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再襲麵包店
未滿週歲者,稱
bai之為「襁du
褓之年」;到了三歲zhi則稱之為「孩提之年」矣dao。女孩7歲,版稱之「髻年」;男權孩8歲,稱之「齡年」。男女幼年,泛稱「總角」;10歲以下,皆稱黃口----「黃口小兒」之謂者,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稱為「舞勺之年」;15—20歲,稱為「舞象之年」
男子20歲,稱為「弱冠」;30歲稱為「而立之年」;40歲稱為「不之年惑」;「五十而知天命」,故五十歲叫「知天命」;60歲叫「花甲之年」;70歲叫「古稀」,又稱「杖國之年」;80歲,又稱「杖朝」;80—90之間者,統稱「耄耋之年」;100歲則叫「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2樓:匿名使用者
年 齡 別 稱
(古代對整十年齡的別稱)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順耳(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九十耄耋之年。
3樓:奧利給我打**
我在你們宿舍呢。你要去哪兒了?這個世界上有個小
古漢語中對各個年齡的稱呼?
4樓:匿名使用者
總角:指童年
垂髫:指童年。
束髮:指青少年
及笄:指女子15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弱冠:指男子20歲
而立:指30歲
不惑:指40歲
艾:指50歲。又稱「知天命」
花甲:指60歲
古稀:指70歲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黃髮,鮐背,指長壽老人
期頤:指百歲。
5樓:匿名使用者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
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幼學之年.
10歲 舞勺之年.13歲 志學之年.15歲(單髻.
及髻.抓髻.)而立.
壯室之年.30歲強仕之年.春秋鼎盛.
40歲 艾老.服官政.50歲杖鄉之年.
耆年.60歲 杖國之年.致仕之年.
70歲杖朝之年.80歲 齯齒.鮐背.
凍梨.黃髮.90歲
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華.女子16歲風信之年.花信之年.24歲
6樓:匿名使用者
10豆蔻
20弱冠
30而立
40不惑
50知天命
60花甲
70古稀
80,90耄耋(mao四聲,die二聲)
100期頤
風華正茂的解釋:
風華:風采、才華;茂:旺盛。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人生各個年齡段,用古語是怎麼說的?
7樓:晚夏落飛霜
1、赤子(0歲)
初生嬰兒的**微微泛紅,古人將這時候的孩子稱之為「赤子」。
2、孩提(2-3歲)
「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兩腋將他抱起來的動作,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
3、垂髫(3-9歲)& 總角(9歲-13歲)
古人會以頭髮命名年紀。孩子在9歲之前不扎辮子,頭髮自然垂下,叫「垂髫」。9歲之後,才把頭髮分兩邊各扎一個結,像兩個羊角,叫「總角」。
4、豆蔻年華(女子13-14歲)
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古代的女孩從12歲開始便可以戴髮飾,裝扮自己。
5、及笄&束髮(15歲)
到了15歲,古時的少男少女要將頭上的兩個「總角」解散,男孩紮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則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齡,要用笄子盤起頭髮,開始學習各種生活技藝。
6、破瓜年華、碧玉年華(女16歲)
女子16歲稱為「破瓜」「及瓜」。「瓜」字可以分剖成兩個「八」字,「破瓜」就是把瓜字拆開,二八一十六,故稱。女子十六歲還可稱「碧玉年」。
7、弱冠(男子20歲)
行冠禮,是古代最隆重的儀式之一。在家族的見證下,年滿20歲的男子在宗廟裡由指定的貴賓加冠,以示成年。由於這個年齡的男子體猶未壯,所以又稱「弱冠」。
8、而立(30歲)
而立的意思是可以自立於世。
9、不惑之年(40歲)
不惑,是「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10、知天命(50歲)
意思是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規律。
11、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60歲)
古時用干支紀年為六甲子。因為它以天干與地支依次迴圈搭配,六十周而復始,所以也稱「花甲子」、或「花甲」。
12、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歲)
13、耄耋之年(80——90歲)
耄耋(mào dié)80~90歲稱耄和耋,也用作對老年人的泛稱。尢以九十歲稱謂多。
14、期頤、人瑞(100歲)
100歲「期頤」。
8樓:小白家裡小白
人生各個年齡段,用古語稱呼:
一、年齡段為童年:
不滿週歲——襁褓;2~3歲——孩提;7歲(女)——髫年;8歲(男)——齠年;幼年泛稱——總角;童年——垂髫;10歲以下——黃口;12歲(女)——金釵之年;13歲(女)——豆蔻年華;13~15歲——舞勺之年;青少年——束髮。
二、年齡段為少年:
15歲(女)——及笄之年;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破瓜之年;15~20歲——舞象之年;20歲(男)——弱冠;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至出嫁—— 梅之年。
三、年齡段為中年:
30歲(男)——而立之年;40歲(男)——不惑之年;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四、年齡段為老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下壽;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歲——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壽;80~90歲——耄耋之年;90歲——鮐背之年。
老年——皓首,又稱「白首」,還有把六十歲以上的人統稱為「耆老」;八十歲以上的人稱為「大耋」;亦有泛稱老人為「龍鍾」、「潦倒之年」的。
五、百歲以上:
100歲——期頤、上壽;120歲——花甲重開;140歲——古稀雙慶。
9樓:匿名使用者
豆蔻年華——十三歲左右少女。出自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出處:《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笄。」
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歲,會把頭髮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歲,又稱「待字」或「待字閨中」。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
弱冠——二十歲的男子。古代成年男子為二十歲,須行冠禮,表示已成年,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二十歲的女子則稱為「桃李年華」。
而立——三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三十而立』。」能夠獨當一面,堅守自己志向。
不惑——四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四十而不惑』。」智慧成熟,因明白事理而不被迷惑。古代壯年也稱為「強仕之年」、「春秋鼎盛」。
知命——五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指明白天地萬物執行的規律,包括生命本身。五十歲也可稱為「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耳順——六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
『六十而耳順』。」指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六十歲也可稱「花甲」、「杖鄉」(還鄉之年);六十歲以上已可稱「耆年」。
古稀——七十歲。出自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語出《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期頤——百歲以上。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因此今天祝願夫婦「白頭偕老」,也可說「期頤偕老」。
10樓:原點
人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花甲
11樓:匿名使用者
襁褓:不滿週歲
。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
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
12樓:添宇好個秋
而立之年?
