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人類社會,當然是人的因素第一.而所謂人類社會,其實也就是人這種動物在地球上的生活和生存方式的總和而已.其發展變化的方式和規律當然不可能離開人的必然性生理需要,不可能變得與人的需要無關.
所以,有了這樣生理結構的人,就必然要有這樣的人類社會,也就必然要有這樣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和規律.所以,必須以人的需要,人的合理和諧生活,人的幸福平等自由等等,總之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社會制度形式等如所謂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形式等任何其他因素為中心考慮,安排,設計人類社會中的一切規章,制度,規劃和發展等等問題,這就是"以人為本"!也是人類社會和歷史發展所永遠不可逾越的最根本規律.
"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把握.首先是"人"這個概念."人"在哲學上,常常和兩個東西相對,一個是神,一個是物,人是相對於神和物而言的.
因此,提出"以人為本",要麼是相對於以神為本,要麼是相對於以物為本.其次是"本"這個概念."本"在哲學上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世界的"本原",一種是事物的"根本".
""以人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與"末"相對."以人為本",是哲學價值論概念,不是哲學本體論概念.提出"以人為本",不是要回答什麼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間,誰產生誰,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而是要回答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什麼最重要,什麼最根本,什麼最值得我們關注.
"以人為本",就是說,與神,與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捨本求末.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以及"學校教育,學生為本"等,都是從"根本"這個意義上理解和使用"本"這個概念的.
"以人為本"思想是我們黨摒棄了舊哲學人本思想中封建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的階級侷限和歷史唯心主義的理論缺陷,借鑑國際經驗教訓,針對當前我國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一種片面的,不科學的.
"以人為本",不僅主張人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為什麼發展,發展"為了誰"的問題;而且主張人是發展的根本動力,回答了怎樣發展,發展"依靠誰"的問題."為了誰"和"依靠誰"是分不開的.人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發展的根本動力,一切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統一構成"以人為本"的完整內容.
只講根本目的,不講根本動力,或者只講根本動力,不講根本目的,都不符合唯物史觀發展觀而提出來的.
就我們國家而言***十分明確地指出,我們所講的"以人為本",是以廣大的人民群眾為本,這裡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個人,某些人.一切為了人,一切依靠人,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這裡講的人和人民,是同一個意思.
在中國歷史上,"人"和"民"有時通用,人本也即民本.但在當代,作為一種哲學價值觀,人本和民本又是不同的.前面指出,人是相對於物和神而言的.
人本是講人與物,人與神的關係,而民本則是講人與人的關係.民是相對於官而言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就是中國儒家政治哲學的集中.
在我們國家,"以人為本",就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正確處理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但它和歷史上的民本思想根本不同.因為從性質上說,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它來自人民群眾,植根於人民群眾,服務於人民群眾,是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
黨同人民群眾之間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完全不同於舊中國君同民之間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我們講民,是要求我們的領導幹部,自覺地做人民的公僕,堅決克服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官本位"思想,反對工作中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命令主義.對於我們黨來說,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堅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相信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為了人民群眾,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
我在從學校管理方面來談一談,校園中的"以人為本":
學校管理中的"以人為本",其中的"人"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而這裡的人應該指的是一個方面,一種利益,因此,這裡的"以人為本"完整的敘述應為"以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本".那麼,在具體的工作中,就應圍繞這個"本"做文章.
(一)樹立"以師為本"的管理思想.
在學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師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學校管理應該"教師第一",在"以人為本"中樹立"以教師為本"的管理思想.這是學校在非理性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理念.
樹立"以師為本"的思想,其實質就是要重視教師的參與意識和創造意識,使教師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人性得到最完善的發展."以師為本"就是要讓教師在學校事務中體現出主人翁的地位,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參與學校的管理.這一方面可以激發其主人翁意識和工作責任感,激發其主動精神和創造意識,提高教師的自我價值感,增強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於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與可信度,增強認同,使全體教職工對學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歸屬感,使學校與教職工形成一個整體,使每個教職工明確到個人的成長,發展與學校事業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提高教職工的自豪感,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重視人文精神教育,建立"以人為本"的學校育人環境
寬鬆的學校教育環境可使人的興趣,性格,能力等各個因素得到較好的發展,創新性,獨立性,學習性等高層次的素質也會得以加強.在學校教育管理中滲透民主平等,集體合作,團隊精神,規則意識等人與人之間友好相處的準則,有助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動教育關係的發展.在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上充分體現"人文"精神的設計,使學校的每一處地方都發揮育人功能,使學生能潛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增強自我,教育的意識.
(三)更新觀念,建立全新的用人機制
傳統的用人機制,往往以自上而下的思維方式,對老師和學生以"管"的方式來管理.這往往形成了僵化的思維模式,僵化的教師關係以及僵化的師生關係,難以充分發揮教育資源的育人作用."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建立全新的用人機制,建立包括校長競聘制,全員聘任制,教師待崗制在內的一整套人事制度,通過層層聘任,實行崗位目標責任制等措施,形成競爭上崗,優化組合,職責清楚,各負其責的用人機制,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在用人原則上,不論親屬資歷,唯德才而用.這樣就增強了全體教師的危機感,責任感,使命感,激發了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助於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實施.
