱孩子,告訴孩子:「你很棒!

」如果孩子不肯借,你再適時加入,引導他與同伴正確交往。

場景3:別替孩子看世界

全家出門去公園遊玩,熱熱鬧鬧的。媽媽看到花了,笑著說:「寶寶,這是菊花。

這種花是黃色的哦!」遠遠的,風車在轉,爸爸說:「寶寶,你看,那是風車哦。

」這時,爺爺一抬頭,發現鴿子了,連忙大叫一聲:「寶貝,天上有鴿子在飛。」……

點評:還沒等孩子自己發現,家長就急不可待地把看到的東西指出來。表面上看,這是向寶寶傳授知識,實際上卻侷限了孩子整體觀察的能力,也剝奪了他們自我探索的樂趣。

家長不妨等孩子對某個事物特別關注時,你再開口說話。而且要注意,不要直接告訴孩子這是什麼,而是多用問句的方式,引導孩子一起來觀察。比如,當寶寶在看花的時候,你可以這樣問:

你在看這個嗎?上面有什麼?花是什麼顏色的呢?

……場景4:孩子沒你想的那麼脆弱

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媽媽看到寶寶正在和一個年齡較大、性格活潑的大哥哥在一起玩。這時,大哥哥輕推了寶寶一把。只是因為寶寶站錯位置了,純無惡意,寶寶很自然地走開了些。

可這時,媽媽卻飛箭似的奔跑過去,喊了聲:「小心點寶寶!我們去那邊玩。

」點評:寶寶被大哥哥推了一把,不少家長心裡會不舒服,認為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其實,孩子們的交往是單純的,他們表達情緒很直接。也許前一分鐘,他們還在推來推去,後一分鐘,就擁抱歡呼。

家長帶著**的眼光出手「保護」,讓孩子失去了很多「受挫」的機會。家長不可能永遠地守護在孩子身邊,讓他自己先試著解決,其實孩子很堅強。

孩子的未來發展就在你的一念之間,未來是金子還是石子就看你的了。科學教育孩子是我們的服務宗旨,有煩惱,找專家!!!

中國爸媽教育孩子和外國父母教育孩子的區別,難怪外國

其實差別不是特別多,但是有差別的地方區別很大。第一,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愛孩子的方法有所不同.國內更趨於言傳身教,國外更趨於自然發展中相對控制期在健康的路上發展,但是發展的道路一般不會限制 第二,由於國情所限,社會機會不同,直接導致 人生價值觀 發展模式不同。國外更趨向於自由發展對子女也是如此,而國...

關於母親教育孩子的成語,形容父母教育孩子的成語

媽媽陪伴孩子成語 如影隨形 形影不離 寸步不離 亦步亦趨 形影不離 讀音 x ng y ng b l 解釋 象形體和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係親密,經常在一起。畫荻教子 荻 蘆葦。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讚母親教子有方。出處 宋史 歐陽修傳 家貧,致以荻畫地學書。孟母三遷 孟軻的母...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名言,激勵父母教育孩子的名言

激勵父母教育孩子的名言有 1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美國 泰曼 約翰遜。2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美國 珍妮 艾裡姆。3 家長既要負責孩子身體的發育,又要負責孩子的心理發育 既要重視孩子智力的開發,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