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上網不當飯
後 hòu
1. 指空間在背面,反面的,與「前」相對:~窗戶。~面。~學。~綴。~進。
2. 時間較晚,與「先」相對:日~。~福。~期。
3. 指次序,與「前」相對:~排。~十名。
4. 子孫:~輩。~嗣。~裔。~昆。無~(沒有子孫)。
後(③-⑥是「後」的意思)
hòu1. 上古稱君主:商之先~(先王)。
2. 帝王的妻子:皇~。太~。
3. 指空間在背面,反面的,與「前」相對:~窗戶。~面。~學。~綴。~進。
4. 時間較晚,與「先」相對:日~。~福。~期。
5. 指次序,與「前」相對:~排。~十名。
6. 子孫:~輩。~嗣。~裔。~昆。無~(沒有子孫)。
7. 姓。
2樓:匿名使用者
後,最初的意思是:君主,天子。後來又指君主之妻——皇后;和君主之母——太后。只在時間是通」後「。
請問大家,《古漢語詞典》中的後起意義是什麼意思?
3樓:xhj北極星以北
一個詞的意義
有本義、引申義、比喻義等等。本義就是造詞時候的意思,是最初的意義。後來的語言使用中,這個詞的意義發生了改變,通過比喻、引申甚至更大的變化產生了新的意義,就是後起義。
後起(1).後來興起。《戰國策·齊策五》:「夫後起者藉也,而遠怨者時也,是以聖人從事,必藉於權,而務興於時。」
(2).後來出現或新成長的人。《漢書·谷永傳》:
「今之後起,天所不饗,什倍於前。」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與 禹江 訂讀經史法,求實學,戒空談, 淮海 後起,翕然宗仰。」
4樓:匿名使用者
表示是魏晉以後出現的意義
古代漢語然後的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然後,指用於順承複句的後一分句的句首;表示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後。見《史記·孝武本紀》:「皆至泰山然後去。」
古漢語 "所以"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所以」從字面意思來解釋,應該把「所」和「以」分開來,「所」是因此、於是的意思,「以」是用、用來、當作的意思;如果放在一句話裡解釋的話,要考慮前後的語境,解釋成「因此把...」、「於是用來...」等,用作前後句的承接。
7樓:尤四海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過一般是分開的,就是分為「所」和「以」,可能是「這樣以後」的意思。
所的古漢語意思有哪些
8樓:古湖潮林
1、處所:場所、住所、各得其所。
2、明代駐兵的地點,大的叫千戶所,小的叫百戶所(後來只用於地名):海陽所(在山東)。
3、用作機關或其他辦事地方的名稱。
4、量詞:用於地點、位置,相當於「處」。如:有房兩所。 用於山、島等物,相當於「座」。
5、助詞:
(1)跟「為」或「被」合用,表示被動:為人所笑。看問題片面,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2)用在做定語的主謂結構的動詞前面,表示中心詞是受事:大家所提的意見。
(3)用在「是…的」中的名詞、代詞和動詞之間,強調施事和動作的關係:全國的形勢,是同志們所關心的。
6、用在動詞前面,跟動詞構成體詞結構:各盡所能。聞所未聞。
擴充套件資料
相關組詞:
1、所有[suǒ yǒu]
領有:礦產資源歸國家所。
2、所長[suǒ zhǎng]
一種職務名稱。也指某種機關或辦事機構的領導人。
3、所屬[suǒ shǔ]
統屬之下的或自己隸屬的:通知所,遵照執行。
4、診所[zhěn suǒ]
個人開業的醫生給病人治病的地方。
5、公所[gōng suǒ]
舊時區、鄉、村**辦公的地方:區所。鄉所。村所。
9樓:匿名使用者
以下是「所」的詞義:
1. (形聲。從斤,戶聲。斤,斧子。( hǔ)本義:伐木聲)
伐木聲也。從斤戶聲。《說文解字·卷十四·斤部》
《詩》曰:「伐木所所。」疏舉切
2. 「所」假借為「處」。處所;地方 [place]
有截其所。——《詩·商頌·殷武》
所不可不為擇所而後錯之。——《荀子·王霸》
必於無人之所。——《呂氏春秋·達鬱》
僻遠悠閒之所。——《呂氏春秋·謹聽》
不如早為之所。——《左傳·隱公元年》
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縛牢甚。——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成反覆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聊齋志異·促織》
汝生於浙而葬於斯,離吾鄉七百餘里矣,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哨所;寓所;交易所;看守所;託兒所;招待所; 收容所;診療所;觀察所;指揮所;各得其所
3. 道理;方法 [reason]。如:所以然(所以如此。指原因或道理);所詮(佛教語。所解的義理)
4. 地方 [place]
雖眾,無所用之。——《左傳·僖公四年》
直指使者按部必檄公(袁可立),相隨有所諮決,不惜十反。——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5. 進行科學研究的機構 [institute]。如:物理所;農民問題研究所。又指機關或其他機構的名稱。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揮所
6. 著落;結果 [result]
所勤而無所,必有悖心。——《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為**,固其所也。——清· 黃宗羲《原君》
〈助〉1. 表示結構 [used before a verb or a v-c construction together with 被 or 為 to indicate the passive voice]
2. 與後面的動詞結合,構成名詞性結構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二貴酋名曰館伴,夜則以兵圍所寓舍,而予不得歸矣。——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矣已:欲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董宗伯(董其昌)所藏巨然真跡,今歸袁環中(袁樞)使君,昨在其署中出此相示。—— 明 王鑑《仿巨然真跡圖》
固雲無忝所生,遜盛名而弗居。——明 錢謙益《袁可立父淮加贈尚寶司少卿》
又如:聞所未聞;各盡所能
3. 用在作主謂結構的謂詞前,相當於「之」、「的」
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納職焉。——《史記》
4. 用作賓語提前的標誌,多與「唯」字配合使用,相當於「是」
臣唯命所試。——《列子》
5. 與「為」呼應,構成「為…所…」句式,表示被動。
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 秦所滅。——《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資治通鑑》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宋· 蘇洵《六國論》
又如:為好奇心所驅使;為實踐所證明
6. 與介詞「從」「由」「自」結合,組成所字結構,表示與動作有關的地方、原因、物件等
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呂氏春秋·察今》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聊齋志異·促織》
