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今天,我們應如何對待拿來主義,於今天,我們應如何對待拿來主義?

2021-03-19 18:20:18 字數 4893 閱讀 6601

1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說得好,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拿來以後再根據自己需要來確定怎麼辦.

2樓:關小橘

不懂付出只知索取,遲早會得到教訓

談談你對魯迅拿來主義的看法?對當代的我們有什麼啟示?

3樓:匿名使用者

《拿來主義》是一篇不朽之作,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間雖已過半個多世紀,但讀來仍感親切。顯然,在我國實現現代化的整個過程中,需要人們去重視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毫無疑問,讀者們需要「拿來主義」。

對於廣大青年來說,正是在學科學長知識的時期,更需放開眼界,博採眾長,儘量豐富自己,這就要「拿來主義」。讀者應記住魯迅在結束本文時的話:「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作品原文

拿來主義

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後,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後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

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此後是順便到歐洲傳道。我在這裡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徵主義的關係,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但我們沒有人根據了「禮尚往來」的儀節,說道:拿來!

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

中國也不是,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但是,幾百年之後呢?

幾百年之後,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

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些,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裡不想舉出例項。

我在這裡也並不想對於「送去」再說什麼,否則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後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於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於洋貨發生了恐怖。

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姑且讓我這麼說說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那麼,怎麼辦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

但是,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汙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儲存自己的清白,則是昏蛋。不過因為原是羨慕這宅子的舊主人的,而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臥室,大吸剩下的鴉片,那當然更是廢物。「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

他佔有,挑選。看見魚翅,並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蔔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茅廁裡,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藥房裡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

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揹著周遊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餘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六月四日。

擴充套件資料

《拿來主義》都寫了以下這些內容

1.批判「閉關主義」與「送去主義」。

一開篇,作者即點出中國明清之際所奉行的「閉關主義」所帶來的危害:閉關鎖國的「***策」導致中國落後,「落後就要捱打」,被列強欺負,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隨後就由一個極端蛻變為另一個極端,走向了「送去主義」,先送「古董」,再送「古畫和新畫」,之後是送「活人」,可謂每況愈下,「坐送山空」。所以這個「送去主義」的實質就是「**主義」,會導致中國亡國。批判了「閉關主義」與「送去主義」之後,作者順勢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題「拿來主義」。

2.繼續批判「送去主義」的危害。

由於中國當時的國力已經不足以繼續「閉關」,作者就把批判的重心放在了「送去主義」的危害上。指出即使中國地大物博,但是一味如此送過去,中國的物產被送完了,後代子孫只能作乞丐。批判之後,作者再次指出自己的中心論題——「拿來主義」。

3.批判「送來」的危害。

本該講述「拿來主義」的,可是作者筆頭一滑,又開始批判「送來」,講了各種洋貨給中國人民產生的危害。所以,這種「送來」,其實就是對中國人圖財害命的「侵略主義」。在排除了錯誤選項之後,作者又一次提出拿來主義的觀點: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4.指出「拿來主義」的做法。

作者以怎樣繼承「大宅子」為喻,指出了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度。「孱頭」不敢接受大宅子,是膽小怯懦,不敢接受文化遺產的懦夫;「昏蛋」為保清白,一把火燒光大宅子,是盲目排外,拒絕接受先進文化遺產的笨蛋;「廢物」欣然去吸大宅子中的鴉片,是不分好壞,盲目接受文化遺產的敗類。

而拿來主義者的態度則是:接受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魚翅」),拋棄文化遺產中的糟粕(「姨太太」),合理使用文化遺產中精華與糟粕並存的部分(「鴉片」),將文化遺產糟粕中的舊形式送一部分進博物館作反面教材(「煙燈煙槍」)。

之後,作者總結了「拿來主義」者的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和素質(「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並指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目的:塑造新人及新文藝。(「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4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魯迅在西元2023年寫《拿來主義》一文時,對自己過去過分偏向五四新文化、痛批中國傳統文化的傾向有了一定的反思,從否定傳統文化的道路上退回了一些,因此,魯迅「拿來主義」的物件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拿來主義」也是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按照魯迅在文章裡的闡述,對待傳統文化,應該有繼承、有吸收、有改進、有拋棄。換句話說,魯迅的「拿來主義」是主張客觀地對待傳統文化。

這一態度的產生,一是因為全盤西化過於偏執,二是因為針對「全盤西化」而**的「全面復古」過於頑固。因此,魯迅的「拿來主義」主張對傳統文化要動腦子、有眼光,自己去「拿來」,實際上也是對「全盤西化」的間接批評,不能一味否定傳統文化。在《拿來主義》一文中,魯迅特意提到西方的「送來主義」在中國引發的「恐怖」,已經清楚地表明他對於「全盤西化」的否定。