古來稀?
這個不好意思,真不太知道.
13樓:匿名使用者
六十歲用古語叫做:花甲
七十歲用古語叫做:古稀
八十歲用古語叫做耋耄
九十歲用古語叫做:襁褓
古文中每個年齡段的稱呼 及背景
14樓:文學嘗試
古代各年齡段的稱謂及緣由背景
1、赤子:初生的嬰兒。
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一生下來是紅色的,所以叫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強葆」、「嬰兒」。
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如《後漢書·桓鬱傳》:「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意思是當時成王還是個在襁褓中的嬰兒,後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3、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
《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趙岐注:「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意思是二三歲的小孩子,還在襁褓裡可以逗他笑,可以提抱。
4、齠齔: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意思是男孩子八個月長牙齒,八歲換牙,女孩子七個月長牙齒,七歲換牙。所以用齠齔指七八歲的兒童。
5、垂髫:指三四歲至**歲的兒童。
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
6、幼學:10歲。
《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注:「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意思是開始可以入學了。
7、總角:指**歲至十二三歲的少年兒童。
《禮記·內則》:「拂髦,總角。」鄭玄注:「總角,收發結之。」意思是收起頭髮打結,後因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8、豆蔻:指十三四歲的少女。
出自杜牧《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十三四歲婀娜多姿的少女,二月初的豆蔻,豆蔻也比喻十三四歲少女。
9、及笄:女子15歲。
《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代女子滿15週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週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10、束髮:男子15歲。
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
11、破瓜:16歲女子。
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12、弱冠:男子20歲。
《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20歲左右的年齡。
13、而立:30歲;不惑:40歲;知命:50歲;耳順:60歲。
**於《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因此用而立指30歲;不惑指40歲;知命指50歲;耳順指60歲。
(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就能夠按照禮儀的要求立足於世,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矩。)
14、古稀:70歲。
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意思是酒隨時都可以喝,但是70歲的人很少,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15、耋:70-80歲。
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意思是古指
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16、耄:80-90歲。
《禮記·曲禮上》:「八
十、九十曰耄。」後世又有「七十曰耄」的說法,故現在講即是大約七十至九十歲年齡的古稱,形容年老,引申為昏亂之義。
17、期頤:100歲。
《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期是期待,頤是供養,意謂百歲老人飲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別人供養或照顧。期頤,一般指一百歲老人
擴充套件資料
年齡稱謂的命名特點
古人的年齡稱謂**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又人到暮年,**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
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
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於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並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於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後人沿用了下來。有些還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
「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別了。
古漢語中以的意思,經濟在古漢語中的意思
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 不可以拿來換它,這裡的以的意思是 拿來 經濟在古漢語中的意思 經濟在古漢語中的意思是社會物質生產 流通 交換等活動。生活用度 家境。治國的才幹。經世濟民。經濟 j ng j 基本釋義 一 古義 1 指社會物質生產 流通 交換等活動。如我們農業經濟的急速發展。2 生活用度 家境。...
關於在古漢語中怎麼說,成績在古漢語中怎麼說
之事 之屬 之流 古漢語的語序與現代漢語有較大差別,不能像對待方言一樣逐字對應。於關於這件事情 於此 成績在古漢語中怎麼說 古代沒成績一說,一般會說功名,科舉分三甲,一甲狀元,榜眼,探花,二甲進士,三甲同進士 謙虛的說是 鄙人是也。童年 在古漢語中怎麼說 垂髫垂髫 chu ti o 釋義 古時童子頭...
扯淡在古漢語中怎麼說,成績在古漢語中怎麼說
扯淡在古漢語中就是胡鬧的意思,不會參與 假的 意思。胡謅。成績在古漢語中怎麼說 古代沒成績一說,一般會說功名,科舉分三甲,一甲狀元,榜眼,探花,二甲進士,三甲同進士 謙虛的說是 鄙人是也。古漢語被動表示法與現代漢語有什麼不同 被動句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係是被動關係,也就是說,主語是位於動...