7. 和介詞「以」組成「所以」這一短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與具體語言環境,有不同的意思
盞之所以距子者,吾不言。(用什麼方法)——《墨子·公輸》
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呂氏春秋·察今》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三國志·諸葛亮傳》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諸葛亮《出師表》
〈量〉1. 用於地點、位置,相當於「處」。如:有房兩所
所2. 用於山、島等物,相當於「座」
百濟國西南海中有大島十五所。——《括地誌》
3. 用於建築物
離宮別館三十六所。——班固《西都賦》
〈副〉1. 尚,還 [yet]
江陵去 揚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樂府詩集》
2. 大約 [about]。用在數量詞後面,表示大概的數目
父去裡所,復還。——《史記·留侯世家》
從**女十人所。——《史記·滑稽列傳》
從**女十人所,皆衣繒單衣,立大巫後。——《西門豹治鄴》
〈代〉1. 這,此 [this]。如:所事(此事);所以然(指「那個東西」。因不便明言,用「所以然」隱語代指)
2. 表示疑問,相當於「何」、「什麼」 [what]
問帝崩所病,立者誰子,年幾歲。——《漢書》
《連》1. 若,如果 [if]。如:所不(誓詞。假使不)
〈形〉1. 一切,所有 [all]。如:所事(亦作「所是」。凡事,事事);所有品(所佔有的東西);所是(所有)
2. 宜,適宜的,為其所需的 [fit]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繫辭下》
3. 許多的,多種的 [various]
收拾得所事兒溫柔,妝點得諸餘裡顆恰。——《南呂·一枝花》
4. 可以的 [permissible]
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史記》
人情惶惶,靡所恃以自扞。——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所以」
⑴表示行為所憑藉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於"用來......的方法""是用來......
的"等。例:①吾知所以人距子矣,吾不言。
②故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⑵表示原因。相當於「......的原因(緣故)」。
例: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②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
③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④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所謂」所說的。例:⑴酈道元所謂環水也。⑵此所謂戰勝於朝廷。⑶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⑷漢高祖所謂「某業所就,孰與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於辭矣。
「所在」
⑴到處。例: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
⑵所在之處,處所。例:①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②急趨之,折過牆隅,迷其所在。③宮闕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
10樓:九念
1. 處,地方:住~。
哨~。場~。處~。
2. 機關或其他辦事的地方的名稱:研究~。
派出~。 3. 量詞,指房屋:
一~四合院。 4. 用在動詞前,代表接受動作的事物:
~部(所率領的部隊)。~謂(a.所說的;b.
某些人所說的,含不承認意)。無~謂(不關緊要,不關心)。~有。
各盡~能。~向無敵。有~不為而後可以有為。
5. 用在動詞前,與前面的「為」或「被」字相應,表示被動的意思:為人~敬。
6. 姓。
中國在古漢語是什麼意思
11樓:沒事別搭理我丶
中國在古漢語的意思如下:
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
自近代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書經》曰:「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尚書正義》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
擴充套件資料
以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以及後代以這種書面寫成的作品。
一般認為上古的時候,口語與書面語十分接近。《詩》、《論語》等與上古的口語較為接近。秦漢以後,書面語與口語逐漸脫離。
上古書面語定型以後,各代一直使用這種語言書寫,唐宋明清的散文家就是用這種文言寫作的。
古白話古白話以北方話為基礎形成的。
魏晉以後,某些作品中已經出現了一些口語化的文字,例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古白話的真正興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變文,禪宗語錄。宋代話本的出現標誌古白話的正式形成。
這些古白話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此外,吳語、閩語支(包括閩東語、閩南語等)、粵語和客家語素有語言化石之稱 。甚至現今都保留著很多與古語相同的語法和發音。
古漢語裡若的意思,古漢語裡 若 的意思
查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 若 1 像,如,好像。若明若暗 天涯若比鄰。2 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柳宗元 捕蛇者說 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改變你的差使,恢復你的賦稅,那麼,怎麼樣?3 指示代詞,此,這個。以若所為,求若所欲。4 連詞。假如,如果。天若有情天亦老。5 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 或 時有軍役...
古漢語中以的意思,經濟在古漢語中的意思
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 不可以拿來換它,這裡的以的意思是 拿來 經濟在古漢語中的意思 經濟在古漢語中的意思是社會物質生產 流通 交換等活動。生活用度 家境。治國的才幹。經世濟民。經濟 j ng j 基本釋義 一 古義 1 指社會物質生產 流通 交換等活動。如我們農業經濟的急速發展。2 生活用度 家境。...
古漢語習題
一 塵 會意。說文 從 鹿 從 土 表示鹿群行揚起塵土的意思。楷書簡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個 鹿 現行簡化字 塵 也是一個從 小 從 土 的會意字。初 會意。從刀,從衣。合起來表示 用刀剪裁衣服是製衣服的起始。社 會意。從示從土。土亦聲。社土同字。亦 指事。賴 形聲。從貝,剌 l 聲。本義 得益 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