魯迅在這一時期的立場,與他自己過去的主張已經不完全一樣。

然而,在魯迅首創「拿來主義」很多年後,一些人對於「拿來主義」的理解與魯迅當時的本意已全然不同。現在的「拿來主義」更主要的是要從西方「拿來」,而不是魯迅所說的要從傳統「拿來」。現在的「拿來主義」某些時候甚至等同於魯迅批評的「送來主義」。

當年西方送來的是鴉片、槍炮、香粉、電影,如今,有些還在繼續送來,有些已不再好意思厚著臉皮強行送來了,有些換了新東西,仍源源不斷地「送來」。而現在很多人打著魯迅的旗號高喊「拿來主義」,其實就是魯迅批評的「全盤西化」,對「送來主義」照單全收。與此同時,現在的「拿來主義」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差不多也就是全部拋棄,統統視為垃圾。

事實上,這正是魯迅反對的,這樣使用「拿來主義」,魯迅如果有知,恐怕不會同意。

魯迅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拿來主義」態度,也適用於中國人對待西方文化。但是,在現代條件下,我們應該在對西方文化採取「拿來主義」態度時,有點新的認識。魯迅說,對待傳統文化有的要繼承,有的要吸收,有的要改進,有的要拋棄。

其實,對待西方文化,這些原則同樣有效。關鍵在於,要有自己的頭腦和眼光,才能判斷西方文化的本質,才能知道哪些是好的,是需要「拿來」的。還有一些東西是不該「拿來」的,還有一些是需要「拿來」後加以改進的。

當然,「拿來主義」在這裡多少也有點天真或不準確,因為,我們希望的「拿來主義」與西方希望的「送來主義」並不合拍。西方想送來的東西,有些是免費的,有些是要付錢的,甚至是強行攤派的。但是,我們常常不知道,西方免費送來的東西往往是釣魚的誘餌,我們某些人則以為那是「拿來主義」成功的證明。

而我們想拿來的東西,絕大多數是拿不來的,是需要付錢的,一廂情願地「拿來」,很容易被西方起訴、懲罰。所以說,我們對於西方興高采烈地想象著「拿來主義」,常常會被西方視為「偷盜」,我們因此也發現,「拿來主義」有時就是「買來主義」,「拿來主義」也因此經常成為內外勾結的幌子,這可能是某些人偷換魯迅「拿來主義」概念的動機。

針對西方文化的「拿來主義」與針對傳統文化的「拿來主義」還有一個巨大的不同。對於傳統文化,如果想拿來,一般不會有什麼障礙,最多討論一下,拿來後到底好不好?是否適合現代?

而且,對於傳統的「拿來」,基本上是免費的,沒有「買來主義」,也沒有「送來主義」。但是,對於西方文化,我們發現,某些我們迫切需要的東西,確實是有用的好東西,我們非常渴望「拿來」,甚至願意花大錢,徹底兌現「買來主義」,西方還不願意,比方說高科技,這似乎可以稱為「拒絕主義」。所以,對於西方文化的「拿來主義」,除了要有頭腦、有眼光,挑選著「拿來」外,還不能太一廂情願,以為我們只要想「拿來」,別人就願意給;以為我們想買來,別人就願意賣。

已經有太多的事實告訴我們,有些東西,我們渴望「拿來」,卻遭到拒絕,根本「拿不來」、「買不來」;而很多我們不想要、不需要的東西,西方正源源不斷地「送來」。

當我們接受了對待西方也需要客觀、冷靜的「拿來主義」這種態度時,我們還會遇到一個問題。該拿什麼?不該拿什麼?

為什麼拿不來?我們面對這些問題時,說是要有頭腦、有眼光,然而,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頭腦?有什麼樣的眼光?

當我們的頭腦和眼光都是西方教出來的,都是被西方洗過腦的,都是和西方一模一樣的想法,一模一樣的眼光,我們的「拿來」豈不就等於西方的「送來」或西方希望的「買來」?因此,如果說我們判斷傳統文化如何「拿來」,可以用西方文化做參照,那麼,對待西方文化如何「拿來」、「買來」,也需要用傳統文化做參照,同時還需要用中國現實做參照。這應該是現代中國人對待「拿來主義」的態度。

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傳統孝道文化,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既不可以武斷拋棄,完全捨棄那一套,也不可以循規蹈矩,完全遵守舊的不合適的那一套。孝道文化是傳統文化,首先是應該繼承,取其精華,但也得順應時代繼續發展,棄其糟粕 依附性 服從性 付出性和不平等性,孝道一個不差,為什麼要弘揚,目的無非就是根植這些特性 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國傳統道德文化在我...

在人文交流中,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文化差異

在人文交流中,正確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態度 首先要認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各國應根據本國 本民族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發展的需要,有選擇地借鑑和...

用辯證否定說明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歷史文化遺產

1 辯證 否定原理認為 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自我否定,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是新質代替舊質的質變或飛躍,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環節。否定是事物聯絡的環節。它對舊事物的否定是包含著肯定和繼承的否定。辯證否定作為事物發展環節和聯絡環節的統一,其實質是 揚棄 是克服和保留的統一,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