(四)建立規範化,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以"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為指導,不斷完善學校的教育教學原理,建立全面性,規範性,操作性強的學校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設上,加強"情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通過定期的情感溝通,政治學習,思想交流,廣泛聯絡群眾,縮短領導和群眾的心理距離,密切幹群關係.在學校管理執行機制上,實行操作性強的,人性化的"嚴"制度,"軟"管理,嚴寬結合,情理相濟,注重工作效果,以教師和學生為本,從而形成一種融洽,和諧,愉悅,寬鬆,民主的學習環境和育人壞境,以形成教職員工講奉獻,比成績,爭先進的良好風氣.
(五)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愛因斯坦指出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學校要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建立一個良好的氛圍,教師要深入瞭解學生,關心學生,和學生平等地交往,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學習,生活動態,在教育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與興趣,同時要創設民主,平等,參與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引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師對學生要坦誠相待,熱情關懷,形成師生共同成長的新型師生關係.
營造一個互相尊重的環境,這是充分發揮學校非理性管理作用的必要條件.在現代管理中,關心,愛護員工是最起碼的要求,但僅有關心愛護還是遠遠不夠的,現代管理中越來越強調對員工的尊重."士為知己者死"這充分強調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強大.
學校管理者必須要學會尊重,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工作,尊重教師的合理需要.在學校管理中,學校領導要努力營造一個尊重的環境這樣一來,學校中的教師就可以懷著一種快樂的心情為學校工作,從上而下的成員都做到自己管好自己,實現學校的自動化管理.
建立多元互動的新型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多是單向度的或雙向度的,而多元互動的新型教學模式是以學校,家庭,社會,課堂及其他隱性或顯性教育教學壞境的多元互動為基礎的.它是在經歷了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特別是當前正在全國進行的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借鑑當前西方知識經濟背景下教育重構,學校重構的思想建立起來的.
它以學生為主體,使其懂得自我發展,學會學習,創造,自我評價;它以情感為紐帶,建立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和諧團結,協調合作的人際關係;它尊重每一位學生,使具有各種差異的個體得到整體提高;它強調"以學生為本"的學校建設,課堂建設和新型師生關係的建設,把學生的發展權真正還給學生.
總之,"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要達到"沒有管理的管理",這既體現了新世紀素質教育,創新教育,互動教育的需要,又是新世紀教育管理的主要思想之一.管理模式由治到不治,由管到不管是需要經歷一個發展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提高自覺性,積極性,互動性,達到默契,最終促進學校教育和管理的發展,提高工作效益.
如何理解以人為本如何理解」以人為本」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把握。
首先是「人」這個概念。「人」在哲學上,常常和兩個東西相對,一個是神,一個是物,人是相對於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為本,要麼是相對於以神為本,要麼是相對於以物為本。
大致說來,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對於神本思想,主張用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強調把人的價值放到首位。中國歷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強調人貴於物,「天地萬物,唯人為貴」。《論語》記載,馬棚失火,孔子問傷人了嗎?
不問馬。說明在孔子看來,人比馬重要。在現代社會,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作為一種發展觀,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對於物本思想而提出來的。
其次是「本」這個概念。「本」在哲學上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世界的「本源」,一種是事物的「根本」。以人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與「末」相對。
以人為本,是哲學價值論概念,不是哲學本體論概念。提出以人為本,不是要回答什麼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間,誰產生誰,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而是要回答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什麼最重要、什麼最根本、什麼最值得我們關注。以人為本,就是說,與神、與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捨本求末。
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以及「學校教育,學生為本」等,都是從「根本」這個意義上理解和使用「本」這個概念的。
科學發展觀表達的以人為本作為萬事萬物的開端,強調人的重要性,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簡述以人為本的內涵如何理解以人為本的基本內涵和意義?
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把握。首先是 人 這個概念。人 在哲學上,常常和兩個東西相對,一個是神,一個是物,人是相對於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為本,要麼是相對於以神為本,要麼是相對於以物為本。大致說來,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對於神本思想,主張用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強調把人...
如何實現「以人為本」管理方法,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什麼
以人為本的直接解釋是以人為 根本 嚴格意義上說,以人為本是人力資源管理的範疇,建立健全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人為本 的管理,指在管理過程中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 積極性 創造性的,以實現人與企業共同發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其具有下列幾個特點 1 以人為本的管理...
如何正確理解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科學內涵
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把握。首先是 人 這個概念。人 在哲學上,常常和兩個東西相對,一個是神,一個是物,人是相對於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為本,要麼是相對於以神為本,要麼是相對於以物為本。大致說來,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對於神本思想,主張用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強調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